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工业制冷集成新技术与应用 第3版 李宪光

書城自編碼: 394246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李宪光
國際書號(ISBN): 9787111739739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61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困顿与超越 : 心理学家的逆境人生与智慧指引
《 困顿与超越 : 心理学家的逆境人生与智慧指引 》

售價:NT$ 307.0
Web3时代的AI战略:构建BASICs框架,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
《 Web3时代的AI战略:构建BASICs框架,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 》

售價:NT$ 411.0
一岁一喜欢
《 一岁一喜欢 》

售價:NT$ 223.0
巨浪:生成式AI的史诗与现实
《 巨浪:生成式AI的史诗与现实 》

售價:NT$ 416.0
萧条中的生存智慧与策略(套装2册)
《 萧条中的生存智慧与策略(套装2册) 》

售價:NT$ 519.0
饮食的迷思:关于营养、健康和遗传的科学真相(2024修订版)
《 饮食的迷思:关于营养、健康和遗传的科学真相(2024修订版) 》

售價:NT$ 359.0
未来科技大爆炸
《 未来科技大爆炸 》

售價:NT$ 311.0
海外中国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
《 海外中国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 》

售價:NT$ 51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08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版) 》
+

NT$ 574
《 中药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

NT$ 276
《 运动生理学(第三版) 》
+

NT$ 554
《 大数据审计理论、方法与应用 》
+

NT$ 335
《 花卉栽培 》
+

NT$ 510
《 害虫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方法(第三版) 》
編輯推薦:
本书遵循教指委相关指导文件和高等院校学生学习规律编写而成。践行四新理念,融入思政元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任课教师提供电子课件等丰富数字化资源配套。
內容簡介:
本书在第2版的基础上,结合新标准、新规范、新技术、新系统,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补充。本书介绍了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制冷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在冷链物流冷库与速冻加工中制冷工艺的设计理念,以及作者在吸收先进理念与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现状,在制冷工程项目中的具体应用和创新成果。全书共15章,分别为工业制冷、制冷循环的演变、压缩机与制冷工艺相关的技术、蒸发器的现代技术、冷凝器、供液方式与液体循环、管道与阀门的选择、容器的功能设计、冷链物流冷库的自动控制、超低温制冷系统、二氧化碳工业制冷系统、制冷剂、制冷系统的润滑油、载冷剂、冷链物流冷库的新动态。第3版最大的亮点是根据国外一些著名的制冷生产厂家提供的数据和相关的公式,分析了各种制冷剂的气液密度比;定义了分离液滴直径;推导出了分离容器(立式与卧式)计算公式所需要的阻力系数,得出了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计算结果,并且可以直接在工程上使用;对管道的各种选型计算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完善了一些制冷循环中新技术名称的定义;增加了二氧化碳制冷系统、超低温、制冷剂、载冷剂等内容;通过公式推导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制冷系统与其他制冷剂系统运行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和现象,以及二氧化碳作为载冷剂应该采用的方式;在制冷自动控制方面,介绍了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云平台技术。本书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技术数据来源于工程实际和厂家提供的试验数据。本书可作为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制冷工程设计时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方向高年级学生的实践课程参考书以及相关方向研究生的参考书。
