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NT$
352.0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NT$
576.0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編輯推薦: |
本书立足王安石所作诗、词、文作品进行注解,分“诗”“词”“文”三种文体,按照王安石的政治活动来考察其文学创作,比较清晰地呈现其诗文发展变化的轨迹。作品注解与人物经历相得益彰的结合,有助于全面呈现王安石其人其作其思,使读者能更加全面直观了解这位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了解他敢于革新的政治思想,彪炳千秋的文学成就,探寻“丹青难写是精神”的深意。
|
內容簡介: |
本书立足王安石所作诗词文作品进行注解,分“诗”“词”“文”三种文体,并根据作者生平按时间顺序编排。通过对诗词文的详细注解,读者能准确理解作品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文末的说明文字涉及社会背景、人物生平经历、事件缘由等,情节性较强,能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亦能助益读者理解作品。作品注解与人物经历相得益彰的结合,有助于全面呈现王安石其人其作其思,使读者能更加全面直观了解这位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了解他彪炳千秋的文学成就,敢于革新的政治思想。此外,本书注释详细且全面,可作为学习 王安石作品的入门教材使用。
|
關於作者: |
高克勤 1962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吴江。1986年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后,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历任编辑至副社长兼副总编辑。2009年调任上海远东出版社社长、总编辑。2013年至2022年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编审。
著有《王安石与北宋文学研究》《传薪者——上海古籍往事》《拙斋书话》《会心不远》等。整理的典籍有《王荆文公诗笺注》《宋诗精华录》等。
|
目錄:
|
目 录
001/ 导言
001/ 诗
赠曾子固 / 001
次韵和中甫兄春日有感 / 003
河北民 / 005
天童山溪上 / 007
秃山 / 008
收盐 / 011
鄞县西亭 / 013
登飞来峰 / 014
若耶溪归兴 / 015
别鄞女 / 016
乌塘 / 017
葛溪驿 / 018
到舒次韵答平甫 / 020
舒州七月十一日雨 / 022
题舒州山谷寺石牛洞泉穴 / 024
壬辰寒食 / 026
宣州府君丧过金陵 / 028
杜甫画像 / 029
兼并 / 032
郊行 / 035
促织 / 036
乌江亭 / 037
奉酬永叔见赠 / 039
平山堂 / 041
桃源行 / 043
明妃曲二首(其一)/ 046
明妃曲二首(其二)/ 048
示长安君 / 050
永济道中寄诸舅弟 / 052
白沟行 / 054
涿州 / 057
出塞 / 059
入塞 / 060
思王逢原三首(其二)/ 061
试院中 / 063
详定试卷二首(其二)/ 064
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因亦作两篇(其二)/ 067
金陵怀古四首(其一)/ 070
松间 / 072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 074
夜直 / 076
元日 / 077
众人 / 079
孟子 / 081
商鞅 / 083
贾生 / 085
壬子偶题 / 087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 / 088
泊船瓜洲 / 090
登宝公塔 / 092
定林 / 094
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 / 096
后元丰行 / 100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103……
|
內容試閱:
|
导 言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读史》
王安石生前写的这两句诗体现了他对历代史籍所载事实的真知灼见,饱含着他对现实生活中人物评价毁誉不一的真实感受。也许,正是由于王安石对历史的深刻了解和对现实的透彻体悟,他对自己身后的是非也有充分的估计。他的这两句诗,也是对后人关于其历史功过的记载和评价的贴切概括。
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不仅以其文学成就彪炳千秋,而且更以其政治革新的剧烈和思想学说的创新而影响当时。王安石首先是作为一位政治家、思想家出现在北宋的历史舞台上的。他曾两度主政,倡导变法,权倾天下,在当时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都是历代文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也正因如此,他在生前和身后都受到了大相径庭的评价。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政绩聚讼纷纭,争论不休;而对他的文学成就,却几乎是众口一词地给予了高度评价。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故后人又称“王文公”。