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編輯推薦: |
1.12个实用方法助力做好共青团工作,既有理论依据,又有案例支撑
如何才能做好共青团工作?本书详细讲解了12个有效方法,从原理解读到案例分析,从科学论证到精辟阐发,实现了理论指导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颇具指导性和参考性,能够帮助团干部掌握工作方法,始终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
2.总结共青团工作宝贵经验,为做好青年工作提供指引
2023年6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党和国家事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并希望共青团中央更好把青年一代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接续奋斗。
本书对以往共青团工作的有益经验,进行了总结,例如“希望工程”、“青马工程”、青年突击队活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2355 青少年服务台等,能够为当下做好共青团工作,尤其是青年工作提供有益启发和多方位指导。
3.贯彻团十九大精神,内容紧跟时代,是团干部培训的参考教材,也是各级团组织做好工作的实用指南
作为一本方法类实用读物,本书根据最新精神撰写,团十九大精神贯穿始终,内容贴合团工作实际,且讲解深入浅出,方法科学有效,是团干部做好工作和学习培训
|
內容簡介: |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本书围绕做好新时代共青团工作,详细介绍了12种方法,即主题教育工作法、实践育人工作法、典型引领工作法、分层分类工作法、调查研究工作法、组织功能工作法、完善制度工作法、办实事解难事工作法、扎根青年工作法、塑造品牌工作法、资源整合工作法、荣誉激励工作法,既在理论层面分析每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功能作用,又在实践层面总结宝贵经验、有效做法,讲解生动、方法实用,可作为团干部培训的参考教材,以及基层团组织做好工作的实用指南。
|
關於作者: |
刘俊彦,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兼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中国青年研究》杂志主编。
|
目錄:
|
第一章 主题教育工作法/001
第二章 实践育人工作法/027
第三章 典型引领工作法/051
第四章 分层分类工作法/077
第五章 调查研究工作法/099
第六章 组织功能工作法/127
第七章 完善制度工作法/151
第八章 办实事解难事工作法/177
第九章 扎根青年工作法/203
第十章 塑造品牌工作法/231
第十一章 资源整合工作法/255
第十二章 荣誉激励工作法/285
后 记/311
|
內容試閱:
|
团干部要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
工作方法是人们改造世界、社会实践和处理事务的路径和手段。我们党的领袖是十分重视工作方法的。毛泽东曾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邓小平曾说:“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邓小平1978 年9 月考察鞍钢时强调:“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后,一定要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进的定额来管理,也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工作方法。2021 年9 月1 日,他在2021 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现在通信很发达,通过打打电话、发发微信、看看材料也能了解很多情况,但毕竟隔了一层,没有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和‘七嘴八舌式’的讨论来得真实鲜活。过去常用的‘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的调研方式依然是管用的。我们现在搞的各种试点,成功了再逐步推广,这就是‘解剖麻雀’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干部是同青年人打交道的,青年人接受新事物快,如果我们自己的知识水平、见识程度跟不上广大青年,说科技说不上,说文艺说不通,说工作说不来,说生活说不对路,说来说去就是那几句官话、老话、套话,同广大青年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共同爱好,那当然就会话不投机半句多。”
一、团干部为什么要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
新时代的团干部只有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才能做好团的工作,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
第一,团干部流动比较快、新手比较多,需要尽快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共青团是青年组织,团干部是做青少年工作的。共青团、少先队的工作特点和工作性质要求团干部以中青年干部为主,到一定年龄就存在转岗的问题。因此,团干部工作流动比较快、新手比较多是一个客观事实,也形成了团干部队伍建设中“保留骨干,以资熟手”的传统。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团的工作,新上岗的团干部就要尽快熟悉团的工作,掌握共青团工作的有效方法。
第二,共青团工作的专业性越来越强,需要团干部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任何行当如果没有门槛、不够专业,就很容易被取代,也很难得到外界的尊重。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团的工作同样蕴含了大量专业的工作方法。比如共青团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前些年主要依靠建矩阵、推产品、发声音,取得了很好效果;到了今天,就要学习应对定向算法、网络机器人、“大翻译运动”等各种新工具、新战法。所以,团中央书记处要求,各级团校要教给学员做群众工作的有效方法,教给学员做好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有效方法。
第三,团的干部要用有效的工作方法,弥补共青团工作资源有限的短板。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外部环境已大大改善,党赋予的渠道和资源也大大地丰富了。但同广大青少年的需求相比,同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要服务的青少年相比,共青团、少先队的工作资源是很有限的,特别是基层团组织“缺编制、缺经费、缺办公场所、缺工作人员”的问题,短期内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就需要团干部发扬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用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创新性的工作,把现有资源的最大效益发挥出来,弥补工作资源不足的短板,开创工作新局面,更好地服务青少年。
二、团干部要重点掌握哪些工作方法?