目錄
序前言第1章工业制冷111什么是工业制冷112工业制冷的定义与范围113工业制冷的理论基础2131制冷简介2132制冷循环的基本知识314转型中的冷链物流冷库与发展情况5本章小结8参考文献8第2章制冷循环的演变921闪发气体的产生9211作图计算10212理论计算1022软件计算工具11221采用工程管道阀门的选型软件计算11222质量流量与制冷剂液体的过冷1423闪发气体的去除14231含有闪发气体的制冷循环14232去除部分闪发气体的制冷循环15233现代去除闪发气体的方式1824双级压缩系统24241实现制冷循环双级压缩运行的几种模式24242双级制冷系统压缩的改进2625压缩机的吸气压力损失与排气压力损失26251压缩机的吸气压力损失与吸气温度过热度26252排气压力损失27253不同工质的过热度与能效比27254影响压缩机过热度的因素29255双级制冷压缩的选型计算2926复杂的混合制冷系统32261同时具有冷藏物冷藏间和冻结物冷藏间的制冷系统设计32262同时具有冷藏物冷藏间和冻结物冷藏间、速冻系统的制冷系统设计33263高层冻结物冷藏间的制冷系统设计优化34264没有贮液器的制冷系统3527多级节流技术37本章小结39参考文献40第3章压缩机与制冷工艺相关的技术4131螺杆压缩机及油冷却41311螺杆压缩机的产生与发展41312螺杆压缩机的油冷却4232油冷却负荷的计算及虹吸冷却系统44321螺杆压缩机的油冷却负荷计算44322螺杆压缩机的热虹吸冷却及计算46323螺杆压缩机的热虹吸桶布置50324热虹吸与系统贮液器的合并5133螺杆压缩机的补气原理与中间压力52331螺杆压缩机的补气52332螺杆压缩机补气旁路的吸气压力与中间压力53333旁路负荷的应用概念56334螺杆压缩机补气系统单向阀的设置57335新型变频控制螺杆压缩机5734并联压缩机组60341并联压缩机组的基本构成与特点60342氨系统的压缩机并联机组62本章小结63参考文献63第4章蒸发器的现代技术6541蒸发器6542冷风机的基本设计参数66421冷风机66422冷风机的基本计算67423对数温差69424制冷剂流动与进风对比的逆流与顺流70425传热系数71426换热管的直径以及布置71427管的排列形式(顺排与叉排)71428管间距与位置72429翅片材料和厚度对冷风机制冷量的影响724210翅片形状的影响724211翅片与换热管的接触724212片距734213冷风机迎风面的流速734214外部传热效率(制冷量的百分比)与迎风面速度734215内部传热效率734216显热率744217外部污垢系数和内部污垢系数744218相对湿度对冷风机的影响754219供液过冷对直接膨胀的冷风机换热量的影响784220霜层厚度对冷风机换热量的影响794221射程的定义804222计算冷风机的换热面积8043不同类型的冷风机设计81431冷风机的最佳蒸发回路81432泵供液盘管82433垂直供液盘管83434重力供液盘管84435乙二醇盘管设计84436冷风机的片距选择与设计85437蒸发器盘管及翅片的涂层设置86438分液器的设计8744冷风机的类型与特点88441冷风机两种典型送风形式88442两种送风形式的制冷量比较89443两种送风形式的相对湿度比较89444风机的选择90445吊顶式冷风机91446落地式冷风机91447屋顶式冷风机91448货仓式冷风机92449绝热型冷风机924410带风管的冷风机9245冷风机的循环风量和气流组织93451贮存冷库风量的选择93452速冻产品的风量以及风速的选择94453冷风机风机参数之间的关系95454冷风机在冷库中的气流组织96455冷风机选择的基本原则98456制冷剂对蒸发器传热的影响9846冷风机的融霜100461计算融霜所需的热量100462空气融霜102463电热融霜102464热气融霜103465水融霜109466乙二醇融霜110467融霜起始时间与结束时间111468有利于融霜的附件113469融霜温度探头在蒸发盘管的位置1154610平衡窗的选择11647管壳式、板式及板壳式换热器117471管壳式换热器117472板式换热器119473板壳式换热器121本章小结123参考文献123第5章冷凝器12551冷凝器概述12552蒸发式冷凝器126521冷凝过程127522排热比127523管内冷凝128524湿球温度对蒸发式冷凝器排热能力的影响128525蒸发式冷凝器的选型方法129526蒸发式冷凝器的循环水参数132527排热量的控制132528蒸发式冷凝器的发展134529蒸发式冷凝器的安装位置1365210冷凝器的放空气1375211蒸发式冷凝器管道的连接要求1425212蒸发式冷凝器并联运行时管道的连接要求1435
內容試閱
从2017年4月出版第1版,仅仅6年时间,现在已经是第3版了。更新如此之快有两个原因:首先是这几年由于中国的城市化建设使冷链物流得到飞速发展,城市的物流配送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工业制冷技术为这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是本书介绍的内容,可以帮助读者解决在工程应用上的一些难题。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这本书的最大特点。第1版的出版受到了业内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读者的欢迎和好评,第1次印刷的图书很快销售一空,出乎作者与出版社的预料。