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編輯推薦:
1.社会效益好,本书入选湖北省公益学术出版基金,从乡村建设的角度解读乡村振兴,凸显了我社在城乡建设领域的影响力。2.科研价值高,本书是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具有很好的科研价值和挖掘潜力。
內容簡介: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景观作为农业生产和文化复兴的重要增长点,是生产、生活、生态相互交织的国土景观类型,形成了“三生”融合的中国特色。本书围绕乡村文化景观多元价值识别、人地关系解译、生物文化多样性管理等方面开展调查与研究,提出乡村现代化进程中文化景观的适应性发展策略,为实现乡村文化景观多元价值的提升与转化,推动农耕文明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思路。
關於作者:
王玏,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国里尔国立高等建筑与风景园林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流域文化景观、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保护地规划。近年来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landscape research record、中国园林、古建园林技术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及CELA、IFLA等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要主持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汉水中下游流域城址类遗址群整体保护方法研究”(51408251)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基于SLEUTH模型的汉水流域地区城市历史景观动态演变预测研究”(2662018JC041)等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整合保护导向下的武陵山区传统聚落景观特质区划与个体识别研究”(51678269)。主持承担的实践项目包括“世界自然遗产地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风景多样性调查评估,2021”,“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多样性调查,2020”,“自然与文化融合视野下的青海自然保护地可持续发展研究,2019”,“黄石市阳新县枫林镇月朗村农业产业园规划设计,2017”。
目錄 :
目录
1.乡村文化景观概述 1
1.1.乡村文化景观的缘起 2
1.2.乡村文化景观的发展 4
1.3.乡村文化景观的类型与构成要素 9
1.4.全球乡村文化景观的特征 16
1.5.国内外乡村文化景观比较研究 34
1.6.乡村文化景观研究中的方法与技术 36
2.乡村文化景观多元价值阐释方法 39
2.1.乡土情境与乡村文化景观价值阐释 40
2.2.乡村文化景观的多元价值体系 42
2.3.乡村文化景观的一般特征 45
2.4.基于价值-特质-要素的乡村文化景观保护框架 48
3.国土空间规划中乡村文化景观的识别与保护 59
3.1.国土空间规划与乡村文化景观保护 60
3.2.乡村文化景观的保护目标与原则 68
3.3.乡村文化景观特质识别 74
4.气候变化与乡村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 81
4.1.气候变化对乡村文化景观的影响 82
4.2.应对气候变化的乡村文化景观系统 88
4.3.乡村文化景观价值影响评估 95
4.4.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绿色发展 102
5.流域水网影响下的乡村文化景观保护实践——汉水流域长渠乡村文化
景观整体保护研究 111
5.1.汉水流域的农耕活动与治水思想 112
5.2.长渠乡村文化景观价值与特质 115
5.3.长渠乡村文化景观整体保护方法 123
6.保护地乡村文化景观发展实践——基于生物文化多样性评价的西宁群加
国家森林公园与群加藏族乡协同发展研究 137
6.1.乡村文化景观与保护地关系 138
6.2.生物文化多样性概述 139
6.3.群加藏族乡生物文化多样性评价 143
6.4.群加国家森林公园与群加藏族乡区域协同发展建议 156
主要参考文献 160
內容試閱 :
前言也许是城市的喧嚣唤起了人们内心对自然的向往,大家开始追忆那曾经田园牧歌式的乡土生活。“乡愁”一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在他者文化视域下对自我精神家园和文化身份定位进行重构的情感表达。乡村文化景观作为衍生乡愁的时空载体,是主体与空间互动的纽带,对传统农耕文明的承续与乡村价值体系的重构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乡村文化景观独特的人地关系及持续演进特征使其成为天人合一的典范。以乡村文化景观为代表的,具有文化与自然交织、物质和非物质融合特征的活态遗产,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获得了文化认同并成为人们的情感归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景观更需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进行乡土风貌的重构,以恢复乡村的活力。为此,需要解译乡村文化景观、了解乡村社会结构、重塑乡村活力。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地方的乡村风貌都在发生变化,大部分变化使得乡村文化景观逐渐趋同,这些变化弱化了乡村文化景观的多样性特征。要延续乡村文化景观的脉络,需要理解乡村文化景观中的“变”与“不变”,准确判断乡村文化景观有机演进过程中变的方式和可变的程度,这是处理好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之间矛盾的关键。目前乡村文化景观的研究呈现出四个方面的变化趋势:一是从物质空间保护向自然-文化融合的综合保护方向发展;二是从静态保护向活化利用方向发展;三是从单一利用模式向多元化的持续利用方向发展;四是从单一的传统村落保护向城乡融合方向发展。因此,深入分析乡村文化景观演变机制、激发乡村振兴的内核动力、以保护促发展是实现乡村文化景观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内容。