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我们刚刚经历过的2023年7月是12万年来最热的一个月。北美、欧洲和亚洲都遭到热浪席卷,气温接连打破纪录。北极海冰范围持续缩小、变薄,正在消亡。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警告说,“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经到来”。
本书的作者赛瑞兹教授是气候变化科学领域中的领军科学家。他坚守着作为科学家(其实也是所有大众)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心存质疑、追求证据、秉持客观”,如果北极变暖是一个谜团的话,那赛瑞兹教授就是一名科学侦探。经过几十年的不懈研究,他逐步理解了北极正在发生的深刻转变,并得出结论:“气候变化真实存在。北极发生的情况对地球上其他地方来说是前车之鉴,这里所发生的变化也会在地球上其他地方发生。” 面对这颗星球上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无可辩驳的证据,他看清了真相,也怀揣起了传播真相的责任感。
本书的翻译由前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领衔的团队完成。作者、译者和出版社都意识到了:我们已经进入了“人类世”,一个人类对气候和环境产生主导影响的新时代,新北极的面貌取决于人类。 我们希望,人类有智慧,能联合起来成为一个地球大家庭,成为更好的地球环境保育者。
|
內容簡介: |
《直面新北极》 讲述的是一个扣人心弦的科学冒险故事,展示了如果我们未能应对地球变暖所带来的挑战,北极的非凡转变如何成为未来将会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先兆,即研究人员如何解开北极消融的奥秘。在20世纪90年代,研究北极的专家注意到伴随着海洋环流的变化及全球天气模式的不寻常变化,漂浮的夏季海冰开始退缩。北极永冻土变暖,原来没有植被的苔原被灌木覆盖。发生了什么事?像作者这样的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聚在一起通过第一手资料寻求答案。
|
關於作者: |
原作者:马克·赛瑞兹是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主任,科罗拉多大学地理学教授,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环境科学研究合作研究员。国际知名北极地理、环境和北冰洋海冰研究专家,冰冻圈科学领域杰出人物。他也是专著《北极气候系统》作者。
译者:秦大河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曾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气象局局长、国家气候委员会主任。
|
目錄:
|
目 录
第一章 开端
课程学习
前往北极
野外经历
消失,消失,消失殆尽
未知水域
第二章 面目全非
关注北极
海冰
北极放大效应
多年冻土
冰川冰
水更多了
动植物
复杂性和相关性
第三章 北极扰动
早期阅读
进入战斗
做好准备
没有说服力和令人困惑的证据
深海探测
风场转变
北大西洋涛动的兴起
亲爱的同事和IPCC
第四章 尤娜谜
蓄势待发
北极涛动的兴起
黎明的搜索
世纪合幕
第五章 顿悟
IPCC第三次评估
北极涛动狂热
陆地冰
灌丛化
预估的测试
不再摇摆
第六章 如梦初醒
政治
新举措
宣传推广
冲击波
恒温调节器
新纪元
第七章 展望
稳赢的预估
已知中的未知数
多年冻土碳—大气反馈机制
北极放大效应与天气形势
结语
注释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直面新北极:北极消融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是我作为一名气候科学家的个人经历,讲述了我的职业生涯,以理解北极正在发生的深刻转变。它缘起于我头几年的工作,当时正值 20 世纪 80 年代初,北极在许多方面仍然是“旧貌”。之后,我和其他科学界的同仁见证了北极变暖、冰盖消失,却又难以理解其背后的根本原因,陷入一片困惑。到了 2018 年这本书的英文版出版时,答案已一目了然。而五年后的今天,人们的疑问不再集中于北极迅速转变的原因上,而是集中于这给地球其他地区带来的影响上。
《直面新北极》不仅包含一个个引人入胜的”侦探”故事,还探索了人类为解开气候科学之谜所做的努力。此外,它还亲历了一位曾经心存疑虑的“气候变化怀疑论者”的转变。面对这颗星球上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无可辩驳的证据,他看清了真相,也怀揣起了传播真相的责任感。
