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售價:NT$
255.0
|
編輯推薦: |
推荐一:浙商“四千”“两板”精神
浙江民营企业家们凭借“走尽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和“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四千、两板”和一股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弄潮儿”精神,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书写一个又一个令人叹止的精彩传奇。
推荐二:高速公路发展和农村大变革
宏大叙事和底层叙事相结合的手法,全景式地记录了浙江桐乡人与服务区的传奇
故事。书稿文字流畅,架构清晰,通过时代人写时代事,可读性很强,启发性很
大。
推荐三: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体故事
1983 年,连接桐乡和嘉兴的G320 国道开通,桐乡的农民顺势把土特产杭白菊拿到国道边叫卖,生意不错。但随着1998 年沪杭高速通车,大量车辆改走高速,国道边的生意每况愈下。为找出路,桐乡人转而进军少有人涉足的高速服务区市场,从卖杭白菊开始,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推荐四:浙江桐乡服务区产业升级
当传统经营模式面临严峻挑战,遭遇发展瓶颈,高速公路服务区人始终以“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和“事”不惊人死不休的韧劲,不断寻求突破,完成了
|
內容簡介: |
长篇报告文学《在路上》以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和农村大变革为时代背景,采用宏大叙事和底层叙事相结合的手法,全景式地记录了浙江桐乡人与服务区的传奇故事。从路边摊到找出路,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寻找服务区到勇闯服务区,从打造服务区到引领服务区,筚路蓝缕,敢字为先,干字当头,桐乡服务区人打下管理经营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半壁江山,并把服务区建成了“旅游综合体”“文化综合体”。
“走尽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两板精神,以及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弄潮儿”精神在服务区人身上得到集中体现。
|
關於作者: |
纪红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著有长篇小说《家住武陵源》,长篇报告文学《乡村国是》《大战“疫”》《哑巴红军》《彩瓷帆影》等二十余部,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当代》等刊物发表长中短篇报告文学200余万字。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第二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等,系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欧阳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著有长篇小说《“主神”的毁灭》、长篇报告文学《独臂上将彭绍辉传奇》《中国核奇迹》《中国铀》《山村中国》《脊梁》等十余部,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啄木鸟》等报刊发表长中短篇报告文学100余万字;有多部作品获中宣部和中国作协“时代楷模”重点扶持作品、湖南省作协现实题材长篇创作工程扶持作品、湖南省委宣传部“庆祝建党百年”资助项目作品、湖南省作协和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作品、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作品。
|
目錄:
|
001 引子 一鸣惊人
第一章 寻找服务区
012 小小杭白菊
030 车往大路走了
037 寻找服务区
049 品牌会有的
059 风向标
第二章 艰辛岁月
066 “无中生有”的桐乡人
072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
082 就像自己的孩子
090 小而美
093 刻骨铭心
第三章 中国式传奇
098 嘉兴粽子
107 做最好的自己
114 活成一束光
123 爱在服务区
134 漂泊历险记
145 人性的光辉
154 出奇制胜
第四章 一片新天地
162 发源地
169 与时代共成长
180 突破“瓶颈”
187 品牌服务区
198 “乌老庄”的另一种解读
第五章 未来从现在开始
206 “阳光驿站”
220 追赶的步伐
232 一粒种子
238 “区二代”正青春
252 走向蓝海
263 尾章 永远在路上
271 参考文献
272 后记
|
內容試閱:
|
引子 一鸣惊人
“锣鼓一场,唤醒人间春梦;宫商二音,传来天上神仙。”乌镇古戏台楹柱上的这副对联,用来形容如今阳澄湖服务区里繁华与热闹的场景,再恰当不过。
驻足在服务区古戏台前观戏的游客,突然有了一种穿越的体验,时光倒流,古韵悠长……好一个“戏剧小天地,人生大舞台”。主角是沈建强,是服务区,是所有来到这里的人。
“这是服务区吗?”不少游人发出这样的惊叹。
阳澄湖服务区一夜爆棚,成了网红地。慕名来打卡的人络绎不绝。
阳澄湖服务区一鸣惊人,成为高速公路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更成为服务区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我们慕名而来,从浙江桐乡出发,约一个半小时车程,进入苏州境内。双向八车道的国道上,车流量很大,却井然有序。
我们来到阳澄湖服务区,它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区很不起眼,一座加油站和几个小店铺,一色旧时模样;北区则高端大气,一排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一个宽 阔的停车场,停满各地牌照的小车和大巴,游客摩肩接踵,人气爆棚……
阳澄湖服务区外景,恰如画家吴冠中笔下的江南庭院—白墙黛瓦马头墙,徽派十足,气势恢宏,完全颠覆了人们对服务区的刻板印象。游人循着园林式圆洞门鱼贯而入,仿佛又置身于空旷的野外,头顶是面积7000平方米的巨型人工天幕,光影流转,亦真亦幻,脚下是麻石步道,仿古店铺、古戏台、非遗馆与时尚街区林立,科技馆错落分布,内景外景,遥相呼应,相映成趣……实体山水园林将室内室外巧妙连接,浑然天成。在阳澄湖园林式主题服务区内,苏州园林景致占了1/ 5,这是一个“迷你苏州城”,好一个“不入苏州城,尽览姑苏景”,没有不叹服的。
阳澄湖服务区占地30 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5 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投资最多、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档次最高的服务区之一。
独具匠心打造这个网红服务区的人,就是嘉兴市凯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通公司”)董事长沈建强,一个精明干练的中年汉子,一个地地道道的浙江桐乡人。
熟悉服务区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在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经营管理者中,可以说,10个人中就有5 个是桐乡人!
