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明清经济史研究](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4/9787564244293.jpg)
《
明清经济史研究
》
售價:NT$
245.0
![中国近百年史](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4/9787573018359.jpg)
《
中国近百年史
》
售價:NT$
199.0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4/9787573916457.jpg)
《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
售價:NT$
561.0
![中欧大温泉:一部政治、艺术与疗愈的历史](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4/9787552045703.jpg)
《
中欧大温泉:一部政治、艺术与疗愈的历史
》
售價:NT$
449.0
![中国近世的福建人:士大夫与出版人](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5/9787211094660.jpg)
《
中国近世的福建人:士大夫与出版人
》
售價:NT$
510.0
![海洋史](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4/9787543235892.jpg)
《
海洋史
》
售價:NT$
602.0
![英国历史上看不见的手 : 从玛丽一世到乔治五世(英格兰人与德意志人、法兰西人近400年的斗争史 历史、德国史、德国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魏玛共和国)](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5/9787511390752.jpg)
《
英国历史上看不见的手 : 从玛丽一世到乔治五世(英格兰人与德意志人、法兰西人近400年的斗争史 历史、德国史、德国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魏玛共和国)
》
售價:NT$
407.0
![孤勇:左宗棠新传](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4/9787553818351.jpg)
《
孤勇:左宗棠新传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孙犁素来爱书,他经常便利用废纸来包装收藏的旧书,同时在自制的“书衣”上写点文字,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这样的文体被评论家称为“是孙犁在荆天棘地中为自己开辟的一条可致幽远、休养生息的小径,也是为自己打造的一页顶风破浪的扁舟,还是他在浊世中独创的宝蕴文化意味的的工作平台”。
|
關於作者: |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人。早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曾在北平短期谋生,后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任职于华北联大、《晋察冀日报》,从事文学创作和抗日宣传工作。1944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担任教员。1945年在《解放日报》发表短篇小说《荷花淀》《芦花荡》等,受到文坛瞩目,并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新中国成立后在《天津日报》社工作直至离休。其早期创作清新、明丽,代表作有《白洋淀纪事》《铁木前传》《风云初记》;晚年作品则平淡、深沉、隽永,结集为“耕堂劫后十种”。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1卷本《孙犁全集》。
|
目錄:
|
自序001
书衣文录001
跋尾及其他232
理书记237
甲戌理书记239
理书续记262
理书三记277
理书四记294
耕堂题跋311
编后350
|
內容試閱:
|
自序 七十年代初,余身虽“解放”,意识仍被禁锢。不能为文章,亦无意为之也。曾于很长时间,利用所得废纸,包装发还旧书,消磨时日,排遣积郁。然后,题书名、作者、卷数于书衣之上。偶有感触,虑其不伤大雅者,亦附记之。此盖文字积习,初无深意存焉。 今值思想解放之期,文路广开,大江之外,不弃渭细。遂略加整理,以书为目,汇集发表,借作谈助。蝉鸣寒树,虫吟秋草,足音为空谷之响,蚯蚓作泥土之歌。当日身处非时,凋残未已,一息尚存,而内心有不得不抒发者乎?路之闻者,当哀其遭际,原其用心,不以其短促零乱、散漫无章而废之,则幸甚矣。 一九七九年五月二日灯下记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
余性憨直,不习伪诈,此次书劫,凡书目及工具书,皆为执事者攫取,偶有幸存,则为我因爱惜用纸包过者。因此得悟,处事为人,将如兵家所云,不厌伪装乎。
此书厚重,并未包装,安然无恙,殆为彼类所不喜。当人文全集出,书信选编寥寥,令人失望,记得天祥有此本,即跑去买来,视为珍秘。今日得团聚,乃为裹新装。
一九七四年一月二日晚间无事记
李太白集下(国学基本丛书本)
四十年来,惜书如命,然亦随得随失,散而复聚。今老矣,书物之循环往复,将有止境乎?殊难逆料也。有一段时间,余追求线装,此书尘封久。今读书只求方便,不管它什么版本了。
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五日下午记于瓶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