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新艺术运动 : 现代艺术和设计的灵感之源

書城自編碼: 393817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设计
作者: [德国][德]罗尔夫·托曼 主编 [德]玛丽亚-克里斯蒂娜·
國際書號(ISBN): 9787568092890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8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815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NT$ 709.0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NT$ 398.0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NT$ 296.0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售價:NT$ 347.0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售價:NT$ 658.0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售價:NT$ 811.0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NT$ 806.0
海外中国研究·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 海外中国研究·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

售價:NT$ 653.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653
《 志怪图鉴:从神话故事到都市传闻怪物CG设计 》
+

NT$ 429
《 书籍设计实践与案例 》
+

NT$ 708
《 平面设计200年(1820年以来18个国家55种设计流派的773个经典案例大全,史蒂文·海勒作品,首版30年来四次增补) 》
+

NT$ 315
《 爱看书的广告 》
+

NT$ 916
《 日本制造:日式设计的独特之道 》
+

NT$ 374
《 广告设计制作与实训(刘秀伟) 》
編輯推薦:
你不可不知的“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辐射面很大的“艺术革命”运动,简单来讲,它是一次改变了大众生活周遭方方面面的视觉变革,包括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画一直到雕塑和绘画等,对当下我们的审美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代表名家全集结,真正的艺术史“人类群星闪耀时”:新艺术运动艺术家有哪些?他们有哪些改变世界的代表作品?只要翻开这本大部头书,就能一站式get到。从学院到流派,从艺术到生活,莫里斯、比亚兹莱、麦金托什、克里姆特、范德维尔德、霍夫曼、高迪、慕夏、蒙克、蒂芙尼……你所能想到的、你还未能了解的伟大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均收录于本书!收录海量作品,沉浸式观赏跨越时间地域的美:书中细细梳理了贯穿新艺术运动的1000余幅代表作品,按照清晰明了的目录框架,分章节呈现,从欧洲到美国,感受新艺术运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异彩盛放。那个时代英格兰自然绚丽的壁纸、苏格兰的室内装饰,漫步法国巴黎的地铁站,沉浸于德国当时的“青春之城”慕尼黑,置身西班牙巴塞罗那梦幻的高迪建筑,见证维也纳分离派的形成与发展和意
內容簡介: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巨大的“装饰艺术”的运动。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画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它可以说影响了现代生活方方面面的艺术、设计与审美。
本书全面介绍了这一意义深远的运动,以新艺术运动影响范围中十几个重要的国家和地区为章节,全面介绍了世界各地新艺术运动的发展,以及其中具有影响力的代表艺术家与杰出的作品。知名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等各领域的经典名家名作全集结,600余位艺术家和千余幅独家、大幅的高清图片,为这段引人入胜的时期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必会成为艺术与设计爱好者的经典收藏。
關於作者:
罗尔夫·托曼(Rolf Toman)
德国知名独立出版人和国际知名艺术史研究专家。他曾在一家大型国际出版公司任编辑数年,1992年起成为独立出版人,长期从事文化及艺术史学相关的研究与图书出版工作,并与各国较有影响力的一些大型出版公司有多次深入的合作。与艺术史相关的艺术图书是他的工作重点,多年来组织各地相关专家编著出版过多部与艺术史相关的出版物,并有多部畅销名作如《哥特艺术》《罗马艺术》《神圣艺术》《巴洛克风格》等被引进中国。
玛丽亚-克里斯蒂娜·伯尔纳 (Maria-Christina Boerner)
德国知名美术史学家,多年从事美术史研究与写作,与h.f.ullmann等多家出版社合作,撰写并出版了诸多艺术史相关的书籍。
目錄
引言
12 时代变迁中的艺术革新
14 国际主义—民族个性
16 自然形式的美感与充满生机的线条
18 日本风格
20 女人的形象—女性绘画
22 变化、运动、活力—舞蹈

