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內容簡介: |
制药工程是以药学、化学、生物技术、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综合所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学科,具有自己广阔的研究领域。本次制药工程专业规划教材的编写修订工作将在总结上一轮教材编写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吸取近年来制药工程专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完善制药工程专业教材体系和教材内容。以期能够面向行业发展、社会发展,以及用人单位的需要,以提高所培养的制药工程师的胜任力为核心。在保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足够、适用的前提下,重视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论的融入,秉承“精化基础理论、优化专业知识、强化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突出专业特色”的原则来构建合理的教材体系,服务新工科建设,融合体现新医科。
|
關於作者: |
自2000年6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负责讲授《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学专业英语》、《中药新药研制与开发》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始终坚持为中药学英语专业使用双语授课。参加多次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的录制。主编或参与编写了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多部专业教材,并承担了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教学工作,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差异化教学。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结构研究的发展历史 /1
第二节 波谱解析的主要内容 /5
一、 波谱学的基本理论 /5
二、 波谱学的主要内容、应用方法和确定绝对构型的测定技术 /6
三、 药物分子的结构确定 /9
第二章 紫外光谱 11
第一节 紫外光谱的基本知识 / 11
一、 分子轨道 / 11
二、 电子跃迁及类型 / 12
三、 吸收带 / 13
四、 紫外光谱的表示方法及常见术语 / 14
五、 紫外光谱最大吸收波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 15
第二节 紫外光谱与分子结构间的关系 / 18
一、 非共轭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 18
二、 共轭烯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 19
三、 共轭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 20
四、 芳香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 21
第三节 紫外光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 22
一、 紫外光谱的经验总结 / 23
二、 紫外光谱结构解析实例 / 23
第三章 红外光谱 28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 28
一、 红外吸收产生的条件 / 28
二、 红外光区的划分 / 29
三、 分子振动模型 / 29
四、 分子振动方式 / 31
五、 影响吸收峰的因素 / 33
第二节 特征基团与吸收频率 / 36
一、 特征区、指纹区和相关峰的概念 / 36
二、 红外光谱的九大区域 / 37
三、 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特征吸收 / 37
第三节 红外光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 42
一、 样品的制备技术 / 42
二、 红外光谱法的应用 / 43
三、 红外光谱结构解析程序和实例 / 43
第四章 核磁共振氢谱 46
第一节 基本原理 / 46
一、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 46
二、 核磁共振产生的必要条件 / 51
三、 核的能级跃迁 / 51
第二节 核磁共振氢谱的主要参数 / 53
一、 化学位移及影响因素 / 54
二、 峰的裂分及耦合常数 / 63
三、 峰面积与氢核数目 / 76
四、 常见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数据 / 77
第三节 核磁共振氢谱测定技术 / 80
一、 试样准备 / 80
二、 高分辨核磁共振技术 / 81
三、 核磁双共振 / 82
四、 位移试剂 / 84
第四节 核磁共振氢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 85
一、 核磁共振氢谱结构解析的基本程序 / 85
二、 核磁共振氢谱结构解析实例 / 86
第五章 核磁共振碳谱 98
第一节 核磁共振碳谱的特点 / 98
第二节 核磁共振碳谱的主要参数 / 99
一、 化学位移 / 99
二、 耦合常数 /104
三、 峰强度 /106
第三节 核磁共振碳谱的种类 /107
一、 全去耦谱 /107
二、 DEPT 谱 /107
三、 其他谱 /109
第四节 各类型13C核的化学位移 /110
一、 脂肪烃类 /111
二、 芳环化合物 /114
三、 醇、醚、羧酸衍生物 /115
四、 含杂原子化合物 /117
第五节 核磁共振碳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119
一、 核磁共振碳谱解析的一般程序 /119
二、 核磁共振碳谱解析实例 /120
第六节 计算核磁 /123
一、 计算核磁共振碳谱的发展 /123
二、 计算核磁共振碳谱的作用 /124