工作方法有很多,我们经过调研认为,团干部应重点掌握以下12 种工作方法。
一是主题教育工作法。主题教育是指明确一个重大教育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以团支部、少先队中队为基本单位,团课队课为基本载体,在全团开展主题教育,这是共青团长期坚持并被证明富有成效的工作方法。
二是实践育人工作法。实践育人是共青团开展思想政治引领的特色优势,因为共青团本身就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要紧紧围绕青少年进行社会观察、体验社会参与的内在需求,组织开展“ 三下乡”“返家乡”等主题社会实践,“挑战杯”“振兴杯”“创青春”等竞赛活动,深化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中锤炼思想、体悟成长。
三是典型引领工作法。典型引领工作法就是通过先进典型的言行,把高深的政治思想原理和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使受教育者在这些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典型中受到教育的工作方法。要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提升青年五四奖章、“两红两优”、“向上向善好青年”等青少年榜样的说服力,挖掘弘扬青年典型可信可学的感人事迹、 奋斗历程、精神品格,推动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四是分层分类工作法。新时代青年分化明显,其成长环境、家庭状况、思想状态差异较大。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采取分层分类工作法。分层就是将工作纵向分层级,分类就是将工作横向分类别。针对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的青年,采用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必要的。
五是调查研究工作法。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要建立健全青年舆情监测机制,开展常态化大样本调研, 更好发挥智慧团建平台作用,及时准确掌握青年群体思想动态,提升感知青年的能力水平。通过科学准确的调查研究“把青年的温度如实告诉党”,既是共青团的重要职责,也是共青团重要的工作方法。
六是组织功能工作法。这是共青团开展青年工作的基础性方法,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并且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转型中不断传承创新,逐步形成了面向多维、结构完整、技术多元、效能显著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要深化共青团机关机构改革,加强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共青团组织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有效联动,发挥青年之家等各类团属工作阵地作用,依托组织体系实现对青少年的全面覆盖。
七是完善制度工作法。完善团内规章制度建设是共青团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要坚持以团章为根本依据,系统构建覆盖团员、团干部、团组织的团内制度体系。要强化制度执行落实,让建制度、用制度、依靠制度成为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的自觉行动。
八是办实事解难事工作法。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共青团开展青年工作的重要方法。赢得青年必须想青年之所想,竭诚为青年群众排忧解难。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相统一,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纵深实施,鲜明突出政策导向,聚焦就业、住房、教育、养老、托幼等问题,倡导、 推动出台政策举措,着力帮助青年缓解现实压力、舒展精神状态、增强发展信心。通过开展“ 我为青年办实事”实践活动,针对青少年急难愁盼问题集中 全团力量和资源,帮助青少年实实在在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事、烦心事。
九是扎根青年工作法。把工作力量深入工作对象中去,让团干部深入普通青年中去,是共青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破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的有效路径,是共青团作为群团组织必须采取的工作方法,是共青团适应青年群众特点变化的必然要求。坐在机关看到的全是问题,扎根青年看到的全是办法,这就是扎根青年工作法的真谛。
十是塑造品牌工作法。共青团塑造品牌工作法,就是指共青团组织在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实现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职能,在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具有思想教育价值,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推动作用的,具有广泛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活动的理念和方法。团的品牌活动以其被广泛认知、被社会普遍认同、长期坚持并不断创新的特点,符合青少年乐于参与集体活动,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特点,使受教育与发挥作用相得益彰。
