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民族音乐学“关键词”研究

書城自編碼: 393545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音乐
作者: 赵书峰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03974205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6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希腊小史
《 希腊小史 》

售價:NT$ 510.0
中国古代的谣言与谶语
《 中国古代的谣言与谶语 》

售價:NT$ 510.0
战役图文史:改变世界历史的50场战役 (彩印典藏版)
《 战役图文史:改变世界历史的50场战役 (彩印典藏版) 》

售價:NT$ 666.0
寻路:走向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文库)
《 寻路:走向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文库) 》

售價:NT$ 302.0
短视频Vlog全流程:镜头脚本+运镜技巧+场景主题+后期剪辑
《 短视频Vlog全流程:镜头脚本+运镜技巧+场景主题+后期剪辑 》

售價:NT$ 406.0
英国小史
《 英国小史 》

售價:NT$ 426.0
影响力原则
《 影响力原则 》

售價:NT$ 354.0
德川家康(全十三册)(他用30年活了下来,建立起300年基业)
《 德川家康(全十三册)(他用30年活了下来,建立起300年基业) 》

售價:NT$ 415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56
《 萨克斯管练习曲集(1) 》
+

NT$ 405
《 车尔尼599钢琴初级练习曲(演奏精注版) 》
+

NT$ 748
《 DK音乐入门 》
+

NT$ 346
《 吉他自学三月通 》
+

NT$ 408
《 图说中国古琴——阳关三叠 》
+

NT$ 325
《 中国民歌原声音响音乐学描述(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理论研究项目丛书) 》
編輯推薦:
所谓的关键词研究,是从微观视角审视一个学科概念的源流、发展与变迁。本书一方面追溯民族音乐学关键词的语词意义的历史流变并厘清这些流变背后的文化,另一方面是对具体的田野个案与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呈现,对学科关键词的理论内涵进行系统总结。既有其发展脉络的梳理,也有针对诸多典型个案做研究。本书是基于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关键词概念与文化含义的发展与变迁研究之上,在“新文科”的语境下,进行学术话语的中国实践。
內容簡介: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核心关键词、次级关键词和应用关键词。本书中的每一个“关键词”研究都是在对大量中英文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民族音乐学“关键词”的溯源、流变,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学科发展过程中概念的内涵如何经历被不断地反思、批判、被修正等系列过程展开深入研究;本书诸位作者充分结合具体的田野个案与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呈现,对学科“关键词”的理论内涵如何在促进与推动“民族音乐学研究的中国实践”问题上,所做出
的重要学术贡献进行了系统总结。
關於作者:
赵书峰,博士后,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后合作导师。教*部人事司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与艺术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任海南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南周口师范学院等
多所高校兼职教授、讲座教授、特聘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美美与共文化创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文旅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专家,湖南省瑶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编委与“民族音乐学专题”栏目主持人,《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民族音乐研究”栏目资深学术顾问,《歌海》刊物编委。曾获第十二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评委会特别提名奖,2020—2021 年度湖南师范大学科研标兵,获得 2022年湖南师范大学“我的宝藏老师”称号,其工作与学术业绩曾被《光明日报》《学习强国》《红网》《今日头条》等各大网站宣传报道。
截至目前,在《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等学术刊物发文 130 多篇,其中论文与专著曾获 2015 年费孝通艺术人类学奖三等奖,第十六届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十四届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多种奖项。出版著述 8 部,主持多项国家与省社科基金项目。在国内多所高校从事百余场学术讲座,曾多次受邀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高校参加学术会议。
目錄
第一部分? 核心关键词
003? 音乐人类学? 孙 焱 於 莲
033? 语? 境? 欧阳平方
061? 认知民族音乐学? 欧阳平方
第二部分? 次级关键词
091? 民族音乐学“双视角”
——局内—局外、主位—客位? 李纬霖 袁海娇
109? 文化相对论? 苏毅苗 陈海韵
126? 双重音乐能力? 赵书峰 余 媛
143? 音乐变迁? 余 媛
160? 音乐与认同? 魏琳琳 杨泽幸
174? 离散音乐? 肖志丹
190? 女性与音乐? 向 婷 易泽英
206? 仪式音乐研究? 胡晓东 彭小峰
226? 历史民族音乐学? 赵书峰 肖志丹