为了对读者负责以及对制冷技术的精益求精,作者启动了第2版的写作,在第1版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些容器数据,修改了书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市场的需求和读者的企望,第2版准备的时间不长,只用了5个月,于2018年7月与读者见面了。由于时间上准备不足,第2版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一些数据的引用来源交代不清晰,一些技术回过头来看,需要赋予新的概念。这些问题给作者带来许多遗憾,希望第3版能部分弥补一些这方面的缺失。在第2版写作完成后,作者就从原来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于是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国内各地在工业制冷方面的应用与现实情况,有机会与许多技术人员交流以及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并且参与了一些新技术的施工和实践,如二氧化碳复叠制冷与载冷、超低温复叠与载冷、低压循环桶的启动容积与缓冲容积的测试等。这些项目的参与和调试,让作者丰富了实践经验,同时收集了相关数据和资料,为第3版的写作打下了更好的基础。第3版怎样写?应该是在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国内工业制冷的实际情况解决相关的问题。例如,采用蒸发排管的低压循环桶选型,卤代烃制冷剂(氟利昂)系统的高、低温共用的高压系统计算等。尽可能减少错误和避免理解上的偏差是作者写作第3版的原动力。这些年作者一直留意国外在这方面的发展与新技术。工业制冷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与实践,有很成熟的模式与计算公式。作者发现虽然这些技术仍然在不断发展,但是没有出现颠覆性的、革命性的技术,只是对原有的技术的完善与改进。编写第3版的最大困扰是:国内在这个领域缺乏技术上完整的数据库,也就是国内在这方面的基础研究比较薄弱。书中的许多计算需要这种数据的支持,因此,需要由别人的计算结果来反推这些基础数据。要实现技术的创新,没有这些数据的支持与基础理论的研究,是不可能实现的。完整数据库与基础理论研究,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工业制冷领域的最大差距。对于工业制冷领域,更偏重于实际的应用,理论是为应用服务的。对于一些基础的理论计算,如制冷系统的质量流量的计算、压力降的计算、系统负荷的计算,很早就有了严格的定义。但是对于一些业内还没有形成真正共识的理论,如分离容器的分离理论、二氧化碳的液滴在干回气管再次形成的比例、二氧化碳作为载冷剂的应用方式等,有些是一些著名的生产企业的研究成果或者是核心专利而不会披露,而有些是通过实际应用得到的测试结果,服务于相关的设计与应用。尽管这些成果可能由于技术专利的原因而没有披露,但是所应用的系统运行时给出的数据是真实有效的。一句话:数据不会骗人。工业制冷集成新技术与应用第3版前言第3版的亮点在于:美国Wilbert F Stoecker教授利用Souders和Brown方程(Mott Souders和George Brown于1934年创立)与斯托克斯定律(Stokes Law,1851年创立),完整地推导出适合制冷分离容器应用的公式。作者通过大量地阅读欧美国家在工业制冷这方面的相关资料与书籍,根据国外一些著名的制冷生产厂家提供的数据和相关的公式,分析了各种制冷剂的气液密度比,自行定义了分离液滴直径,推导出了分离容器(立式与卧式)计算公式所需要的阻力系数,从而得出了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计算结果,并且可以直接将其应用于工程上。这在实际应用上解决了国内一直没有解决的难题。尽管这种推算可能不那么完美,但是目前世界上在工业制冷的实际应用中已经广泛接受了Souders和Brown的理论。第3版还对管道的各种选型计算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完善了一些制冷循环中新的技术名称定义;增加了二氧化碳制冷系统、超低温、制冷剂、载冷剂等内容;通过公式推导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制冷系统与其他制冷剂系统运行所具有的不同的特点和现象,以及二氧化碳作为载冷剂应该采用的方式;在制冷系统自动控制方面,增加了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云平台技术的介绍。由于这几年我国冷链市场的飞速发展,工业制冷技术呈现规模化与多样化的形式。在这发展的浪潮中,作者也亲历了技术探索与改进的过程。本书论述的绝大部分内容,作者都具体地参与从设计、施工到调试的全过程,并且获得了十多项国家授予的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从原来以氨制冷技术为主到后来的卤代烃、二氧化碳制冷,从直接膨胀系统(卤代烃系统直接膨胀到氨系统的直接膨胀)到重力系统以及桶泵循环系统、载冷剂系统;从高温冷藏、低温冷藏和速冻制冷到食品应用的超低温系统、实验室的超低温系统;从盐水制冰到直接膨胀接触制冰以及桶泵循环的大型系统接触制冰。这些项目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热气融霜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