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NT$
640.0
《
帕纳索传来的消息(文艺复兴译丛)
》
售價:NT$
495.0
《
DK威士忌大百科
》
售價:NT$
1340.0
《
小白学编织
》
售價:NT$
299.0
《
Android游戏开发从入门到精通 第2版 王玉芹
》
售價:NT$
495.0
《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
售價:NT$
990.0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NT$
495.0
《
潜能觉醒
》
售價:NT$
395.0
|
內容簡介: |
本书梳理了变电站建筑本体、变电站照明、变电站通风及空调以及主要生产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运行使用及其拆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碳排放有关知识,并将智慧能源系统应用于变电站减碳,针对各个环节的减碳技术进行了系统整合。此外,本书还提出并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系统减碳综合优化模型,对有限投入下变电站最z大化低碳技术组合方案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全书共分11 章,内容分别为概述、变电站及其碳排放、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变电站营建理论和方法、变电站建筑设计与碳排放、变电站建设施工与碳排放、变电站环境保障设备与碳排放、变配电设备与碳排放、变电站“光储直柔”系统与电网交互和分层控制策略、变电站低碳智慧运营、变电站降碳数字孪生与碳资产运营管理、变电站拆除碳排放。
本书旨在为110kV 及以下新建变电站和开关站的低碳设计、建设、运营及拆除提供技术指导,可供从事扩建或改建工程及其他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开关站设计、建造、运维和拆除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电力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
|
關於作者: |
赵水忠,正高职称,长期从事电网企业管理工作。参与国家电网公司标准两项,参与编写《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
|
目錄: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变电站理念 1
第二节 低碳变电站建设及运营方法 4
第二章 变电站及其碳排放 6
第一节 变电站分类· 6
第二节 变电站碳源碳汇· 7
第三节 碳排放核算层级和方法· 12
第四节 变电站碳排放清单· 16
第三章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变电站营建理论和方法 25
第一节 面向变电站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评价体系 25
第二节 变电站全生命周期低碳优化模型 38
第四章 变电站建筑设计与碳排放 42
第一节 变电站建筑选址 42
第二节 变电站建筑的平面和布局· 45
第三节 绿化设计 47
第四节 建筑结构设计 49
第五节 建筑热工设计 52
第六节 基于P-BIM 技术的建筑低碳设计· 54
第五章 变电站建设施工与碳排放 56
第一节 低碳施工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56
第二节 建材运输环节碳排放测算· 60
第三节 现场施工环节碳排放测算· 63
第四节 施工垃圾处理与利用过程碳排放测算 67
第六章 变电站环境保障设备与碳排放 74
第一节 变电站建筑的环境保障需求· 74
第二节 环境保障设备及先进技术· 79
第三节 环境保障系统碳排放计算方法 83
第四节 变电站建筑智能监控系统· 92
第五节 可再生能源系统 98
第七章 变配电设备与碳排放 101
第一节 典型变电设备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101
第二节 变电设备低碳选型 103
第八章 变电站“光储直柔”系统与电网交互和分层控制策略 107
第一节 变电站站用“光储直柔”系统简介· 107
第二节 变电站“光储直柔”系统与电网互动接入技术 109
第三节 变电站“光储直柔”系统分层柔性控制策略 114
第九章 变电站低碳智慧运营 122
第一节 低碳运营技术 122
第二节 低碳运营保障措施 124
第三节 变电站建筑能源需求响应方案· 125
第四节 基于人工智能的建筑低碳运营技术· 127
第十章 变电站降碳数字孪生与碳资产运营管理· 130
第一节 面向变电站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的碳资产管理方法 130
第二节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变电站数字孪生工程虚实同步生长技术· 131
第三节 基于数字孪生虚实同步生长技术的碳排放评价方法 132
第十一章 变电站拆除碳排放 138
第一节 建筑拆除与材料回收 138
第二节 设备拆除与回收 143
参考文献 147
|
內容試閱:
|
