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审美理论(第五版)

書城自編碼: 392964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朱志荣
國際書號(ISBN): 9787576041255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9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算法图解(第2版)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755
《 汪晖对话集 》
+

NT$ 653
《 理性、自然与伦理形而上学——黑格尔法哲学思想探源 》
+

NT$ 352
《 费秉勋古典审美三部:中国古典哲学的玄与美 》
+

NT$ 347
《 《道德经》纵横谈 》
+

NT$ 806
《 爱的知识:写在哲学与文学之间 》
+

NT$ 332
《 俄罗斯理念 19世纪和20世纪初俄罗斯思想的主要问题 别尔嘉耶夫著 张百春译 》
編輯推薦:
《中国审美理论(第五版)》以历史意识和当代意识统一、思辨与实证统一的方法来研究中国的审美问题,力图从中国的传统和文化背景出发,创构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审美理论。书中积极吸取儒、道、释相关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以“天人合一”的生命精神贯通自然与社会,强调物态人情化、人情物态化的思维方式,以审美活动为基础,以审美关系为出发点,突出主体在审美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并将意象问题提到核心地位。该书对于中国审美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指导我们的审美实践,并推动中国美学走向世界,成为多元一体的世界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內容簡介:
《中国审美理论(第五版)》将审美问题放在人文价值科学的层面上进行探讨,试图以西方学说为参照坐标,从中国的传统和文化背景出发,创构出具有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审美理论,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对西方的相关学说进行了吸收和同化。在研究方法上,本书体现了历史意识与当代意识的统一,思辩与实证的统一。书中阐发了儒、道、释相关思想的积极因素,以天人合一的生命精神贯通自然与社会,特别强调了物态人情化、人情物态化的思维方式。全书内容主要包括审美活动、审美对象、审美关系、审美特征、审美意识、审美意象、审美风格及审美化育等方面,其中以审美活动为基础,审美关系为出发点,突出了主体在审美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并将意象问题提到了核心地位。在自然对象问题上,本书借鉴、阐发了比德、畅神等方面的思想;在人生问题上,本书强调了个体与社会的统一;在艺术问题上,特别突显了艺术的感性价值。在审美风格问题上,重视了壮美与优美、自然与雕饰和悲剧性与喜剧性的对举统一,并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探讨了丑的问题。在审美心态问题上,本书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身心基础和体悟方式的思想,并且将审美活动视为对人所作的一种特殊的感化方式,也是人们追求精神自由、提升人生境界的基本途径。
關於作者:
朱志荣,现为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文艺美学。出版《中国艺术哲学》、《康德美学思想研究》、《中国文学艺术论》、《古近代西方文艺理论》、《商代审美意识研究》、《中国审美理论》、《中西美学之间》等多部学术专著,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复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
目錄
001第五版 前言
001绪论
002第一节 审美理论概说
014第二节 审美理论的学科性质
023第三节 审美理论的研究内容
028第四节 审美理论的研究方法
035第一章 审美活动
037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起源
050第二节 审美活动的本质
061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心理状态
074第四节 审美活动的特征
085第二章 审美对象
087第一节 自然
098第二节 人生
111第三节 艺术
123第三章 审美关系
126第一节 审美关系的本质
133第二节 审美关系中的对象特征
139第三节 主体在审美关系中的地位
150第四节 审美关系的基本特征
157第四章 审美特征
159第一节 思维方式
172第二节 天人合一
186第三节 人为中心
196第四节 和谐原则
213第五章 审美意识
215第一节 审美意识的生成
231第二节 审美意识的特征
238第三节 审美意识的变迁
253第六章 审美意象论
255第一节 审美意象的基本内涵
267第二节 审美意象的创构过程
279第三节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284第四节 审美意象的基本类型
299第七章 审美风格
301第一节 壮美与优美
311第二节 自然与雕饰
331第三节 悲剧性与喜剧性
365第四节 丑
373第八章 审美化育
375第一节 中国美育的源流
392第二节 美育的基本特点
400第三节 美育的基本功能
413结语
417参考文献
425索引
461第一版后记
463第二版后记
465第三版后记
467第四版后记
內容試閱
本书是我在20世纪90年代早中期建构中国特色审美理论体系的一种尝试,1997年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初版,200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作了增补。
2013年和201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又两次出版,但这两版除了意象部分删减了一点内容,重写更换了“悲剧性”一节外,其余的内容没有多大的变动。这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新版是第五版。
美学学科从鲍姆嘉通1750年出版两卷本的sthetik开始确立,而此前的审美思想史是一种学科前史,有许多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一直以来受到美学史家和美学家们高度重视。从120多年前开始,随着中国门户开放,大量引进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王国维、朱光潜等人把美学教材和专著通过翻译、编译和研究的方式引进到中国来,中国现代学者开始参证中国古代的审美实践和美学思想,理解和接受西方美学思想。同时,美学学科的引进也推动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研究,宗白华、邓以蛰、马采等人,就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其中宗白华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着手准备中国美学史撰写的预备论文,1979年以后李泽厚、刘纲纪、叶朗等人中国美学史著作的撰写,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中国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端倪。因此,在中国现代美学一百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风雨历程中,研究和建构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体系,是前辈学人艰苦努力的方向。
中国古人在他们的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留下了丰富的文献。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资源包含着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审美实践的经验概括和总结,不仅是中国人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其中既有与西方美学思想“英雄所见略同”、相互印证的地方,更有中国古人的独特发现和精湛思想,它们对于世界美学的发展弥足珍贵。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影响中国古人千百年来的审美实践,彰显了美学人文价值学科的特征。中国古人把审美体验作为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心理特征,独特的审美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传统,尤其是那种将人情物态化、物态人情化的思维方式,那种基于感性又不滞于感性的超感性的体悟,以及生命意识与和谐观念等,彰显了民族审美风格的特色,值得我们加以整理和总结。
阐释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资源,进行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体系建构,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我们在前辈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以虔诚之心和神圣的使命感,呕心沥血,前赴后继,肩负起传承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责任,有勇气、有担当,甘于奉献,真正把中国历代的美学精华呈现给国际美学界,使中国美学成为多元一体的世界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不仅有利于当代中国的美学学者返本求源,开拓创新,而且还可以向国际美学界展现一种与西方美学思想迥然不同的美学思想资源,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我们继承和阐释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资源,对于推进世界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书和我的第一本著作《中国艺术哲学》类似,借鉴西方现代美学方法,从当代语境中阐释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尝试建构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体系。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有着自身的潜在体系,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西方后结构主义美学鉴于僵化的体系对于创新生成的约束,主张解构逻格斯中心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资源来说,则需要通过系统性的呈现,才便于当代美学界的接受和发展。
书中以审美关系为出发点,以审美意识为基础,以审美活动为主体,以审美意象为核心,以审美教育为旨归。我力图通过阐释和理论建构,适应当代美学学科建设的需要,彰显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思维方式和独特思想,使中国美学思想资源与西方美学可对话、可交流,便于被当代中西方美学界所共同接受。当然,我所做的工作还是初步的,其中的很多尝试可能只能提供教训。前修未密,后出转精,期待有更多的学者在这一领域继续耕耘,把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贡献充分揭示出来,使它们在当下获得接受和阐释。
作者
2022年11月22日于沪上心远楼

