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研究

書城自編碼: 392800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蔡志强等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7412410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4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02
《 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
+

NT$ 316
《 党规基本范畴诸论 》
+

NT$ 203
《 共产党宣言(名家导读)一部浸润多年学术沉淀的诚意之作!清华大学教授艾四林全新导读!学懂弄通悟透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
+

NT$ 143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大字本16开 》
+

NT$ 398
《 谁是世界的威胁:从历史的终结到帝国的终结 》
+

NT$ 235
《 中共党史研究与教学论文集 》
內容簡介:
本书聚焦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从权力、监督等基本概念入手,深入探析关于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政治逻辑、历史沿革、运行机理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基本路径等,全面梳理了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监督体系的实践过程和重大意义,系统总结了一百多年来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基本经验。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课题,是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成果,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是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理论学习的重要参考读物。
關於作者:
蔡志强,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教授,博导。历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中央党校党建部党建原理教研室、政党制度教研室副主任,党的领导与领导科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研究、社会危机治理、党和国家监督理论;目前研究重点:纪检监察原理,党和国家监督制度。近年来,主持、参与国家与省部级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30余项。7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出版个人专著6部,参编、合著18部。发表论文和理论文章25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主要社会兼职:全国党建理论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党校党章党规研究中心副主任等。
目錄
第一章权力监督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权力的性质
一、权力的概念
二、权力的来源
三、权力的形态
四、权力的结构
第二节权力监督与制约的理论与实践
一、监督制约权力的必要性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权力监督思想
三、中国古典政治文明中的廉洁文化与权力监督思想
四、中国共产党权力监督思想的内涵: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五、中国共产党百年权力监督实践与成就
第三节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性质与运行
一、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在权力监督中的作用
二、党和国家监督制度中的权力结构
三、党和国家监督制度有效运行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政治逻辑
第一节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政治基础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根本保证
第二节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价值取向
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二、始终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
第三节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政治动力
一、党的建设主线目标确立了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改革方向
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明确了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建设要求
第四节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目标指向
一、发挥监督治理效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结晶
第五节党和国家监督的根本属性
一、政治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的根本性监督
二、政治监督的历史演进
三、政治监督的现实考量
四、政治监督的核心要义
五、政治监督的鲜明特征
六、政治监督的实现路径
第三章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监督的制度探索
一、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监督肇始:党内监督的制度初探
二、局部执政逻辑下监督制度探索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监督制度化探索的思考
第二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初步建立
一、设立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加强党内监督
二、成立人民监察委员会以加强国家监督
三、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加强党对监督工作的领导
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监督制度探索的思考
第三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国家监督制度体系的形成与深化拓展
一、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恢复重建
二、党和国家监督制度体系的初步形成与深化拓展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构建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思考
第四节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完善发展
一、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与体系化完善
二、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完善发展的思考
第四章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运行机理
第一节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总体要求
一、完善监督体系
二、提高监督能力
三、实现监督目标
第二节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基本构成
一、党内监督制度的构成
二、其他监督制度的构成
第三节党和国家监督制度运行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原则
二、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原则
三、权威高效原则
四、实事求是原则
第四节党和国家监督制度运行的动力机制
一、党和国家监督制度运行的动力来源
二、党和国家监督制度运行的条件和保障
第五节党和国家监督制度运行的基本规律
一、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二、以科学顶层设计推进分层对接
三、以完善监督体系提升监督能力
四、坚持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五章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改革实践
第一节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
一、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
三、构建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第二节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制度改革的方法路径
一、坚持问题导向
二、注重实践探索
三、强化制度执行
第三节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二、坚持把政治监督作为监督的重点内容
三、坚持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四、坚持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
五、坚持抓“关键少数”与管“绝大多数”有机统一
第六章专责监督: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第一节纪检监察制度的演进
一、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制度
二、纪检监察制度的历史沿革
三、增强监督效能是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第二节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内涵与实践要求
一、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基本要素
二、衔接纪法、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要求
三、创新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方法
第三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
一、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意义
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专业化的要求
三、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监察官制度
