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酶工程原理和方法(孙彦)

書城自編碼: 393191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孙彦 等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432124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3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颧种植理论与临床
《 颧种植理论与临床 》

售價:NT$ 2030.0
《胡适留学日记》汇校本(全四册)
《 《胡适留学日记》汇校本(全四册) 》

售價:NT$ 3468.0
特大型电网企业网络安全从业指南 Java代码审计与分析
《 特大型电网企业网络安全从业指南 Java代码审计与分析 》

售價:NT$ 806.0
心灵哲学
《 心灵哲学 》

售價:NT$ 653.0
世界体系论与中国(修订本)(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世界体系论与中国(修订本)(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653.0
丰田精益生产方式 图解版
《 丰田精益生产方式 图解版 》

售價:NT$ 407.0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第五版)
《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第五版) 》

售價:NT$ 908.0
儿童自驱型成长训练手册
《 儿童自驱型成长训练手册 》

售價:NT$ 25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03
《 高等数学辅导及习题精解 下册(同济第八版) 》
+

NT$ 485
《 近20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理论及综合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丛书 》
+

NT$ 458
《 植物学(第3版) 》
+

NT$ 342
《 中医基础理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

NT$ 403
《 信息技术基础(Windows 10+WPS Office)(微课版) 》
+

NT$ 237
《 高等数学 第八版 下册 》
內容簡介:
本书通过从酶学和酶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入浅出地论述使学生掌握酶工程经典方法和最新技术进展,特别是重点突出近来年的重要发展即酶工程的最新方法及其应用,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也做出展望,从而保证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教材内容涵盖全面丰富并且重点突出,每一章都按概述、基本原理(理论)、基本方法、重要应用的结构层次进行展开,使阅读更具连贯性和层次性,便于学习和掌握。书内容共12章,分为三个主题,全面系统的介绍当代酶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及其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在第一部分聚焦酶工程基础,系统讲述酶定向进化、酶的理性设计、融合酶、酶的化学修饰、酶的固定化等技术;在第二部分聚焦多酶系统,包括多酶级联反应、多酶组装系统、辅因子的再生和循环;在第三个部分聚焦酶工程的最新发展动向,包括人工酶、化学-酶级联催化、酶分子马达及趋化作用。 本书可用于高等院校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食品工程以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酶工程工作及研究的有关人员参考。
目錄
1 绪论 001
1.1 酶 001
1.1.1 概论 001
1.1.2 酶的基本性质 001
1.1.3 酶的应用 002
1.2 酶催化 003
1.2.1 酶催化原理简介 003
1.2.2 酶催化反应动力学 005
1.2.3 酶失活动力学 007