民族音乐学“关键词”研究.indd 1 2023/10/25 10:41:29
002 民族音乐学“关键词”研究
244? 音乐民族志? 路菊芳
262? 跨界族群音乐? 董 宸
290? 比较音乐学? 张 林 周心雨
307? 城市民族音乐学? 赵书峰 谈瀚镁
328? 语言音乐学? 苏毅苗 陈海韵
346? 生态音乐学? 路菊芳
361? 音乐符号学? 凌 晨 张嘉玥
第三部分? 应用关键词
381? 应用民族音乐学? 郝苗苗
395? 影像音乐民族志? 凌 晨
417? 医疗民族音乐学? 邱 晨 房 珩
434? 音乐表演民族志? 余 媛
454? 后? 记? 赵书峰
內容試閱
考察“关键词”就是学科从本体论走向语言修辞学(哲学认识论)研究,它不但注重“关键词”的语义分析,而且通过深挖“概念”最终探究其“语义域”(Semantic field)的形成过程。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界在“关键词”研究方面比较成熟,其中以英国著名文化学者雷蒙·威廉斯为主要代表。a 国内学界以汪民安、周宪为代表,率先开启“文化研究关键词”的系统研究。近年来,以《民族艺术》《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浙江社会科学》等刊物为代表纷纷开设“文化遗产关键词”“艺术人类学关键词”“人类学民族学关键词”“西方美学与艺术学关键词”等专栏。在“关键词”方法论研究层面,以方维规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主要针对“关键词”(概念史)研究特点、研究范式展开的系统深入的思考。
民族音乐学理论既要尊重学科本体论研究(艺术形态),又要上升到语言学转向的哲学认识论研究(学术概念史或“关键词”),以及历史语义学视域下的学科概念与意涵的生成、发展、演变,以及概念意义与语境的互动关系问题的思考,“关键词”研究不完全等同于学术史与学术综述。它既要考察概念的源流与变迁,又要关注不同概念之间的对话与关系性研究,即“关键词”在历时与共时性维度之间的传承链、变体链、关系链三个层次的思考。聚焦学科“关键词”研究就是从微观、中观、宏观视角审视一个学科概念的源流、发展与变迁,尤其是在民族音乐学学科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诸多学术概念多是泛泛而谈,没有针对其形成、发展脉络以及针对诸多典型研究个案做精致深入梳理与总结。第一,学科“关键词”的概念界定。目前史学界认为,“关键词”等同于概念史的研究,主要考察概念的源流、发展与变迁的过程,及其所处的社会多重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问题。按照德国史学家科塞勒克的说法,一个“词语”(word)只有在达到或接近“四化”水平的时候,才能被定义为“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所谓“四化”,一是“时间化”,即在大浪淘沙的话语变迁过程中沉淀下来,不仅能用以表述既往的经验,还能打开一道向未来的期待视野;二是“民主化”,即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超越狭小的精英圈,在广泛意义上被公众所接受;三是“政治化”,即不是局限于书斋,而是在革命与战争一类的博弈场景中融入社会—政治动员;四是“意识形态化”,即被凝练为高度抽象的观念信条,并且因为这个缘故,可以在合法性争夺中被用来表达不同的甚或迥异的政治诉求。因此,综观民族音乐学不同发展时期学科“关键词”的生成语境与上述概念界定密切关联。民族音乐学每一个“关键词”的产生背景都与其学科研究诉求,对当下社会、政治思想的回应与反思,以及对于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吸收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学科“关键词”研究,是对学科概念的知识考古过程,其产生的序列组合就是其学科史构建的过程,也是学科发展所处时代的学术话语流生成之场。因此,对于“关键词”的考察决不是针对某一概念相关的研究成果做“综述式”写作,而是针对其源流、生成、概念意涵的阐释与再阐释展开知识考古的过程。同时,它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表征,是反映一个学科发展的历史、学科概念生成的历史。方维规认为,概念史关注的是一个( 重要)概念的生成、常态或者非连续性、断裂和变化,关注变化的转折点、衔接点、关节点。a 所以,学科“关键词”的形成与修正都是在经历概念的“去语境化”与“再语境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它是在保留“关键词”基本概念内涵的基础上,经历学科概念的不断修复与再阐释,导致其“语义域”不断扩散,或其语言符号的所指增加的过程。因为“概念是一种特定形式的语言游戏或话语;要体认概念,必须考察其表现,考察其在言说实践(语言游戏)中如何被使用。关键不是已成型的概念,而是语境化和概念的形成过程”b。“关键词”研究是对某一个重要的学术概念的源流、生成、发展、演变等展开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维度的考察,不但关注其生成与流变,而且对其文化意涵的多维性、多重性、可变性特征结合具体的时代语境进行勾连思考。