24 英格兰:自然的回归
26 美丽的环境—威廉﹒莫里斯与工艺美术运动
30 简洁原则—查尔斯﹒沃伊齐和查尔斯﹒阿什比
34 和谐的蓝绿色—威廉﹒德摩根的瓷砖与陶器
38 拉斐尔前派—象征主义与女性神话
42 凸版印刷—凯姆斯科特出版社的版画艺术
46 利伯蒂风格取得商业成功的秘诀
52 轻佻与精准—奥布里﹒比亚兹莱和沃尔特﹒克兰的版画艺术
58 孔雀作为新艺术运动中的理想装饰主题

62 苏格兰:格拉斯哥
64 “苏格兰天才”查尔斯﹒伦尼﹒麦金托什和格拉斯哥学派
74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
78 “整体艺术”—室内装饰大师
86 回溯19世纪90年代—“格拉斯哥男孩”与日本风格

90 法国:新艺术运动的“沙龙”
92 巴黎与世博会—世纪之交的回想与觉醒
94 通向地下的时尚花饰—埃克托尔﹒吉马尔和“地铁风格”
104 巴黎的新艺术风格餐厅
110 巴黎—1900年欧洲的珠宝设计之都
118 家居装饰之美—金属制品、陶瓷和家具
126 醒目的平面:艺术与广告—图卢兹-劳特雷克、谢雷等人
134 外省的现代主义—南锡学派的室内装潢和工艺美术
168 南锡的其他胜地—马若雷勒别墅与埃克塞尔西奥餐厅
176 先知派绘画—莫里斯﹒德尼和纳比派艺术家

186 比利时与荷兰:极富幻想的象征主义和动感线条
188 文学与艺术中的创新与隐秘
194 比利时的新艺术建筑之路—冬景花园
196 维克托﹒奥太—建筑的采光与旋律
222 亨利﹒范德维尔德:艺术的统一—住宅装饰作为整体艺术
226 斯托克莱宫—约瑟夫﹒霍夫曼在布鲁塞尔的建筑杰作
230 珠宝艺术的高潮—菲利普﹒沃尔弗斯:象牙与黑珍珠
234 古斯塔夫﹒塞吕里耶-博维—豪华定制家具与大众家居装饰
238 荷兰—丰富的藤蔓花纹对“理性的”构成主义的反动
240 宗教精神中的艺术革新—扬﹒托罗普、约翰﹒托恩﹒普里克
242 亨德里克﹒彼得鲁斯﹒贝尔拉赫的“真诚建筑”

246 德国:与威廉二世时代的奢华之风相抗
248 慕尼黑和柏林的分离派艺术
249 慕尼黑—青春之城
262 路德维希﹒冯﹒霍夫曼—画家、版画家和装饰艺术家
270 柏林—年轻首都的新美学
282 德国的工艺美术:手工工场、生产同盟和现代工厂
286 印刷艺术—文字与图像的统一
288 达姆施塔特和沃尔普斯韦德的艺术家新村
288 达姆施塔特
306 沃尔普斯韦德和海因里希﹒福格勒
312 亨利﹒范德维尔德和新艺术运动在德国的传播
322 建筑师保罗﹒默比乌斯和莱比锡的新艺术风格建筑
334 生活改革运动和洗浴文化
342 钢铁与玻璃—德国工业建筑中的新艺术运动元素

344 西班牙与葡萄牙:师法自然的加泰罗尼亚建筑艺术
346 创意幻想与理性设计—安东尼﹒高迪﹒科尔内
372 寻找建筑的民族性语汇—路易﹒多梅内奇﹒蒙塔内尔
384 地中海与中欧文化的交融—何塞普﹒普伊赫﹒卡达法尔克
394 四只猫啤酒馆的艺术家们—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的绘画
400 葡萄牙的新艺术运动建筑

412 奥匈帝国和波希米亚
414 神圣之春与1897年维也纳分离派
430 城市的变迁—奥托﹒瓦格纳和他的继承者
472 维也纳生产同盟—对现代工艺美术的全面保护
484 布达佩斯—匈牙利民间艺术传统与新艺术风格
504 陶瓷艺术家维尔莫什﹒若尔瑙伊和佩奇的若尔瑙伊制造厂
508 布拉格—创新意愿与传统意识之间
524 法国的海报设计大师—捷克艺术家阿尔方斯﹒慕夏
534 波希米亚的玻璃艺术—约翰﹒勒茨﹒维特沃玻璃厂、帕尔默-柯尼希和哈贝尔玻璃厂