第七章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基本路径
第一节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并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一、完善上下贯通的党内监督制度体系
二、完善巡视巡察制度
三、健全对“关键少数”的监督制度
第二节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监督格局
一、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
二、促进各类监督制度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第三节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
一、依法设定权力
二、科学配置权力
三、促进用权公开
四、坚持权责统一
第四节不断实现“三不腐”一体推进战略目标
一、准确理解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深刻内涵
二、一体推进“三不腐”的运行机理和创新逻辑
三、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实践路径
结语中国共产党探索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重大成就与基本经验
內容試閱
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障,是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支撑,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态,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监督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纠偏、保障、革新功能,进而促进决策、执行、反馈等环节的正常运行,是国家治理的“免疫系统”。能否实现对公权力的有效监督,不仅直接决定着一个政治体系的兴衰,也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命运。纵观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先后丧失政权,甚至亡党亡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能构建起一套适合本国国情、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表明:“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我们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找到了破解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和自我革命。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要时刻保持政治本心和政治定力,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始终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必然需要坚持不懈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持之以恒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一个国家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的构建绝非孤立的技术问题,而是深深根植于这个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历史文化传统,契合社会发展基因,体现社会运行的规律与国家建设的要求,绝不能仅凭想象就搬来一座监督制度上的“飞来峰”。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权力监督制度,权力监督制度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与西方现代国家建设的逻辑不同,中国的现代政治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确立起来的,其维系与健全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中,“党”和“国家”是紧密联系的概念,我国的政治发展道路决定了权力监督制度的建设应该坚持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协同推进,国家监督是党内监督的延伸和拓展。因此,党和国家监督统合于全面从严治党体系逻辑之中,也是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在监督领域的实践形态。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党员的监督和管理,而且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对整个国家监督制度作出规划。党和国家监督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党情国情探索权力监督道路的生动实践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监督理论在中国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
从历史上看,中国古典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发挥监察权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中国古代国家监察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监察的对象十分广泛,包括行政、司法、人事、经济、军事、仪制等方面;(2)监察权在大部分时期里是独立于行政权、司法权而设,直接受封建皇帝的领导;(3)监察的目的一是匡正君主过失,二是纠弹百官不法,旨在整饬纲纪、约束权力,最终维护制度运行。中国古代的各类监督制度,固然难以摆脱其历史局限性,但制度本身蕴含着古典政治文明的治理智慧,为当下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丰厚滋养。
新时代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不仅要从中国传统监察制度中汲取智慧,更需要系统总结党在历史上形成的监督理论和实践经验。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监督就一直是党内生活和国家生活的重要议题。建党之初,我们党就在自己的纲领和章程中对党内监督内容、监督制度、监督方式等作出规定。在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局部执政时期,我们党探索了一套对苏维埃政府、边区政府和革命根据地人民政权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办法。新中国成立后,走上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建立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历程,不仅在党内开展了普遍而广泛的监督实践,还结合国情建立起了行政监察和司法监督体制,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对国家权力的监督,把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成功结合,把党和国家机关的监督与人民群众的监督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相统一,纪法监督和群众监督相协调的监督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探索在不通过群众运动的条件下依靠自身的力量,从制度和组织的角度来强化监督的新路。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因素,逐渐成为党的建设和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进行的监督制度创造和监督体系创新,实质上是以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纪律约束、强化党内监督,进而通过法律形式延伸拓展至国家层面,实现党和国家监督在制度层面的“一体同构”。正是在党和国家监督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优化的监督制度安排,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的创造性重塑和创新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成熟定型提供了重要保障。
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发展既有历史继承性,更有现实开创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深化各重要领域改革,让各方面制度更好运转起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命题,并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从推动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建设的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幸福。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制度治党的目标出发,提出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并要求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深化对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权力的监督与制约规律的认识,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大命题,构筑起全方位、宽领域、立体化的监督格局,监督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得到了有效彰显。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实践过程,就是不断总结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全面从严治党,开展自我监督形成的行之有效做法,并上升到制度建设的过程。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是一个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的有机整体,而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则是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目前,学术界已经开始尝试基于制度建设的逻辑去阐释党和国家监督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关于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内涵,有学者认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从监督性质上看属于集中型的监督体系。