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1.《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必修课”中的“基础课”。
2.本书阐释简明通俗,深入浅出,对于广大党员干部重温经典,感悟真理力量,坚定信仰,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
內容簡介: |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部标志性经典文献,堪称共产党人“必修课”中的“基础课”,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推荐阅读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
本书以“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为宗旨,共分四章,围绕《共产党宣言》产生的时代背景、七篇序言和正文的主要内容展开全面深入解读,包括揭示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的历史大势、共产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等,并以新时代视域诠释《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本书加入丰富的知识链接和珍贵历史图片,力求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呈现这篇激荡人心的战斗檄文中的丰富思想和深刻哲理。
|
關於作者: |
李海青,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出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解读——公民权利的视角》等个人独著14部,在《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期刊发表文章200余篇。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名单。
|
目錄:
|
序
引言
第一章《共产党宣言》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无产阶级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的成果
三、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
第二章《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的主要内容
一、阐述了《宣言》的基本思想
二、说明了《宣言》名称的由来
三、指出了《宣言》的性质及其历史命运
四、阐发了正确对待《宣言》的态度
五、提出了对《宣言》的重要修改和补充
六、论述了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七、阐明了独立自主和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关系
八、指出特定条件下落后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第三章《共产党宣言》正文的结构内容
第四章 科学对待《共产党宣言》
附录《共产党宣言》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共产党宣言》产生的时代背景
了解《宣言》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宣言》内容的前提。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讲的:“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宣言》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在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下产生的。
一、无产阶级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
《宣言》是在资本主义早期大工业不断发展、经济危机日益严重,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残酷剥削压迫、阶级斗争日益激化的情况下产生的。
19 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已经在欧洲几个主要国家迅速发展起来。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法国和德国也相继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使世界资本主义逐步从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机器大生产阶段。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出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其表现在消费上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下降的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则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日益暴露导致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越发展,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就越严重。每个资本家都想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想当然地认为个人生产得越多,卖得越多,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多。但是由于整个社会生产没有计划性,结果导致产品过剩,而工人阶级与普通民众由于受剥削非常贫穷,也没有多少购买力。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为了保持价格往往大量销毁产品,比如把大量牛奶倒在臭水沟里;或者解雇工人,因为产品过剩不需要那么多工人,这就造成大量工人失业;也有很多资本家因此破产。这样一来,经济危机一爆发,生产力浪费、工人失业、资本家破产、经济崩溃、社会混乱,整个社会就像发生了一场瘟疫。危机的频繁爆发促使人们深入思考资本主义的问题所在,寻找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路。
同时,在自由竞争的早期阶段,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也异常尖锐,无产阶级深受压迫与奴役。
经济上,工人受到资本家的残酷剥削。通过什么方式剥削呢?不外乎两种方式: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八章“工作日”中专门阐述了资本家是怎么进行剥削的。在这一章中,马克思引用了1860 年1 月17日伦敦《每日电讯》中的一则报道:“9 岁到10 岁的孩子,在大清早2、3、4 点钟就从肮脏的床上被拉起来,为了勉强糊口,不得不一直干到夜里10、11、12 点钟。他们四肢瘦弱,身躯萎缩,神态呆痴,麻木得像石头人一样。马克思还讲到英国火柴制造业的情况。当时英国的火柴制造业雇用大量童工,按照当时官方“童工调查委员会”的一份报告,在委员怀特1863 年询问过的证人当中,“有270 人不满18 岁,40 人不满10 岁, 10 人只有8 岁,5 人只有6 岁。工作日从12 到14 或15 小时不等,此外还有夜间劳动,没有固定的吃饭时间,而且多半是在充满磷毒的工作室里吃饭。如果但丁还在,他会发现,他所想象的最残酷的地狱也赶不上这种制造业中的情景”。这种制造业的情景简直就是极其悲惨的人间地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