540 瑞士:地区性和象征性造型设计中的新艺术运动
542 夏尔﹒勒波拉特尼埃与拉绍德封艺术学校
546 瑞士新艺术风格绘画中的线条、花饰和象征主义元素
550 强烈线条与象征性相似主义—费迪南德﹒贺德勒

554 意大利:“花卉风格”或“自由风格”—创新与传统之间的意大利新艺术运动
556 都灵和1902年装饰艺术国际博览会
558 都灵的新艺术运动—阿尔弗雷多﹒普雷莫利、彼得罗﹒费诺利奥和安东尼奥﹒万多内
566 米兰和伦巴第大区—水泥花饰与轻盈的锻铁花艺
584 卡洛﹒布加蒂、欧金尼奥﹒夸尔蒂和加利莱奥﹒基尼的家具设计和陶瓷制品
590 处于后印象派色彩试验与装饰象征主义之间的绘画
598 广告美术

602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
604 20世纪最初十年哥本哈根的建筑风格
606 丹麦的工艺美术—日本风格和有机设计
608 爱德华﹒蒙克—“情绪塑造自然”
610 1904年至1907年奥勒松内城的全面重建
620 埃列尔﹒萨里宁和雄伟的赫尔辛基新式建筑
628 拉脱维亚/里加

644 美国:迈入20世纪的美国之路
646 纽约的新艺术运动—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的玻璃艺术
654 芝加哥建筑学派—高耸的力量
666 纽约的建筑—学院派风格和前卫设计
674 女士们想要的—版画/广告美术

676 人名索引
679 图片信息
680 出版说明
內容試閱
引言
时代变迁中的艺术革新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没有找到一个统一的概念去定义1900年前后的艺术发展。而恰恰是在这个时期,各个艺术领域都涌现出大量风格流派,并且流派之间的差异极大,呈现出一种惊人的多元主义趋势。然而,就像国际上通常的做法那样,人们往往倾向于把具有新艺术风格(Jugendstil)或者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特色的作品看作是19世纪末或者新旧世纪之交艺术创作的象征。就像布鲁塞尔阿农公馆(H?tel Hannon)楼梯间中的景致(见第211页)所展示的那样,这种艺术风格通过它典型的回旋线条和动感花饰直观地反映了当时纷乱的现实世界,准确地表现了从188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始终处在动荡与变革之中的社会背景:在大多数欧洲国家,全面的工业化带来了社会和政治的剧变,随之而来的还有基础性的技术革新(电力、伦琴射线、汽车、地铁)、新的专业学科和科学理论的出现(心理分析、进化论)、新型媒体的诞生(画报、海报、电影院),以及快速的城市化。其中,城市化进程对欧洲和美国大都市的市政规划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充斥着根本性变革和全新的速度体验的时代,各种艺术都对它进行了深刻的揭示,这些艺术的表现手法不仅多样,而且还充满了矛盾。
两种截然不同但是又相互影响的艺术倾向同时存在,这是这一时期艺术发展的特点。第一种倾向是:坚持和维护过去的标准,怀念曾经标榜稳定和统一的黄金岁月,这种倾向在历史主义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它顽强地坚守着传统的形式语汇。有人把这种倾向视作是文明走向没落的表现,甚至把它看作是西方社会衰败的标志,“颓废”(Dekadenz)成为当时的流行词。与此同时,颓废也成为一种艺术纲领,表达出对社会进步过度乐观的质疑,它明确地表现为对过度精致的精英主义美学的崇拜和对病态或者怪癖主题的偏爱[参见奥布里﹒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 ley),第52页]。
第二种倾向是:人们意识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而跨入新世纪正好是这种观念的象征,新的时代热切地渴望新的变革,它要求一种符合时代精神的艺术,这种新艺术将与过去彻底决裂,它要提出并实践全新的美学原则。最早在英格兰出现了一系列艺术改革运动,这些运动的愿景和理想是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赋予审美的价值,从而让艺术在社会革新中发挥关键作用。新艺术运动首先就是作为艺术改革运动的一部分出现的。
因此,“新艺术运动”只是1900年前后存在的众多艺术潮流中的一个流派,这些艺术潮流彼此冲突又互相交叠,以至于人们很难选用某个单一含义的“新艺术”标签来为这一时期命名,
例如几乎同时期出现的象征主义绘画就会让这种做法受到质疑。

