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青白石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2023年卷)

書城自編碼: 394140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民间文学
作者: 柳客行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225136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3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06
《 枫林桥之恋 》
+

NT$ 235
《 空山寂(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2023年卷) 》
+

NT$ 653
《 凯尔特神话全书 》
+

NT$ 442
《 希腊神话与传说(上下) 》
+

NT$ 77
《 冬至·饺子宴(蒙)——美绘中国:二十四节气旅行绘本 》
+

NT$ 449
《 江南蚕桑故事、歌谣、谚语 》
編輯推薦:
如若不是经由这些文字,谁会注意到,西海固小城路边的一排青白石阶上,曾经久久瘫坐过一个无法站立的孩子。与这片土地上惯常被言说的干涸与贫瘠相比,马骏与生俱来的苦难更多源于刻骨的孤寂、彷徨与被放逐。而那青石台阶,成为他穿越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眺望世界的唯一洞口。在静如深潭、漫无边垠的守候里,常人鲜有觉察的那么多善良、温润的生命细节,被敏感的他近乎极致地扣藏下来,沉积发酵,散发着药剂般的微苦,终有一日化为文学。于是,他完成了医学难以企及的治愈,让自己的灵魂勇毅地站立起来。他的文字如一道刚刚凿通隧道的光,微渺,但坚决、强韧,照亮茫如旱海的前定。
——石彦伟
內容簡介:
一个从小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的男孩,生活无法自理,男孩的父母几经波折,最后勇敢地背起男孩走上上学的道路。一蹶不振的男孩恰恰在迷茫的日子里遇到了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从而走上了文学之路,遇到一群群可爱的人给了男孩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散文写尽一个二十八岁的轮椅青年对人生苦难的深刻认识,和他对人世的真挚感恩。
關於作者:
柳客行,男,本名马骏,宁夏作协会员。固原市作协副秘书长。多次在《民族文学》《文艺报》《宁夏文艺家报》《朔方》《六盘山》《固原日报》等刊物发表作品。2019年“中国残联”有奖征文获奖,2021年《收获》读者征文获奖。2021年获得西吉县文学新秀奖。
目錄
深情仰望的目光 马金莲 /1

第一辑  成长篇

青白石阶 /3
上学路上 /11
木头心 /19
追逐自由 /29
梦 /38

第二辑  生活篇

树影 /49
月下思 /57
温馨的情谊 /65
笑言温情 /75
生日 /84

第三辑  爱愿篇

手心的温度 /95
午后的餐桌 /104
口碑 /113
凋零的花瓣 /120
深夜构想 /127

第四辑  随心篇

街角 /137
老人 /148
寻找心情 /155
中 /163
一棵树 /171

第五辑  感悟篇

光 /181
坦然 /186
敢问路在何方 /193
记忆中的一个人 /200
价值 /207
雨声中,悄悄拔节 /213
內容試閱
深情仰望的目光
——序马骏作品集《青白石阶》