桐乡市区文昌路上一栋不太起眼的四层小楼,就是鼎鼎大名的凯通公司总部。沈建强是做服务区的桐乡人中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服务区行业摸爬滚打20多年,他又敢为人先敢于打造新的高地。说起阳澄湖服务区,爱笑又爱抽烟的沈建强颇有几分得意地说:“我们桐乡人做服务区就是一个‘敢’字,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服务区可以做成今天这个样子,我也没想到。以后的服务区会是个什么样子,更是难以想象。”
沈建强边走边说,2018年5月,凯通公司投资近2亿元对阳澄湖服务区重新设计和改造,这在当时的业内掀起了一次不小的风波,各种声音都有。凯通公司对阳澄湖服务区的定位是要打造一个现代化、多元化、高标准的综合体服务区。江苏省和苏州市政府及有关方面对这个项目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凯通公司大胆创新,除了服务区基本功能以外,还融入了最具苏州特色的“一街三园”,即观前街、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元素,在2019 年5 月如期完成升级改造,展现了一个完美的“桐乡速度”。
凯通公司投资阳澄湖服务区的这一年,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速度异常迅猛,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8 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截至2018 年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84.65 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4.26 万千米。这一里程规模居世界第一位。
“这就是我们的底气。”沈建强说,“高速公路飞速发展,服务区必然会迎来一个质的飞跃。”
阳澄湖服务区横空出世,惊艳了世界。2019 年11 月,阳澄湖服务区被中国公路学会评为“最美园林文化服务区”。据说,这是服务区行业里第一张“最美”名片。如今,这张“最美”名片就镌刻在一块花岗岩巨石上,矗立在服务区大楼前,“最美园林文化服务区”九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光彩夺目,一拨又一拨游客饶有兴致地忙着与石碑拍照留影。
听沈建强介绍,一个国家的公路建设规模是根据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按其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重要性,再结合地理环境条件来确定的。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公路等基础建设完善,可以带动多个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高速公路是我们常见的道路类型中规格和等级最高的,比起市区道路和省道、国道等,高速公路对车辆的行驶速度有明确规定,高速公路一般都建有收费站。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那就是高速公路建有加油站和服务区,让人们补给燃油和休息、购物。现在,还要加上一些新的元素,使人有更加舒适的享受和体验。
在人们最初的印象中,服务区就是加油、吃饭、休息的停车场,曾几何时,服务区一直是设施简陋、灰头土脸的代名词。而如今的阳澄湖服务区,绝对颠覆了人们对服务区的认知,让人惊叹不已。许多人充满好奇,带着家人慕名前来打卡。一路上,他们对报纸媒体的宣传将信将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到阳澄湖服务区,他们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从宽阔的停车场就开始拍照,一边拍照,一边发朋友圈,口里还不停地说“真美,真美”,赞叹不已。
从上海来的高先生和夫人梅女士刚走进服务区,就显得手忙脚乱,梅女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拉着高先生的手说:“这是服务区吗?这不就是一个大型城市综合体吗?”
