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社会认知逻辑

書城自編碼: 392218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刘奋荣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638544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5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探知无界·气候变化的危机与应对 北大名师讲科普系列
《 探知无界·气候变化的危机与应对 北大名师讲科普系列 》

售價:NT$ 245.0
中国文化第一课·典籍里的礼
《 中国文化第一课·典籍里的礼 》

售價:NT$ 296.0
思想的光照:马寅初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文集
《 思想的光照:马寅初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文集 》

售價:NT$ 398.0
入门级AI机器人制作与图形化编程
《 入门级AI机器人制作与图形化编程 》

售價:NT$ 347.0
怎样上好常态课:小学数学教学24例
《 怎样上好常态课:小学数学教学24例 》

售價:NT$ 319.0
祈愿女神
《 祈愿女神 》

售價:NT$ 325.0
新反智时代(历史学堂)
《 新反智时代(历史学堂) 》

售價:NT$ 374.0
毛线球49:流转春光里的钩编花片
《 毛线球49:流转春光里的钩编花片 》

售價:NT$ 35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52
《 中国哲学简史(国民阅读经典·平装) 》
+

NT$ 2035
《 傅佩荣的西方哲学课(全3卷) 》
+

NT$ 324
《 人生的智慧:如何才能幸福度过一生(新版人生的智慧!哲学大师叔本华的永恒经典!全新完整译本!精美插图珍藏!《金刚经修心课》作者费勇教授强力推荐!) 》
+

