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NT$
250.0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NT$
352.0
《
直观的经营:哲学视野下的动态管理
》
售價:NT$
407.0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NT$
214.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編輯推薦: |
语言文字学者古敬恒先生毕生治学成果的结晶。
|
內容簡介: |
《子谦斋语言学论文集》是江苏师范大学退休教师古敬恒先生的语言学论文选集,共收录论文30篇,是古敬恒先生一生治学成果的结晶。《论文集》的内容涵盖传统语言学各个方面:音韵学、文字学、《说文》学、秦汉出土简牍、韵书文献、古汉语词汇学、辞书编纂以及汉字文化等。涉及领域十分广泛,其中的的重点是文字、词汇和汉字文化。此书附录的《不忘初心 奉献余热》则以第三人称视角记述了作者四十余年来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的经历、心得。
|
關於作者: |
古敬恒,河南省唐河县人。一九六六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原《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江苏省语言学会原常务理事。出版《新编说文解字》《徐锴〈说文系传〉研究》等专著、合著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主持完成全国高等教育十五规划项目“古代汉语教学优化研究”。参与《辞源》第三版修订工作。
|
目錄:
|
论通假字的时代层次
汉字类化现象浅析
声符音义功能类述
《通假字和本字的音读关系》质疑
——与肖泰芳同志商榷
韩愈、柳宗元与唐代新词的发展
《广韵》文字考
沈重音述略
《吕氏春秋》高诱注“犹”字说例
“六书三耦”说与汉字的形体分析
小篆对籀文的省改与秦人的思维趋向
“亲自”的语用范围与误用
徐锴《系传》对词的本义的再阐释
“伊余”非词说
“章”字臆解
《太平广记》中的简、复式同义表达
《望山楚简》札记
楚简遣策车类字词考释
楚简遣策丝织品字词考辨
《说文》委婉释义刍议
传统礼俗的演进与汉字的适应性调整
郭店楚简字词札记
论清代“六书”学对宋元明“六书”说的传承与超越
《唐人小说》词语释读
唐五代宋初关于《说文解字》之刊定与著述论
段玉裁对汉字形义关系的说解
《旧唐书》词语考释
饮食类字词辞书字书释义商兑
《说文》饮食类祭名解析
大词典用字商兑
《辞源》第三版修订特色回顾
——以“酉”集为例
【附】 难忘的岁月
——纪念江苏师范大学建校65周年
【附】 不忘初心奉献余热
后记
|
內容試閱:
|
论通假字的时代层次
通假字在古书中屡屡可见。由于它源自先秦,历秦汉,经六朝,涉隋唐,下迄明清,连绵不绝地跨越了许多时代;因而有人认为它从古到今处于稳定状态,很少发生变化。这种看法实际上是一种误解。
通假现象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通假字既有继承,又有变异,显示出不同的时代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把握通假字的这个特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其性质,同时对探索古音的发展也有帮助。
通假字的时代层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 数量的变化
从通假字在古籍中占有的数量看,上古最多、中古次之、近古最少,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这是就宏观而言的,不能代替定量的分析。本文运用数学上随机抽样的平均值法,通过具体数字的统计与比较,加以分析说明。
先秦属于文字的初创期。这个时期,汉字尚未定型,总的数量还少,因而一字多体、一字多词的现象相当普遍,通用假借较为常见。通假之所以产生,有些是由于古时字少,以一字代表两个词来用,这叫“通用”。有时,一个字已有本字,但古人出于多种原因,或不会书写,或临时遗忘;或守师承,或求仿古;或受方音影响,或为了文字形体茂美;因而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这实际是有意或无意地写别字。正如汉代学者郑玄所说:“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受之者非一邦之人,人用其乡,同言异字,同字异言,于兹遂生矣。”见《经典释文·叙录》所引。
由于上述原因,先秦时通假字很多。尽管今天所见的古代典籍在历代流传中经过改动,不少通假字易为本字如以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与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对比,前书中的“大太、胃谓、若诺、持恃、宵肖、氏是、兄况”等通假字,后书均改用本字。,但统计数据足以表明,这个时期通假字占有较大比例,时代越早,比例越高。
秦汉之交,由于社会动乱,用字也比较混乱,通假字的比例仍然很高。西汉时中央政府派刘向等人校书,同时讲究正字法,对文字作了一些规范化工作见《史记·万石君传》,中华书局,1982年。,因而通假字数量有所下降。
进入中古时期,由于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字林》《玉篇》的巨大影响,加上汉字由隶转楷,形体趋于固定;政府又颁布石经,推行正字法,唐代又出现了“字样之学”,因而中古士大夫的作品,用字逐渐规范,通假字比例明显下降。但另一方面,民间作品的用字,特别是唐代敦煌变文的用字,仍大量使用通假。如《敦煌变文集》,通假字比例就明显高于士大夫作品。
元明清时期,文言作品中的通假字大多继承古汉语,但数量进一步减少。如《元人散曲选》,共收元代散曲170首,龙潜庵先生确定的通假字有58个,比例当在千分之一以下。《古文观止》“明文”十八篇的通假字比例就很低。白话文如冯梦龙《古今小说》,通假字的数量又比唐代敦煌变文少。
通假字逐渐减少的情况,今总结为下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