1.3 酶工程 008
1.3.1 酶工程的目标 008
1.3.2 酶分子工程 009
1.3.3 多酶系统工程 011
1.4 本章总结 013
参考文献 013
2 酶的理性设计 014
2.1 酶理性设计的发展 014
2.2 酶理性设计的理论基础 016
2.2.1 酶的进化模型 016
2.2.2 酶与底物的结合 018
2.2.3 过渡态理论 019
2.2.4 B因子 021
2.2.5 电子和质子传递网络 024
2.3 理性设计方法 025
2.3.1 序列比对 025
2.3.2 蛋白质结构预测 028
2.3.3 分子对接 031
2.3.4 分子动力学模拟 033
2.3.5 去折叠能计算 037
2.3.6 量子力学 039
2.3.7 结合自由能计算 042
2.4 酶的理性设计实例 045
2.4.1 基于结构分析的理性设计 045
2.4.2 基于催化机制的理性设计 048
2.5 酶理性设计的问题和挑战 053
2.5.1 活性与稳定性的平衡 053
2.5.2 远端效应 053
2.5.3 突变的异位显性 054
2.6 本章总结 054
参考文献 055
3 酶的定向进化 061
3.1 概述 061
3.2 酶定向进化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062
3.3 基因文库构建方法 063
3.3.1 体外构建 064
3.3.2 体内构建 070
3.4 高通量选择/筛选方法 072
3.4.1 微孔板法 073
3.4.2 表面展示 073
3.4.3 体外区室化 074
3.4.4 荧光激活细胞分选 075
3.4.5 液滴微流控 076
3.5 应用 077
3.5.1 提高酶的催化活性 077
3.5.2 构建新催化活性 077
3.5.3 创造非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活性 078
3.5.4 提高酶稳定性 079
3.5.5 改变底物特异性和反应特异性 079
3.5.6 改变反应的立体选择性 080
3.5.7 进化核酶和人工酶 081
3.6 本章总结 081
参考文献 082
4 融合酶 086
4.1 概述 086
4.2 融合酶的构建 087
4.2.1 直接顺序融合 087
4.2.2 基于连接肽的顺序融合 088
4.2.3 插入融合 090
4.2.4 蛋白质水平融合 093
4.3 影响融合酶性能的主要因素 093
4.3.1 连接肽种类 093
4.3.2 连接肽长度 095
4.3.3 酶的融合顺序 096
4.4 融合酶的应用 097
4.4.1 促进蛋白质的可溶性表达 097
4.4.2 蛋白质的纯化和固定化 098
4.4.3 提高酶的催化性能 099
4.4.4 构建固定化蛋白支架 103
4.4.5 酶的组装 105
4.4.6 代谢途径调控及辅酶再生 106
4.4.7 促进酶与底物的结合 107
4.5 本章总结 109
参考文献 109
5 酶的化学修饰 114
5.1 概述 114
5.1.1 酶化学修饰技术的发展 114
5.1.2 酶化学修饰基团和反应的种类 115
5.2 酶化学修饰的基本反应 115
5.2.1 氨基的修饰反应 115
5.2.2 羧基的修饰反应 116
5.2.3 巯基的修饰反应 117
5.2.4 其他侧链基团的修饰反应 119
5.2.5 影响酶修饰反应的主要因素 120
5.3 修饰酶的表征 123
5.3.1 修饰程度分析 123
5.3.2 修饰位点测定 123
5.3.3 修饰酶结构表征 124
5.4 酶的聚合物修饰 125
5.4.1 聚合物修饰反应及表征 125
5.4.2 聚乙二醇修饰 127
5.4.3 聚合物接枝 128
5.4.4 聚合物修饰酶的主要特性 130
5.5 本章总结 130
参考文献 131
6 固定化酶 135
6.1 概述 135
6.1.1 固定化酶的定义及特点 135
6.1.2 固定化酶的发展史 135
6.1.3 固定化酶制备的一般原则 136
6.2 固定化载体 136
6.2.1 无机和有机载体 137
6.2.2 复合材料 144
6.3 传统固定化方法 145
6.3.1 吸附法 146
6.3.2 共价结合法 147
6.3.3 包埋法 149
6.3.4 交联法 153
6.3.5 固定化酶方法的比较 154
6.4 固定化方法的发展 155
6.4.1 多重固定化 155
6.4.2 仿生矿化法 158
6.4.3 生物印迹固定化酶 163
6.4.4 基于酶修饰的固定化酶 164
6.4.5 定向固定化 166
6.5 微纳马达及其对固定化酶反应的促进作用 177
6.5.1 微纳马达概述 177
6.5.2 微纳马达分类 177