马金莲


2016—2022年我担任固原市作协第六届主席,其间认识和接触本土作家,并为大家服务,属于应该做的事情,吸收作协会员是其中一项。每年有二三十位文学爱好者申请加入作协。筛选工作很重要,是吸收会员的第一道门槛。2020年有人递交了一份入会申请表,笔名柳客行,本名马骏。按照惯例,我先阅读表内所填基本内容,尤其关注文学创作过程和成果这两部分,然后联系作者本人。打电话的时候我听见对方说话很有礼貌,时不时插一句谢谢。我看他文化程度是高中,工作单位空缺,1995年出生,心里就自然而然地断定这是个没考上大学,因而过早进入社会去混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比较常见,调皮捣蛋,过早放弃学业,混迹社会,前途叫人担忧。接着我们根据手机号加了微信,我提出想看看他的作品。他很快发来几篇,喊我大姐姐,说大姐姐多教教我。因为牵涉到吸收入会的事,不能大意也不能耽搁,我很快抽空看完了他的几篇散文。其中一篇名叫《青白石阶》,从一个身有残疾不能行动的孩子视角入手,写了他和他人不一样的童年。这童年故事初看平淡,读完以后慢慢回味,一些复杂的味道浮上心头。有一种感觉牵引着我,让我禁不住回头又看了一遍,文字稍微显得稚嫩,吸引人的是字里行间流溢的一股情感,这情感里有反复强调的坚强,坚强的下面流露出淡淡的哀伤,吸引我的正是这哀伤。如果文字写的是真人真事,那么作者就是一位残疾人?这个不好直接问,但马骏的名字我放在了心里。稍后的一次文学活动上我见到了马骏,远远看到一个轮椅,由一位面容带有生活沧桑的男人推着,轮椅上坐着一个正努力微笑的大孩子。确认这就是马骏后,我握住了他的手,脑子里反复跳跃他写出的那些文字,和文字勾勒出的一个孤独身影。童年时光里,伙伴们都在活蹦乱跳地玩,只有他一个人默默坐在一道石头台阶上,一坐就是大半天,直到大人来把他带走。孩子的天性就是奔跑玩闹,童年的马骏却无法拥有这样的欢乐,哪怕是一个短暂的瞬间。他只能望着同龄人尽情撒欢,满眼都是羡慕,满心都是向往,却无法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过早降临的疾病让他成了一个失去走路能力的孩子。这孩子的身躯里有着一个过早尝尽痛苦的灵魂,这灵魂是那么孤独,那么绝望,却又充满渴望,他渴望世间的一切美好和光明。没有翅膀的鸟儿,只能用心灵的翎羽鼓风飞翔,坐在轮椅上的马骏,没有止步于生命的困顿,他开始了梦想的追逐,令人欣喜的是,他选择了文学,选择了写作。写作的缘分,让我认识了这个小兄弟,而他的经历让人喟叹,并油然而生敬重。吸收马骏加入市作协后,我开始以《六盘山》编辑的方式关注一位新发现的作者。关注并扶持新的文学人才成长,是刊物的职责,更是一种情怀。很快我们编委会决定给马骏发新人小辑,我就愉快地向马骏约稿,他投来了一篇小说和创作谈。编辑的过程里,我们看到了他文字上的实力,也不回避他的不足,反复修改后,作品在《六盘山》2021年1期刊出。这次亮相,对于马骏很重要,对于我也有着纪念意义,是我来到文联接手小说编辑后出的第一期刊物。从这以后,马骏算是“黏”上我了,过段时间就发来他新写的作品,小说、散文、随笔,有修改打磨过的,也有刚完成略显潦草的,每次他都很有礼貌地喊一声“大姐姐”,然后才说话,并且不停地说着谢谢。我知道身体状况不允许他坐着写作,只能仰面躺着写。这样的写作姿势,健康人没法想象,也让我深感惭愧,我还有什么理由懈怠呢?从这个意义上讲,马骏感染了我,鼓励了我,更鞭策了我。怎么才能找到适合他的方法,让他更好地进步?我想到了史铁生,于是建议他读史铁生,多读,多写,多思考,多修改,多投稿,这样有利于提高。马骏是个有灵性的人,也不停地在努力,作品陆续在《葫芦河》《原州》等内刊亮相,不久还登上了《宁夏文艺家》报,继而在《民族文学》《文艺报》亮相,接着加入了宁夏作协。作为时刻关注他的人,我为他的进步高兴,也希望他能走得更稳。有一次宁夏作协有培训活动,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马骏,考虑到他行动不便,就特意指出这个实际困难并希望他们能特殊考虑,宁夏作协毫不犹豫地答应接受这个特殊学员。培训回来后马骏给我发信息,说大姐姐,我学习回来了,谢谢你。一股暖流在心间流淌,隔着屏幕我仿佛能看到马骏脸上灿烂的笑容。我说我们共同谢谢宁夏文联、作协和文学院吧。这样的话,要是换个语境说出来,也许有人会质疑其真实性,但当时我和马骏都是发自内心地表达着感激。
《青白石阶》是马骏的第一部作品集,是他坚守写作这些年的成果结晶,现在这部集子要出版了,这对于一个作者来说是值得骄傲的大事,更是无比神圣的好事。更值得骄傲的是,这部作品进入了中国作协2023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
目,这是更值得骄傲的大好事。听到消息后,我发自内心地为马骏高兴,这是西海固作家在文学道路上的又一次进步。当一篇篇仔细阅读这部集子里的作品时,我耳畔反复回放着马骏说过的一段话,那是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张宏森来宁夏调研看望马骏的时候,他望着张书记,眼神清亮中隐约闪烁着泪光,“庆幸的是,我遇到了史铁生,那个坐在轮椅上的巨人,那个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挚友。当我读到《我与地坛》里一个片段的时候,心里满是激动。史铁生先生看见小女孩有危险,摇着轮椅用自己薄弱的身躯,在地坛的草地上挡在小混混面前。那一瞬间,我在想,我为什么不能,不能像他一样走出去感受这个世界?我很开心在文学路上遇到了一帮可爱的人,很多很多干净的灵魂。当他们和我握手的那一刻,眼睛里的光芒是那么纯洁。我常常被称作残疾人,这是我不可避免的一个称号,它固然给我带来了一些有色的眼光。但是,文学路上这些可爱的人给足了我勇气,让我的心情有了大的改变……”时间过去好久了,我还是会经常回想起这些话,每次回想都好像能看到马骏那对清澈见底的眼眸,那里头有着一个二十八岁青年对人生苦难的深刻认识,和他对人世的真挚感恩。他是个只能坐着轮椅抬头仰望世界的人,他坐得很低,但他没有拉低世界的高度,反而让习惯了冷漠地站立的我们弯下腰去,用纯粹的善意去面对他。他深情又干净的目光,让我们沾染了太多尘世恩怨和世故的心无比愧疚,不得不对自己的灵魂进行考问和反思。真感谢那么多人善待过这个坚强的孩子。也许我们的暖意很小很不经意,但在他孤独的心田上,开出了纤尘不染的花朵。命运可以夺走他站立和行走的资格,但夺不走他热爱这个世界的赤诚之心。
在此再次祝贺马骏,祝福西海固新时代的小史铁生,向他深情仰望的眼眸致敬,向他顽强不屈的心灵学习,希望马骏继续加油,向着他认定的文学高度不断努力。

