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人文西藏丛书-物华天宝:西藏艺术掠影

書城自編碼: 393824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地域文化
作者: 刘志群
國際書號(ISBN): 9787508544588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7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63
《 《长安》 》
+

NT$ 449
《 深圳非遗(第一辑 ) 》
+

NT$ 442
《 邯郸成语概说与集萃 》
+

NT$ 408
《 舟山有意思 》
+

NT$ 296
《 为什么是上海 》
+

NT$ 296
《 唐诗陕西·人文纵横 》
編輯推薦:
西藏艺术产生于原始巫教和苯教以及与外来佛教相结合形成的藏传佛教文化体系之中,宗教文化的底蕴充盈着西藏各种艺术形式,这些宗教文化艺术与世俗文化艺术有着不同程度的渗透和融合。
內容簡介:
“人文西藏”丛书旨在通过新手法、新视角,点面结合,立体呈现,讲好中国西藏故事。全套丛书分为两辑:一是“西藏风情”系列:包括《雪域经轮——西藏宗教考释》《藏地风土——西藏民俗趣谈》《物华天宝——西藏艺术掠影》《高原华章——西藏文学撷英》《流年乾坤——西藏历史述略》,全方位描绘西藏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风貌,向国内外读者展示西藏魅力和时代亮色;二是“西藏历史文化名人”系列:包括《松赞干布》《元朝首任帝师八思巴》《九世班禅传》《首席代表阿沛·阿旺晋美》,通过西藏历史人物形象侧面反映西藏社会的演进和转折,让历史人物走进新的历史方位。西藏艺术不仅是雪域瑰宝,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艺术内容丰富,多姿多彩。本书以八个章节对西藏艺术的各个门类,包括歌舞艺术、宗教乐舞、戏曲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等作了精当介绍。根植于民族传统,以特有的笔触书写了高原上西藏艺术故事,展示了西藏艺术形式的发展流变,为世人了解、探索青藏高原文化艺术开启了又一扇窗口。
關於作者:
刘志群,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任西藏自治区藏剧编剧、西藏歌舞团编剧、西藏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戏曲学会理事等职。改编传统藏戏《朗萨雯蚌》《苏吉尼玛》《诺桑法王》等和新编大型历史藏戏《唐东杰布》等十余部,著有《中国戏曲志·西藏卷》 (主编)、《藏戏与藏俗》、《西藏祭祀艺术》、《雪域人之灵与神之魅》、《中国戏曲音乐集成·西藏卷》(主编)、《中国藏戏艺术》、《中国藏戏史》和《藏戏艺术巡礼》等。
目錄
导 论第 一 章 歌舞艺术民间传统歌舞 现代专业歌舞 第 二 章 宗教乐舞 宗教乐舞的形成与发展宗教乐舞的种类第 三 章 戏曲艺术 藏族戏曲 门巴族戏曲 第 四 章 书法艺术 藏文书法的发展 书法种类 第 五 章 绘画艺术 壁 画 唐 卡 绘画流派 第 六 章 雕塑艺术金属雕塑 彩绘泥塑石雕 木雕 陶塑 第 七 章 石刻艺术 岩画 摩崖石刻 玛尼石刻 第 八 章 面具艺术面具的发展 面具种类和特色
內容試閱