国际主义—民族个性
纵观当时的建筑设计、视觉艺术、工艺美术乃至文学等艺术门类,它们在形式上存在着大量的共同点或相似之处。之所以会这样,应该是艺术创作者们在观念上受到了理查德﹒瓦格(Richard Wagner)的影响,他所倡导的音乐戏剧(Musiktheater)要求将各种艺术形式综合到一起。新艺术运动的艺术家同样在努力追求这种整体艺术(Gesamtkunstwerk)的效果,在他们中既有极富创造力的独立创作者,也有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杰出人物展开合作的艺术家。在追求整体艺术效果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多种艺术形式的和谐统一,人们开始关注长期遭受轻视的工艺美术,希望能够借助它来最终克服工业时代所造成的社会的分崩离析。此外,与当时其他的“艺术流派”(Kunstismen)相比,新艺术运动在欧洲、美国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传播范围更广,这使它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艺术风格。新艺术运动可以算是一次尝试,希望能够由此创造出一种既具有约束力同时又形式统一的现代主义美学,但是这次尝试持续的时间并不长。这是因为对现代性(现代风格、现代主义)和革新(“新”艺术、“青春”风格)的理解决定了大多数艺术家随后的创作,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寻找新的表达形式的过程中最终脱离了新艺术运动的方向,例如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新艺术运动之所以能够成功地突破地理上的边界,要归功于多重因素:首先它得益于世界博览会和各种艺术类展会的举办(例如“分离派”的展览),这使得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以及艺术家个人之间的交流越发频繁;其次是日益全球化的商业交流和商品贸易,例如阿瑟﹒拉森比﹒利伯蒂(Arthur Lasenby Liberty)的产品;最后是像《工作室》(The Studio)、《装饰艺术》(Dekorative Kunst)等杂志的出现让不同的美学观念得到了更多交流的机会。
与此同时,与新艺术运动的国际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艺术创作中出现了一种强调国家民族特性的现象,尤其是在匈牙利和捷克的建筑设计中,民族意识的表达被不断增强,艺术家为了与“外来的”艺术传统划清界限,选择现代风格作为他们确保自身文化认同的手段。这就使得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的艺术创作中,同时让本土生产方式和本地产品获得了复兴。即使不考虑新艺术运动的民族色彩,人们还是可以从建筑设计中一再发现当地历史传统的痕迹,例如新艺术运动的弯曲线条就同卷曲缠绕的巴洛克装饰(例如在米兰或莱比锡)和洛可可造型(法国)同时存在,形成了一种共生状态。人们喜欢把这种现象看作是折中主义风格多元的回潮,尤其是各种元素表面上简单组合的情况下。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当时的建筑之所以充满个性,是因为历史和现代的形式在创作中实现了有机的统一,这同时也造成了不同国别的新艺术运动能够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本书中的章节划分就刚好证明了这一点。

