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售價:NT$
499.0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編輯推薦: |
1、世界著名作家茨威格代表作。《三作家传》《三大师传》《与魔搏斗的人》共同组成了“精神世界的建筑师”系列。
2、本书描绘了三个文学大师的形象,他们实践了“认识你自己”的伟大格言,深入自身的精神世界,探索了人类心灵的深度。从对生平的记述到心理学的自我观察,到伦理学的与宗教性的自我观察,三位作家层层深入,扩展了自传这一特殊文体的形式。
3、本书是名家写名家的经典作品。不光作者茨威格是享誉世界的传记作家,书中描写的三个人物——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也都是名贯一时的人物,卡萨诺瓦是各国宫廷中的投机者,是大名鼎鼎的花花公子;司汤达则是法国著名的作家;托尔斯泰是享誉世界、影响巨大的文学家,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4、“精神世界的建筑师”系列勾勒了欧洲的文化地图。这些伟大的作家们丰富的心灵与深邃的思想,开拓了心灵的精神空间与想象力,丰富了人类精神的深度。茨威格一一描述大师们的生平事迹,勾勒大师们的精神历程与思想深度,破解他们的创作密码。
5、茨威格的字里行间有着饱满的激情、出众的才华、思想的力度和表达的准确度,他有着坚定、温暖的人道主义立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人文主义的精神共和
|
內容簡介: |
《三作家传》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代表作之一。茨威格分别为世界文坛上三位卓越的作家——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法国作家司汤达和意大利作家卡萨诺瓦立传,展现了他们非凡的人生际遇和创作生涯。他特别着重于他们的自传书写。他认为这三个作家代表了三个不同的阶段,一级高于一级。卡萨诺瓦是原始阶段,他的作品无非是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白描一番,一一诉之于纸页,未加评论,未作分析。而司汤达是心理学阶段,探究自身行动的动机和戏剧性。到了托尔斯泰则更进一步,进入道德、宗教阶段,时刻用良心对自我对进行道德审判。在记叙三位传主生平的同时,茨威格极其善于心路历程的刻画和性格特征的描写,语言丰富绵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享誉世界的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剧作家和诗人。人文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世界主义者。20世纪初,茨威格曾是欧洲尤受欢迎、作品被翻译次数尤多的作家,与法国的莫洛亚、英国的里顿·斯特拉奇并称为世界三大传记作家。他的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传记《人类群星闪耀时》、回忆录《昨日的世界》无一不是脍炙人口的名作。其中《人类群星闪耀时》于出版当年(1927)就成为欧洲所有学校的规定读物。
译者简介
申文林
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先后任教于兰州大学德语系、河南师范大学外语系。主要译作有《三大师传: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三作家传: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合译)等。
高中甫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原研究员、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秘书长,长期从事德国文学翻译与研究。著有《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歌德接受史 1773—1945》等。主要译作有《茨威格文集》(合译)、《少年维特之烦恼》(合译)、《施尼茨勒中短篇小说选》、《希腊神话故事》等,编有《歌德精选集》、《二十世纪外国短篇小说编年选·德语卷》(上、下)、《茨威格文集》(全七卷)等。
|
目錄:
|
文前插图
作者的话 001
卡萨诺瓦 002
司汤达 090
托尔斯泰 178
|
內容試閱:
|
托尔斯泰(节选) 自我描述
认识我们的生活,就意味着认识我们自己。
——致鲁沙诺夫的信,1903 年
他以严厉的目光无情地看待世界,也无情地看待他自己。托尔斯泰的性格不论是在人间世界的内部还是在人间世界的外部, 都不能容忍模糊不清、施放烟幕和遮盖掩饰。作为艺术家,他习惯于精确地看到一行树或者一条惊跑的狗颤抖运动的细致轮廓, 他不能容忍自己是个迟钝麻木和模棱两可的杂拌儿。因此,他那强有力的研究欲望从很早的时候起就不可抗拒和从不间断地针对自己:“我一定要完全彻底地了解自己。”——19 岁的时候他就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像托尔斯泰这样狂热地相信真实的人,除了做个充满激情的自传作家以外,什么也干不成。