换言之,对于“关键词”这种概念的生成、发展与衍变不仅是一种历时性的研究思维,也是一种共时性研究理念。因为概念的生成、发展与衍变的表象背后与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密切关联。有学者认为,音乐辞书编纂与“关键词”或概念史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以对材料的归纳、总结、对比和分类为基本方法,只停留在语义层面而不涉及文化历史因素乃是辞书类词语研究与“关键词”或概念史研究的基本区别。 在研究方法上,概念史研究以“历史语义学”相标榜,关注概念的延续、变化和革新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强调概念史与社会史的结合,着重考察词语、概念、文本与社会政治情景之间的关系。a 所以,“关键词”研究要点有三:一是溯源流,即考察这一关键词在该学说历史演变过程的情况,如它是什么时候成为这一学说的“关键词”的,在这一学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该“关键词”发生过哪些意义上的变化,等等。二是析关联,即考察此“关键词”在共时语境中的意义关联。任何一个学说中的重要词语都不会孤立存在,它的意义往往是在一个词语系统中才充分显现出来的。三是定位置,即确定此关键词在其所处学说的整个话语系统中的位置。任何一种人文学说都呈现为一个话语系统,而所谓“关键词”便是在这一话语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概念。所以,学科“关键词”概念不但浓缩了一个学科在不同发展阶段所聚焦的主要学术问题,而且反映了学科问题意识生成与其所处当下社会文化、意识形态间的勾连关系。
第二,民族音乐学“关键词”序列构成彰显其学科史的构建过程。学科“关键词”之间的序列连接与组合不但聚焦以学术问题意识为中心,而且也折射出一个学科方法论、概念史、学科史的系统建构过程。民族音乐学学科“关键词”生成的序列结构深刻反映其学科史发展构建的历程。从“比较音乐学”到“民族音乐学”,再到“音乐人类学”的学科概念史的构建过程,反映了人类学的“进化论”与“文化相对论”思想,同时看出民族音乐学学科在整个发展历程中,从只关注音乐本体结构特征发展为强调具有人类学视野的“文化中的音乐研究”学术观念的急剧转型。所以,“关键词”研究是学科在不同发展阶段研究者的学术理念、研究方法、学术观念转型与表达的一种历史。也就是说,民族音乐学“关键词”的系列生成既是其学科概念史的构建过程,又深刻描绘了其学科史的形成轨迹。
第三,民族音乐学“关键词”生成是跨学科交叉互动交融之产物。民族音乐学“关键词”形成与发展是跨学科交叉互动研究背景下生成的产物。比如“语言音乐学”“医疗民族音乐学”“音乐符号学”“应用民族音乐学”等“关词”的生成都是跨学科理论互融的结晶。比如“比较音乐学”时期的众多研究者大多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教育背景,尤其“柏林学派”学者音本体的研究特点为后来“音乐声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再如从“语言音乐学”关注针对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的“原真性”记录与描述,到聚焦传统音乐文化生态的可持续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应用,以及关注“民俗仪式音乐与治疗”的“应用民族音乐学”思维。还如从“音乐与认同”关注的“移动的边界,身份的变色龙”族群音乐身份构建研究,到同源族群跨国界比较研究的“跨界族群音乐”概念的生成,等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无不体现出民族音乐学学科具有的开放性、包容性、交叉性特点。正如法国“年鉴学派”认为:“年鉴派史学家认识到一种封闭的学科在当代是毫无生命的,费弗尔即明确指出:‘所有的发现不是产生于每个(科学)学科的内部核心,而是产生于学科的边缘、前沿、交界线,在这些地方,各学科相互渗透’。”
第四,民族音乐学“关键词”发展演变是概念之间相互指涉与反思批判之产物。民族音乐学“关键词”研究既是学科自身不断的反思、批判与被批判、解构与重构的历史,它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科概念的表层分析,而是要聚焦概念作为“词语”背后的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以及概念从“能指”到“所指”(所指漂移——概念语义变迁)过程的深究。尤其要注重“关键词”之间概念的话语系统相互指涉关系的思考。比如“音乐文化相对论”是在不断反思、批评与修正“欧洲音乐文化中心论”学术话语背景下生成的产物,也是世界音乐文化多样性研究的一个理论支点。又如比较音乐学时期的学者们很少进行田野工作,体现出“扶手椅式”学者的研究特点,强调对二手资料的搜集、梳理与把握,聚焦对音乐形态的本体分析,将民间音乐抽离出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进行自律性分析研究。