十一是资源整合工作法。资源整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是指组织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选择、汲取、配置、激活和有机融合,使之更具系统性和价值性的过程。共青团基层组织资源匮乏,要积极争取党政资源、大力筹集社会资源、有效统合团内资源, 把资源下沉到基层去,用到普通青年身上,努力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十二是荣誉激励工作法。荣誉激励工作法,是指团组织制度化、组织化地通过荣誉表彰来推进工作的方法。要依规依法开展各类青年荣誉表彰工作,探索完善先进模范发挥作用长效机制,激发青少年的思想认同、 情感共鸣和学习行动。
三、团干部如何在实践中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
第一,要用科学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做指导。理论指引方向,方向决定成败。新时代团干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特别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只有具备了这个前提, 在共青团的实际工作中才能把稳大方向,才能找到和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团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中国青年运动时代规律,系统回答党的青年工作战略课题,作出一系列重大论断,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团干部只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就会在推动工作时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第二,要深入学习团的历史,汲取前人智慧。100 多年来,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书写了光辉的历史,形成了宝贵的经验。深入学习团的历史,不仅可以学到一茬茬团干部忠诚于党、拼搏奉献的品格和高扬的理想主义气质精神,也可以学到他们有效开展工作的智慧和方法。团中央书记处原第一书记宋德福在20 世纪90 年代就指出,团的各级干部应当把学会做细致的工作、深入的工作作为基本工作方法。他说:“共青团的大厦起于垒土,团的工作的成功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只要我们坚持做细致深入的工作,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深入,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落实,团的建设、改革和发展就有坚实的基础,就能积少成多,巩固成绩,扩大战果。”这些理念和方法,在今天依然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第三,要从学理出发,运用多学科成果。学习工作方法,就要弄清楚有效工作方法的学理基础、底层逻辑、运行规律。在一个多变而复杂的时代,运用多学科成果总结客观规律,才能更清晰了解实情、更全面看待事物、更高效解决问题,避免稀里糊涂、以偏概全、束手无策。
第四,要在学习中运用,在实践中创新。团干部流动快,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了解共青团的专业知识,只有在不断应用中,书上的好方法和别人嘴里的妙招才能成为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团的工作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固定方法,必须因时而进、因人而异,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要敏于把握青年脉搏,依据青年工作生活方式新变化新特点,探索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思路新模式” 。这一要求不仅适用于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而且团的所有工作都要始终保持这样的敏感度和创新性。
多项调查显示,青年遇到烦恼和困难时,主动向共青团组织倾诉和寻求帮助的比例并不高。这就表明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群众的努力空间还很大,必须主动对标新时代党对青年工作的要求,坚持“身入”与“心入”、线下与线上、引领思想价值与解决现实问题、融入与跳出相统一,主动到青年群众较多的行业、聚集的场所、喜爱的领域去扎根,真正与青年群众打成一片。
既要“身入”,也要“心入”
团干部扎根青年群众必须“身入”,也就是要亲自主动深入青年群众。在工作实践中,团干部要真正在青年工作领域取得成绩,无论职务多高、工作多忙、过去的成就多大,都必须深入贯彻群众路线要求,带头深入青年群众,特别是各级团组织的领导干部,更需要带头到青年群众中去扎根。“领导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领导干部能流一滴汗,群众的汗水流成河”,只要团干部真心实意地带头常态化深入青年群众之中扎根,就一定能破解“心远地自偏”式的主动脱离青年和“找不到”“联系不上”等被动脱离青年的困境。从扎根对象——本地区本单位的青年来看,团干部扎根青年群众不能以偏概全,只与某一种类型的青年人或某些青年人在一起,而是要牢记“及时了解青年群体实际状况”的扎根初衷,通过对本地区本单位青年总体情况的了解,科学分析其群体类型和空间分布等情况,尽可能地到更多类型和更广范围的青年中去,不仅能够在优秀青年、家庭条件好的青年之中扎根,也能够在出身贫寒、学历不高、能力一般乃至贫穷落后、交通闭塞地区的青年群众之中扎根。
