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NT$
398.0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NT$
857.0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編輯推薦: |
本书从学术层面对中国新科幻文学进行审视,尝试提炼出中国新科幻文学的特征,阶段性地总结该领域的发展状态,符合了当代新科幻文学写作热潮下,大众读者对该文学品类积极的阅读需求。
|
內容簡介: |
本教材的编写包含三部分主要内容。第一部分首先对中国科幻文学的整体性介绍。论述了中国科幻文学从晚清直至1990年代的流变线索、创作目的以及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其次聚焦本教材的重点——中国当代新科幻文学,论述了新科幻文学的四副面孔,并在与传统主流文学的比较中,凸现了中国当代新科幻文学的独特价值。第二部分重点分主题具体探讨了中国当代新科幻文学的经典文本和作家。基本涵盖了新科幻文学中的重要主题。在相应主题的介绍中,着重对经典文本的阐发,并关涉现当代文学的诸种理论问题。第三部分从跨学科角度出发,对相关主题中出现的核心科技概念进行科普教育,以补齐文科学生对科技知识的某种短板。
|
關於作者: |
任一江 等著
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讲师,担任“科幻文学与数智人文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CSSCI来源集刊《中国现代文学论丛》特约编辑,为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常务委员、江苏省科普作协科普科幻产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承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并主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
|
目錄:
|
从“科学小说”到“科普小说”: 中国科幻文学的缘起与流变
“科学小说”:社会改造中的“科学万能主义”/4“现实的引力”与“幻想性”的压抑 /9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与“科普型科幻”的发展 /13
认识“新科幻”:中国新科幻的 叙事起点与审美面孔
人类文学:叙述视角及文本形象的面孔 /20科技文学:创作主体及叙述内容的面孔 /25
第三节 观念文学:叙述动机和情节构造的面孔 /29
推演文学:内在思维和文本逻辑的面孔 /33
刘慈欣的“黑暗森林”与“科技主义”
“丛林法则”与宇宙社会形态 /39星球文明之间的“战争与和平”/43现代科技文化的审视与科技伦理的建构 /48
王晋康的“生命想象”与“后人类”视角
第一节 “后人类”诞生:《生命之歌》《亚当回归》中的“人” 与“非人”/58
第二节 生命意义的探寻:《类人》与《百年守望》中的“克 隆人”/64
第三节 迈向外星家园:《水星播种》中的“硅基生命”/70
何夕笔下的“独行者”与“理想主义”
第一节 科幻写作的“人学”视角:何夕创作概况 /77
第二节 《伤心者》中的“理想主义”/79
第三节 《六道众生》中的科学权力与人性抉择 /87
韩松的“幽暗意识”与变形世界
第一节 鬼魅空间与现代性反思 /99
第二节 现代个体的生存境况与世界本源的探索 /103
第三节 “文明的冲突”与未来世界的想象 /108
陈楸帆的生态灾难与未来想象
第一节 生态“整体主义”伦理观念的建构 /115
第二节 科技异化的表现及其根源 /120
第三节 动物叙事与人性批判 /125
虚拟世界与“真实”迷思:星河、杨贵福、拉拉等
第一节 进入“赛博世界”:星河的《决斗在网络》/131
第二节 “世界”的虚幻与“意识”的真实:杨贵福《真实的 虚幻》/135
第三节 “完美在线”与“真实”迷思:拉拉的《掉线》/140
人机图景与赛博格书写:迟卉、凌晨、江波等
第一节 “病人”“非人”与“超人”:“赛博格”的身体形态 /147
第二节 “赛博格”身体的“自由”状态 /152
第三节 “赛博格”理想的启蒙内涵 /157
科幻中的疫病书写:燕垒生、吴楚等
第一节 疾病与隐喻的“疾病”/163
第二节 疾病阴影下的爱的美学 /168
第三节 生命价值的确认方式 /173
柳文扬、程婧波的时间循环叙事与科幻哲思
第一节 时间循环结构与时间循环想象 /179
第二节 时间循环叙事下的主体性探求 /183
第三节 时间循环叙事下的文明想象 /187
历史科幻的诸种可能:钱莉芳、长铗、飞氘、 姜云生等
第一节 《天意》《昆仑》中的科技“秘史”/195
第二节 《一览众山小》中的“错史”书写 /202
第三节 《长平血》中的“启蒙话语”/208
夏笳、郝景芳的“软科幻”写作
第一节 科幻写作与现实观照 /216
第二节 “日常生活化”写作下的人性关怀 /220