第一版 后记
我在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给八八级、八九级同学讲美学课时,力图整理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理论来。与我同时担任美学课教学的王明居教授和汪裕雄教授是我的老师,我在他们手下学习和工作多年,他们非常理解并且支持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一定的尝试。现在看来,这种开明的学术态度是非常值得我珍视的。
后来我到复旦大学中文系,师从蒋孔阳教授研究西方美学,打算从康德入手,逐步对西方从古到今的美学思想有个系统的把握,再以西方美学为内在参照坐标,从事本民族的审美理论建设。我认为世界大同的人文理想短期内不可能实现,中国人应当从自己的传统和文化背景出发对人类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又不排斥学习西方学说,并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对它们进行吸收和同化,这种态度同样适用于审美理论。
1995年我到苏州大学文学院执教时,想接着在安徽师范大学的尝试继续努力,并且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但因某种原因,这种努力未能持续下去。时间一长,思考的激情也渐渐退潮了。这样一来,我的《审美理论》
本书第一版书名为《审美理论》,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就只是一个纲要性的小册子了。估计近两年这方面的思考将难以为继,于是决定先把这个不成熟的纲要交付出版,希望得到学界师友和广大读者的指教,以便日后深入思考,改写出修订本来。
苏州大学文学院九三级、九四级一、二班同学听过我讲过本书的部分章节,九四级部分同学还给予过种种的帮助。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文学院的领导和院学术委员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李保军先生、程金城先生等给予了具体的帮助,同乡业师王明居教授惠予书序。这里一并致谢。
作者
1997年6月
第二版 后记
长期以来,我一直试图以西方学说思想为参照坐标,从事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审美理论的建设。这方面的工作自然不是从我开始的,如本书中所阐释的那样,20世纪的前辈中,王国维、朱光潜和宗白华等人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而我们这一辈只是继承他们的成就接着做。近20多年来,我的师友们已经做了不少这方面的工作,但是我认为依然做得还很不够,还需要我们更多的人花更多的气力继续做下去。本书只是我在这个方向所取得的阶段性的成果之一。我想以此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学子在其中付出心血。而我本人也将以此为新的起点,争取在这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我尤其希望本书能得到师辈、友辈和青年朋友们的鼓励支持和批评指正。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江溶老师和他的同事们的大力支持,责任编辑张雅秋在审读和编辑本书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本书增色不少,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谢意。在最后定稿的这几天里,硕士、博士研究生欧阳华、鲍俊晓、徐芳、武克勤、王昌树、陶谊和方慧等同学,为我做了推敲和校对等方面的具体工作,也向他们表示谢意。
作者
2004年9月24日
第三版 后记
本书是我早年对于中国特色美学理论建构的一个尝试,主要代表了我20世纪90年代前期的基本思想,初版于1997年5月。
其中关于我的“虚静”的定义,这里要做一个说明。1990年,我在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当我开始研究“虚静”的时候,我的老师汪裕雄教授向我提供了周厉王时代《大克鼎》中的“冲让厥心,虚静于猷”等文献。我为此查看了郭沫若的释读,还查了50年代《历史教学》中的一篇论文的释读(具体记不清了),又参考了我同学的爸爸洪家义教授的《金文选注绎》,洪著里好像释读成“宁静”。为此,我专门写信问洪家义教授,他回信告诉我可以从郭老的释读,读成“虚静”。然后,我根据上下文,给“虚静”下了定义,写在《论审美心态》一文里,发表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上。后来我在1997年出版的《审美理论》(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是《中国审美理论》的第一版)和2005年的第二版