他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他从事政治活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年代,主要在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也正是北宋王朝开始陷于积贫积弱境地的时期。当时,宋朝开国已近百年。自从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之后,宋朝潜在的内外矛盾便开始暴露。国内,官僚队伍臃肿腐败,军队骄横而缺乏战斗力,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这一切加重了人民的苦难,导致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对外,宋朝还面临着辽和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为换得边陲的暂时安定,宋朝每年要向辽、西夏输纳大量银绢作为“岁币”,这一沉重的经济负担又落到广大人民的身上,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作为一位政治家,王安石从青年时代踏上仕途开始,就把自己的一生同宋王朝的命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当他主政之后,更是把全部精力倾注于政治活动之中,其进退也随着由他倡导的变法运动的发展而变化。有意味的是,当新法被推翻时,王安石也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位文学家像王安石那样与政治的关系如此密切。
王安石本人也以政治家立命,而耻以文士自名。他从小接受传统的儒家思想,立下了建功立业的大志。因此,他的文学思想也表现出政治家的色彩,宗旨在于经世致用,重道崇经。王安石强调“文章合用世”(《送董传》),“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上人书》),把文学的内容囿于“礼教治政”的范围,但并不轻视艺术形式,主张“文贵自得”(同前),以尽言其志。带有实践色彩,具有广泛的现实内容,这是王安石文论的一个特色。
王安石的诗文创作实践,虽然与他的文学主张之间存在不尽相符之处,但总的说来还是后者的具体表现。其显著特点是,题材和数量随着政治活动的发展变化而呈现出相应的发展变化。因此,按照王安石各个时期的政治活动来考察他的文学创作,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出其诗文发展变化的轨迹。
王安石步入仕途之际,正值“庆历新政”实行之时。以范仲淹等为代表的革新派,为了缓和北宋王朝面临的危机,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改革弊政,史称“庆历新政”。虽然这次改革由于遭到保守派的反对,不到一年就告失败;但是改革思潮仍在继续发展,对于改革的内容和方法等问题的认识也逐步深化,改革已成为社会的普遍要求。王安石深受改革思潮的影响,并与范仲淹、欧阳修等改革派领袖交往。当时的王安石,勤于学习,敏于政事。从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起,到至和元年(1054)入京为官前,他转宦州县,先后担任过签书淮南节度厅判官公事、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务。在地方官任上,他力图有所作为。如在鄞县(今属浙江)任上他“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宋史》本传)。十余年的地方官生活,锻炼了王安石的才干,为他赢得了声誉,也为他主政后推行新法积累了经验。这一时期,王安石开始了诗文创作,其中散文创作尤为活跃。揭露现实黑暗,抨击弊政,关心国事,要求改革,是他这一时期诗文的重要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他这一时期的诗文,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从至和二年(1055)入京为群牧判官起,至嘉祐八年(1063)因母丧离京丁忧迄,其间除了嘉祐二年(1057)由群牧判官出知常州(今属江苏)、嘉祐三年(1058)调为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外,王安石一直在京为官。京师和地方的官宦生活,使他对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有了更深入广泛的了解,同时也使他十多年来关于改革的思考更为成熟清晰。嘉祐三年冬,他写成了一篇长达万言的雄文,这就是次年入京所献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书中提出的一整套改革方案,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改革思想。王安石的改革方案虽然未能为宋仁宗所采纳,却使他在北宋政坛上崭露头角。这一时期,是王安石诗歌创作的丰收期,在内容上仍然保持着前一时期那种密切联系现实、充满改革要求的特点,在艺术风格上则有了显著的发展。他这一时期的诗,在体裁上从前一时期的多为古体,转变为古体、近体诗创作并驾齐驱;风格上也从直陈其意、唯意所向,开始渐趋含蓄,往往用比较平婉、含蓄的表达代替纯然的议论,描写亦更趋精细。这一时期的散文虽然不多,但仍保持了前一时期说理周详、议论风生的特点而又有所发展。
? 嘉祐八年(1063)秋,王安石因母丧回江宁(今江苏南京)。治平二年(1065)服阕后,因病未能赴京应召,遂在江宁设幄讲学。通过讲学,王安石宣传了他的改革思想,并在周围聚集了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形成以他为代表的新学学派,为后来推行新法准备了舆论和人才。治平四年(1067)正月,年仅二十岁的神宗继位。他锐意进取,起用王安石,先是任命他知江宁府,不久便召他入京为翰林学士,由此揭开了熙宁变法的帷幕。在这四年的居丧讲学时期,王安石的诗文创作都不甚活跃,但却不乏可取之作。其近体诗更注重对偶和用典,诗艺显得更为纯熟。这一时期的散文,议论色彩更趋强烈,风格上由峭刻拗折渐趋平婉温醇,更善于依经立论,引经据典。值得一提的是,王安石这时还尝试词的创作,著名的咏史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就作于此时。