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一定存在着某些恒定不变的内容,而对乡村而言,这个不变的内容或许是一种长期传承的思想观念,或许是某种演进规律,或许是某种组合逻辑。本书希望找到不变的内容,围绕不变阐发变的趋势。因此,尝试着构建一种以围绕价值阐释为核心展开乡村文化景观特质要素识别的框架。这本书仅仅是近些年我对乡村文化景观的一些思考,里面记载了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后续还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和开展的实践。在此,感谢团队成员张志远、刘思雨、陆毅洁、赵星雅、焦岩岩、吴宇婷、方丹、陈思谕、张青青、宋希法、王梓臣、杨涛、石伟、李佳怡、王卉楠等同学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所做的贡献,感谢李保峰教授、王通副教授组织本套丛书的出版,感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刘楠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提供相关帮助,感谢金紫编辑和熊彦编辑对全书的辛苦付出,感谢大北农“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建设基金的支持,对帮助过我们调研、撰写的相关人员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王玏2023年2月3日于华中农业大学景园楼313
总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共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
我国相关文件对“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及修复”、“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建设要求,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要做到这些必须科学规划、科学发展,“中国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丛书”便是在此背景下策划筹备而来。
“中国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丛书”.紧密围绕全面乡村振兴,聚焦乡村建设这一发展主题,着眼于生态宜居,面向乡村建设的难点和关键点,依托不同类型的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中国乡村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总结我国乡村建设的实践成果,为我国乡村生态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和路径选择。
“中国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丛书”由4本专著构成:《新江南田园——乡村振兴中的景观实践与创新》《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面向产业振兴的乡村人居生态空间治理研究》与《鄂西土家族传统聚落空间形态与演化》。前3本分别基于大都市郊区乡村、历史文化景观村落、山区乡村三类乡村所呈现出来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研究;第4本以鄂西武陵山区土家族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演化机制,从理论角度解读乡村形态的变化,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2020年5月,经广泛论证,我们决定从乡村建设的视角组织编写此丛书,并陆续邀请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院校的相关学者担任丛书编写委员会委员,召开了丛书编写启动会议,确定了分册作者,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2023年初完稿。
“中国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丛书”紧靠时代背景,紧抓历史契机,紧密围绕全面乡村振兴,尤其是乡村建设这一发展主题。丛书着眼于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从“生态宜居”和“留住乡愁”的视角出发,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乡村“硬环境”和“软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丛书研究了多尺度下乡村文化景观的生物文化多样性,分析与挖掘乡愁的感知与表达,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提出乡村文化景观的适应性发展策略,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景观绿色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决策建议;丛书以湖北省重要的民族乡村地区为研究对象,提出释放乡村产业要素活力,优化空间结构,突出功能特色,推进民族乡村振兴和山区人居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丛书构建了健康的乡村景观环境系统,立体化地呈现了多样化的景观策略,可供更多的乡村建设与发展借鉴参考。在此基础上,丛书还对我国乡村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历史进行了分析,厘清了乡村聚落区域性防御防灾方略,梳理了相应的乡村聚落防御防灾体系,以期为乡村防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这些研究都契合新时期乡村建设的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价值。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大势所趋。本套丛书的出版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也希望丛书能够在乡村研究的学术领域做出些许贡献。
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