三、 计算核磁共振碳谱方法 /124
第六章 二维核磁共振谱 128
第一节 基本原理 /128
一、 一维核磁共振谱到二维核磁共振谱的技术变化 /128
二、 常用的二维核磁共振谱图的表现形式 /129
三、 二维核磁共振谱共振峰的命名 /132
四、 常用的二维核磁共振谱 /133
第二节 同核化学位移相关谱 /133
一、 基本概念和原理 /133
二、 氢- 氢化学位移相关谱 /134
第三节 异核化学位移相关谱 /137
一、 基本概念和原理 /137
二、 13C-1H COSY 的脉冲序列 /137
三、 1H 检测的异核多量子相干相关谱 /137
四、 1H 检测的异核单量子相干相关谱 /137
第四节 异核远程相关谱 /141
一、 基本概念和原理 /141
二、 1H 检测的异核多键相关谱 /141
第五节 二维NOE谱 /143
一、 NOESY /143
二、 ROESY /144
第六节 氢-氢总相关谱 /145
第七章 质谱 149
第一节 基本原理 /150
一、 质谱的基本原理 /150
二、 质谱的表示方法及重要参数 /151
三、 仪器的结构与原理 /153
第二节 质谱的电离过程和离子源 /154
一、 电子电离 /154
二、 化学电离 /155
三、 快速原子轰击电离 /156
四、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157
五、 大气压电离 /157
六、 不同电离方式的比较与选择原则 /159
第三节 质量分析器 /160
一、 磁质量分析器 /160
二、 四极质量分析器 /161
三、 离子阱 /161
四、 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 /162
五、 轨道阱 /162
六、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器 /163
第四节 质谱中的主要离子 /163
一、 分子离子 /163
二、 同位素离子 /165
三、 碎片离子 /167
四、 亚稳离子 /167
五、 多电荷离子 /168
第五节 常见的裂解类型 /168
一、 开裂的表示方法 /168
二、 离子的裂解类型 /169
第六节 各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 /174
一、 烃类化合物 /174
二、 醇、酚、醚类化合物 /177
三、 含羰基的化合物 /180
四、 其他类化合物 /184
第七节 质谱技术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188
一、 质谱解析程序 /189
二、 应用实例 /190
第八节 质谱联用技术 /194
一、 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195
二、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197
第八章 圆二色谱和旋光光谱及其他立体构型确定技术 201
第一节 基础知识 /201
第二节 圆二色谱在确定绝对构型中的应用 /204
一、 经验规律 /204
二、 圆二色谱激子手性法 /208
三、 电子圆二色谱计算确定手性化合物的绝对构型 /214
四、 振动圆二色谱计算辅助确定手性化合物的绝对构型 /217
第三节 X射线单晶衍射法 /217
一、 X 射线单晶衍射法的基本原理 /218
二、 X 射线单晶衍射法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223
第四节 手性衍生化试剂确定绝对构型 /226
一、 经典Mosher 法和改良Mosher 法 /227
二、 应用新试剂的Mosher 法 /230
第九章 综合解析 233
第一节 概述 /233
一、 常用的波谱学方法及其作用 /233
二、 图谱解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36
三、 样品的准备 /236
第二节 综合解析的思路和过程 /237
一、 分子式的确定 /237
二、 图谱信息的整体分析 /238
三、 结构单元的确定 /238
四、 结构单元的连接 /239
五、 整体结构的最终确定与完善 /240
第三节 综合解析实例 /241
参考文献 274
|
內容試閱:
|
波谱解析是现代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最主要手段,主要包括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圆二色谱等现代物理手段。随着制药工程、药学、化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波谱解析已经成为上述学科科研工作者应该掌握和了解的一项技术,并在相关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教材根据我国目前制药工程专业对本科生培养的新形势进行编写,与药学、化学专业的波谱解析教材相比,本教材在内容、章节组织和编写等方面进行修改和调整,对仪器原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精简,侧重于制药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同时在核磁共振谱、质谱、圆二色谱等章节加入领域内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教材既能满足制药工程专业的学习要求,同时还可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和研究生学习的重要参考教材。
本教材的编者团队由全国相关院校在制药工程领域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经历的7 位教授组成:宋少江教授(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周应军教授(第四章)、郭远强教授(第五章)、张培成教授(第六章)、姜勇教授(第七章)、黄肖霄教授(第八章)、罗俊教授(第九章)。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也由衷感谢兄弟院校的有关老师对本教材提出的宝贵建议和意见。
由于知识水平有限,本教材偏颇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老师、同学不吝指正。
宋少江
2023 年7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