自然形式的美感与充满生机的线条
新艺术运动对动植物造型的热情似乎是没有止境的,这也是它最显著的风格特征,有时候它会以近乎科学的精准呈现出来,有时候它又以陌生的风格化样式出现在各种不同的人造器物上。这种对于自然的热情我们又该如何解释呢?难道这仅仅是为了表达人们想要集体逃离现代化的技术世界极其庞大的工厂,想要逃离大型城市不断增长的定居点以及其中丑陋的工人社区吗?1903年,赫尔曼﹒奥布里斯特(Hermann Obrist)在他的《造型艺术中的新前景》(Neue M?glichkeiten in der bildendenKunst)一书中写道:“当一个人学会了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造型样式,当他学会了把紧紧包裹花蕾的那种力量放大,当他把种子的曲线和纹理从显微镜下放大到米的尺度,意想不到的丰富可能性就会展现在他的眼前。”事实上,得益于光学技术的进步,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发生了改变。例如,摄影师卡尔﹒布劳斯菲尔德(Karl Blossfeldt)通过镜头把植物的细节无限放大,他拍摄的照片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动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在《自然界的艺术形态》(Kunstformen der Natur,1899年)一书中收录了大量插图,把单细胞的变形虫和柔软的羽珊瑚呈现到读者面前。在艺术家的眼中,大自然并非野蛮地任意生长,而是表现出一种无所不在的创造性,它拥有自身的美学规律,这激发了新艺术运动中艺术家们创造植物纹饰的灵感。在形式上,线条占据了主导地位,就像比利时艺术家亨利﹒克莱门斯﹒范德维尔德(Henry Clemens van de Velde)所说的那样,存在着一种“力量”,“它自发地从我们身上喷涌而出,它上升盘旋然后又落下,它向前滑行又蜿蜒缠绕,它将我们高高举起,把我们的灵魂带入另一种状态,一种只有歌声和舞蹈才能在我们内心唤起的状态。”法国著名哲学家亨利﹒伯格森(Henri Bergson)则解释说,在生物进化的历程中,新的生命形态之所以能够不断涌现,是因为有一种充满生机的力量,即“生命冲动”(élan vital),它决定着物种演化的进程,实际上,新艺术运动中那些最出色的作品本身就具有这样一种力量。
还有一些新艺术运动的艺术家,他们将花卉纹饰进一步发展成一种更加抽象的、流动的线条造型,亨利﹒范德维尔德就是其中的一员。而像查尔斯﹒伦尼﹒麦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fmann)或者美国的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等艺术家,则与植物纹饰流派有着更加明显的区别,他们选择了另一个方向,严格遵循基本的线性几何形式和结构。正如诺伯特﹒沃尔夫(Norbert Wolf)在他2011年出版的一本有关新艺术运动的图书中所指出的,艺术史仍然在一如既往地努力,希望让人们认识到这两种形式原本就是“一枚硬币上的两面”。也许本书可以在这方面同样有所贡献。

日本风格
回顾19世纪下半叶,日本艺术对当时的西方艺术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日本艺术就像是一种催化剂,将西方艺术从它陈旧的传统中一再解放出来,并且发展出全新的美学原则。1854年,西方人开始同这个闭关锁国的国家建立通商关系,富有成效的文化交流也随即展开,使双方都获益匪浅。早在此之前,日本的艺术品就已经传到了欧洲,像是瓷器和漆器就都是王公贵族热衷的藏品。但是直到此时,日本艺术之丰富才真正被大多数人所了解。我们能够在新艺术运动涉及的几乎所有艺术门类中都发现它的影响,例如在绘画、版画、建筑、摄影和时尚等领域都有它的影子。
日本风格(Japonismus)这个概念是由法国艺术批评家和日本艺术收藏家菲利普﹒比尔蒂(Philippe Burty)在1872年最早使用的。而早在19世纪60年代,第一波日本风格热潮就已经开始在法国兴起,影响了当时一大批作家和艺术爱好者。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印象派画家,例如马奈(Manet)、莫奈(Monet)、德加(Degas)等,凡﹒高(van Gogh)也是其中之一。他们为江户时代末期艺术家的浮世绘版画而倾心,歌川广重(Utagawa Hiroshige)、喜多川歌麿(Kitagawa Utamaro)和葛饰北斋(Katsushika Hokusai)的作品令他们尤为振奋,葛饰北斋笔下的“巨浪”(Gro?e Welle)成为高度风格化的日本风景画的典范。日本的版画对先知派艺术家(见第176页)以及新艺术风格绘画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保罗﹒高更(Paul Gauguin)对日本艺术富有成效的借鉴更被证明其意义深远。此外,美国人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James McNeillWhistler)对日本艺术的传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在巴黎期间开始欣赏亚洲艺术,并且着手进行收藏。在他1859年移居伦敦之后,又成为英国重要的日本艺术的介绍者(见第58页)。日本文化热潮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归功于世界博览会的举办,首先是在1862年的伦敦世博会上,日本艺术初步刷新了西方人关于东方艺术的看法;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又让西方人进一步领略到富有异国情调的“东方”魅力。在巴黎,出生于德国汉堡的萨穆埃尔﹒宾(Samuel Bing)不仅是第一个从事日本工艺品贸易的批发商,而且还是日本艺术不懈的宣传者,从1888年开始,他在《日本艺术》(Le Japon Artistique)月刊上向日益增多的追随者介绍丰富多彩的日本艺术,这份杂志还发行了英文版和德文版。
在日本彩色木刻版画作品中,令人痴迷的是风景,如有关江户(今东京)的高度风格化的浮世绘作品《江户名胜百景》(Bildern der flie?enden Welt),以及对动植物富有诗意的描绘。加长的画幅、大胆的剪裁、不对称的构图、扁平化的空间、对自然主题独特的装饰性处理,以及对线条的巧妙运用,艺术家们把这些具有创新意味的成分从东方艺术带入到新艺术运动中。

