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NT$
1010.0
|
編輯推薦: |
本书分成“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的战略升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全社会投入机制研究”“面向未来产业的有组织、有策略的颠覆性创新研究”“间建制性科技力量与社会创新力量融合模式与机制研究”“浦东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的实现路径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五个新城与科创中心功能布局研究”“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上海国企功能保障作用研究”“技术快速迭代背景下科技伦理风险控制及制度供给策略研究”等八章,并附有“序”和“参考文献”。主要围绕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在前瞻性布局方面、在条件和能力建设方面,在体制机制突破方面,深入开展研究,并提出若干建议。本书稿面对现实,设计未来,带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创造性。这对于上海进一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上海国际科创中心新一轮发展为主线,按照“前瞻性布局—条件和能力建设—体制机制突破”的整体逻辑展开,围绕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开展探索性研究,具体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全社会投入机制、建制性科技力量与社会创新力量结合的模式及机制、发挥国企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功能保障作用、面向未来产业的有组织、有策略的颠覆性创新、五个新城与科创中心功能布局、技术快速迭代背景下科技伦理风险控制及制度供给策略等问题, 思考上海如何进一步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
關於作者: |
陈强,管理学博士。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导,上海市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工作集中在科技创新治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生态系统等领域。正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研究》等课题研究。曾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中国高教学会优秀高教科研成果奖、美国AOM最佳论文奖等奖项。出版《改革开放40年上海科技创新制度环境之变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协同创新》等专著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
目錄:
|
序
第一章 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的战略升级
第一节 形势和任务
第二节 目标和战略
第三节本书聚焦的三个维度
第二章 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全社会投入机制011
第一节 上海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现状
第二节 上海(应用)基础研究投入机制的缺陷
第三节 美国、日本的基础研究发展经验
第四节上海(应用)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完善策略
第三章 面向未来产业的有组织、有策略的颠覆性创新
第一节 颠覆式创新及其含义
第二节 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的演变
第三节 日本:从ImPACT计划到Moonshot计划的探索
第四节 英国:UKRI体系外的专项资助计划
第五节 政策建议
第四章.建制性科技力量与社会创新力量融合模式及机制
第一节 建制性科技力量和社会创新力量的内涵及特点
第二节 建制性科技力量与社会创新力量结合的典型模式
第三节 建制性科技力量与社会创新力量的融合机制
第四节 社会创新力量的策动机制
第五章 浦东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的实现路径与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节 见贤思齐:全球创新高地的普遍特征
第二节 有的放矢:自主创新新高地的解释性指标与显示性指标
第三节 以往鉴来:浦东自主创新发展的现状与短板
第四节 继往开来:浦东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的对策建议
第六章 五个新城与科创中心功能布局
第一节 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第二节 五个新城创新发展的现实基础
第三节 五个新城在国际科创中心中的功能定位
第四节 与发展思路.政策建议
第七章 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上海国企功能保障作用179
第一节 上海国企基本情况分析
第二节 国企在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发挥功能保障作用的成效与不足
第三节 进一步发挥国企在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功能保障作用的建议
第八章 技术快速迭代背景下科技伦理风险控制及制度供给策略
第一节 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解析.
第二节 科技伦理风险的识别和研判
第三节 科技伦理风险的治理困境
第四节 科技伦理治理的制度化路径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序
2014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要求上海要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在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这一战略愿景对于上海未来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近十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上海上下同心,踔厉奋发,对标国际一流水平,积极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15 年5 月,上海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简称“科创22 条”),努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19 年3 月,上海在“科创22 条”基础上,结合新的形势发展,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简称“科改25 条”),旨在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上海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2020 年5 月,上海施行《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以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为目标,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作出了系统性和制度性的安排。“十三五”期末,上海科创中心基本框架如期形成,科技创新的条件和基础进一步夯实,重大原创科技成果持续涌现,落实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明显增强,产业新高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为国内其他地方的改革实践提供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国家创新体系乃至全球创新版图中,上海的影响力和显示度持续提升,位置不断前移。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区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显示,上海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省级行政单元榜首。在自然指数—全球科研城市排行榜中,上海跻身前三。上海市知识竞争力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亚太知识竞争力指数》显示,上海居于亚太地区次席。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等发布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榜单中,上海—苏州集群位列第六位。全球前沿科技咨询机构ICV TANK 发布的《全球未来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上海排在第七位。这些指数分别从特定角度出发,观察世界主要创新城市在科技创新不同侧面、不同环节上的表现及潜力。以上排名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这些年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科技创新发展出现了诸多新的趋势,与之密切相关的国际形势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明确了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宏伟目标。在新征程中,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必须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新规律,科学研判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需求的基础上,识别上海科创中心新一轮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形成对策。
本书研究以上海国际科创中心新一轮发展为主线,按照“前瞻性布局—条件和能力建设—体制机制突破”的整体逻辑展开,围绕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开展探索性研究,具体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全社会投入机制,建制性科技力量与社会创新力量结合的模式及机制,发挥国企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功能保障作用,面向未来产业的有组织、有策略的颠覆性创新,五个新城与科创中心功能布局,技术快速迭代背景下科技伦理风险控制及制度供给策略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上海科创中心新一轮发展的意义重大,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参与本书写作的主要有陈强、鲍悦华、荣俊美、马永智、夏星灿、王浩、鲁思雨、贾婷、王倩倩、桑铭晨、李佳弥、梁佳慧、朱佳程等,由陈强、鲍悦华负责统稿。
本书的研究成果基于不断深化的阶段性认识形成,其中难免存在一些片面或主观的判断。另外,全球科技创新发展风起云涌,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一部分研究结论和建议可能滞后于形势发展。希望读者海涵,并提出宝贵意见。写作小组的想法是单纯且明确的,就是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新一轮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陈强、鲍悦华等2023 年3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