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现代建筑在世界各国生根、发芽、成长已经100多年了。在这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各国现代建筑的发展脉络、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其实质上的关联性及某些内容的相通却出奇的一致。这种一致性的源头在何处?它的根脉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现代建筑思想可以在全世界生根发芽?现代建筑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大陆,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起源的理论基础及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基础究竟是怎样的呢?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从世界范围内进行比较研究,不仅可以促进中国现代建筑的健康发展,满足中国建筑的创作需求,而且对丰富与完善世界现代建筑的起源研究也是意义非凡的一件事。最近阅读了韩林飞先生关于一套苏联丛书的编写提纲。我确信我多年思索的问题有了一种答案或解答。韩林飞先生留学莫斯科多年,并系统全面地考察欧洲现代建筑发源地,具有德国、法国,以及意大利、荷兰等国的学习与研究背景,掌握了丰富全面的一手资料,加之他勤奋努力、扎实肯干的治学态度,为这套丛书的撰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所渴望而由于历史原因未能得到的研究条件。《呼捷玛斯—— 一个被遗忘的现代主义建筑先锋》《短暂的恋情——柯布西耶与苏联》《雅科夫·切尔尼科夫——空间与图形的世界》,首先计划出版的这三本书无疑填补了我们对苏联现代建筑起源研究的一个空白。其中,前两本书涉及比较研究——苏联与德国、柯布西耶与苏联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第三本书所介绍的雅科夫·切尔尼科夫是当时苏联杰出的、具有非凡创造力的建筑大师。从他的建筑设计作品及天才的建筑构思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雅科夫·切尔尼科夫对现代建筑全新的理解,也可以看出他对现代建筑造型基础理论及教育方法研究是何等的深入。1938年他意外失去工作机会后,仍进行了大量的构思想象,这是何等的执着!在这三本书里,作者通过大量的原始资料,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现代建筑起源的真实面貌、先驱们的创新思想,特别是把苏联十月革命以后伴随思想解放喷薄而出的现代造型艺术思想、创作激情,以及俄罗斯人深厚的艺术创新传统,形象而生动地展示给我们。历史证明,现代建筑先驱们的理论与实践,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真正的时代先导。《共同的目标—— F. L. 莱特与苏联》《列昂尼多夫——柯布西耶所佩服与忌妒的建筑师》《“孪生兄弟”的不同命运——呼捷玛斯与包豪斯》,是这套丛书计划第二批出版的三本书。这些题目都是非常吸引人的。《共同的目标——F. L. 莱特与苏联》回答了苏联1937年第一届全苏建筑师大会邀请F. L. 莱特作为唯一国外代表与会的原因,为什么是莱特而不是柯布西耶?在此之前,柯布西耶与苏联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种历史的现象中是否可以感受到苏联20世纪30年代建筑思想的转变,与F. L. 莱特有没有共同的目标呢?《列昂尼多夫——柯布西耶所佩服与忌妒的建筑师》,再现了现代建筑起源之初,苏联人天才的想象与艺术功底。为什么桀骜不驯的柯布西耶既佩服又忌妒列昂尼多夫?当代著名建筑师、普利策奖获得者雷姆·库哈斯为什么在30多岁时,看到列昂尼多夫的作品后放弃建筑编辑工作,开始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呢?看了书中列昂尼多夫的作品,读者也许会体会到个中缘由。《“孪生兄弟”的不同命运——呼捷玛斯与包豪斯》,比较并研究了苏联与德国的现代建筑起源和相互影响,使我们重新认识现代建筑起源的两个中心:一个是德国包豪斯,另一个是苏联呼捷玛斯。