从治平四年(1067)秋入京为翰林学士起,至熙宁九年(1076)第二次辞相回江宁迄,是王安石在北宋政坛上大显身手的时期。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从经济、政治、军事和教育科举制 度 几 方 面,开 始 实 行 大 刀 阔 斧 的 改 革。熙 宁 二 年(1069),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拜相。从此,王安石处于北宋王朝的权力中心,倾注全部精力于变法运动之中。因此他这一时期的诗文创作虽不甚活跃,而内容则和变法运动密切关联,反映了变法运动的进程,表现了王安石在急剧变动的政治风云中的复杂感情。
从熙宁十年(1077)回到江宁起,至元祐元年(1086)逝世为止,这十年王安石一直在钟山过着隐居生活。由于脱离了繁重的政治活动,王安石这时专力于诗歌创作,数量也以这个时期为最多;但散文创作却日见减少,主要是一些序文和书信。由于新法的推行遭受挫折,以及爱子王雱的早夭,脱离政坛的王安石对世事开始产生了一种超然的态度,思想也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这一时期,他由早年的“以佛济儒”,即从佛教经典中吸取可以为儒家学说所利用的观点,转变为试图向佛教寻求解脱,创作了不少充满释氏说教意味的诗文,带有虚无的色彩。然而,作为一位曾经执着于世事的政治家,王安石毕竟未能全然遗世独立,他虽过着隐居生活,但仍心忧国是。值得一提的是,王安石这时的诗风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变化。他更注重艺术推敲,讲究修辞技巧,重视诗的韵味,创作了大量雅丽精绝、脱去流俗的小诗,诗风已从充满“逋雄峭直之气”变为表现“深婉不迫之趣”,对后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总之,王安石的诗题材广泛,而且各体皆工,尤以古体诗和绝句为人所称道。他的诗长于议论,精于修辞,主要表现为以文为诗,重视对偶和用典,对宋代诗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散文体裁多样,结构谨严,析理透辟,语言简洁,笔力雄健,风格亦由峭直刚劲渐趋深婉温醇,以其杰出的成就跻名于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王安石的词作数量不多,却能突破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樊篱,在题材和表现手法等方面作了不少独创性的努力,从而在词史上赢得了一席之地。
本书选注了王安石各个时期、各种文体的代表作品,以期帮助读者了解王安石杰出的文学成就。入选作品按诗、词、文各体分列,各体作品尽可能编年,无法编年者或依“以类相从”的原则置于适当篇目之中,或置于编年部分之后,依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次排列。所选作品以《临川先生文集》为底本,并以他本参校,择善而从;遇有重要异文,则在注中说明。选注过程中,参考和吸取了前人时贤的不少研究成果,未能一一注明,谨此一并致谢。
限于水平,选注工作定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高克勤
赠曾子固①
曾子② 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③ 。
挟才乘气不媚柔④ ,群儿⑤ 谤伤均一口。
吾语群儿勿谤伤,岂有曾子终皇皇⑥ ?
借令不幸贱且死,后日犹为班与扬⑦ 。
① 曾子固: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北宋著名散文家。
② 曾子: 指曾巩。 子,古代男子的美称或尊称。
③ 江汉: 长江、汉水。 汉水,一称汉江,为长江最长支流。 斗: 北斗星。
④ 挟才: 凭借才华。 乘气: 依仗气势而纵横驰骋。
⑤ 群儿: 指诽谤中伤曾巩的人。
⑥ 皇皇: 同“惶惶”,心神不安的样子。
⑦ 班: 指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撰有《汉书》,为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扬: 指扬雄,字子云,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著有《太玄》 《法言》等。
与王安石一举中第、仕途一帆风顺不同,曾巩的应举之路相对较长,他直到嘉祐二年(1057)近四十岁才进士及第,开始步入仕途。庆历二年(1042),曾巩第二次入京应试落第后,回到家乡度过了十余年艰苦的耕读生活。在忍受生活困窘的同时,曾巩还遭到了时人的误解。对此,作为曾巩好友的王安石愤感不平。庆历五年(1045)前后,王安石在给时人段缝的信中,就用事实驳斥了当时传闻对曾巩的诋毁,并对曾巩的道德品质与文学才能作出了高度评价:“巩文学议论,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禄动也。”(《答段缝书》)王安石认为这种诋毁是“愚者”对“贤者”的嫉妒和诽谤,贤者应该独立自守而“不惑于众人”。这首《赠曾子固》诗的写作背景与《答段缝书》相同,当为同时之作。王安石在诗中对曾巩的文章作了高度评价,把曾巩与汉代大学者班固、扬雄相提并论。这既是王安石对处于逆境之中的曾巩的鼓励、安慰之语,又表现出他对曾巩的深刻理解和关怀,从中也反映了王安石笃于友谊的性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