第一辑

成 长 篇





青白石阶




我家门前有一条坑洼不平的路,路边有一排石阶。
石阶是用水泥筑成的,长十来米,宽一米多。
来来往往的路人如果走累了,便会坐在石阶上歇歇脚。
风吹雨淋,脚步踩踏,日子一长,水泥台阶就青中泛白。
连续几年,青白色的水泥台阶上总会坐着一个孩子,穿一条分不清颜色的短裤,上身穿件沾满泥土以及鼻涕因而分不清颜色的短袖。他得了一种怪病,这病不会让人少胳膊少腿,却能抽走身上所有的力气,让得病之人抬不起手,直不起腰,也提不起腿,患病的人也就成了一个只能略微移动且有思想的植物人。
这个灰头土脸、满身脏兮兮、得了这奇怪病的小男孩就是我,一个人坐在青白石阶上,没有任何玩伴。
孩子的好动性让我坐不住,将手摁在水泥上擦来擦去,等手掌上的肌肤与关节有了麻酥酥的感觉,才会抬起手瞅一眼,通红手掌上的每一处都有细胞蹦跳的感觉。从叉开的手缝里出现了重影,我看见前方有一群孩子,有个瘦瘦的孩童偷偷拿出母亲从店铺里买的做家里人裤腰带的皮筋,叫来两个朋友站在两边,用双腿绷住皮筋,偷拿皮筋的他当然是最先拥有享受“马兰开花”的喜悦的权利,他急促的呼吸声伴着口号奔出嗓门,半眯着眼睛熟记每一个抬腿、收脚、起腰的动作。
我坐在石阶上眺望着他们,腿像是让磁力给拽住了,丝毫抬不起一点点。看着他们跳跃的动作,我想用身体扭出跳皮筋的模样,将画面顺着神经传入脑海,试图让大脑发指令,控制我站起来,身体却没有丝毫回应。看着他们欢快的模样,我多么想加入其中,可没有一点办法让我的身体听话。我有些气愤,就深吸一口气,低下头不再看他们玩耍。通红的手掌早已恢复正常,跳动的细胞也平息下来。双腿无法动弹,这让我对这双手“偏爱”了不少。庆幸,这双手还听些使唤,就使足力气抬起,看着青白石阶被手擦亮的地方,铆足劲拍下去,手掌细胞开始剧烈活动,针扎的痛觉立刻窜进手掌。我笑了笑,它是有反应的,这多好啊。我继续抬起拍下去,抬起拍下去,动作一气呵成。麻、胀、痛亲吻着我的手掌,手掌的肌肤细胞也跳起了“马兰开花”。
耳窝里传来号叫声,让我不由自主地望向他们。偷皮筋的孩子最终被母亲发现,也就没能让站在两边的孩童也享受一下跳皮筋的喜悦。皮筋被没收了,孩子翻车了,哐啷一下躺倒,双脚朝天,使劲甩动双腿,鞋子像发射火箭一般飞了出去,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展示他哭闹技能的精湛。哭泣声以大为主,可以不伴有眼泪,为了引出街坊围观,这样就可以拿到刚刚被没收回去的皮筋。虽说气势宏大,可打滚的孩童内心胆怯也是有的,只有引出街坊,扫帚头才不会落在他屁股上,唯有声大才能达到目的。果不其然,扫帚头还没落在屁股上,就被街坊拉回去了。那孩子依旧不停地哭泣号叫。无奈的母亲将孩子一直想要的沙包做好了,就丢给他一个沙包。孩童的哭声慢慢减弱,视线偷偷锁定沙包,确定沙包的大小是否能满足自己。脚慢慢落地,侧起身子,伸手抓住沙包,站起身用沾满尘土的手擦一下眼睛,在脸上留下一条长长的泥土印,找到发射出去的鞋子,叫来搭伙的同伴,摇动着手中的沙包,炫耀此刻的胜利。一场轰动街坊的战争因得到战利品而瞬间消失,嬉笑声竟然一下淹没了哭泣声,这一刻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
我始终把胳臂肘搭在腿上,扶着下巴柔软的肌肤坐在石阶上,像一座雕像一动不动。雕像旁站着一位胡子白花花的老人,他眼珠也像石头刻的一般没有光色,一动不动地盯着雕像般的我。他是我的爷爷。爷爷知道我很想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可怎样让我参加进去是个难题。爷爷只能看着我,并不说一句话,也不打断我的沉思。
石阶旁的孩童来了一群又一群,走了一帮又一帮,从不知道什么是累,永远都那么生龙活虎。没有一个孩童愿意坐在青白石阶上跟我聊两句,他们的视野里似乎没有这一排石阶,更没有石阶上我这么一座雕像。偶尔有孩童注意到我了,也会站在远处,歪斜着脑袋,瞪大眼睛盯着石阶上的我,却不会跑过来问一问我为何坐在这里,又为何不走过去与他们一同玩耍。
