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內容簡介: |
每一种生活方式都刻有其所厲的社会时空的烙印,不同的生活时空会引致不同的生活方式。本书以社会性别视角为基础,旨在研究新型城镇化和技术变汪过程中妇女生活方式的演变,系統界定妇女生活方式的概念特征,并描达其现实状况。同时,探寻生活方式变迁的内在机制,为妇女转变生活方式、促进角色转换、提升生活质量,以及融入现代生活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
關於作者: |
生于 1985 年。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生活方式专业委员会理事。研究方向为社会性别、健康与生活方式。
|
目錄:
|
第一章“理想的生活何以可能”:研究背景与核心命题1
一研究背景:新型城镇化与技术变迁3
二核心命题: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妇女生活方式的变迁研究8
第二章生活方式研究:理论基础和实证回顾13
一中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基础15
二中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实证走向35
三中国妇女生活方式研究的发展态势43
四将性别视角带入生活方式研究70
第三章回归生活方式:理论范式与研究框架75
一相关概念与研究框架77
二理论范式和理论视野93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99
第四章居住模式:离散或聚合101
一引言:离散或聚合居住?104
二不同居住模式下的生活满意度106
三讨论:从寄居走向安居的可能113
第五章生产方式:变换与游离117
第一节家庭束缚对农村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 121
一引言:家庭责任导致性别的收入差异吗?121
二文献述评和研究假设122
三数据来源、变量选择和模型构建126
四家庭束缚对农村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130
五讨论:正确理解家庭性别分工模式下的农村性别收入差距问题136
第二节女性流动人口劳动权益受损状况研究138
一引言:女性流动人口劳动权益受损影响劳动力供给吗?139
二城镇化境遇中女性流动人口的供给态势140
三女性流动人口劳动权益受损情况141
四讨论:对女性流动人口劳动权益问题的反思和建议146
第六章社会建构和技术变迁中的妇女主体意识与实践153
一主体的觉醒:新时代妇女发展的可能性156
二主体的崛起:妇女的意识、能力与实践157
三主体的挣扎:主体的找寻、构建与迷思163
四主体的特质:流动的主体性与主体性的流动167
五讨论:赋权主体是主体性建构的必然选择168
第七章亲子分离:半脱嵌的成长171
一城镇化的代价:亲子分离的离散家庭生活方式173
二家庭结构、教养方式与性别不平等的研究回顾180
三半脱嵌的成长:家庭结构对青少年发展影响的性别差异186
四讨论:从脱嵌走向嵌入的可能性198
第八章沉默的诉求:“局外人”或“局内人”203
一“老漂族”:隔代照护的特殊群体与城市融入问题206
二“老漂族”社会适应和城市融入的研究回顾208
三城市融入的状况分析:“局内人”或“局外人”?211
四讨论:走向“局内人”220
第九章技术与妇女:机遇或鸿沟223
第一节母亲创业: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226
一引言:互联网时代的农村妇女创业226
二互联网时代农村妇女创业的机遇231
三互联网时代农村妇女创业的挑战235
四讨论:激励农村妇女创新创业238
第二节性别数字鸿沟:网络空间性别不平等的再生产239
一引言:数字鸿沟的概念及表现240
二研究设计:性别数字鸿沟是否存在?242
三性别数字鸿沟与收入不平等249
四讨论:性别数据鸿沟的消弥路径257
第十章“变”与“不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妇女生活方式与行动逻辑261
一引言:社会进程中的妇女生活方式变迁263
二妇女生活方式变迁的诱因分析265
三守望家园:留守妇女的生活方式变迁268
四漂泊外出:流动妇女的生活方式变迁271
五返乡适应:返乡妇女的生活方式变迁275
六讨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妇女生活方式变迁的机遇与挑战280
结语282
附录:X村妇女生活方式变迁研究访谈提纲284
后记286
|
內容試閱:
|
序言
近三十余年来,城镇化以及新型城镇化研究是中国研究的一大热点,生活方式研究是中国社会及中国人研究的一大热点。在这两大研究内容的交叉点上,性别视角的介入,无疑会增加研究的维度,拓展研究的广度。在如今中国的社会学研究中,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质性分析法是常用的三大研究方法。其中,定量分析法更强调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定性分析法更强调思辨的广度与深度,而这两者都是理论先行,或者说,以已有的理论,尤其是权威理论为基础的;质性研究更注重以基层的、田野的、个体化的研究为基础,不断挑战现有的理论,尤其是权威性理论,弥补、质疑甚至纠正相关的理论。以一个俗语为例,质性研究认为只要世上有一只非黑色的乌鸦,就不能说“天下乌鸦一般黑”,用学术的语言说,“天下乌鸦一般黑”就不是普遍真理。这三种方法可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若能综合运用,将增加研究的深度和厚度。由此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妇女生活方式的变迁研究”从性别角度考察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妇女生活方式的变迁与现状,以具有质性研究意义的个案分析弥补数据分析的不足,使得研究成果具有较高品质,也能达到研究成果应有的广度和深度。
进一步看,在中国,较之城镇妇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妇女生活方式的变化更大、转型更深刻。因此,对农村妇女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活方式变化的研究更具典型意义。本研究聚焦于此,以此为基点展开研究,其研究成果为中国研究(包括中国社会研究、中国人研究、中国妇女/性别研究、中国生活方式研究等)提供了一份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典型样本和基础性资料。
本书是此项研究的最终成果,其书名的主标题为:机会与选择。姜佳将从亲子关系及亲职承担、婚姻模式、居住模式、家庭收入、流动及流动后的生活、技术革命等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论述和论证,提出“变”与“不变”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妇女生活方式的一大特征和特质。从社会学角度看,我认为,“机会与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