民族音乐学对“语境”的研究正是修正了比较音乐学时期只关注音乐本体的分析研究,忽略了文化中的音乐生成语境的充分关注。再如中国的“历史民族音乐学”概念的形成,正是由于受历史人类学研究观念的影响,强调走向历史的田野,强调历史与当下的互证、互释关系的研究。它要求民族音乐学者进入田野,不单要关注现场活态的表演,同时要对传统历史文献与民间历史文献中记载的与研究对象相关音乐文化信息进行深入的历史学考察与梳理,进而形成历史与当下互动性质的学术研究。因此,“历史民族音乐学”概念的生成也是学科在回应音乐史学界对于民族音乐学研究只关注音乐的共时性考察,忽略“历史构成”维度的深入探究问题展开的批判性反思的产物。另如当下比较热门的“音乐表演民族志”概念的生成,则是反思音乐形态学强调的对传统音乐的律、调、谱、器做静态的自律性结构的分析,而忽略对表演文本生成语境的综合关注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学术概念。总之,民族音乐学每个发展阶段的“关键词”形成背景多是不同时期学科概念时间的相互指涉与对学科问题意识回应与反思的结果。同时也看出,“欧洲音乐文化中心论”、“音乐文化相对论”、美国民族音乐学的“音乐学派”与“人类学派”的反思与批判、理解与对话,以及中国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研究之间的“恩怨”互动关系,都是民族音乐学学科“关键词”形成的深层原因之一。
第五,民族音乐学“关键词”生成是与其所处社会、政治等综合语境互动的产物。从词源学、历史语义学或者观念史的角度深入考察“文化研究关键词”的成果很多。如何将西方民族音乐学学科“关键词”的产生、发展、演进置于中
国传统学术语境中进行互动思考,是当下学界亟待关注的一个话题。当前,“新文科”理念影响下,对于民族音乐学“关键词”考察不但丰富与拓展了学科与学术研究,而且有助于重新审视其形成与当下特定的社会、历史、民俗、政治、经济等诸多语境之间的文化互动关系。因为研究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揭示知识同特定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知识同特定社会中实践着的行动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为了厘清知识同特定社会中的不同的人的思想观念及其背后思维模式之间的关系。a 比如我们应加强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关键词”概念、意涵、变迁等与中国社会、历史、民俗等诸多语境的互动关系问题给予深入思考。从比较音乐学、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再到中国的民族音乐学研究各个时期的概念生成都有比较深层的学术背景、学科背景、研究背景,可以看出,这一系列学科“关键词”的形成与演进,与欧洲的扩张、宗教传播、军事战争、跨学科究等因素密不可分。再如“城市民族音乐学”(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不但是研究对象与田野作业范围的扩展,即:民族音乐学研究从聚焦“非欧音乐”到西方古典音乐的研究,以及从远方的“他者”田野走向“家门口”城市中的田野,而与世界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有密切关系。城市中新型移民群体为传统音乐的流动与传播提供了诸多可能,也为其音乐文化之间的“涵化”现象营造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城市人口族性的多元构成,为城市音乐文化的“混杂性”(“杂糅性”)特征构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当今世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审美的多元化、时尚化、商业化等因素,助推了城市音乐文化产业高速发展,这一切都在助推“城市民族音乐学”研究概念的形成。再如“语言音乐学”的生成不但是语言学与音乐学两种学科交叉互动的结果,而且是认知音乐风格生成、构建与语言深层结构之间勾连关系的重要理论,同时“语言音乐学”概念内涵也为当下歌唱类“非遗”项目的“原真性”记录与保存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策略。