女人的形象—女性绘画
1900年前后,多层面的社会转型对妇女的角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导致女性形象和两性关系都发生了变化。由于工业化的发展提高了女性的就业比例,传统观念中的女性角色发生了改变,女性不再只是家庭主妇和母亲,女艺术家和女作家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大学也逐步对女性开放,允许她们接受高等教育,这使她们在完成学业之后拥有了从事现代职业的机会;此外,妇女运动也在不断宣传女性解放和男女平权的观念。在服装方面,改良式裙装(Reformkleid)出现了,它宽松的设计让肢体在运动中更加自由,把女性从追求蜂腰效果的紧身胸衣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种经过改良的女式服装得到了医生们的背书,此外还有一些新艺术运动的艺术家也参与到这种新式服装的设计中,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就为他的缪斯女神(Muse)埃米莉﹒弗勒格(Emilie Fl?ge)的沙龙设计过这样的改良式服饰(见第426页)。
特别是在广告海报兴起之后,新艺术运动迅速传播了一种现代、自信的女性形象,海报中的女人骑着脚踏车、喝酒、抽烟,或者像图卢兹-劳特雷克(Toulouse-Lautrec)笔下的女性,她们活跃在巴黎的夜生活中(见第129页)。19世纪末,女性主要被表现为两种对立的类型:一种是理想化的“脆弱女孩”(femme fragile)形象,她们羞怯、柔弱、纤细,有时候还会面带苍白,新艺术风格通常会用花卉图案围绕她们,让她们看上去就像被赋予了大自然的色彩。作为自然力的化身,她们往往以水妖(Nixen)、女仙(Nymphen)或者娇美的生着翅膀的精灵形象出现。她们多数是裸体的,而这也促成了人们对年轻女性身体的崇拜,她们的身体被当作是完美的形象,直到今天这种崇拜依然存在。另一种是被妖魔化的“妖冶美人”(femmefatale)形象:她们被塑造成淫荡的女人,性格反复无常、对男性极富诱惑力,同时又在吞噬男性、毁灭男性。尽管这种女人野性十足,但是其形象令人畏惧同时又魅力十足,例如代表诱惑和灾难的莎乐美[Salomé,参见比亚兹莱,第52页;弗朗茨﹒冯﹒施图克(Franz von Stuck),第261页],或者是克里姆特作品中杀死荷罗孚尼(Holofernes)的朱迪斯(Judith),或者是施图克作品中“罪恶”(Sünde)的化身(第261页)。
但是,这种简单化的分类很可能削弱了1900年前后女性形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实无论是天真纯洁的类型还是色情危险的类型,这两种刻板化的女性形象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彼此重叠的,因此,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心情感或充满了心理矛盾的女性形象就出现了[参见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第609页]。也许因为医学和心理分析开始越来越多关注女性的精神状态,或者因为女性的心理状态越来越受到科学方法的探究,最终在很多(男性)艺术家笔下女性形象变得比以往更加神秘,比利时艺术家夏尔﹒范德斯塔彭(Charles Van der Stappen)的雕塑作品《神秘的斯芬克斯》就是一个力证。