他们眼中的我,有一个大大的脑袋,幼小瘦弱的身子,细细的胳膊似缺了许多营养,还有一双与常人无差别的腿,却没有一点点力气,每个孩童眼里看到的都是与他们一模一样的外貌,不同的是我像一座雕像坐在青白石阶上。站起来是什么滋味我不知道,每当我渴望站起来的时候,大脑中的指令传递到半途会中断,腿怎么也接收不到信息,所以双腿不听大脑的指挥。我除了沮丧地拍打青白石阶,再也不能做任何事情。孩童们时而享受“马兰开花”带来的快乐,时而感受打沙包的惊险,时而挥洒老鹰捉小鸡的激情,从不远处传来的都是阵阵欢笑声。我只是坐在一旁看,慢慢也就熟知了每一个游戏的规则,他们总是在青白石阶旁鱼贯而来又匆匆不见。等青白石阶旁没有了孩童的欢笑声,我便低下头用手指抠水泥缝间的小沙颗粒,若能逮住一两只蚂蚁,便放进手心,让它们慢慢爬到手背,再次翻转手腕,让蚂蚁又一次从手背爬回手心。我终于暂时忘掉了没有玩伴的痛苦,快乐从心底里往上溢散,小蚂蚁成了我最忠实的玩伴。
一天天气很热,我坐在青白石阶上吃着一根用纸包裹的雪糕。这种雪糕一根三毛钱,我舍不得立马就把纸袋撕下来丢掉,用舌头舔了又舔,直到纸袋上没有一丝甜味且破裂的时候,才将纸袋丢掉。更舍不得咬着吃雪糕,只是左舔一下,右吸一下,让雪糕消失得很慢,这样我就能尝到更多的甜头。可它化得很快,一不小心,一大块掉在了地上。我先是看一看掉在地上的雪糕愣住了,眼泪一下子奔涌而出,哭喊声也紧随其后。雪糕的“阵亡”让我省了又省的努力白做了,那样大的一块甜头掉在了地上,我怎么甘心啊,就一边哭着,一边用嘴吸住剩下的雪糕,泪水的咸伴着雪糕的甜,统统进入我的嘴里。
爷爷来了,长满褶皱的手里提着一辆带有脚踏板的儿童车。他白花花的胡子落在我脸上痒痒的,一对硬巴巴的老胳膊将哭泣的我抱上踏板车。雪糕“阵亡”的难受一下子消失了,我被这新玩具吸引住,擦了擦脸上的泪水,仔细打量着这玩物。我试探着向前移,却没力气踏动它带我前行。吸一口气,高高仰起头,撑着头也是需要费力气的。我把这些仅有的力气节省下来用在身上,扭动一半身体使惯性带动腿向前挪一点,再费力扭动另一半身体同样用惯性带动另外一条腿。蚂蚁奔跑起来应该都比我快些。我从青白石阶坐到了踏板车上,多多少少也有了些移动的能力。因为踏板车的吸引,孩童们也慢慢凑到我身边,按一按电钮,还能唱歌,他们便笑了,我也有意无意地按一按电钮,一来炫耀,二来可以引来更多玩伴。谁和我聊得欢,我便让谁按一下,谁对我说好听话,我便让他按一下,谁若惹我,便不让他碰一下踏板车。坐上踏板车的那一刻,我就爱上了这玩物。坐在踏板车上的感觉比坐在青白石阶上不知美好多少倍。我望着青白石阶,小蚂蚁也逃脱了我的手掌,我常常坐的那片地方顿时光线暗淡了许多,石阶像是一张贴满灰尘的脸,风轻轻吹着,小沙粒在那里打着旋儿,石阶上没有一人坐,我也不用坐在那里陪着青白石阶了。
我被同伴推着,他走我便能走,他跑我也能跑,他们打沙包,我也坐着踏板车在一旁观看,这就有了近距离参与的感觉,比坐在青白石阶上更接近同龄人了。这简直是一个质的跨越。沙包飞来飞去,不断地从我的眉梢、嘴角、腿间擦过,我沉浸在离开石阶的欢乐里,我享受着被同伴包围的感觉,此刻我与他们一样,是可以行走的,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本以为我可以坐在踏板车上与玩伴一直玩下去,可以快活很久,可那个晌午我记得是那样清晰。同伴推着我跑得飞快,我没能及时掌握住踏板车前进的方向,踏板车撞在了马路牙子上,车头与车身相分离,我飞了出去。我的腿、胳膊肘、前额流出了红色的液体,疼痛撕咬着身体的每个部位,我没有了喊叫的力气,只是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同伴飞奔回去找我的家人前来帮忙,我盯着残破不堪的踏板车,它的身体因撞击而分割成了两半倒在路边。
那个晌午过后,我再也没有见过那辆踏板车,也没有得到新的。我额头贴着创可贴,耷拉着脸,回到了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青白石阶上。拥有踏板车的时光里,同伴也与我熟知了,当我再次坐在那儿时,总有同伴来到青白石阶旁坐下,询问我那个一摁电钮就唱歌的踏板车去了哪儿、多少钱、在哪儿买的。我一一回答了他们的问题,他们又会问我还坐不坐踏板车了。我说它坏了,同伴们就离开青白石阶,头也不回地奔向远处,结群玩耍。我仿佛又回到几个世纪前,远远看着他们,沙包再也飞不到我的身边,没有了踏板车,我再也没有了吸引同龄人的本钱,自然也就没有了靠近他们的能力。不是家人没钱给我再买一辆踏板车,他们担心我摔得更惨。