前言能源电力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保障。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电力可靠供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双碳”目标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内容和重要载体。清洁电力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再电气化”为清洁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在新的形势下,电网及其附属设施建设将迎来新的高峰。变电站作为电网系统中的关键设施之一,承担着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重任。随着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的持续增长和电网的不断发展,变电站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也日益增大。“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共建设变电站8000 余座,遍布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量大、影响面广,“十四五”期间还将持续推进变电站的建设。特别是随着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不断加快,变电站内智能化设备数量快速增加,变电站建筑服务的设备对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低碳目标下,变电站建筑自身如何回应新的空间和环境需求,成为一项新的命题。传统变电站节能设计大多仅关注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未能就全生命周期低碳化进行系统性的讨论,导致变电站建筑未能充分利用室内外环境间的能量交互规律,且站内及周边低碳能源浪费严重。特别是装设有大量智能化设备的新型变电站,其环境保障和能耗特征发生较大的变化,新技术的应用对变电站建筑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当前该领域缺乏相关节能标准及技术规范。因此需要通过优化围护结构性能和设备系统能效提升变电站减碳效益。此外,变电站场站范围内也存在站内用能需求,光伏发电、“光储直柔”技术、高效能源转换利用技术、智能化调控及数字孪生等技术也可用于变电站,用于降低变电站的运行能耗和碳排放。众多的技术如何在变电站进行有效的集成应用,建立包含碳资产管理的变电站高效运维管理体系,对于进一步降低变电站碳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对变电站建筑本体、变电站照明、变电站通风及空调以及主要生产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运行使用及其拆除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碳排放进行了梳理,对智慧能源系统、智慧运营系统、碳资产管理等技术在变电站减碳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各个环节的减碳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整合。同时,提出并建立全生命周期系统减碳综合优化模型,对有限投入下变电站最大化低碳技术组合方案的方法进行了介绍。本书还提出了低碳变电站设计、建造、材料选择等方面的低碳要求,以全寿命周期综合减碳目标为建筑和设备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支撑。本书由国网湖州供电公司赵水忠主编,由国网湖州供电公司袁慧宏统稿。国网湖州供电公司徐朝阳、蒋建杰、王宁、莫金龙等撰写了第一章、第二章内容,国网湖州供电公司袁慧宏、谭将军、刘俊、孙琦等撰写了第三章内容,国网湖州供电公司石宏、范殷伟、金烨和湖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朱司丞、朱奕弢、赵崇娟、雷雨松、严雪莹、李佳丽、朱勋等撰写了第四章和第十一章第一节内容,国网湖州供电公司徐朝阳、王炜、范殷伟、韦舒天和浙江泰仑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王华伟、马爱军、王平生、许伟、陈永炜、董建强、童伟婷、姚博文等撰写了第五章内容,国网湖州供电公司徐朝阳、石宏、金烨、丁瀚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杨卫星、况骄庭等撰写了第六章内容,国网湖州供电公司高健、李凡、赵崇娟、王炜、王新伟、刘高明等撰写了第七章和第十一章第二节内容,国网湖州供电公司黄志华、陈家乾、杨力强、刘莹、闫亮和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黄田青等撰写了第八章内容,国网湖州供电公司袁慧宏、席俞佳、石宏、范殷伟、韦舒天和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屠锋等撰写了第九章内容,国网湖州供电公司袁慧宏、金建峰、许德元、何锋等撰写了第十章内容。本书的编写获得了国网湖州供电公司张文杰、王昌、周贤富、楼平、翁时乐和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黄世晅、蔡勇等专家审阅指导,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能效测评有限公司王振宇、胡文博、齐蓓等为本书提供素材并协助审核,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低碳变电站建设及运营是一个交叉学科研究方向,所涉及的知识体系较为庞杂,有关研究资料较为有限,尽管编者尽了最大努力进行认知和实践的梳理总结,难免挂一漏万,书中存在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