新艺术运动兴起的时代可以被定义为是一个充满了变化、运动和活力的时代,因此舞蹈就成为这个时代的关键标志。在1900 年前后,舞蹈从多个方面打破了传统芭蕾舞的形式和规范,成为当时社会全面革新的一部分。这种崭新而独特的运动概念之所以会出现,与当时日渐发展起来的身体文化(K?rperkultur)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生活改革(Lebensreform)作为一种总体性的革新方案,体育和体操也被纳入其中。身体的觉醒最初是由那些生活在欧洲的美国女性发起和引领的,她们在舞蹈中采用一种自由并且“自然的”表达方式,这种突破传统的表演牢牢地吸引住了观众。从1892年到1907年,洛伊﹒富勒(Lo?e Fuller)、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Duncan)和露丝﹒圣丹尼斯(Ruth St. Denis)作为这种新舞蹈文化的首创者活跃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她们的舞蹈在编排上没有严格的舞步顺序和动作造型。自由的舞蹈能够让舞者进入一种真正的、毫无约束的迷狂状态,尤其是洛伊﹒富勒,从1892年开始,她就在巴黎的女神游乐厅(Folies-Bergères)剧院登台表演,在当时最先进的照明技术的配合下,她的蛇形旋舞(Serpentinenwirbel)仿佛是魔法作用下运动着的彩色光影。富勒的表演触动了人们的多重感官,她除了运用舞蹈、色彩和光线,还把音乐也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段,例如她曾用到瓦格纳的作品《女武神的骑行》(Walkürenritt)。新艺术运动中的艺术家们对富勒纱裙舞动出的线条表现出由衷的惊叹,线条的形态千变万化,时而幻化作波浪,时而又变成螺旋或曲线,艺术家们不由把这位女舞者奉为新艺术运动新美学的偶像。有很多雕塑家、画家和版画家都在作品中对她表达了敬意[参见拉尔谢(Larche),第118页;谢雷(Chéret),第128页;赫特格(Hoetger),第303页]。
特别是她舞蹈中的“S形曲线”(linea serpentina)将具象的形象彻底瓦解为一种纯粹的装饰,正如艺术评论家尤利乌斯﹒迈尔-格雷费(Julius Meier-Graefe)在1900年出版的《乐园》(Die Insel)这本杂志上所申明的那样:“但是,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装饰性元素。在这样一支伟大的舞蹈中,人们几乎无法分辨色彩和线条……,那里只有纱裙的时起时落,它会突然间消失,变得无影无踪……;其中看不到丝毫人体的运动,看不到丝毫有形的东西,那里只有装饰,只有鲜明的、纯粹的、神秘的装饰元素。”迈尔-格雷费用“神秘主义”(Mystik)这个概念对这种纯粹的装饰元素赋予了形而上学的意义,从心理学的某种角度来说,线条是对隐藏于表象之下的神秘力量的外现。在雕塑中,这种抽象化的造型不太成功,因为这个时期的大多数雕塑家仍然以创造完美生动的躯体为己任,女舞者形象也因此一直是当时的雕塑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类型。与此相反,还有一些艺术家在创作中几乎只采用极简的装饰性线条,这让他们走上了另外一条以抽象构图以及独立形式与色彩为特点的艺术道路,这些特征在亨利﹒图卢兹-劳特雷克一幅作于1893年的彩色平版印刷海报、威尔﹒布拉德利(Will Bradly)1894年创作的一幅黑白插图,以及科洛曼﹒莫泽(Koloman Moser)1910年完成的一幅素描中都可以看到。