导论西藏艺术产生于原始巫教和苯教以及与外来佛教相结合形成的藏传佛教文化体系之中,宗教文化的底蕴充盈着西藏各种艺术形式,这些宗教文化艺术与世俗文化艺术有着不同程度的渗透和融合。一、西藏艺术的文化土壤(一)神秘原始的巫教文化大概在3000 多年前,“青藏高原普遍存在着各种原始巫教,即‘苯’:天苯、魔苯、赞苯等……天是代表整个自然力量的意象概念,魔是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赞则是苯教古籍中主宰人间的神,还有后来的达拉、巴色、盖阔等苯教古老的神祇,都是古代藏区具有不同崇拜偶像、不同起源和不同仪式的原始崇拜形式”。(杨学政,萧霁虹. 苯教文化之旅.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 )西藏远古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社会时期,藏人信奉的是原始巫教,即自然崇拜的“万物有灵”观念,其原始精灵鬼怪的数量多得不可计数。如果粗略归类,大致可分为自然神龙、年、赞系统,生活神土、家、灶系统,人体神阳、战、魂系统,等等。1. 藏族的原始崇拜和信仰藏族的巫术源于原始崇拜和信仰,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对自然神和人死后的灵魂的崇拜和信仰。(l)对山的崇拜由于西藏的崇山峻岭比比皆是,那些险峻的山峦,都被认为有神祇和精灵存在。著名的神祇很多,有四大山神、四大年神、世界形成之九大年神、西藏土著十三年神等。每一座巨大山岭的山神又都有自己数量很大的伴神及其伴偶神。以四大年神之首的玛卿伯姆热(阿尼玛卿山神)为例,玛卿伯姆热为战神大王、岩赞、玛域众土地之主,既是居士白毡神的外在显形,又是拉萨三大寺之一的甘丹寺特有的护法神之一。十二地母之一的多吉查姆杰(纳木错湖神),是它的密法大伴偶,英勇的九王子兄弟和贤惠的九公主姐妹是他们的子女。它还有四大女伴神:东方的次丹玛、南方的次甘玛、西方的帕切玛、北方的次赞玛。每一个大女伴神又都有很多子女。除此之外,它的伴神还有360 个玛系兄弟以及10 万个玛系兄弟的伴偶神“玛勉”。在藏区的大部分山口,都有用石头堆垒起来的玛尼堆,即使在广大城镇和村庄也很常见;在藏人居住的屋顶或大门的门楣上,都放着具有神灵意义的白石头,藏人把这些石头当成“山神”的象征来崇拜和供奉。(2)对水的崇拜青藏高原不但山多,而且湖泊星罗棋布。藏族先民对水的崇拜有着自己的特色,即一开始不是以“水神”形象表现,而是将水与“天神”或“地母”结缘,认为这些湖泊都是神湖,或者叫圣湖。神湖,也包括一部分神河中的水,是天神、地母或龙女赐给的甘露,喝了可以解除人们身上的各种病痛,使人增加力气、精神焕发;如果在里面沐浴,不仅可以洗涤肌肤上的污垢,还可以清除人们心灵的烦恼。不过也有个别神湖,因受到妖魔的玷污而变成魔湖,比如羌塘的扎布曲错,只要谁的影子映入湖中,谁就会生病。对水的崇拜与对山的崇拜一样,在吐蕃时期,这些神湖神河就有了具体的“水神”形象,即《黑白花十万龙经》中的“龙神”。藏族的龙神没有明确和具体的形象,有时甚至还把鱼、蛙、蛇等水族都包括进“龙神”一类,把这些水族动物形象作为龙神的象征。这时的龙神,不仅掌握着降雨大权,而且还管理着诸如防止疾病、饥荒等人间杂事。(3)对灵魂的崇拜藏族先民除了对一切自然物的崇拜,还有对火的崇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藏族原始宗教观念在自然崇拜的基础上又呈现出新的形式,即灵魂崇拜、祖先崇拜和伴随着祖先崇拜而产生的英雄崇拜。 灵魂崇拜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人既有肉体也有灵魂,灵魂可以离开身体,而且比附着在人身上时更有力量。同时,一部分离开身体的灵魂,还可以寄托在其他动物或没有生命的物体上,比如寄魂牛、寄魂蜂、寄魂树、寄魂箭、寄魂山等。据说灵魂只要有了寄托处,不但生命有了依靠,得到了保障,而且被寄托了灵魂的动物或物体还可以产生超自然的力量。在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有许多类似的例子。灵魂崇拜的另一种具体表现就是灵魂不灭。人死后只是灵魂离开了身体,这种游离存在的灵魂既可以成为神,又可以成为鬼。这里所说的神与后来佛教传入后轮回说中的神以及苯教中的神是有区别的。这种被先民们称为神的灵魂,大多在生前是部落中强悍的英雄人物。为了狩猎和保卫部落安全,藏族先民选部落中有力量、勇猛的人来做首领,他们死后受到本部落的尊重和怀念,并将其“神”化进行供奉。这种近似佛教保护神的灵魂崇拜,意味着藏族先民英雄崇拜信仰的萌芽。另一种是死后成为“鬼”的灵魂。