新書推薦:
《
芯片通识课:一本书读懂芯片技术
》
售價:NT$
458.0
《
走进明朝:从严峻冷酷到自由放任(壹卷论世衡史系列,方志远教授最新力作,领略明朝社会风云变幻与深刻启示)
》
售價:NT$
418.0
《
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一座绝无仅有的世界绘画艺术博物馆!一部经久不衰的艺术鉴赏类经典图书!)
》
售價:NT$
1520.0
《
林徽因全集 建筑 美术卷
》
售價:NT$
1010.0
《
哈!看得见的化学(全4册)
》
售價:NT$
326.0
《
倾听疯狂的声音:被误解的精神分裂症
》
售價:NT$
254.0
《
植物会思考吗?(揭晓你从未知道的植物智能,带你走入丰饶而另类的植物世界!)
》
售價:NT$
286.0
《
社会蓝皮书:202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
售價:NT$
653.0
編輯推薦:
一改词条的形式,记录新生儿生命中的第一个春天,酸楚诙谐的旅途沉思录,卡尔·奥韦·克瑙斯高四季随笔第三卷
——你对现在的一切不会有任何记忆,一丝一毫都没有,所以我会把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替你记录下来,把你度过的第一个春天告诉你。
与前两部不同的是,克瑙斯高不再以词条的形式讲述世间万物,而是以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身份,讲述新生命对于这个家庭的意义,她所代表的承诺和开始,以及在她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春天里,一场充满意外的长途旅行。这是一波三折的一天,也是充满回忆与思考的一天,是满怀沉思与自省的生活的切片。
★ 抛弃一切噱头与技巧,用精确的细节呈现人与世间琐事的羁绊:在一趟好笑又心酸的公路之旅中感悟爱与死、生命与自毁、伤害与疗愈 ——克瑙斯高在这本书里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春日,从日出到日落,没有逃避任何细节。女主人缺席的房子里处处故障,灯管坏了,拉链卡住,水管堵塞。四个孩子陆续醒来,中年男人给婴儿换好尿布,缴清积压的账单,把年幼的姐弟送到日托中心,给大女儿准备好早餐,接受儿童福利机构的问询,然后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女儿一起驱车前往赫尔辛堡探望住院的妻子,途中短暂拜访了邻居,在解决种种意外之后回返家中,和
內容簡介:
当代文学大师、观察与内省的天才卡尔·奥韦·克瑙斯高,以四季为基调创作的四部曲作品第三卷。
克瑙斯高以四季为主题的四部曲文学计划,在全新的《在春天》中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形态。这一次他抛弃了一切写作的噱头或设计,完全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审视自己的家庭与生活,为刚刚出世的女儿记下这个她尚且一无所知的世界——她是在怎样的期盼之下住进妈妈的肚子里,曾经和妈妈一起遭遇过怎样的磨难,她的到来是如何治愈了这个家庭中的创伤,而在来到这个世上没有多久之后,又在父亲的照顾下经历了怎样忙乱疲惫的一天。
《在春天》是克瑙斯高敏锐、诚实、充满思辨的写作风格的又一次集中呈现,也是四部曲当中情感最为丰沛的一部。他在琐碎的日常事务里反思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为刚刚出生的女儿讲述人与世界的羁绊为何物,同时也引领我们重新发现人之生存于世的意义。
關於作者:
作者 | 卡尔·奥韦·克瑙斯高(Karl Ove Knausg?rd)
1968年生于挪威奥斯陆。1998年以小说《出离世界》(Ute av verden)获得挪威文学评论奖,2004年第二部小说《万物皆有时》(En tid for alt)又获得北欧文学奖。2009年至2011年间,克瑙斯高出版了六卷本自传小说《我的奋斗》(Min Kamp),获得挪威最高文学奖项布拉哥文学奖。在挪威,每十个人就有一人读过《我的奋斗》。知名作家莉迪亚·戴维斯、扎迪·史密斯、杰弗里·尤金尼德斯、乔纳森·勒瑟姆等也表示读《我的奋斗》成瘾,迫不及待地一本接一本读下去。2015年9月,克瑙斯高获得德国《世界报》文学奖(Welt-Literaturpreis,2014年得主是村上春树)。2015年—2016年,陆续出版随笔集四部曲《在秋天》《在冬天》《在春天》《在夏天》。2020年10月,最新小说《晨星》(Morgenstjernen)系列出版。
插画 | 安娜·比耶格尔(Anna Bjerger)
瑞典画家、艺术家,毕业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作品收藏于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当代美术馆、丹麦国立美术馆、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等。她的画作常常取材于绝版书籍、旅行手册和过期的杂志与目录中的大量摄影档案,注重“从历史中拯救图像”,其绘画主题则作为一种微妙的情绪,隐匿于风景与人物之中。
译者 | 沈贇璐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瑞典语专业负责人,挪威南森研究所访问学者,瑞典于默奥大学访问学者,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曾获挪威文学推广基金会资助赴挪进行交流,担任国内多家电视台挪威影视作品审译工作,译有《时代的女性见证者》《流浪》《迪娜之书》等挪威文学作品。
內容試閱 :
我的生活与你的生活隔着一道深渊,里面堆满了问题、冲突、职责,以及必须要安排、完成和修复的事情,还有必须要满足、必须拒绝甚至会受到伤害的念头,所有这些都源源不断,几乎没有什么是静止不变的,一切都在运动中,每件事都需要应付。
我今年四十六岁,我的洞察力告诉我,生活就是由所有必须去应付的事情构成的。而所有与幸福相关的,却恰恰相反。
应付的反义词是什么呢?应该不是退让,也不是后退到你那光明与黑暗、寒冷与温暖、柔软与坚硬的世界里。也不是那些无分别的光芒,不是睡眠或休息。应付的反面是创造,建造、添加之前不存在的东西。
比如你,你过去压根就不存在。
***
外祖母和外祖父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但他们在我的记忆中仍栩栩如生。对你来说,他们只是历史混沌中模糊的人影,你比他们晚出生一百年,等你到了二十多岁,他们之于你,就如同1860年代出生的人们之于我一样,也就是说,毫无意义。
只有活着的人才重要。
生活一向都是如此,过去如此,未来亦是如此。生命会在活着的人身上发出咔哒声,带着所有的思维和心理,当他们死去,内心的咔哒声随之消退,并在孩子身上延续。然后我们就知道,咔哒声才是问题的关键,咔哒声就是意义,咔哒声就是生命。
等你到了我现在的年纪,那时我就九十多岁了,如果那时我还活着,也已经踏上了离开的路途,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依恋的、赋予意义的一切,不论是东西、事情还是人,都会越来越远,而你,小家伙,还有你彼时正在经历的生活——或许会和一个男人过日子,或许不会;或许会有孩子,或许没有;或许会有一份对你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或许没工作——在我眼里就像黄昏时分穿过森林的一列火车,当雪花在风中旋转,亮着灯的车厢中的身影在黑漆漆的森林和昏暗的天空下格外醒目。他们也许是跟我一样的人,但他们做的、他们想要的、他们的所思所感,都不重要,他们和他们周围的光,几乎在他们出现之前就消失在树林间,而我则抬头看向头顶深处,开始隐隐出现的第一颗星星。
这就是一个开车穿过阳光明媚的早春风景、后座上还有一个小婴儿的中年男子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