玩伴们的个头一点点长大,我刚开始只是略微抬头就可以和他们聊天,慢慢地,只有高高抬起头才可看到他们的面庞。他们来青白石阶的次数越来越少,三五成队的场景也很少看见了,我听一个玩伴说他们去了一个叫学校的地方。那里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我只在电视里看见过,有一排排桌子,有一群群小孩,最前方有一个人在念,后面有很多小娃娃跟着念。他们坐得很端正,念着什么我却不知道,也不懂什么意思,只是看他们很投入。我坐在青白石阶上满脑子想着学校,那里是不是很美?是不是有很多人?那里的孩子都干什么?他们是不是整天团在一起跳“马兰开花”?十万个为什么一下子充满我的每个脑细胞,只因没见过,只因好奇,我就很想去看一看。曾经的玩伴放了学,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手里拿着一本书,慢悠悠来到我面前,我清晰地看见封皮上有一只羊,一个小女孩,还有绿草坪,我便看着他从我身旁路过,从青白石阶的这一旁走到那一边,我又有了新想法,玩伴们是去学校和羊儿一起玩耍去了吗?多么好啊,我真想去看一看他们和羊群的开心模样,肯定比坐在这青白石阶上不知快乐多少倍。
母亲坐在我的身旁,她看着我发愣的样子,就问我看什么。我就告诉母亲我脑海里想象的学校模样和学校放羊的事儿,母亲长叹了一口气,轻声念叨:“我娃苶障着,都不知道学校是干啥的。你要是能跑能跳,都要上三年级了。”我还追问几年级是最高的,我要上最高的年级。母亲便不再说话,摸了摸我的头,眼睛里有一种光,柔弱、渺茫、暗淡,她轻轻站起来,离开青白石阶走进了屋子。
第二天我也成了一名小学生,父母亲自送我去学校。到学校后,我就知道了之前所想问题的答案。从此我离开了青白石阶,这一离开就是十多年。
十五岁这年,家里翻修房子,从废弃的屋子里拿出一样落满尘土的物件,我一眼就认出了那个大大的车头,上面还有三个按钮,一个被掰掉了,留下一个像掉了牙的小洞,可奇怪的是车头与车身还连在一起。我叫妹妹拿过来,车身上飘起的尘土在阳光下聚成一条光带,灰尘像高速公路上的小汽车拥堵在密密麻麻的长道上。妹妹和我不由向后退缩,用手摇晃着,打乱灰尘飘动的轨道。我看见踏板车的头与身被焊接在一起了。棱角分明,中间多了一根铁柱子将踏板车穿在一起。
原来我炫耀的资本一直都在,它被家人修好,当作舍不得丢的宝放在了屋子里。我用抹布擦去了踏板车上的所有脏污,努力挪动身体,从凳子上移到了小踏板车上。我比小时候高了一截,腿长了一截,两只大脚似长在了大地上一样牢固,我学着小时的模样扭动身子,可脚死贴在地上一动不动,小踏板车的按钮摁下去也没有了丝毫反应。妹妹轻轻将我推向青白石阶旁,我的脚时不时会抵住踏板车的后轮。妹妹一边推我前行,一边低头看着踏板车底下,将我慢慢推到青白石阶上。我在那里坐了好久好久,没有一个玩伴过来,曾经问我小踏板车去哪儿了的玩伴都没有来,我此刻找到了它,想让他们看一看踏板车的样子,让他们再按一按电钮,可始终没有看到一个玩伴路过这里。我像个大傻子一样,坐在踏板车上等待儿时的玩伴,等了很久很久。
父亲将我抱回屋里,我坐在椅子上,他把踏板车给了一个收破烂的人,我这才明白那踏板车已经不属于现在的我,它属于那个坐在青白石阶上的我——那个坐在踏板车上溜进自家小卖部,偷偷拆开集卡送礼物的方便面袋子,将卡拿出来看一看,是不是自己缺的那张,如果不是就再拆开另一包,一边拆一边抬起头看母亲是不是发现了的我;那个会偷偷拿来针线,一针一针缝上集卡方便面的袋口,等着玩伴来买东西,将缝好的方便面开心地递到玩伴手里,然后得意扬扬地给母亲吹嘘这自豪事儿的我;那个坐着小踏板车偷偷摘下家里树上还未成熟的绿杏儿,一扭一扭走到青白石阶旁给玩伴们分发杏子,从而留住他们的我,再也回不来了,再也回不来了!时间能带走一切,收破烂的人收走了踏板车,也带走了我童年生活中最难忘的记忆。
全城大改造那年,县城的街道都一一扩建,坑坑洼洼的道路要一一挖掉表皮,修建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青白石阶被拆除的时候我就坐在屋里,一辆大铲车高高抬起铲头,移动好位置,压下去,哐当一声砸进了我的心里,我一颤,看着青白石阶上的表皮瞬间破裂,泥土、石块、沙粒都乖乖走进了铲车头,青色没有了,白色也没有了,残痕的另一半还能看见它的本色。我盯着剩下还算完好的青白台阶,那尊雕像一样的孩子去哪儿了?他没有坐在那里,脑海里回忆着那个孩子坐在那里的点点滴滴,铲车头很快又挖了过来,青白石阶再次破裂。看不见它的模样了,完全看不见它的样子了,我的脑海里空荡荡的,只是隐约有个衣衫褴褛的男孩告诉我,你再看看这青白石阶,再好好看看,这也是你最后一次看到青白石阶了。