自从英文版《直面新北极》问世以来,发生了许多深刻的事件。上世纪 80 年代初,加拿大北部埃尔斯米尔岛(Ellesmere Island)的两座脆弱的冰盖曾是我的研究对象,2018年时它们已经消失殆尽,现在只留给我转瞬即逝的记忆。一场史无前例的热浪席卷着北半球,其火热的卷须甚至蔓延到了俄罗斯的北极定居点上扬斯克(Verkhoyansk)。2020年夏季,那里的气温飙升至惊人的37.8摄氏度。高温不退的天气引发了熊熊的森林大火。
气候持续变暖,北极的永久冻土层不断消融。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地面道路崩溃,机场跑道解体,建筑物摇摇欲坠。令人心碎的是,俄罗斯上扬斯克附近的一个储油罐破裂,大量燃油流入溪流和河流。与此同时,驯鹿牧民面临着日益减少的驯鹿群,无情的冰冻使它们失去了食物。北半球的居民不能再依赖曾经可预测的季节变化,现在必须适应气候的反复无常。这些小插曲,仅仅是即将发生的灾难的碎片。
对海洋来说,北极海冰范围持续缩小、变薄。北极居民和科学家用许多不同的词汇和短语来描述海冰,其中最贴切的是来自德国极星号(Polarstern)破冰船上的一位科学家,该船支持了长达一年的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观测台( MOSAic) 的科学探险。这位科学家直白地说:“海冰正在消亡。”
北冰洋是一个被陆地包围的海洋。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全年持续存在漂浮的海冰。然而,北冰洋很可能最终在夏季“失去”海冰。至于何时会出现这种情况,目前仍然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 虽然许多科学家认为人类会在本世纪40年代经历这一时刻,但它可能发生得更早。
2020年9月,俄罗斯新一代核动力破冰船北极号(Arktika)首航。本想寻找厚冰来测试这艘船的破冰能力,却一路轻松航行,直到北极点。那年8 月,在北极的大西洋一侧,无冰海域延伸到离极点不到5个纬度的地方,使破冰船北极号从容地航行到北极点。随着海冰的减少,沿俄罗斯海岸的北方航道将成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一条可行的捷径。北极资源丰富,海冰减少使易达性更强,各国逐渐认识到它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导致北极的国际紧张局势和军事化正在加剧。2021年4月,俄罗斯刚刚宣称扩大其对北冰洋海床的主权,一直延伸到加拿大和格陵兰的专属经济区。如果获得成功,新的主权声索将带来对海底所有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的专有权。
我们已经进入了 “人类世”——一个人类对气候和环境产生主导影响的新时代,一个需要我们直面的新北极正在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希望,全人类利用智慧,携手并进,使自己成为地球更好的管理者。
在科学与政治的激烈博弈中抽丝剥茧,试图找到北极变暖原因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科学探索历程:科学家也是普通人,也会学术“跟风”,也会出现失误,但科学是会通过自我修正而逐渐发展的。
北极以往只对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有吸引力。但自从2007年8月2日“北极2007”探险队员在北极点海底插上俄罗斯国旗并放置装有写给后代的信的密封舱时起,北极的新一轮地缘政治争夺又被炒热,各方在北极地区举行的单边或多边军事演习此起彼伏。北极周边国家在各自北冰洋沿岸的军事部署也不断强化,且纷纷发誓要确保本国在北极地区的多种权益。中国在地缘上是“近北极国家”,是陆上最接近北极圈的国家之一。北极的自然状况及其变化对中国的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关系到中国在农业、林业、渔业、海洋等领域的经济利益。2013年5月15 日,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国。北极理事会的这一决定使中国在决定北极未来方面拥有了一定的发言权。然而,北极的变化及其影响和响应是错综复杂的,已知的未知和未知的未知更使这种复杂性没了边界。
本书作者马克·赛瑞兹是一位北极气候和地理研究的资深专家,但此书作为一本科普读物,他娓娓道来,向读者介绍了北极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进展,语言简练直白又不失科学的严谨性。鉴于北极及其新近变化对自然和社会有极大影响,我们组织了冰冻圈科学领域的四位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将此书译出,希望以此推动中国的北极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