细心的梅女士发现,在阳澄湖服务区,一瓶矿泉水只卖1.1元,要是在以前,得卖5 元一瓶。还有其他饮品、水果、零食、土特产等都比以前要便宜很多。这里的餐厅有湘菜、粤菜、川菜、徽菜等菜系,中餐和晚餐提供的菜品达160多种,可价格普遍不高,花6元钱就能吃到炒饭,花10元钱就可以吃到云南米线,许多看上去比较高档的菜品,价格也很亲民,一个人消费50 元,就可以吃顿好的。
沈建强说:“过去很多人进服务区就是加油、上厕所,都不爱在服务区歇脚消费,主要是因为服务区硬件设施日益老旧,环境又差,快餐和饮料价格太贵,服务内容单一老套。长此以往,人们在服务区就没有消费欲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样根本留不住客,更谈不上消费了,服务区也就越来越不景气。”
阳澄湖服务区不仅有好环境、好风景,还引进了32种不同的业态。其中,既有名创优品、绝味鸭脖等国内品牌,也有肯德基、星巴克、猫屎咖啡等国际品牌,还有科技体验、休闲娱乐、文创产品、非遗展示等非餐饮类业态。在这里,机器人舞蹈、VR(虚拟现实技术)游戏等娱乐项目能让人一解旅途疲惫。玩累了,不但能吃到江南特色美食,还有机器人服务员送上贴心服务。
沈建强一边走一边介绍:“在硬件上,我们把服务区从‘小卖部’变成了‘大商场’。在经营理念上,我们由‘利润至上’转变为‘以人为本’。”
在机器人餐厅,我们第一次体验了一把机器人服务员送餐的乐趣。萌萌的机器人来往穿梭,将一份份菜品又快又准地送到我们面前,我们仿佛变成了天真的孩子,置身于儿童乐园之中,和机器人互动游戏,分享着从未有过的快乐。
沈建强说:“对准痛点才能精准发力,破除痛点才能涅槃重生。阳澄湖服务区开业以来,有六成到七成游客是慕名前来打卡的,平时每天餐饮以及零售的总收入达70 万元左右。相比改造之前,阳澄湖服务区的客均停留时间提高了两倍以上,服务区的经营收入翻了一番还多。”
阳澄湖服务区是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沪公司”)和沈建强的嘉兴市凯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的样板工程,是强强联手共同打造的一颗“巨星”。
浙江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赖炜告诉我们,在阳澄湖服务区改造之前,宁沪公司的一个副总带着一批人到浙江的长安服务区和嘉兴北岸服务区参观,从那时起他们就开始擘画江苏服务区。沪宁高速公路共有6 对服务区,他们拿出其中3 对让民营企业打造。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是一个大动作大手笔。阳澄湖服务区建好后,浙江有关方面组织前去参观,其建筑形态、主题打造、业态规划等都令人震撼,既吸引眼球,又便利亲民。
我们看到了服务区的一片新天地,同时也看到了危机。同我们采访的桐乡市政协教科卫体与文化文史学习委员会主任颜磊强说:“沈建强先前打造的梅村服务区是桐乡人做服务区的升级版,足以让我们桐乡人刮目相看。其实,我们桐乡人,包括这些做服务区的老板大多都有点保守,稳扎稳打,不太想当第一个。而沈建强的梅村服务区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一股新风,让人们眼前一亮:原来服务区也可以这样啊。”
颜磊强越说越兴奋,一连说了几个“没想到”。没想到沈建强又放出话来,他还要再造服务区的升级版。稍微熟悉这个行业的人都惊讶不已:“服务区还能升级吗?还能做成一个什么样?”当时的他们感到无法想象。没想到真让沈建强做成了,那就是阳澄湖服务区。交通运输部的领导来了,全国各地的同行来了,好奇的游客来了,中央电视台多次予以报道,阳澄湖服务区成了网红打卡点,轰动全国。服务区居然可以做成一个“城市综合体”,被人称为“城市客厅”。
采访过程中,我们多次听人说过,沈建强这个人有种坚韧不拔的创业信念,“事”不惊人死不休。如如果说梅村服务区是服务区的3.0版本,阳澄湖服务区就是4.0版本。颜磊强说:“梅村服务区和阳澄湖服务区,真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桐乡乌镇留下的那句话:‘耳目一新,刮目相看’。这对桐乡的形象是一次大的提升,给了桐乡服务区人极大的鼓舞。”
现在让时光倒流一会儿,回到1988 年10 月25 日:辽宁省沈大高速公路井泉服务区的开业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正式诞生,1988年因而成为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的元年。1992 年,沪宁高速公路的正式开工,揭开了江苏高速公路建设的序幕。1996 年11 月28 日,沪宁高速