原文刊登于《六盘山》2021年第1期






上学路上




青白石阶上吸溜鼻涕的邋遢男孩此刻坐在床头。他眼珠里映着两个人的身影。他看见母亲被别人拽住头发,扯上楼梯,低着头撞进一间屋子。屋里坐着一位老人,半边银白色头发被白帽子遮掩,她是奶奶。母亲只是语气比平时重了一点,急切的说话声比平时高了几分贝,只是嚷了一句:我的儿子也要上最好的学校!母亲并没有错,或者母亲都不知道错在哪儿。
母亲十七岁来到这个家,若是现在的女孩,此刻正是父母怀里的贴心小棉袄,没人敢碰她一下。母亲那个年代,十七岁已经可以嫁人,她懵懵懂懂来到了这个家,已经学会了怎样孝敬公婆,懂得什么话可说什么话不可说。在长辈面前,母亲总是低着头,不敢高语,每逢过节,也只是打些下手,烧烧火,点点柴。父亲是爷爷最小的儿子,母亲自然也就更要懂得怎样说话,又该怎样做事。最小的媳妇得承担最不讨好的活儿,除了洗衣做饭、收拾一切杂乱的活儿之外,有时还要挑一大桶水,或是抱起一袋百来斤的米踉踉跄跄走进厨房……男丁都出去忙碌时,这些活儿都会落在母亲的身上。
平日里,爷爷奶奶的饭菜都是母亲送去。她总双手端着暗紫色木质托盘,脚下的劲儿轻柔地消去了与地面的摩擦,听不见任何脚步声。母亲将饭稳稳端进房间,轻且稳且慢地端起碗筷放在炕桌上,听到爷爷吩咐离开的指令才慢慢向后撤步,退出小门,再轻轻转身走出屋子。时间久了,母亲习惯了在家中默不作声。她只是把手头的活儿做到最好,把爷爷奶奶吩咐的事儿早点完成,一切都成了顺从。
我的上学问题深深压在了母亲心头,这一次,她决定不再顺从,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目光中带着急切与渴望。
坐在青白石阶上幻想学堂生活的我,其实本可以和妹妹一同去上学,可我无法行走,也站不起来,学校就有很多顾虑:我会不会是傻子?懂不懂学习?如果不好好学习影响其他孩子,老师该怎样管我?是和其他小孩一样对待,还是特殊管理?这些都成了让学校领导棘手的问题。校长还有最担心的一件事:倘若我有个什么意外,学校可承担不起责任。
那一年,妹妹背着花书包去上学了,而我留在了家里。
每天我都会坐在青白石阶上等着妹妹回家,她中午要写作业,我就凑在一旁看她写,我让母亲给我买了本子,妹妹写个啥,我就照模样写出来。可是,我手上没力气,手指上的神经不听使唤,右手拿着笔颤颤巍巍抖个不停,写出来的字儿也歪歪扭扭的。妹妹的字儿写出来整整齐齐,让人眼睛里一亮,想多看几眼,我写出来的却密密麻麻,让人没有一点想多停留一眼的想法。妹妹去学堂后,我便坐在那里,捏着铅笔,慎重地、细微地一点一点描着写。
母亲就坐在一旁看我,双眼里浮满了爱意。
“你写的是个啥呢?”母亲笑着问。
我愣住了。我写的这些东西是啥、念个啥,我根本不知道。
妹妹书上有好多漫画插图,画着好看的娃娃,我想拿过来看看,她不耐烦地将书往怀里一拽,我便去抢……我俩厮打的结果自是不必说的,我摸着被她抓伤的脸,火辣辣地疼,却仍然不放弃最后的倔强,一直推她,打扰她。我的目的是让她完不成作业!
父亲坐在一旁,他一直看着我,我的歪主意他都看得出来,只是一直忍让着不说破。母亲也坐在一旁,静静地盯着我,好久好久。
终于,父亲说话了。他张口制止我,先是轻声,越来越重。我依旧不理不睬,要把恶魔做到底。父亲忍不住了,吼了我一顿,便将我抱进里屋。我用尽全身力气想挣脱,可我的这点力气怎么够用?我被重重地丢在床头,翻不起身,只好趴在床上,满屋子灌满了我的号叫声。一炷香烧完了,熄灭了,香炉里只留下灰色的圆柱,一碰就成了粉末,屋子里隐含着清淡的香味。我的号叫声慢慢减弱,泪水却没有停留一刻。
爷爷礼拜完从寺里回来,总要先看看我。他没有在青白石阶上找到我,便寻到屋里,听到了我嘶哑的哭声。爷爷用宽大厚实的手抚摸着我的头。他越是安抚,我越想使劲哭,咸咸的泪水不断地灌进嘴里。爷爷给了我五毛钱,让我买好吃的,转身出去对父亲低语了一阵。我的抽泣停止了。
母亲在窗外静静看着。
她转身走出院子,去了邻居家,回来时带着几本一年级课本,是邻居孩子用过的,书面被揉得皱皱巴巴,像是双手捏过的旧报纸。我捧着书,坐在青白石阶上,一页一页翻过去,可都是奇奇怪怪的字儿,一个都不认识。我只好翻着书,寻找彩色漫画,大脑是电视屏幕,漫画里的生活发生在学校里是怎样,这些画面一一展现在我的脑海里。那些花与树、人与鸟,渐渐活了过来,围绕在我的四周。我想,这应该就是学校生活的样子吧。
妹妹啥时候放学呢?我在这书里翻着她在学校生活中的样子,等待她回家。
路边响起了欢笑声。
