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思想的假死
》
售價:NT$
290.0
《
当代精神分析新论
》
售價:NT$
43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棕榈油的全球史 : 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
售價:NT$
440.0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售價:NT$
280.0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售價:NT$
490.0
|
編輯推薦: |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且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现有房颤患者近1000万。房颤容易导致中风、心衰和老年痴呆等并发症。抗凝药是预防房颤引起中风的最有效手段,,然而,如此一类能够让房颤患者充分获益的药物却在我国房颤患者中一直得不到有效或广泛的应用。导管消融是让房颤患者恢复正常心律的一线治疗,但我国房颤患者对其接受度低。因此,低抗凝治疗率和低导管消融率是我国房颤防治所面临的两大挑战。本书通过叙事医学,由20多个房颤治疗故事组成,另附有关于房颤方方面面的科普,希望能帮助普通民众加强科普房颤防治知识,提高患者的治疗意愿。
|
內容簡介: |
本书通过作者讲述自己接诊过的20个典型房颤患者的故事,并结合患者自述的房颤故事5个,以“医之心语——我讲诊治房颤的故事”“患之心声——听房颤患者讲房颤的故事”“心语心声——医患共话房颤防治”为脉络进行组织,运用纪事写实的手法来直观介绍房颤患者求医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疑惑、困扰和对房颤认知上的不足或误解,随后从故事里引出房颤防治知识点,进行一一剖析和总结,为患者释疑。依据当前国内外房颤诊疗指南,阐述了房颤规范化防治的方方面面,总结了提高我国房颤防治水平的方法和经验。
|
關於作者: |
魏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博士,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心律学会委员及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国家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导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少稳教授手术团队的主力术者之一。2019年获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首届全国心血管健康科普作品大赛二等奖,中国房颤中心总部、上海医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房颤科普短视频大赛三等奖,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房颤管理优秀工作者”称号。2020年获得上海医学会/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华基地、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联合主办的“健康心动,百日行动”-抖音科普微视频大赛二等奖,被聘为“健康心动,百日行动”上海市科普大使。2021年获中国房颤中心联盟第三届全国房颤科普大赛一等奖。平时喜好文学、写作和音乐,自诩为新时代下的“文艺青年”。
刘少稳,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瑞典隆德大学博士,曾赴意大利和法国心脏中心研修和工作多年,现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心脏病急救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心血管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主编我国第一部房颤导管消融专著《心房颤动与导管射频消融心脏大静脉电隔离术》。2018年获“上海工匠”称号。
|
目錄:
|
医之心语——我的房颤病人 1
中风了,她才后悔没有听女儿的话 2
忽视体检发现的房颤,付出沉重代价 5
当高龄遇见房颤 9
这么年轻,怎么就房颤了 14
房颤规范化抗凝治疗,任重而道远 17
耄耋之年,为了更好地活着 21
在房颤门诊遇上巾帼英雄,一路守护 24
甲亢的她,又有了房颤 28
左心耳堵了,可心房还在颤 32
修补的心,又房颤了 39
心脏换了门,还有告别房颤的机会 43
外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她的活路在何方 47
迟迟未开封的锦旗 53
两次消融术后复发,是绝望还是希望 56
房颤抗凝有出血,她该怎么办 61
消融让高龄房颤夫妻继续相濡以沫 66
高危患者寻路求医不放弃 69
听了妹妹的话,她终于直面房颤 75
超高龄房颤患者选择何种治疗,且听我说 78
我给下肢动脉栓塞的房颤患者做了“一站式”手术 82
患之心声——我的房颤故事 87
第三次房颤消融成功记 88
当房颤消融术后复发遇上重症肺炎 91
不想活的我又向百岁进军了 96
老夫妻房颤多亏两个“魏主任” 101
我与房颤的马拉松 106
心语心声——医患公话房颤防治 111
房颤是个什么病,需不需要治,该怎么治 112
消融是怎么治好房颤的 120
左心耳能不能一堵了之 128
房颤导致心衰了,不能消融,还有什么办法 132
房颤防治水平的国内外差异 134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的房颤防治 138
后记:结稿感想 141
|
內容試閱:
|
房颤(心房颤动的简称)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普通人群的患病率为1%~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现有房颤患者近2000万,每年新增约130万。房颤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高发病,也是多数即将迈入老年的人所需要面对的事情。
房颤有很大的危害,容易导致脑卒中(俗称中风)、心力衰竭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在房颤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约为5%,是无房颤者的4~5倍。我国每年因房颤而发生脑卒中的患者约40万。房颤引起的脑卒中与非房颤引起的脑卒中相比,有起病急、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和易复发的特点,其病死率是非房颤相关脑卒中的两倍。口服抗凝药是预防房颤相关脑卒中的最有效手段,它可使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风险降低60%左右。然而,就是如此一类能够让房颤患者充分获益的药物,在我国房颤患者中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房颤中心团队在2015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在上海市松江区60岁以上的社区房颤患者
中,只有5.9%服用抗凝药,61.1%未进行任何抗栓治疗,29.6%使
用阿司匹林,2.9%使用氯吡格雷,0.5%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由此看出,我国社区房颤患者的抗凝药使用率极其低下,有较多的房颤患者被错误地使用了指南不推荐使用的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与之对比,欧美发达国家的房颤患者抗凝药使用率为80%~90%。差距如此之大,这让国内长期从事房颤防治工作的同行们感到焦虑和责任重大。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我国很多的房颤患者没有症状,很多人认为“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没有症状就不算有病”。其次,有很多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和非心血管病专科的医生,他们对房颤的认识还存在不足,导致很多房颤患者在就诊后并没有被告知“房颤容易导致中风”的危害,没有被及时地建议使用抗凝药,甚至部分房颤患者被错误地使用了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另外,导管消融是能够让房颤患者恢复正常心律的一线治疗,但我国房颤患者对这种治疗方法的接受度普遍很低。因此,低抗凝治疗率和低导管消融率是我国房颤防治工作所面临的两大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向社会民众科普房颤的防治知识,要千方百计地提高房颤患者对房颤疾病的正确认识,进而激发他们的治疗意愿,最终促进我国的房颤规范化防治水平与国际接轨。
作为许多房颤患者的主诊或者手术医生,我们一直致力于我国房颤的规范化防治事业,用心良苦地做房颤科普。我们通过撰写本书,讲述自己接诊过的20个典型房颤患者的故事,并结合5位患者自述的房颤故事,以“医之心语——我的房颤病人”“患之心声——我的房颤故事”“心语心声——医患共话房颤防治”为脉络进行组织,运用叙事写实的手法来直观地介绍房颤患者在求医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遭遇,诉说他们的疑惑、困苦、焦虑、失望和绝望,并从故事里引出一个个房颤防治知识点,逐一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最终为患者释疑解惑。我们依据当前的国内外房颤诊疗指南,详尽阐述了房颤规范化防治的方方面面,总结了我国房颤防治的现况和不足,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法、经验和建议。
总的说来,我们通过自己的文字记录了房颤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的故事和心路历程,通过讲好房颤患者们的故事,科普房颤的点点滴滴,从而实现最“接地气”的房颤科普,让普通老百姓看得懂、看得透,明白房颤这个病。
希望这次医学与文学的结合,能带来与众不同的科普效果,真心期望中国房颤患者的规范化治疗率越来越高。最终,我们的愿望是:“医路相伴,与患同行,为中国房颤防治事业而奋斗!”
魏 勇 刘少稳
2023年10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