这种“鬼”生前曾使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或侵害,死后还将继续进行危害。他们对这种成“鬼”的灵魂也会加以祭祀和供奉,但当这种祭祀和供奉都不奏效时,那就只有延请巫师来进行驱除了。2. 藏族原始崇拜的巫师和巫术(1)巫师在部落时代,作为藏族原始崇拜祭祀、祈祷的主持人,巫师大都是由部落首领来担任,因为掌握神权是他们掌握部落大权所需的条件。据说,巫师能与鬼神通话,可上达民意,下传神旨,能预知吉凶祸福,能为人消灾祛难,并从事祭祀、占卜,以及施行招魂、驱鬼等巫术。在许多藏传佛教影响相对薄弱的偏僻地区,或多或少保留了一些接近于原始宗教中的巫师的人,比如白马藏区的“白莫”、冕宁藏区的“拔孜”等。他们的传承大多来自“梦中神授”,仅有一小部分是父子、师徒相传承。他们有自己的咒语和祈祷文,有自己的祭祀仪轨。这些藏族巫师的服饰和法器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服饰,头上都装饰有羽毛(鹫鸟毛或野鸡毛),即使不装饰羽毛的“拔孜”,也有一对象征性的牦牛角。(2)巫术藏族巫师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施行巫术。他们经常施行的巫术有祭祀巫术、驱鬼巫术、诅咒巫术、招魂巫术等。比如驱鬼巫术,是一种略带攻击性的巫术,其驱除对象不只限于“鬼”,甚至包括一切邪魔在内。驱鬼巫术有多种,比如禳解驱鬼法,与“投食”诅咒巫术很相似,不同的是它将人形“投食”改成各种鬼怪的形象,结束时除焚毁“投食”之外,康区还要加上投掷“冥器”来捉鬼,“冥器”就是一种十字网格灵器,可以用来捕捉鬼怪。据说,有一部分鬼怪可以变成昆虫,巫师为万全计,才采取这种冥器捕获昆虫并用火焚化,作祟的鬼怪就无处逃遁了。3. 藏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巫祭仪式藏族原始宗教的各种巫祭仪式包括血祭、烟祭、水火祭以及其他巫仪、咒术等。《藏域春秋》记载了从原始的“人祭”和“血祭”向更加人性的祭祀内容和形式发展的传说故事。相传象雄托格尔王时代,在三年一次的大红祭中,杀别的部落的小孩做“人牲”,王后看到剖腹、扬血洒祭而恶心不已。还有一次,她看见猎人杀狼崽,母狼围着猎人窑洞长嗥了几夜。猎人又将母狼捕获,母狼临死前一直在流泪,王后暗暗为它祈祷。晚上王后做梦,梦见母狼领着狼崽来道别:“感谢王后,因为王后的祈祷,我们母子获得山神的护佑,要去一个幸福的地方。”王后因此而怀孕生下王子辛饶米沃,他就是雍仲苯教的创始人。这个传说故事说明,在雍仲苯教产生之前,藏族先民社会已经对原始巫教红祭(包括“人牲”祭祀、牲畜祭祀)的残酷性表示不满。佛教传入后,虽然以此攻击苯教,但藏传佛教也接受了这种祭祀方式,只是不杀活的牲口,而用牛羊的画像或俑像、酥油捏的牛羊塑像或糌粑面塑像来代替。另外,祭祀仪式中还出现了“放生”,即牲口不再被宰杀,而是在仪式结束后散放于旷野,血祭也就变成了放生。“烟祭”煨桑,至今仍十分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习俗的演变,血祭意识日渐淡薄,烟祭开始兴起,并一直沿袭至今。烟祭,藏语称为“拉桑”,意为“供祭给神灵的香烟”。在青藏高原,无论转经的路口、街头、桥旁、河边、山头,抑或每一个藏族家庭宅院里、房顶上和帐篷旁,都常常能见到点燃的桑烟,香气袅袅。人们口诵六字真言,手拿煨桑袋和桑枝香草,从袋中取出糌粑、小麦之类,往桑枝香草堆上撒,有的要洒青稞酒、茶水等。随着缕缕上升的白色桑烟飘飞到天空,祭祀者认为自己身、语、意所祈祷和期盼的愿望也传递给了天上的原初神耶辛和创世九神了。(二)西藏本土深厚的苯教文化约于公元前4 世纪前后,象雄十八部落的王子辛饶米沃创立了雍仲苯教。西藏远古社会发展到苯教时期,尽管信奉原始巫教所有的精灵鬼怪,但人们已产生王与天神的观念,在自然宗教的基础上产生初具特色的“人为宗教”,即苯教。