公路江苏段建成并正式通车,实现了江苏高速公路零的突破。江苏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发展也是伴随着这份规划蓝图发展起来的,黄栗墅服务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仙人山服务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窦庄服务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芳茂山服务区(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梅村服务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阳澄湖服务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6 个服务区也同时开通运营,这是江苏省首批开通运营的高速公路服务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1988 年沈大高速公路井泉服务区的开业运营到2018 年凯通公司斥巨资对阳澄湖服务区改造升级,整整30 年。这个世界变化太大了。服务区也应该变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变得不是太快,而是变得太慢了。
如果说高速公路是经济走廊,那么服务区就应该成为这个走廊的枢纽和节点。既然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管理主体多元,那么服务区的建设运营就应该模式多样,多姿多彩。
服务区成了旅游景区,服务区成了城市综合体,服务区成了网红打卡地,服务区还能做成更美更酷的样子!是的,阳澄湖服务区不仅颠覆了国人的认知,更使得服务区这一行业登堂入室,成了令世人追捧的时代新宠。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
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
画出了锦绣江南鱼米乡……
熟悉的旋律在我们的耳边回响,我们对阳澄湖又多了一份眷恋,一份期盼。我们从江苏高速公路管理局权威人士处获悉,随着江苏第二轮高速公路规划网的不断推进,江苏区域协调和经济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他们将广泛汲取省内外和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深化管理,开拓创新,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服务区品牌,努力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交通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徜徉在阳澄湖服务区,总有些不一样的情愫悄然滋长。熟悉或不熟悉的模样,冷不丁地从某个角落冒了出来,好似与梦境般的某个景象撞了个满怀,那样的猝不及防,转瞬又怦然心动。
一只蟹在我的视线里飘忽,我能确认那一定是阳澄湖大闸蟹,虽然它早已闻名遐迩,但它绝不愿意错过这一场盛事,尽管它不是主角,但绝对是不可替代的嘉宾。“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桐乡乌镇人汤国梨—章太炎先生的夫人的诗句,给了我一个更爱它的理由。
“阳澄湖服务区只是一次大胆尝试,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但绝不是终点。”沈建强笑着说,“服务区的路还长着呢,越往后越难走。服务区必须破局,除了要营造良好的硬件设施和环境,关键还要有文化气息和时代气息。不管干哪一行,最终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才是真英雄。”
太阳已经照在阳澄湖上,久负盛名的阳澄湖大闸蟹闪耀在阳澄湖上,如今,阳澄湖服务区这颗“巨星”又升起在阳澄湖上。
沈建强成了风云人物,也成了有争议的人物。
外界对阳澄湖服务区众说纷纭。
有人说:“服务区就应该这个样。”
有人干脆唱道:“服务区的天是明亮的天,服务区的人们好喜欢。”
也有人说:“阳澄湖服务区就是哗众取宠。”
还有人说:“沈建强这是花巨资赚吆喝。”
……
是的,在桐乡服务区人乃至全国服务区人的浩大队伍里,沈建强无疑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阳澄湖服务区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冲击波还在,一场头脑风暴带来的理念冲击波还在,阳澄湖服务区还在,全国3000 多对服务区还在,桐乡服务区人的梦想还在……
服务区,服务区人,永远在路上。他们正以新时代奋斗者的姿态,向着理想奔跑,相信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车往大路走了
如果公路有记忆,那些从小路到大路,从沙石路到水泥路再到沥青路,从乡村公路到县道、省道再到高速公路的变化,定会让它刻骨铭心。如果公路有情感,那些岁月留下的印记,一闪而过的笑脸和重新长出的翅膀,定会让它神采飞扬。
当目光从历史深处走来,定格在某一个节点时,人们会不由得停下脚步,抚摩那尘封已久的往事,心潮澎湃。
往事并不遥远,仿佛就在昨天。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好似天经地义。那靠路吃路呢?没想到靠路吃路也有不灵的时候。为啥?因为路变了,一切都随之变了。
多少年来,路边摊、路边店、路边集市已经成为无数人生活中的一道风景。多少人正是从路边贩卖起步,摸爬滚打,几经沉浮,继而进入商海遨游的。
当然,有的人熬出了头,冲出重围,成为行业大佬;有的人熬白了头,却还在路边营生,艰难度日。这也没有什么对错,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命运,芸芸众生,生生不息。