精彩内文(精彩的文字段落):
亨利﹒图卢兹-劳特雷克(Henri Toulouse-Lautrec)的作品却与那些人们喜闻乐见的新艺术风格海报反差巨大,例如谢雷或慕夏(见下文和第524页以下)的作品,他们绘制的广告总爱用微笑的长发美女搭配花卉装饰。但是对于图卢兹-劳特雷克这位出身于法国南部老牌贵族家庭的艺术家来说,他不仅在风格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而且对巴黎夜生活含沙射影式的表现也令人震惊。他的第一幅平版印刷海报即以被称为“贪食者”(la goulue)的舞女路易丝﹒韦伯(Louise Weber)为主角,画家描画了韦伯裙下的百褶底裤,他运用这种当时被人们认为是最下流的视角表现出韦伯舞姿的轻佻,而她的舞伴则通过漫画式的手法变成了画面前景中大色块的阴影,无名的观众只留下黑色的轮廓进而构成了图画的背景。潦草的笔触配合简单的色彩,创造出一种非常富有个性的扁平图像,在图卢兹-劳特雷克以剧院歌手阿里斯蒂德﹒布吕昂(Aristide Bruant)为主人公所创作的海报中,画家选择了布吕昂的背影,整幅画面布局紧凑,他将图像的扁平特征向前又推进了一步。
如果没有院长埃米尔﹒加莱,几乎就不可能有南锡学院。加莱酷爱探索、创意无限,是洛林省新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南锡学院1901年创立,但是早在此前20年,他就已经为工艺美术的革新注入了决定性的动力。其实,加莱非凡的艺术才能早就已经由他的父亲夏尔﹒加莱(Charles Gallé)打下了基础。夏尔是一位专业的瓷器画家,同时也是南锡专门生产玻璃和釉瓷的加莱-莱纳姆(Gallé-Reinemer)公司的所有者,他成功地参加了1855年的巴黎世博会,然后在1866年成为皇室的官方供应商。埃米尔﹒加莱在父亲的工场里得到了最早的艺术启蒙,但是这无法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之后埃米尔﹒加莱离家前往魏玛,到那里学习德语、矿物学和音乐。此外,他还在梅森塔尔的玻璃厂学习了吹制玻璃的技术,此后他一直委托那里的工厂为他定做玻璃器皿,直到1894年,他在南锡建立了自己的玻璃制造厂。1867年,埃米尔﹒加莱以艺术总监的身份回归家族企业,并且于1877年正式接替父亲的位置。最初,他专注于伊斯兰和威尼斯玻璃艺术传统中的珐琅玻璃,后来他将珐琅玻璃的工艺技巧和调色都发展到了最高水平。
加泰罗尼亚音乐宫是多梅内奇最重要的建筑作品,整栋建筑美得令人陶醉,它的色彩之丰富、形式之多变,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甚至人们都会忘记由砖和铁构建的没有承重墙的理性结构的存在。这座现代主义的“音乐殿堂”建于1905年至1908年,是公众性合唱组织“加泰罗尼亚合唱团”(OrfeóCatalà)的驻地,它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被视为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在文化上的表达。在这方面,建筑转角处由雕塑家米克尔﹒布莱(Miquel Blay)完成的充满激情的群雕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那位长发的新艺术风格的女性形象是加泰罗尼亚民歌的化身,在她身边环绕着民族的代表人物,而所有人都在加泰罗尼亚的保护神圣乔治的守护之下。对于这座红砖外墙的街角建筑,两侧外立面上的柱廊、阳台和护栏会让人联想到威尼斯的宫殿,但是与此同时,立面上还铺满了密集的现代主义装饰:路易﹒布鲁(Lluís Bru)设计了带有花卉图案的陶瓷面砖和马赛克装饰,此外他还设计了椭圆形穹顶下面的大型马赛克画,将加泰罗尼亚作曲家阿马德乌﹒比韦斯(Amadeu Vives)的歌曲进行了视觉化的呈现。为了表现音乐的国际性,在建筑的扶壁上还安放了帕莱斯特里纳(Palestrina)、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瓦格纳的半身塑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