后来,苯教在与外来佛教的斗争中败北,因此它逐渐建立起有所佛教化的理论体系,其神灵系统也在原始群神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集中和规范,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苯教祖师辛饶米沃;二是原初神耶辛和创世九神;三是天神、曜神和箭神;四是纳入苯教的原始神灵。雍仲苯教还信奉东西南北中五界神、地方神、守舍神、赞神、念神、龙神等,如石刻中苯教原始神灵鸟头神和狼头神。在苯教中巫师被称为“苯波”,苯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婚姻、丧葬、疾病、出行、渔猎、放牧,甚至交兵、会盟等。赞普的安葬、建陵,新赞普的继位、主政等吐蕃王朝大事,都要由他们主持仪式。在赞普宫内就设有“郭那纯”的职位,即“御前苯教师”。二、藏传佛教文化的基本脉络和底蕴(一)藏传佛教的形成过程佛教传入西藏,最早在拉脱脱日年赞时期即从印度传入几部佛经,但无人能识读,所以被供奉起来,直到松赞干布时期,才被译成藏文。吐蕃赞普赤德祖赞时期,佛教传播得到王室的大力支持。8 世纪,为振兴佛教文化,赤松德赞特派巴? 塞囊等人到唐长安去取佛经并迎请汉僧。后来,他又邀请印度著名僧人寂护(静命)大师前来吐蕃传教,但因苯教势力过大,四个月之后寂护返回印度。继而赤松德赞又邀请莲花生大师入藏,在与苯教斗争中采取新策略,使佛教吐蕃化,把一些苯教中的自然神定为佛教的护法神灵,把苯教的许多祭祀仪式吸收进密宗,从而为佛教在西藏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后来,在赤松德赞的主持下,建成了第一座佛法僧齐全的佛教寺庙,即桑耶寺,有七个吐蕃人在此受戒,称为“七觉士”,后又建立了译经场,一批受邀印度高僧把大量佛经从梵文译为藏文。朗达玛的灭佛运动使佛教势力受到严重打击。后来,有僧人到青海地区向有名的喇钦学习佛法,返藏后在康区和卫藏建立了一批寺庙,收徒讲法,形成后弘期的“下路弘法”。古格王朝时期,仁钦桑布等去克什米尔学习佛法,回来后积极宣传佛法,翻译经典,同时请来印度等地的高僧,传播佛教,建立寺院,形成后弘期的“上路弘法”。经过后弘期的发展,藏传佛教各个宗派逐渐产生,如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和噶举派等,藏传佛教逐渐占据西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各领域的中心地位。(二)西藏艺术中的藏传佛教文化底蕴藏传佛教文化的构成可谓博大精深,不仅包括外来的佛教文化、西藏本土的巫教文化和苯教文化,同时还涵盖了大量社会世俗文化,包括各类民间文学艺术等。藏传佛教文化以经论典籍、净土信仰、哲学思辨以及文学艺术等彰显特色。藏传佛教典籍首推藏文《大藏经》。藏文《大藏经》收录的方针与汉文《大藏经》有所不同,藏文《大藏经》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佛说部《甘珠尔》和论说部《丹珠尔》。藏文《大藏经》刻版印刷,受到汉文《大藏经》雕刻印刷的影响,先后有那塘古版、理塘版、德格版、那塘版、卓尼版、巴那克版、塔尔寺版、昌都版、永乐版、万历版、北京版、拉萨版等。藏文《大藏经》卷帙庞大,其中所收密经大部分是汉文《大藏经》中所没有的。西藏的文学充满了宗教的内容和色彩,如吐蕃早期就出现了古体诗歌“古尔鲁”(道歌)。与藏传佛教紧密联系的文学作品,有元朝时期著名的格言体诗歌《萨迦格言》,后世又有《水树格言》《格丹格言》等。还有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以及大量从上古流传下来或者由佛经故事改编而来的民间故事。西藏用于说唱的话本小说,多数是佛经故事或与宣扬佛教教义有关,进而被改编为剧本,成为藏戏的经典剧目。西藏的艺术门类众多,有歌舞、乐舞、说唱、戏剧、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等,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了宗教文化底蕴。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