团干部扎根青年群众还要“心入”,也就是用心用情到青年群众中去扎根。只有与青年人说得上话、共得了情,解答得了思想困惑、解决得了实际困难,才能真正把党的青年工作深入被扎根对象的心中。青年群众的感受是真实的、眼睛是雪亮的,团干部单纯地到青年群众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把扎根青年搞成到青年群众中去“走马观花”很容易, 却也必然是心浮气躁地空中来、空中去,并不会自动在青年群众中扎下根来,反而容易遭青年群众的反感和抵制。到青年群众中扎根,必须用心用情“下马观花”,真正深入青年群众的生活、工作、社交境遇中去“与众悲欢”,做一番艰苦细致的工作,这样才能扎得实在、扎得深刻、扎得牢固。团干部扎根青年不是做高高在上的青年“官”,必须坚持以青年为本,放下干部架子,始终眼睛向下,真诚地与广大青年打成一片,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地听到真话、察得实情,实现扎根目的。
既要线下扎根,也要线上扎根
团干部扎根青年群众要抓好线下沟通。在网络技术兴起之前,团干部扎根青年针对的就是青年群众线下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日常场合,无论网络技术和虚拟世界如何发展,现实的线下场合永远都是做好青年工作的“基本盘”,也是团干部扎根青年的“第一片沃土”。当代青年城乡间流动、境内外流动十分频繁,社会分布多元,增加了团干部线下扎根青年群众的难度。据统计,1978 年全国就业人员4.02 亿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9514 万人;到2019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 亿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42 亿人。大批农村青年改变了半就业、不充分就业的状态,转向城市,进入第二、三产业。同时,我国每年出国留学人员已从1978 年的860 人增加到2018 年的66.21 万人,其中每年学成回国人员由1978年的248人增加到2018年的51.94万人。
这就要求团干部从本地区青年的客观实际出发,根据流动青年和在地青年的分布规律,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线下扎根方案。在地青年由于居住地、工作单位等因素,相对而言便于联系、易于扎根;问题在于流动青年,特别是跨市、跨省乃至跨境流动青年,联系起来很难,扎根就更难。无论是对于青年流入较多的东部发达地区还是对于青年流出较多的中西部地区,团干部与大部分流动青年的联系往往会因为青年的空间流动而难以为继,很多时候都停留在浅层交往,真正能够“扎下根”的比例很低。面对这种情况,团干部就要采取小团队扎根的方式,由几名团干部组成团队,持续到流动青年群体中去重复建立联系,经过时间沉淀就会逐步积累起对一批流动青年的有效联系,从而把浅层联系变为实际意义上的“扎根”。
团干部扎根青年群众要抓好线上互动。网络技术和虚拟世界兴起以来,团干部扎根青年还必须适应青年群众向网络空间集聚的趋势,把到青年人聚集的网络空间扎根纳入视野。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多次显示,网络对青年人口渗透率接近100%,“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成为青年人的常态。当代中国青年以“90 后”“00 后”乃至“05 后”为主,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在网络空间便捷地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交友互动、购物消费,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互联网也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可以说互联网集聚和网络化生存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青年越来越鲜明的群体特征。“青年在网上,团的工作就要做到网上去。”党的十八大以来,团干部通过到网络空间、虚拟社会“安营扎寨”,深刻了解青年在网络空间的特点状况、活动规律、现实问题,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线上”与“线下”、“键对键” 与“面对面”的有机衔接,增强了共青团引领凝聚、组织动员和联系服务青年的实效性,既为党的青年工作迈上新征程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党的青年工作在新征程上取得更大成绩开辟了新的阵地。
既要引领思想价值,也要解决现实问题
团干部扎根青年群众要着眼于做好思想价值引领工作。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青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在凸显,加之多元社会思潮借助社交媒体展开的交流交融交锋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的深远影响,青年群体内部的分化日益显著,不同的青年群体基于各自的经历感受,对于同一个社会现象和热点事件表现出越来越大的价值差异,导致凝聚大多数青年人共同价值面临的挑战越来越艰巨,基于公平原则,广泛联系服务全体青年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通常而言,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矛盾和问题,同一代际的青年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往往具有共同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困惑,这也决定了团干部不可能躺在前辈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把准确把握前代青年精神气质的论断套用于当代青年,把解决前代青年思想价值困惑的方案照搬照抄运用于当代青年。