NT$ 239
《 鬼谷子-中国谋略奇书,教你识人之术 》
+

NT$ 314
《 论灵魂 》
+

NT$ 1121
《 金枝(全两册)(精装本) 》
編輯推薦:
社会认知逻辑研究社会关系的逻辑性质,特别是社会关系对人们认知推理的影响。本书要回答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在认知逻辑中引入社会关系这个新视角,主体的认知推理有什么新变化和新规律?一个前置问题是,我们在逻辑语言和模型中以何种方式引入社会关系?这涉及对社会关系的表征。书中根据对社会关系和社会影响的不同表征方式,深入探讨社会关系与认知推理之间的互动。
內容簡介:
认知逻辑研究人们关于知识、信念等概念的推理规律,社会认知逻辑则研究社会关系的逻 辑性质,特别是社会关系对人们认知推理的影响。在过去十年里,“社会关系和社会影响”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内容被逻辑学家们关注,与认知逻辑发生有趣的交互,涌现出很多新的成果,从而形成“社会认知逻辑”。本书要回答的一个核心问题即是:在认知逻辑中引入社会关系这个新视角,主体的认知推理有什么新变化和新规律?本书引入审思理性和进化理性两个理性概 念,并给出基于这两种不同径路的研究成果。
關於作者:
刘奋荣,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博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阿姆斯特丹-中国逻辑讲席教授 (Amsterdam-China Logic Chair); 清华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学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
目錄
第 1 部分 绪论和预备知识
第 1 章 绪论 3
1.1 关于认知的表征 3
1.2 从个体到群体 6
1.3 主体性:从静态到动态 10
1.4 社会影响:低等与高等理性 11
1.5 本书内容概览 13
参考文献 17
第 2 章 知识和信念的逻辑 18
2.1 认知逻辑 20
2.2 动态认知逻辑 26
2.3 信念逻辑 29
2.4 信念修正理论 30
2.5 几个群体知识的概念 35
2.6 混合逻辑 37
参考文献 40
第 2 部分 基于进化理性的逻辑
第 3 章 信念修正与社会影响 45
3.1 社会影响下的信念变化 47
3.2 稳定与变动状态 52
3.3 可能的替代模型 60
3.4 合理性关系的动态变化 65
3.5 结语和未来研究 70
参考文献 71
第 4 章 社会影响与行为预测 74
4.1 单向影响和行为预测 76
4.2 双向影响和几个稳定性概念 79
4.3 结语和未来研究 83
参考文献 84
第 5 章 社会结构与群体信念 87
5.1 信念与信任矩阵 88
5.2 群体的潜在信念 91
5.3 社会网络的结构与收敛 92
5.4 结语和未来研究 95
参考文献 96
第 3 部分 基于审思理性的逻辑
第 6 章 社会友谊逻辑 99
6.1 语言和语义 100
6.2 社会宣告 109
6.3 知道你的朋友 114
6.4 动态行为:提问 117
6.5 社会网络中的公共知识 121
6.6 结语 123
参考文献 123
第 7 章 基于证据和信任的动态信念逻辑 126
7.1 语言和语义 127
7.2 性质和实例 136
7.3 公理系统 139
7.4 相关研究 143
7.5 结论 144
参考文献 145
第 4 部分 图博弈模型
第 8 章 社会网络与博弈模型 151
8.1 两个博弈 151
8.2 博弈的本地化 155
8.3 图博弈设计的参数 159
8.4 图博弈的逻辑谱系 160
8.5 结语 162
参考文献 163
第 9 章 捉迷藏的图博弈逻辑 166
9.1 捉迷藏逻辑 168
9.2 互模拟和表达力 170
9.3 可满足性问题的不可判定性 174
9.4 相关工作 177
9.5 总结与展望 178
本章附录:定理 2 证明 179
参考文献 184
第 5 部分 反 思
第 10 章 对理性概念的反思 189
10.1 推理和计算简史 190
10.2 从机器到强理性主体 192
10.3 理性主体的逻辑模型 195
10.4 高等理性与低等理性 199
10.5 机器学习与概率 202
10.6 结语 204
参考文献 204
第 11 章 社会网络逻辑十年简史 212
11.1 社会网络逻辑研究的开始 212
11.2 认知逻辑中引入社会维度 213
11.3 社会认知逻辑的发展 217
11.4 从高等理性到低等理性 219
11.5 研究内容的扩展 221
11.6 图博弈逻辑 223
11.7 结语 229
参考文献 231
第 6 部分 附 录
附录 1 符号简写定义 239
附录 2 汉英专业术语对照表 240
附录 3 汉英人名对照表 245
后记 248
內容試閱
所谓“社会认知逻辑”,简而言之,是在认知逻辑基础上添加了“社会”的维度。认知逻辑研究人们关于知识、信念等概念的推理规律。动态认知逻辑则研究新信息引发的知识更新和信念修正的规律。社会作为一个新维度,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的逻辑性质,特别是社会关系对人们认知推理的影响。这个研究课题听起来非常“儒家”。事实上,十年前当我和合作者谢立民 (Jeremy Seligman)讨论这个课题的时候,我们的初衷就是想使用逻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哲学中关于社会关系、社会影响等概念的重要思想和推理。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和我们合作的第一篇小论文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共鸣,很多学者迅速加入了此项课题的研究。到今天为止,“社会网络逻辑”“社会认知逻辑”已经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研究领域,涌现出了很多有趣的成果。
本书要回答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在认知逻辑中引入社会关系这个新视角,主体的认知推理有什么新变化和新规律? 一个前置问题是,我们在逻辑语言和模型中以何种方式引入社会关系?这涉及对社会关系的表征。书中根据对社会关系和社会影响的不同表征方式,深入探讨社会关系与认知推理之间的互动。书中引入两个理性概念:审思理性和进化理性。审思理性是传统的理性概念,强调个人理智的能力,通过逻辑推理得到合理的结论。对社会关系的研究而言,在这种理性概念的指导下,我们会研究社会关系的性质,主体对社会关系、知识、信念、证据、信任等概念进行推理的规律。进化理性则是一种源于进化博弈论的新的理性概念,强调主体与周遭同伴之间的关系,探究主体在社会影响下的选择和策略的稳定性等性质。在这种理性概念的指导下,社会影响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影响主体的观点的形成、变化。这给讨论群体信念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本书会给出基于以上两种不同径路的研究成果。关于理性概念,我们在反思历史的同时,会结合当下人工智能的发展所带来的挑战,重新思考理性的本质。真正的理性也许是对审思理性和进化理性的灵活运用,正如丹尼尔·卡尼曼所著《思考,快与慢》一书所描述的那样。
图博弈是主体在图上展开的一种互动,且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由于图结构与可能世界语义的相关性,模态逻辑自然也被用来研究图博弈。另一方面,逻辑学的技术结果也会给图博弈的设计带来灵感。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本书研究了“捉迷藏”的游戏:给出新的模态逻辑,研究搜寻者与躲藏者之间的互动。这一研究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警察与强盗游戏”类似,我和合作者们正在对它们之间的进一步联系展开新的研究。
最后,书中一方面呈现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也给出一些仍然开放的问题。欢迎对社会认知逻辑感兴趣的读者,继续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回到社会认知逻辑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上,本书最后一章的最后一句写道:“我们仍然在路上。”确实,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感兴趣的学者们继续去探索。
欢迎读者对本书的研究结果批评指正。
刘奋荣
2022年7月于清华大学人文楼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