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編輯推薦: |
* 通过访谈录的形式,从客观、全面的角度,对中国电影视觉特效20年来的发展演进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涉及专业历程、技术差距、艺术创作、制作经验、专业沟通、个人心得等方面。
*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国内电影视觉特效领域高水平创作者新近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对读者而言具有直接的参照和借鉴价值。
|
內容簡介: |
本访谈录反映中国当代电影视效创作者对电影视效发展之路持之以恒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对话坦诚阐述包括进步和成长、差距与不足在内的中国电影视觉工业的现状,其中着力谈存在的问题,以及各自设想的解决之道,内容翔实全面,感受情真意切。
各位创作者在电影视效的创作或教学领域颇有成果和建树,代表了当下电影视效行业的基本面貌,他们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畅谈视效创作的方法、规律和认识,许多内容可做应用范例。访谈录对视效同行及相关专业院校学生的电影视效创作具有参考价值,书中所述观点也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
關於作者: |
刘晓清,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术系电影特技教研室主任,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常务理事,电影视效专业委员会主任。1987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学习;1991年毕业分配至原机械工业部中国机电广告公司,这期间创意拍摄多支影视广告片;1998年至今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主要研究电影特效及电影美术,曾经参与创作的电影有《大红灯笼高高挂》《天地英雄》《美丽的大脚》等,电视剧有《士兵突击》《唐山大地震》《暗算》等;所授课程有“电影特技概论”“电影特技设计与制作”等;专著《电影特效创作》2020年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陈汝洪,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和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并获硕士学位,2010年至今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主要从事电影视觉造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被评为2014年度北京电影学院优秀专业课教师;作为摄影师参与多部影视片、纪录片、广告宣传片的拍摄;发表论文有《电影特技特效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电影叙事中的场景造型设计与呈现》《虚拟拍摄中总体视觉造型观念的应用研究》等;2021年申报“当代中国电影数字特效应用研究”科研课题,并获批北京电影学院校级科研规划项目,《银幕特效——与中国当代电影视效创作者对话》为该项目研究成果。
|
目錄:
|
丁燕来:技术与艺术融合令电影视效异彩纷呈 / 001
王上:从外在炫技到内敛沉稳的视觉表达 / 022
王玉珏:行走在电影视效创新求变的漫漫长路上 / 042
乔乐:拓宽电影叙事维度的视觉魔法 / 054
庄严:电影视效在变化革新中突进 / 078
米春林:探究电影数字技术永无止境 / 106
刘松:新技术 新视野 新挑战 / 131
刘培宇:跟进前沿技术 拓展电影视效空间 / 157
刘晓清:专业教育助力中国电影视效向高处迈进 / 178
陈奕:双螺旋上升是电影视效进步发展的理想态 / 210
郭建全:国产电影视效工业化之路任重道远 / 235
姜维斌:认识差距 补齐短板 继续逐梦 / 278
魏明:厚积薄发 创造电影视效奇观 / 296
后记一 / 316
后记二 / 318
附录 专业英文词汇注释 / 321
|
內容試閱:
|
序一
纵观电影发展史,进入21世纪以来的20多年,电影在视觉形式上的变化可以说是最大的。这得益于数字技术的神奇和强大,让我们看到由它带来的丰富效果和视觉奇观,以及对电影叙事产生的巨大影响。
20世纪90年代,国内早期数字特效比较多地应用于电视广告,在表现方法和技术特性上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积累了一些制作经验,无形中为后来的电影视觉特效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原先从事电视广告的制作人很多转入电影视效制作,还有不少从事美术设计和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的专业人才及一部分留学归来的视效人也加入这个行列。他们带来了不同的艺术观念和技术手段,很好地填补了电影数字特效制作的空白,衔接和补充了电影视效创作,尽管当时的技术水准跟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其作用不可忽视。在此后的电影视效发展中,不同时期进入这个行业的视效总监和制作师凭借对电影艺术的热情,顽强地坚守在创作前沿,突破局限、克服困难,从追赶模仿到自我实现,完成了许多具有挑战性的电影视效创作任务。在此过程中,视觉特效的艺术地位也发生了由微不足道到不可或缺的重要变化,意味着电影发展的需要和电影观众的认可。
2000年前后是电影视觉特效发展的一个分水岭。那个时期,国外已经在数字特效技术应用方面有了很多的尝试,而且生产了不少令人惊艳的电影作品。北京电影学院审时度势,决定招收电影特技方向的本科生,以适应中国电影发展的需要。也是在那个时间点,中国电影集团(简称“中影”)成立了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说明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历经20多年,我们陆续培养了一批电影特技特效方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教育教学跟上了电影科技和电影创作的步伐。
视觉特效在当今电影创作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不可替代,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主导着类型电影的发展方向。这本访谈录通过对多位视效总监、视效指导的采访,表达了各自对中国电影视觉特效发展的体会和认识,包括进步收获与缺点不足,对20年来的视效创作进行了比较客观的梳理。主编陈汝洪老师借助课题研究的机会,从访谈对话到文字整理,做了大量的工作,这项工作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由于各位创作者有着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创作体验,访谈录呈现出十分多样的观点和角度,特别是对同一问题展开不同层次、不同认识的交流和畅谈是访谈录的重要特点,让我们看到多样立体的事物面貌和差异有别的话题解读。访谈录的话题很全面,也非常有针对性,涉及这些年来中国电影视觉特效发展进步中的技术、艺术、生产、管理、教育等各方面的内容,语言生动,思想开放。重要的是,这是来自一线创作者的真切感受和思想观点。
《银幕特效——与中国当代电影视效创作者对话》一书立足中国本土电影视效20年来由萌芽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路径,既谈经验和成果,也谈教训和缺陷,特别是在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方面的不足,体现了各位创作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此外,大家对攸关电影视效艺术长远发展的教育问题和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中国电影视效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对电影人和电影教育来说任重道远,我们不应满足现状,而要与时俱进,从创新创造抓起,做长期努力,让电影视效人才在更深的层次和更高的维度发挥作用。
未来的数字视觉特效还会产生什么变化,我们不得而知,但一定会使电影艺术形态更加完善和完美。中国电影视效制作人要练好内功,力争在世界电影的进步和发展中发出中国声音。
原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王鸿海教授
2022年8月1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