第三节 本土化与中国经验 /225
雅与俗的互动:李宏伟、王十月的跨界实验
第一节 “未来现实主义”下的科技隐忧 /233
第二节 哲学命题的科幻式思考 /238
第三节 跨界写作的可能性 /242
中国新科幻文学的批评版图
第一节 中国科幻“启蒙—科普型”批评范式与“科文之争” 的独立性探索 /248
第二节 中国科幻“新生代”的创作观 /251
第三节 新世纪中国科幻研究著作 /256
|
內容試閱:
|
中国当代科幻文学近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三体》《北京折叠》等 本土科幻小说先后获得世界科幻文学领域最高奖“雨果奖”;王德威主编 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以科幻作家韩松的创作为“压卷”之作。 这些都表明科幻文学已逐步摆脱其边缘处境,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显 学”。这自然是人们审美逻辑发展的结果,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当下社 会已在某种程度上融进了一种“后人类”语境中,呈现出“科技时代”与 以往截然不同的种种现象,而文学作为一面能动的反映之镜,理应对这种 由科技不断塑造的“新现实”进行书写。这既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也是 文学拓展其自身想象的路径。 如今,科幻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类型日益凸显了其在“科技时代” 的人文价值,更在青年学生的想象力培育上起到了相当程度的加强作用。 因此,在一个更加广泛的维度上介绍科幻文学、传播科幻文学、理解科幻 文学和创作科幻文学,是致力于进行科幻教育的工作者的理想和追求,也 是我的一个小小心愿。 在世界范围内,科幻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自不必说。在实际生活中,读 者往往也对外国科幻文学有着更多的了解,却对中国本土科幻这一自晚清 由西方舶来的文学类型知之甚少。尽管《流浪地球》的上映使国人在一定 程度上燃起了对本土科幻文学的热情,但更多优秀的中国科幻作品却限于各种原因而被“遮蔽”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在新时代文化 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本土科幻理应成为一份重要的精神资源。 所幸中国科幻正在摆脱“寂寞的伏兵”状态。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一批以《科幻世界》为主要发表阵地的“新科幻”小说的出场,逐渐改变 了中国科幻的面貌,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谱系,并使中国科幻以一种极具 民族特色的话语模式开始登上世界舞台。这一转向意义深远,它使得“新 科幻”开辟了一个扎根本土同时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叙事空间,对 此展开的研究也成为一种“新显学”。当然,由于本书作者水平有限,这 本小书并无试图为中国科幻写史立传的目的,而是选择从比较科幻的话题 入手展开讨论,将“新科幻”的一些优秀作品介绍给广大读者,以期引发 读者对中国科幻的兴趣。书中论及的作品,多发表于新世纪前后的十年间, 对于新近发表的优秀作品,我们也将在修订之时更新完善。 本书由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任一江、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蒋洪利、云 南大学文学院王云杉合作撰写,部分章节(第一、二、三、四、九、十一、 十四讲)曾在《中国现代文学论丛》《北京社会科学》《太原学院学报》《文艺 论坛》上发表。其中,任一江撰写了第一、二、四、五、八、九、十二、十五讲, 蒋洪利撰写了第十、十一、十三、十四讲,王云杉撰写了第三、六、七讲。 《中国新科幻文学十五讲》的出版,得到了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科幻文学与数智人文研究中心、江苏省科普科幻教育基地的 大力支持和帮助,并受到 2021 年徐州工程学院重点教材立项建设以及人文 学院的资助,特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新科幻文学的研究尚待发展,作者 的科研能力和视域有限,在撰写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疏漏,我们殷切希望广 大读者和专家能够给予批评指正,以便在今后的修订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