很多放学回家的孩子走过我身旁。我一一数着人,看着他们的模样,其中也有与我一同坐在青白石阶旁玩耍过的玩伴。我便把书高高举起,举在自己眼前,如果我识得里面的字,我想我一定会高声念出来。我只是想让他们注意到,我也有书,我也在看书。透过书的缝隙,我用一只眼睛观察他们的动作和神情。我想让曾经来青白石阶旁的玩伴看见我也有书,他们有的我也有。有个玩伴瞧见了我的动作,他慢慢朝我走近。此时,他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他看了一下我,从我身旁跨过,没有停留的意思。他一边笑着向家的方向迈步,一边拍拍其他玩伴的肩膀,让他们也看我一眼。一个男孩把耳朵搭在上三年级同学的肩膀上耳语着什么,他们一起笑了,西斜的稀薄阳光里荡漾着他们远去的笑声。
我细细看着他们,察觉出异样,仔细一看手中的书,才发现我激动之下将书拿反了!我没有察觉到一丝丝拿反书的迹象,只因我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身上,想得到他们的赞许,可没想到我只听见了一声声大笑。恼羞成怒的我,把书摔在青白台阶上,惊飞了觅食的麻雀。我忘不掉那两个男孩的模样和神情。我坐在台阶上发着呆,从太阳落下山坳,到月亮爬上树梢。我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我一定要在学校里学会这些密密麻麻的字儿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我学妹妹写的那些东西念啥、怎么说、是什么意思。
我并不知道,这个黄昏发生的一切,都被母亲看到了,她也记住了那两个男孩的目光与欢笑声。母亲想让我尽快去学堂,催着父亲去学校商议我上学的事儿。父亲跑了几次,可那是全县最好的一所小学,我这样特殊的人,校方怎么也不愿收下我。无奈之下,父亲找关系、托朋友,来来去去忙活了大半年,依旧没有得到学校同意我去上学的消息。
爷爷也加入进来了,他与父亲同去找到另外一所学校,苦苦哀求。这仍没能换来我去学校的机会,但好心的校长承诺,我不必去学校,待在家里就好,六年后给我一张小学毕业证。父亲高兴地跑回家来,他把这个喜讯告诉母亲,母亲听后只是连连摇头,她很坚决地说,自己就没有上过学,她不想自己的孩子也一字不识。
父亲和母亲说着说着就开始争执,声音也越来越响,母亲从来没有那样大声地与父亲说过话。她不知道自己哪儿来的勇气,坚持喊着:“就去最好的学校!”那一刻母亲像一个战士,眼里泛着光。
母亲的高喊引来了奶奶,奶奶语重心长地劝说,家里生活本不富裕,还有很多活儿需要母亲去做,她若照顾我上学了,谁来做这些?
母亲坚定且有力地回答:“就算啥活儿不做,每天吃黑面饭我也要骏儿上最好的小学。”
奶奶没有说一句话,拉下了脸,面色凝重,站起身离开了屋子。母亲轻轻抚摸着我的头,眼角泛出泪光来了。奶奶到二楼就把刚才的对话告诉了爷爷,这是一个在新旧社会交替当中熬过来的婆婆所无法接受的一幕。不一会儿,父亲被爷爷奶奶唤去了二楼。接着我听到激烈的争吵声震得楼板颤抖。很快父亲气冲冲地大步走下楼梯,大声呵斥着母亲,此刻他很严厉,话语里已经没有了商量的余地:要么我坐在家里别上课,要么就答应那位校长说的,拿个小学毕业证!
母亲依旧如故。父亲终于动手了,他拽住母亲白帽子下的头发,将她拉离我身边,从里屋一路拽进院子,又拽上楼梯,让她向奶奶赔不是。因她说了一句话,声音大了点,这一声喊是这个家族中从未有过的。
我看不见母亲道歉的表情,也听不到母亲道歉的声音,我站不起来,上不了楼梯,我什么也帮不上,只能一任泪水汹涌如注,用手使劲儿拍打着床板。我真的好想拥有一点力气,一点就足够,让我可以走上楼梯就足够。过了好久,母亲慢慢走下了楼梯,脚步沉重,好像所有力气都被抽干了。她来到了我身边,抱住我,泪水无声地滴在我的额头上。我无助地看着母亲,我也哭了,我抽泣着安慰母亲,劝她别哭。
急切慌乱的脚步响起,父亲下楼来了,他发现母亲不见了,急于知道她去了哪里。当他疾步冲进屋里,看到我和母亲相互抱在一起的样子后,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脸上的肌肉慢慢抽紧了,牙齿咬住了抖动的嘴唇。他没有再说什么,站在门口,望向屋外,许久,慢慢走出屋子。
远处是荒芜的群山,沟壑苍茫,连成一派昏黄。那时候的西海固,植被不像现在这么好,到处光秃秃的,山上没有多少树木。那个夜晚,我在梦里和一棵树一起生长,被子里满是骨节蹿动的声响。
转过一年,又到了上学报名的日子。母亲将我扶上自行车的前梁,由父亲推着车子,她跟在后面,不知过了多久,在全县最好的小学门前,大梁车停下了。
父亲整了整衣襟,吸了口气,跨进校门。