6.5.3 微纳马达促进酶催化过程 179
6.5.4 酶反应驱动微纳马达的自促进现象 182
6.5.5 微纳马达固定化酶的应用潜力及限制 183
6.6 固定化酶性能分析 184
6.6.1 固定化酶的评价 184
6.6.2 固定化酶活性和催化反应动力学 184
6.6.3 最佳反应条件 185
6.6.4 稳定性 187
6.6.5 底物特异性 187
6.7 固定化酶的应用 188
6.7.1 生物医药 188
6.7.2 食品工业 192
6.7.3 环境保护 193
6.7.4 生物能源 194
6.7.5 有机合成 196
6.8 本章总结 197
参考文献 197
7 酶分子的自驱动和酶驱微纳马达 208
7.1 概述 208
7.2 酶分子马达及其原理 209
7.2.1 生物分子马达 209
7.2.2 酶分子马达的自驱动机理 210
7.2.3 酶分子马达运动的观测方法 213
7.3 酶驱微纳马达与微泵 214
7.3.1 概述 214
7.3.2 酶驱微纳马达运动机理 215
7.3.3 酶驱微纳马达分类 217
7.3.4 酶驱微纳马达的控制 223
7.3.5 酶驱微纳马达特性 225
7.3.6 酶驱微泵 226
7.4 酶的趋化行为 228
7.4.1 酶分子的趋化性 229
7.4.2 酶驱微纳马达的趋化行为 230
7.5 酶驱微纳马达和微泵的应用 231
7.5.1 药物递送 231
7.5.2 传感检测 232
7.5.3 其他应用 232
7.6 本章总结 233
参考文献 233
8 多酶级联催化反应 238
8.1 概述 238
8.1.1 多酶级联催化及其发展 238
8.1.2 多酶级联催化的意义 239
8.2 多酶级联催化反应的种类 239
8.2.1 线性级联反应 239
8.2.2 正交级联反应 246
8.2.3 平行级联反应 247
8.2.4 循环级联反应 247
8.3 多酶级联催化体系的构建 248
8.3.1 构建原则 248
8.3.2 多酶级联体系的邻近效应 249
8.3.3 多酶级联体系的底物通道效应 252
8.3.4 构建方法 254
8.4 本章总结 263
参考文献 263
9 多酶组装系统 267
9.1 概述 267
9.1.1 多酶组装的背景及意义 267
9.1.2 构建多酶组装系统的原理和特点 267
9.2 基于蛋白质支架的多酶组装系统 268
9.2.1 Cohesin-Dockerin系统 268
9.2.2 蛋白质纳米笼 271
9.2.3 增殖细胞核抗原系统 274
9.3 基于多肽自组装的多酶组装系统 276
9.3.1 卷曲螺旋(coiled-coil)系统 276
9.3.2 β折叠股(β-strand)系统 281
9.4 基于多肽-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多酶组装系统 284
9.4.1 Catcher-Tag共价系统 284
9.4.2 蛋白质及其肽配体系统 287
9.5 基于核酸支架的多酶组装系统 291
9.5.1 DNA支架系统 291
9.5.2 RNA支架系统 296
9.6 基于脂质支架的多酶组装系统 298
9.7 本章总结 300
参考文献 301
10 辅酶再生和循环利用 305
10.1 概述 305
10.1.1 辅酶及其分类 305
10.1.2 非烟酰胺类辅酶及其在酶催化中的作用 305
10.1.3 烟酰胺类辅酶及其在酶催化中的作用 307
10.1.4 NAD(P)的检测方法 308
10.2 辅酶再生 309
10.2.1 辅酶再生和辅酶转换数 309
10.2.2 体内合成再生 309
10.2.3 酶促再生 311
10.2.4 化学再生 312
10.2.5 电化学再生 314
10.2.6 光催化再生 317
10.3 辅酶循环利用 317
10.3.1 辅酶循环利用的原理 317
10.3.2 物理法 318
10.3.3 化学法 324
10.4 本章总结 327
参考文献 328
11 化学-酶级联催化 331
11.1 概述 331
11.2 化学-酶级联催化的分类及原理 332
11.2.1 金属-酶级联催化 333
11.2.2 有机-酶级联催化 335
11.2.3 光-酶级联催化 337
11.3 化学-酶级联催化体系的构建 345
11.3.1 催化剂工程 345
11.3.2 介质工程 349
11.4 化学-酶级联催化体系的应用 351
11.4.1 基于类过氧化物酶的比色传感检测 351
11.4.2 肿瘤的多模式协同治疗 352
11.4.3 有机磷化合物的级联降解和资源化 354
11.4.4 手性化合物的合成 355
11.4.5 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合成 357