说到路,最让人联想到的就是鲁迅先生说的那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靠路吃路,本来是没有问题的,自古以来,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路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探索世界的前提和出发点。正所谓“没有路就是最宽的路”。
“从桐乡市区到杭州单程只需45 分钟,去一趟上海只需1 个多小时,这样的场景是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有市民如是说。
人在变,路也在变,而且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神奇。路在变,人也得变,变则通,不变则死。
中国有句俗话,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桐乡人和杭白菊一样,含蓄内敛,韵味无穷。
对那些一直在路边营生的人来说,路就是他们的全部,甚至是他们生命的延伸。
要致富,先修路。对凤鸣街道的人来说,320 国道就是他们的致富路。320 国道是中国一条连接华东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主干道,起点为上海,终点为云南瑞丽姐告口岸,全程3695 千米。途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6 个省(直辖市),这条路连通了桐乡与外面的世界,使得桐乡与杭州、苏州、上海三地形成了1 小时经济圈。
凤鸣街道有着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紧邻320 国道的天花荡,旧称天荒荡,为春秋时吴越古战场之一,交通十分便利。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桐乡全县公路里程仅110.35 千米。境内唯一与外界相连的三级公路就是杭枫公路。杭枫公路正是320 国道的前身,那时道路两侧多是低矮的农舍和成片的农田。
凤鸣街道人在320 国道边上做生意由来已久,主要售卖杭白菊和小桑苗。杭白菊和小桑苗伴随着他们成长,融进了他们的血脉。可惜的是好景不长,1998 年,桐乡第一条高速公路沪杭高速开通,那些曾经风风光光地从新农村村经过的大巴车不走320 国道了。
一天,一个过路司机随口说了一句:“我们下次就不再来这里了。”“不来这里?”邵坤元和吴荣千几乎是同一个反应,吴荣千问道,“为什么不来这里呀?你不开车了吗?”司机友善地笑了笑,说:“你们还不知道吧?高速公路开通了,我们走高速了,以后几乎所有车都会走高速那边了。”
“啊—”吴荣千一惊,心想,这不是断了我们的财路吗?那时候,高速公路还是个新生事物。在此之前,邵坤元和吴荣千听说那边在修高速公路,也没当回事。高速公路是个啥样,谁也不知道,更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邵坤元回过神来,赶紧打听起了高速公路的情况—高速公路双向6车道,限速上路。
那司机是个见多识广的人,与邵坤元和吴荣千也算是老熟人了。他给他们支了一招:“你们可以到高速公路服务区边上找个地方,照样卖菊花呀。”
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吴荣千和邵坤元眼前一亮,对呀,天无绝人之路,
方不亮西方亮。只要有生意做,到哪儿不是做?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桐乡人赶个集来回就要一整天。这不是杜撰,这是有史料记载的。我们翻看着《桐乡交通志》,一个个年份,一组组数字,一个个事件,记录的不仅是沪杭高速公路修建内容的纪实,更是桐乡民众对路的渴盼和深情。到了20 世纪末,高速公路建设热潮在浙江兴起,桐乡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机会。1993 年,桐乡建立沪杭高速公路桐乡市建设领导小组,1994 年。桐乡建立沪杭高速公路桐乡市建设指挥部,建设高速公路的大工程由此开展……听工程的亲历者介绍,这是桐乡第一次建设高速公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每一个工程背后都离不开“征迁”这个话题,桐乡可谓是举全民之力。
“拆掉安乐窝,修建黄金道”不是民间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当时,桐乡高桥镇演教村一位徐姓农户,他家居住的房屋结构大气,外表美观,设施齐全,听说为修建高速公路需要拆迁他家的房屋时,他心疼得几天吃不下饭,最后还是甘愿牺牲个人利益,主动配合拆迁。很多村民对于高速公路的概念还很模糊,但当听说它将推动桐乡城市发展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在同意书上签了字。另有高桥村6 组农户大公无私,修建高速公路并不涉及他们征迁用地,听说该村17 组农户需要拆迁,他们主动供地让17 组农户建造新房……
当我们再次品读这些枯燥、琐碎的文字时,我们似乎能触摸到他们跳动的脉搏,从文字中感受到温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