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編輯推薦: |
城市学作为一个学科集群,涵盖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领域的范围,包括城市产业经济、社会文化、城市治理、人口发展、空间与区域、生态绿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科技创新、城市安全及数字化发展等诸多内容。在传统的西方城市理论体系下,利润、利益和价值统管整个学科集群的主线之中,经济人的价值站位是主流研究视角。而中国的城市从行政体制、地理范围、政府职能、价值倾向等都与西方城市存在很大差别,西方理论很难为中国城市的发展解惑,基于此,本书以中国特色理论为基础,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理论和路径。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丛书中的一本,共14章,分别研究了城市群、都市圈、城市规划等,深入分析中中国特色城市理论。在人口城市化、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城市产业创新转型、城市治理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城市建设、城市更新改造、智慧城市、城市规划等领域不断丰富城市发展理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道路,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中国城市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城市发展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理论又为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本书对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社会实践和理论创新进行归纳和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關於作者: |
周海旺,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9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得硕士学位,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至今。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上海市人口办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市民政局《“十四五”民政科研基地(养老综合)》首席专家。承担完成过两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申请获得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两项重点项目,主持完成过30多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和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完成过90多项委办局委托课题,对人口发展战略、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就业与社会保障、人口发展预测和规划、城市公共服务等领域有众多研究成果,发表研究成果400多万字,获得过十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
|
目錄:
|
目 录
前言/001第一章.中国特色城市发展实践探索与理论阐释
第一节. 建党百年以来中国城市工作的路径梳理. /001
第二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城市工作的新实践与新探索. /003
第三节. 中国特色城市理论的新阐释与新建构. /012
第四节. 中国特色城市发展实践与理论新展望. /026
第二章.城市人口发展与新应对
第一节.中国城市人口政策演变./028
第二节.中国城市人口发展变化特点与规律./032
第三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城市人口发展经验与问题./045
第四节.中国城市人口发展前景展望及新应对./054
第三章.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第一节.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回顾./057
第二节.新型城镇化的理论体系./063
第三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型城镇化实践探索./066
第四节.新型城镇化建设成就./071
第五节.中国推进城镇化的发展经验与趋势展望./074
第四章.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分析框架./080
第二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086
第三节.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验规律./093
第四节.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与路径./096
第五章.科技创新驱动城市转型
第一节.科技创新与城市发展新动能./102
第二节.科技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机制分析./106
第三节.创新驱动中国城市发展的探索./115
第六章.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
第一节.中国城市治理体系的演化./122
第二节.新时代中国城市治理的要求./124
第三节.中国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的构建./126
第四节.中国现代化城市治理的总结与展望./133
第七章.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一节.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与演进./135
第二节.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特征与供给模式./141
第三节.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新探索./145
第四节.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总结与展望./150
第八章.韧性城市与安全城市建设
第一节.韧性城市与安全城市./156
第二节.城市公共安全./161
第三节.中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情况./172
第四节.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公共安全防控体系的新探索./175
第九章.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城市建设
第一节.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城市的理论基础./183
第二节.中国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189
第三节.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新要求和新探索./196
第四节.中国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总结与展望./200
第十章.城市更新发展
第一节.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210
第二节.城市更新发展的新要求./215
第三节.人民城市理念与城市更新./223
第四节.中国城市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更新探索./227
第十一章.新城与新区建设
第一节.新城新区的理论基础./233
第二节.中国新城新区建设的实践探索./240
第三节.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新城新区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探索./250
第四节.中国新城新区建设的总结与展望./257
第十二章.城乡融合发展
第一节.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综述./265
第二节.中国城乡关系的阶段性演变./269
第三节.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274
第十三章.城市群与都市圈
第一节.中国城市群、都市圈概念的提出与发展./288
第二节.中国城市群、都市圈战略的演进与特征./296
第三节.中国重点城市群实践与经验总结./300
第十四章.面向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第一节.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与属性./309
第二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构的历史逻辑./312
第三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构的时代要求./315
第四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总体框架与运行逻辑./318
第五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发展的未来展望./321
参考文献/324
后 记/328
|
內容試閱: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经济与自然的关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途径的认识形成完整、系统的生态经济观,凸显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为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揭示了如何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均衡全面发展,切实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研究从生态经济学学理层面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对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推进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学科体系建构和创新发展、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经济学是在西方工业革命大背景下为解决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破坏等问题而产生的。人们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进行反思,批判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传统经济理论,将生态要素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试图实现人类经济、生态、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其中西方生态经济学具有较大代表性和影响力。西方生态经济学以解决“可持续规模、公平分配、有效配置”三大问题为目标,构建了其核心理论体系,提出的“经济是环境的子系统,经济子系统不能超越它置身于其中的母系统的规模而发展”的命题,在一定程度上为生态环境保护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需要看到,西方生态经济学主要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环境问题以及对增长崇拜的批判而产生的,其理论形成的社会制度、问题类型、学科基础、目标等与中国有较为明显的区别。由于其内在的理论缺憾,西方生态经济学实质上未能完全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问题,这就决定了西方生态经济学难以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进行全面的阐释和有效的指导。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既为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也对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增进人民生态福祉需要理论创新。人口规模巨大决定了中国发展生态经济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一方面,人口规模巨大决定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带来巨大的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发展生态经济的需求迫切、任务艰巨。另一方面,人口规模巨大造成人均资源环境要素占有量低,西方生态经济理论在解决中国生态经济问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满足人民群众生态福祉需求,要开辟新的模式和路径。其次,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呈现多样性复合性,正确认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需要理论创新。中国形成了与西方发达国家“串联式”发展历程不同的一种跨越式发展道路,几十年内完成了西方发达城市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在压缩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表现出多样性和复合性,这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解决生态经济问题的理论和方法难以在中国进行简单复制,需要从源头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发展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最后,生态问题国际化趋势明显,推动构建全球绿色发展格局需要理论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生态问题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洪水、干旱和极端气候事件等传统和非传统生态安全风险相互交织,已构成全球共同挑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需要主动适应这一趋势,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实践,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促进中国推进全球生态秩序和生态规则的变革与重构。
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成果,具有学科交叉性、应用导向性和时空动态性等学科特点。从突破西方生态经济学研究局限和服务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两个视角出发,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重点要解决可持续绿色增长、普惠性生态福祉、可持续资源配置、生态经济共同体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基于对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的认识,本书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构建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微观层面以生态经济系统的单个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运行规律及对生态经济的影响,体现在生态产品价值理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理论、资源环境要素市场理论等。宏观层面以整个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生态经济系统在整体上的运行规律,体现在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关系理论、生态经济增长理论、生态福祉理论、可持续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绿色金融理论、区域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理论、全球生态公共产品理论等。
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将会不断深入,自然资源产权权益、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新发展模式、绿色规制、生态系统价值评估及生态补偿机制、环境治理多元主体共治、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等领域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著者2023 年7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