校长办公室里坐着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和几位老师,他们都各忙各的,没有一个人理睬这个闯入的男人。父亲恳求了好半天,校长终于同意见我一面,父亲开心得像个孩子,来到我身旁,轻盈地抱起我,脚步飞快,只几大步就迈进了校长办公室,他将我放在一条椅子上。校长看着我,几位副校长和老师也停下了手头工作,慢慢向我身边走近,我紧张得不敢呼吸,不敢看他们的眼睛。
打量片刻,校长还是不答应让我入学。父亲和母亲围住校长,苦苦央求,就差扑通跪倒给他们磕头了。有一位女副校长,问我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我一一回答,她摸摸我的头,点了点头冲我笑笑,我也笑了一下,就羞涩地低下了头。女副校长走到校长面前,低声耳语几句,校长再次看了我一眼,抽出一根烟,塞进嘴里艰难地吸了起来。在浓稠的青蓝色的烟雾中,我隐约看见他轻轻点了点头。
校长提出了几个要求:孩子上下学学校不负责,上厕所老师没办法负责,孩子的安全问题学校也只能与其他小孩子一样对待。父亲连连点头,答应了所有要求,眼里全是笑。母亲慢慢走到我面前,抚摸着我的头,笑笑地看着我,嘴里念叨:“好啊,我娃能在学校念书了。”
然而,谁来送我上学?这的确成了一个问题。
家人们都没有工作,家里开了个小卖部,是唯一的经济来源,为补贴家用,父亲平时还要出去打点零工,母亲背着我上下楼有些吃力。他们虽然在校长答应我上学的那一刻满口答应了所有的条件,但在由谁送我上学面前,他们陷入了左右为难难以决断的局面,家中必须抽出一个人来接送我。看着坐在大梁车前梁上嘻嘻哈哈无忧无虑的我,他们的眼里满是无奈和苦涩,事情终究没有商量出个结果,他们就匆匆忙别的
去了。
夜晚来了,万籁俱寂,小卖部关门了。父亲和母亲打开灯,坐在昏黄的灯光下继续商讨白天留下的那个尾巴。母亲决定,她每天起早点儿,晚上睡晚点儿,多多打理小卖部的生意,父亲不再去打零工,专职接送我上下学。
距离开学还有好几天,父亲已经坐不住了,他好像比我还焦急,骑上大梁车,前梁上架着我,去了学校。我们在门口久久眺望校园。到时候我怎样下车,从哪个门进,用时多少,这一切,父亲说都要演练一下。
空气中飘出羊肉串的香味。街边的烤炉里,火炭泛着微红,铁网上的肉串滋滋弹动,时不时爆出轻微的脆响。父亲将我轻轻抱起,放在炉子旁的小凳上,他则站在我一旁。我第一次那么近地面对烤炉,热浪伴着炭火的滋滋声扑在脸上,羊肉颜色由浅变深,孜然的浓香让我的口水悬在嘴边。老板将烤好的羊肉串递给父亲,父亲一手拿着滚烫的铁钎子,一手递给我一串不烫手的羊肉串,叮嘱我小心烫嘴。我一边吹气,一边咬下去,香味顿时在嘴里炸开,我感觉自己满口都溢满了油,我开心地笑了,父亲看着我吃羊肉串的样子也笑了。
他告诉我,倘若我能好好学习,有好的成绩,每周都可以来吃羊肉串。我一边吃肉串,一边点头答应。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学校旁的烧烤炉和戴着白帽帽的烧烤师傅,记得每周五,我都会坐在烤炉旁的小凳子上,不管我考八十分、九十分还是一百分,父亲都会给我买羊肉串吃。
正式开学那天早上,我坐卧不安,躁动得像是羊肉串吃多了一样,浑身冒着火。我有些恐惧,但转瞬又被兴奋覆盖。静谧的清晨,没有一丝风,太阳从天空最低处慢慢往上攀爬。母亲早已准备好早餐,可我的心已经飞到校园去了,没一点吃饭的心思。母亲还是强行把掰下的饼子塞进我嘴里,当她拿起勺子再喂我时,我的眼睛一直盯在门口停着的大梁车上。
肩上一沉,是母亲新缝制的书包挂在了我的肩头。父亲抱我坐上了大梁车,他比演习时骑得更慢,我坐在车梁上大声唱着:“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父亲很惊讶,问我是谁教的,我便骄傲地告诉他,妹妹唱这首歌时,我听到过,只听一遍我就会唱了。
大梁车终于来到学校门口了,父亲下了车,推着我走进学校,太阳已有了光芒,将大梁车、父亲和我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我深吸了一口气,这空气是那样新鲜,这是属于学校里的空气啊。校园里的树儿、花儿、草儿都闪烁着喜气,似乎在欢迎我来上学,我贪婪地急迫地看着校园里目光所能看到的一切,脑海里想象着在学校生活中将要发生的点点滴滴,这所全县最好的小学里终于有了我的踪迹。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