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NT$
281.0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NT$
203.0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NT$
254.0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352.0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NT$
352.0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NT$
367.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的5位70后青年学者的联袂创作的思想力作,是学界后期之秀的一次集体发声。全书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治理为主题,从经济、文明、政治、社会的视角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和中国治理进行剖析,回应当下思想热点和社会热点。经济上,反思资本获得最高优先地位的现代性,分析中国共益性市场经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在于驾驭资本为人民服务;从世界文明史的视角讨论中国社会主义走向,探讨更高境界的文明善治之道;政治上,从授权机制与问责机制建设、干部队伍的政治标准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如何在“自主性”基础上实现“先进性”和“代表性”;从中国基层社会面临的变局和危局出发,探讨了 “再造人民”、“回归人民”的基层善治之道;从分析“单位退出,市场进入”对社会再组织造成的挑战出发,探讨了重建劳动人民在社会中主体地位的社会善治之道。
|
關於作者: |
的五年规划》、《2030中国》(合著)。
白钢,1977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秘书长,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博士,著名语言学者,对中西文明史有深入研究。
章永乐,1981年生,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博士,著有《旧邦新造:1911—1917》等。
欧树军,1977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博士,著有《国家基础能力的基础:认证与国家基本制度建设》。
何建宇,1975年生,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社团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
目錄:
|
绪言
卷一 世界文明史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主义
一、文明
二、中国
三、社会主义
四、中国共产党
卷二 制度自信与中国政治改革
一、全球化—信息化与“短期行为的专制”
二、中国做对了什么?
三、从“自主性”到“先进性”与“代表性”
四、授权机制与问责机制建设
五、意识形态与干部队伍的政治标准
六、结语
卷三 组织起来,再造人民
一、基层变局
二、基层失序之险
1.组织的弱化
2.失序的民主
3.劳动人民的主体地位不彰
三、基层重建之道
1.组织起来
2.落实基层直接民主
3.“再造人民”
四、结语
卷四 激活人民社会
一、从“单位”到“社会”
1.重新认识单位
2.单位退出,市场进入
3.社会治理面临挑战
二、中国式结社革命
1.内生的中国式结社革命
2.被低估的中国式结社革命
3.多元而矛盾的中国式结社革命
三、以人民社会包容公民社会
1.辨析公民社会迷思
2.什么是人民社会
四、如何激活人民社会
1.组织起来,人人参与
2.保护人民结社的主体性
3.到群众中去,激活人民团体
4.创造性发挥国家保护社会的功能
卷五 骑在资本头上的社会主义
一、资本获得了优先性
二、21世纪中国的危机
1.中国的浮士德时刻
2.马克思批判在21世纪
3.危楼还望,叹此意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益性”市场经济
1.顶层规划
2.公有资本
3.平台型地方政府
4.民生国家
四、社会主义中高级阶段:驾驭资本的社会主义
1.“资本社会化”
2.劳动者“主体性”的解放
3.非物质性劳动的兴起
五、进于大同
跋
|
內容試閱:
|
“位卑未感忘忧国”,本书缘起于来自不同高校、不同学科,却又志同道合的几位青年学者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共同关切与深深的忧患意识。
2014年1月,鄢一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白钢(复旦大学中文系)、章永乐(北京大学法学院)、欧树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何建宇(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海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六人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就“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行了共七个半天的研讨,并分别撰写,形成初稿后于4月、6月两次听取修改意见。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全书观点是参加讨论人员思想相互碰撞、深入交流的成果。各位作者分别从文明、政治、基层、社会、经济的视角执笔撰写,具体分工为:鄢一龙(楔子、卷五)、白钢(卷一)、章永乐(卷二)、欧树军(卷三)、何建宇(卷四)。
我们特别致谢王海龙,他始终是我们讨论的充满热情的参与者,为全书贡献了许多智慧,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是本书集体作者中未署名的一员。
我们感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对本书写作和出版提供的支持。
我们感谢胡鞍钢教授、王绍光教授、韩毓海教授、谢小庆教授、江涌教授等对本书提出的中肯的修改意见。尤为感谢潘维教授、王绍光教授倾情作序,拙著为之生辉。
本书的主旨是:不自信无以立根本,不批判无以识当下,不创新无以图将来。
作为共产党员,我们不屑于隐瞒自己的立场与观点;作为学者,我们不惮于尖锐的批判与颠覆性创新。像开垦过的大地裸露自己灵魂一般,我们捧出我们的心灵。我们向读者呈上我们不尽成熟的思考,并恳切地希望得到你们热情的指正。
作者
2014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