11.4.6 绿色碳中和技术:光-酶级联催化CO2转化 359
11.5 本章总结 363
参考文献 363
缩写词表 367
索引 380
內容試閱
自然发生的化学反应通常非常缓慢,或者在可操作的条件下反应速率和/或反应选择性不能满足实际过程的需求。催化剂通过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期望的反应过程大幅加速,从而使反应在速率和选择性两方面均得到显著加强,以保证化学反应的高效进行。因此,催化剂工程是化学/生物化学反应工程的核心。酶是自然界经过漫长演化形成的生物催化剂,在生命体内高速且选择性地催化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化学反应,保证生命活动的高效进行。酶促反应的这种高效性(高速率和高选择性)及反应条件的温和性等特点,使酶作为环境友好的绿色催化剂备受青睐,特别是在当今全球面临严重资源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及气候变化威胁的大背景下,生物催化作为解决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得到了广泛关注。
生物催化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酶的低稳定性使其不适于在实际反应环境中长期使用;其次,酶催化一般仅适用于专一的底物和与生命过程紧密相关的反应,即催化底物范围和反应类型有限,难以满足实际应用中对多样性反应过程的需求;第三,尽管酶催化与一般化学催化相比具有高速率和高选择性的特点,但在很多情况下仍存在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不足等问题;第四,大多数生物催化过程需要多酶级联催化完成,但简单的多酶组合很难达到理想的级联催化效率。
酶工程就是解决上述问题,达到活性和选择性更高,稳定性更强,在此基础上实现综合性能更好的目标。提高酶的活性和选择性,使酶催化不仅高速进行,而且尽量避免副反应发生;提高酶的稳定性,使其可长期和反复回收利用;开发非天然的酶功能,拓展酶催化的底物谱,并创造新酶来催化生物化学和合成化学都无法进行的反应;构建高效的多酶组装体系,包括酶与化学催化剂的耦合系统,实现高效的生物催化转化过程。
经过百余年的酶学研究,特别是近几十年酶工程的发展,酶学理论逐步完善,酶工程方法日臻成熟,生物催化研究和应用不断深入。同时,在世界范围内酶工程研究的队伍不断扩大,新成果不断涌现。无限的好奇激励我们不断发现和理解,同时,及时总结和回顾是更重大发现和更深邃理解的基石。因此,围绕上述酶工程的基本问题,本人组织本实验室的同事、已毕业的博士和在学的博士生撰写此书,以期完成一本较完整反映酶工程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教科书,助力我国酶工程研究和人才培养。
酶工程是蓬勃发展中的学科领域,新发现、新方法层出不穷。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教材作为人才培养关键要素的重要作用,本书围绕酶工程原理和方法的系统论述,重点突出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全书包括分子酶工程、化学酶工程和多酶系统工程三个部分。分子酶工程包括“酶的理性设计”、“酶的定向进化”和“融合酶”等三章;化学酶工程包括“酶的化学修饰”、“固定化酶”和“酶驱微纳马达”等三章;多酶系统工程则包括“多酶级联催化反应”、“多酶组装系统”、“辅酶再生和循环”以及“化学-酶级联催化系统”等四章。学习和掌握分子酶工程、化学酶工程和多酶系统工程,是实现上述“更高、更强、更好”的酶工程目标的必由之路。
天津大学在双一流高校建设中十分重视本科专业课程和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本书作为生物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成果教材以及研究生“生物化工”学科的核心课程教材之一,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
编著此书也是作者们不断学习的过程,由于作者知识和经验有限,加之撰写时间较短,书中难免疏漏之处,敬请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孙彦
于半厘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