要在扎根青年群众过程中了解和把握青年人的思想动态,很难用简单的方式实现目的,必须在与青年群众的交流交往中运用理论思维全方位观察、分析、研究青年现象,并进行理论加工和创造,从整体上把握青年的思想状况和价值取向,进而敏锐地捕捉青年人普遍面临的思想困惑和价值困境,在赢得青年信任基础上通过开展思想工作或者实际行动帮助他们化解这些思想“疙瘩”。
团干部扎根青年群众还必须着眼于推动解决青年群众普遍面临的现实问题。团干部在扎根青年群众过程中,不宜表现出过强的目的性,但必须牢记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提到青年人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普遍面临着操心事、烦心事,而这六个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通常来看都是人们在青年阶段遇到的阶段性问题,并且绝大多数都算不上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要事”“急事”,甚至因时因地因人而千差万别,但其存续状况无疑对青年人的成长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制约作用。团干部作为为党育人的“园丁”,不能把青年群体思想动向和价值取向作为全部内容,而是要充分把握青年思想困惑与其面临的现实问题之间的辩证联系,把在现实问题上为青年人提供具体且实际的关怀、指导和帮助作为增进青年与党的政治情感的根本途径,利用到青年群众中去扎根的机会密切关注青年群众面临的现实问题,系统摸清他们面临的“操心事、烦心事”到底是什么,从而有针对性采取沟通思想、解决问题、缓解困难等具体行动,特别是在他们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就可能为青年顶住压力、渡过难关、发展成才提供重要支点。
既要融得进去,也要跳得出来
团干部到青年群众中去扎根,必须真正融入青年群众,而关键在于讲好“青言青语”。语言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沟通情感、表达思想的媒介,离开了真实的表达与平等的对话,团干部与青年就无法实现正常的交流,更谈不上到青年群众中去扎根。讲好“青言青语”要植入感情, 不能仅仅把青年人当作一般的工作对象,而且要始终站在最大多数青年人的根本利益角度去思考问题、调查研究、制定政策,大力培养对青年群众朴素的政治情感,如此才能和青年人建立信任、疏通心结、消解困惑,否则就会言不由衷、进退失据。讲好“青言青语”要精选内容,不是到青年中去照本宣科、鹦鹉学舌、故弄玄虚,而是要做党的政策理论的“阐经人”,不仅要搞清楚需要让青年人掌握的思想、观点、道理并围绕这些主题去挖掘、整理故事材料,更要学习、积累和运用青年群体常用的语言词汇和表达风格完成向青年讲解的“最后一公里”,这样才能和青年人搭上腔、说上话,建立起更深层次的团青联系。讲好“青言青语”要创新形式,不能自说自话、闭门造车,必须善于到青年聚集的B站、微博、公众号等多媒体平台“开疆拓土”,综合运用短视频、直播、“剧本杀”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实现对青年群众的有效融入。
团干部到青年群众中去扎根,不是要把自己变成青年群众,而是要通过了解青年事务、做好青年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这个“国之大者”。青年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根源在于青年人口分布广泛,青年问题形式多变,青年工作牵连广泛,可能潜藏着看不见的风险挑战;同时,青年现象层出不穷,青年群体活力四射、创新性强,也有丰富生动的首创做法。作为党的青年工作的骨干力量,团干部一方面只有通过到青年群众中去扎根,才能了解青年群体真实状况、发现青年群众首创经验、掌握做好青年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为更好地把党的政策与青年群众的实际需要有机结合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只有时刻牢记党和国家事业这个“国之大者”,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去审视青年工作,才能推动青年工作始终沿着党和人民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换言之,扎根青年群众只是团干部做好党的青年工作的手段方法,根本目标在于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团结到党的周围,使党和人民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这就要求团干部扎根青年必须把目标和手段统一起来,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党的理论去分析青年工作的实际,按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推进青年工作;另一方面要善于从青年工作的实际状况出发去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用青年工作的生动实践去丰富和发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