用了这个定义。其中有:“虚静一词,最初见于周厉王时代的金文《大克鼎》:‘冲让厥心,虚静于猷。’本指宗教仪式中一种谦冲、和穆、虔敬、静寂的心态,以便虚而能含,宁静致远,用以摆脱现实的欲念,便于崇天敬祖。而审美的心态,则更超越于宗教心态之上,化谦冲、虔敬为亲和、相适。”可是时隔7年半以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上发表的《“虚静”的美学历程》一文中,几乎不加改动地就在开篇中用了我的定义,不加注释:“‘虚静’一语,最初见于周厉王时代《大克鼎》的铭文:‘冲上厥心,虚静于猷。’指的是宗教仪式中一种用以摆脱现实的欲念,便于崇天敬祖的谦冲、和穆、虔敬、静寂的心态。”明眼人一看这便知是出于我的考证和研究,其中“让”字错成了“上”字,另外改了几个无关紧要的字。这个定义虽然只有79个字大体相同,但由于它是一个重要的定义,该文应当尊重我的辛勤劳动,注明出处。否则,该文被当时的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了,而我的论文没有,加上我的论著在此之后再次出版,就让人弄不清著作权是谁的了。
另外,我也注意到有的后出的教材,照搬了我的一些内容,这些内容都出现在本书的第一版和第二版之后,相信读者会明辨是非。
这次第三版,我主要更换了“悲剧性”一节(原来的悲剧性系早期写的一篇论文,不是“中国”的审美理论),并增加了一个“结语”。
这本书代表了我早期对于中国美学及其理论建构的主张,而我近年来的相关思考,以及对于学界的一些批评和质疑,只能另起炉灶,另行撰写一本专著加以阐释了。我继续期待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作者
2012年6月9日
第四版 后记
本书201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了第三版,印刷两次已售罄,承该社雅意,现再出第四版。
本版对绪论略作修改,并删除了第六章第三节中“意象与意境的异同”部分,因为我近年又撰文讨论了意象和意境的关系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书1997年初版后,我在为蒋孔阳、朱立元主编的全国自学考试教材《美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和朱立元主编的全国自学考试教材《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中撰写的有关“审美教育”等内容时,移用了本书的相关内容。
作者
2018年12月19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