第六,《民族音乐学“关键词”研究》一书的写作特征。目前,国内民族音乐学界对学科“关键词”的研究还少有关注,尤其缺乏其概念的生成、发展、变迁、修正,以及概念化与再概念化过程的深入挖掘。基于此,自 2022 年以来,中国民族音乐学界由笔者牵头组织策划的“民族音乐学‘关键词’研究:学术话语的中国实践”专栏,分别邀请了学界部分中青年才俊与其硕士、博士生担任“关键词”词条撰写的主要工作。他们分别是: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胡晓东教授,云南艺术学院苏毅苗教授,扬州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魏琳琳博士,中国矿业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郝苗苗副教授,浙江音乐学院孙焱博士,哈尔滨音乐学院张林副教授,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在站博士后欧阳平方博士,广西艺术学院凌晨博士与邱晨博士,四川音乐学院路菊芳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董宸副研究员,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李纬霖博士,湖南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向婷副研究员,笔者的硕博研究生谈瀚镁、肖志丹、余媛、房珩、周心雨、易泽英,以及上述部分学者的硕士生。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不是一种空洞的从理论到理论的“本本主义”思考,而是结合他们实际的田野工作素材进行的互动式学术写作。整个“专栏”成果分别在《民族艺术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两家刊物发表。专栏主要选取“双重音乐能力”“历史民族音乐学”“应用民族音乐学”“影像音乐民族志”“医疗民族音乐学”“音乐表演民族志”“城市民族音乐学”等比较有代表性的 23 个学术“关键词”给予深入的历史语义学分析与其概念史的知识考古。同时针对民族音乐学学科的发展意义与学术研究意义,以及传统乐舞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呈现出的理论意义展开深入探究。《民族音乐学“关键词”研究》一书是对上述“关键词”专栏研究成果的结集出版。本书的写作特点具体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每一个“关键词”研究都是在对大量中英文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民族音乐学“关键词”的溯源、流变,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学科发展过程中概念的内涵如何经历被不断地反思、批判、被修正等系列过程展开深入研究;其二,本书诸位作者充分结合具体的田野个案与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呈现,对学科“关键词”的理论内涵如何在促进与推动“民族音乐学研究的中国实践”问题上,所做出的重要学术贡献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三,本书的最后定稿是在前期发表成果基础上多次修改而成的,每位作者都充分结合史学界关于“关键词”(概念史)
研究的学术范式展开写作。“关键词”研究不但是历史语义学考察,更是对概念史的知识考古过程。民族音乐学“关键词”研究应注重对以下问题的思考:其一,探求民族音乐学“关键词”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其所处的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政治背景之间的互动关系;其二,重点关注民族音乐学“关键词”在生成、发展、变迁过程中概念的意涵如何面对学科研究诉求所做出的修正与调整。其三,聚焦于全球化、现代化,以及“新文科”语境中民族音乐学“关键词”概念与文化含义的发展与变迁,是学界亟待研究的重点;其四,在基于跨学科思维基础上,应进一步结合扎实的田野考察工作继续深入思考“民族音乐学研究的中国实践”问题,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做出本学科应有的理论贡献。总之,对于民族音乐学“关键词”的考察研究,不但是为了系统地深挖民族音乐学理论与方法,也是探索学科史与概念史发展与构建的必经之路。总之,《民族音乐学“关键词”研究》顺利问世,特此感谢《民族艺术研究》编辑部马云华主编、音乐编辑何婷婷女士,以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编辑部钱建明副主编、范晓峰副主编、李小戈副主编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正是由于他们敏锐的学术眼光与高效的工作节奏才得以使民族音乐学“关键词”专栏成果如期顺利发表。同时也非常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杨民康先生,以及上海音乐学院洛秦教授,他们在非常繁忙的科研工作中抽出宝贵时间分别给本书作序,这是对于本研究课题的鼎力支持!本书的组稿得益于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硕博研究生、在站博士后等团队成员的全力协助!最后,本书的顺利出版也特此感谢文化艺术出版社编辑谷欢女士的辛勤工作。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