不仅横向到边,贯穿纪检、监察、刑事调查、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等不同领域,同时又纵向到底,贯彻中央到地方各个层级,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见张桂林:《党和国家监督原理探析》,《政治学研究》2020年第4期,第8—10页。有学者认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构的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有机统一的监督体系,是监督理论、监督制度、监督实践方面的总和。参见宋伟、过勇:《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构逻辑、运行机理与创新进路》,《东南学术》2020年第1期,第9—10页。关于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学者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立体性结构:党的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党的监督主要指的是党内监督,也包括民主党派的监督。国家监督包括人大监督、监察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等,社会监督则包括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两种形式。在这些要素中,党的监督居于统领的地位,民主监督处于基础层,国家监察、人大监督等处于支柱层。参见任建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要素、结构与发展》,《廉政学研究》2018年第1期,第25—40页。这些观点也反映出学术界在对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构成要素,特别是党内监督与国家监督关系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分歧与偏差。关于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经验,有学者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建设进程的基础上,从坚持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增强监督合力、整合监督力量、加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等方面总结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建设的经验。参见谢撼澜、谢卓芝:《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建设的进程与经验》,《探索》2018年第5期。有学者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实践,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的视角进行研究,认为和世界其他国家监督理论和实践相比,新时代建构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体现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思想,坚持党内监督是第一位的原则,强调分工和协调配合的理念以及民主与法治的精神。参见祝灵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改革开放以来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宁夏党校学报》2018年第6期。关于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路径,有学者从构建监督体系中有效监督机制的角度出发,提出从监督主体、监督对象、监督责任、监督内容四个维度去探索构建有效监督机制。参见马雪松、王慧:《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有效监督体系构建》,《理论探索》2020年第3期。
从整体上看,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这一概念后,理论界以极大的热情展开研究与阐释,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深化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把握。但与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生动丰富、日新月异的实践相比,理论层面的研究仍然相对薄弱。一是将党和国家监督制度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成果较少,对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理论渊源、价值意义、结构层次、功能定位缺乏系统研究,对各监督主体在开展监督工作中的职责界限划分不明晰,没有形成相应的研究范式。长期以来,对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研究散于其他学科知识体系中,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和国家监督领域特有的专业术语、知识结构、方法路径、话语体系,缺乏理论话语权和理论引领力。比如,对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政治逻辑、实践逻辑挖掘得不够深入,对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建设的历史渊源探究不够。二是对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理论和实践总结提炼不足,关注跟进不够,特别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实践跟进不够。三是简单套用西方关于权力监督的框架来研究我国党和国家监督问题,一些研究成果脱离中国实际,对策建议缺乏针对性、创新性和解释力。四是对研究议题的细化不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机制的要求,并在党的二十大上进一步予以强调。纵观学术界目前关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研究,对贯通协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证较为丰富,但对于如何实现贯通协调的研究较为薄弱,特别是尚未深入到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制度建设等层面。
作为一种体系化、系统化监督制度,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制度通过一定的工作机制把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各种权力监督主体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形成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程序上相互衔接、工作上有机配合的监督制度,这种监督制度不是原有各类监督主体的随机叠加,而是通过有效联合提升监督能力的一种统合逻辑。本研究秉持系统集成的理念,立足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在百年党史中丰富的创造性实践,总结经验、凝聚思想和理论,夯实制度建设的文化基础,探讨和把握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内涵要义和运行机理。基于此,本研究将党和国家监督制度作为一个整体性、结构性、系统性的研究对象,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党和国家监督的理论渊源,主要围绕权力的性质、权力监督与制约的理论与实践、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权力结构及运行要求等进行研究。第二部分是关于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政治逻辑,主要围绕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政治基础、价值取向、政治动力、目标指向等进行研究。第三部分是关于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历史沿革,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对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演变进行梳理。第四部分是关于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运行机理,主要围绕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总体要求、基本构成、基本原则、动力机制、运行逻辑等方面进行研究。第五部分是关于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改革实践,主要围绕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方法路径和基本经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第六部分是关于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主要围绕纪检监察制度的演进、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内涵与实践要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等方面对新时代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进行研究。第七部分是关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基本路径,主要从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主导作用、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完善一体推进“三不腐”方面进行研究,为推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完善发展提供有关对策建议。结语部分依循党的二十大精神,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探索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基本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总结。
当前,纪检监察一级学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学科论证、申报和建设的参与力量,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自觉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对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历史、理论、实践和发展进行总结,积极吸收学科建设过程中的成果,推动相关研究转化为学科建设的理论滋养。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学科的完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