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作为理论基础,厘清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源头找原因,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贴近人的现实生活,使其真正走进人的内心世界,同时针对社会思潮的影响、意识形态安全和认同危机等热点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对以往研究中讨论较多但存在歧义的问题,通过辨析和整合提出新的见解,力图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的补充和扩展。
|
關於作者: |
张夏力,男,1988年出生,河南驻马店人,法学博士,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为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光明日报·理论版》,《理论与改革》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厅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7项。
|
目錄:
|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
一 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反思:人的缺失
二 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研究的时代要求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一 国内学术界研究现状综述
二 国外学术界相关研究状况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的基本思路
三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人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人学研究的发展历史及前进方向
一 人学研究的发展历史
二 人学研究的前进方向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外延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含义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 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及公民教育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基础
一 “现实的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
二 “实践的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三 “全面发展的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第四节 人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一 人的本质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二 人的存在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三 人的价值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审视及问题表现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方面的问题
一 对人的个性特征把握不足
二 对人的精神需要的忽视
三 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不够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方面的问题
一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动性不强
二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作用受限制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方面的问题
一 方案制定阶段的教育理念有待完善
二 实施阶段的教育方式过于被动
三 评估阶段的效果评价未成体系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方面的问题
一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出现断层
二 意识形态安全面临重大挑战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弱化
一 主体的争论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主客关系的对立
二 教育者自身存在不足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认同危机
一 情感认同危机
二 政治认同危机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系统性缺陷
一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完善
二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工具理性制约
三 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手段有待加强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化
一 社会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二 思想文化领域的矛盾日益尖锐
三 网络信息化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诉求
第一节 培养人的主体性
一 人的主体性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
二 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的主体性的实现路径
第二节 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一 需要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据
二 引导和教化是调节人的需要的手段
三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守门人”
第三节 重视人的个性特征
一 人的个性与教育普遍性的统
二 人的个性与灌输教育的互补
三 人的个性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一元性
第四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 人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 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第六章 人学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分析
第一节 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理念
一 以人为本理念
二 素质教育理念
第二节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原则
一 交往对话原则
二 疏导结合原则
三 渗透感化原则
第三节 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环境
一 构建稳定的舆论传播环境
二 优化平等的交流交往环境
三 完善和谐的社会治理环境
第四节 以关怀为导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 重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二 回归思想政治教育生活世界
三 实现引导与关怀的统一
四 坚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
第五节 以人性化为核心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一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
二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
三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