然而自我描述与描述世界不同,绝不会因为在艺术作品中达到过的成就而完全休息下来。自我从来不会被完全阐明,因为一次性的观察不能完成对不停变化的自我的描述。因此伟大的自我描述者都是毕生重复画着自画像。丢勒、伦勃朗、提香都是对着镜子开始画他们最早的青年时代的自画像,直到晚年。因为在自己的身体形态上,固定不变的和流动变化的都同样在吸引着他们。描绘真实的伟大的托尔斯泰同样是无法完成他的自我描述的。正如他所说的,他在确定的人物形象里刚表明自己,不管是在聂赫留朵夫身上,还是在沙里金身上,在皮埃尔身上,或者是在列文身上,他在已完成的作品里就再认不得自己的面貌。为了把握住更新的形态,他只好再从头开始。但是正如艺术家托尔斯泰追求自己精神的影子一样,他的自我也不知疲倦地在精神逃亡中继续逃跑,总是有新的未完成的任务。这位意志巨人总是觉得一再受到新的引诱而去征服它们。因此在那六十年间他所写的作品里, 没有一部不是在某个人物身上包含着托尔斯泰自己的轮廓,也没有一部单独地包含着他一个人的广度。他所有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日记和书信作为整体才是他的自我描述,但也是这个世纪里一个人遗留下来的最多样式、最清醒也最有连续性的自画像。
因为这个只能描述经历过和真切感受到的事情的非虚构者从来不能把自己,把他这个活生生的人,把他这个有真切感受的人,排除在视野之外,他不得不连续地、强制性地、经常违反心意地,而且总是在清醒的意志之外进行研究、观察、说明和“保护”自己的生命。因此,他自传中的狂怒没有一刻是平静的,犹如他胸膛里的心跳和头脑里的思维活动不能停歇一样。对于他来说,写作永远是根据自我和报道自我。因此没有一种自我描述的形式是托尔斯泰不曾使用过的,如单纯机械地核查事实的回忆, 教育的考查,道义的考查,道德上的谴责和内心的忏悔,还有作为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的自我描述,作为美学和宗教修炼的自传——不,我们列举不完表现自我描述主题的一切形式。从他的日记中,我们对他70 岁时的了解不亚于对他80 岁时的了解。我们对他青年时代的强烈爱情、他的婚姻悲剧、他内心的思想, 如同对他最庸俗的行为一样,都有了档案式的确切了解。因为托尔斯泰要求把他的生活领到“敞开的房门和窗口跟前”,这和“紧闭双唇”生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完全相反。我们确切地认得他的每个眼神,每个脚步。我们熟知他八十年中每个最短暂和最无足轻重的插曲,就像熟知他在无数复制品中的身体形象一样。例如他在补鞋的时候,他在与农民谈话的时候,他在骑马的时候,他在扶犁的时候,他在伏案写作的时候,他在室外打网球的时候,他在与妻子、朋友、孙女聚在一起的时候,他在睡觉的时候,甚至他在死了以后。此外,这种无与伦比的身体与精神的描述和自我记录,还表现了他对整个周围环境的无数回忆和描绘, 有他的妻子和女儿,还有秘书、记者和偶然前来的访客。所以我相信,用由木材化为托尔斯泰回忆录的纸张,就能够再度建造起雅斯纳亚·波良纳的森林。从来没有一个作家自觉地无所隐讳地生活,也很少有这样心直口快的人对别人敞开心扉。自歌德以来,我们还没有过如托尔斯泰这样通过外部观察和内部观察而无保留地文献化了的形象。
托尔斯泰的这种强迫性自我观察,可以追溯到如他的意识一样久远:早在他美好愉快地蹒跚学步的幼儿身体里就已经开始了,远比会说话还要早,而且一直到他82 岁卧床弥留之际,想说的话再也不能说出来的时候才结束。在从开头的沉默到终结的沉默这漫长的时间里,没有一个时刻没有说话、没有文字。19 岁的时候,他这个刚离开中学的大学生就给自己买了一个日记本,随即在前几页写道:“我从来没有使用过日记本,因为我看不到这种日记本的好处。但是现在随着能力的增长,我也忙起来了。我能够紧随着日记本,紧随着我发展的进程。日记里应当包含生活的准则,在日记里还一定要预先勾勒出我未来的行为。”他完全遵照商人的方式,首先给自己立了个义务的账户,立了关于意图和成就的借方和贷方。这个19 岁的人已经完全领悟了他自身所带来的资本。在第一次进行自我盘点的时候,他就随即断言,他是一个“特殊的人”,担负着“特殊的”任务。但是这个半成年人已经无情地指出,为了迫使他这个本性懒惰、意志不坚和追求感官享受的人在道德方面做出真实的生活成就,他还必须培养起多么巨大的意志力。于是为了不丧失自己星星点点的力量,他给自己建造了一个每日工作成果的监视器。为了在教育方面看得清楚,还有—— 我们不得不总是重复托尔斯泰的话—— 为了“护卫自己的生活”,他的日记本最初是起兴奋剂作用的。例如这个小伙子以毫不留情的严厉态度这样总结一天的事情说:“从12 点钟到2 点钟与比基切夫谈话,过分坦率,虚荣,自欺欺人。从2 点钟到4 点钟做体操,毅力和耐力都不够。从4 点钟到6 点钟吃午饭,去采购些不大急需的东西。待在家中没有写东西,原因是懒惰。我还没有拿定主意,是否应该到沃尔康斯基那里去。在他那里很少说话,原因是胆怯。我的言谈举止不佳,因为我胆怯,虚荣,思考不周,软弱,懒惰。”这个小伙子的手那么早而且那么毫无顾忌地坚决卡住了自己的喉咙,这只强有力地卡喉咙的手在六十年里没有放松过。82 岁的托尔斯泰还像这个19 岁的小伙子一样,在他疲惫的身体不能完全听从意志的斯巴达式纪律的时候,依然给自己准备着皮鞭,照样在老年日记中写下了骂自己的话:“胆怯,恶劣,迟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