诚然,正如所有的青年学术工作者一样,韩林飞先生的研究工作也并非尽善尽美,有些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论证。比如对中国现代建筑的研究,仍需纳入世界体系中加以考察论证。我衷心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丰富我国青年一代在建筑学研究工作上的成果,对今后建筑创作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希望作者继续深入研究,不断奉献出新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建筑学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此外,也希望广大读者对这套丛书提出宝贵意见,百家争鸣、互补互动、齐心协办,共同推进我国建筑理论与建筑历史研究工作。是为序。杨永生2010 年6 月8 日于北京序二2002年春天,我去北京工业大学看了一个展览,叫“建筑师创造力的培养”,副标题是“从苏联高等艺术与技术创作室到莫斯科建筑学院(МАРХИ)”。展览的内容之丰富使我大吃一惊,既系统又全面,既有创作过程,又有作品展示,大长了我的见识。我认识展览的策划者韩林飞已经多年,知道他在俄罗斯及欧洲学习期间重视学术工作,尤其对苏联、俄罗斯早期前卫建筑的各个流派很感兴趣,并留心搜集相关资料。我知道这方面的资料因某些原因很难收集,我也曾对那些勇敢的、生气勃勃的流派很有兴趣,但因为所得资料不多,勉勉强强写了几篇评论文章之后就搁笔了。20世纪60年代,解构主义出现之后,西方国家的一些人对苏联、俄罗斯早期建筑的兴趣大增,出版了一些书。苏联解体之后,学术环境大为宽松,对苏联、俄罗斯初期的文艺和建筑流派也重新评价,出了些文章和书籍。但我已经心意阑珊,不想再去研究。1998年我到俄罗斯时,韩林飞告诉我,他的寓所里装满了书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苏联、俄罗斯早期前卫建筑的。我听了很高兴,希望他能深入地写些介绍性文章。但我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搜集的资料竟有这么多、这么全。花半天时间看展览,虽是走马看花,但我心中充满了欢喜。韩林飞对学术工作的认真和勤奋,更令我钦佩。这个展览也引发我对以呼捷玛斯为代表的苏联、俄罗斯前卫建筑的一些想法,趁韩林飞将呼捷玛斯内容编成书出版的机会,我把它们简单地梳理一下。第一个想到的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于17世纪设立世界上最早的建筑学专业学校的时候,目的就是要它引领建筑学的潮流,而它也确实履行了这个职责,它和它经过改组的继承者巴黎美术学院,引领欧洲建筑潮流将近300年之久。这所学校里发生的大小事件,都会影响欧洲各国的建筑发展。到了20世纪初,世界建筑经历了空前未有的大革命,巴黎美术学院的地位才被推翻,而引领这场革命的,又是两所学校——德国的包豪斯和苏联的呼捷玛斯。它们是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两个中心,一起开辟了建筑学极富生命力的新时期。欧美一些有地位的大学建筑院系,或者没有能把握住,或者无缘得到那样的历史机遇,但是日后大多在建筑学术上也都有自己的特色、成就和广泛的影响。比较起来,包豪斯的命运比呼捷玛斯好一点。呼捷玛斯在当时的制度下,一旦遭到贬抑便没有丝毫喘息的余地。包豪斯的主要人物大部分流亡到美国,他们都是左派,在美国并没有受到政治迫害,从而享受了学术的充分自由。他们的个人才华得以发挥,使美国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的福地,引领全世界建筑改变了面貌。而苏联建筑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叶之后,才重新走上现代主义的道路。第二点我想到的是,呼捷玛斯和包豪斯相比较,两者有着不小的差别。在格罗皮乌斯主持包豪斯之后,它的建筑理念便逐渐和现代化的工业技术合理地结合起来,抛弃幻想而趋于务实。它抓住了现代建筑发展的主脉。它的主要人物到了美国之后,依靠美国强大的生产力,终于把世界现代建筑的一场大革命进行到底。而呼捷玛斯,它的主要人物有太多不切实际的空想,赋予了建筑过多无法负担的社会历史使命。他们做了许多惊世骇俗的建筑设计,但当时的技术并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只是象征性地表现他们的革命激情。而建筑,只要它是实实在在的建筑,就摆脱不了实用性和经济性,摆脱不了技术上的可能性。现代主义建筑在20世纪中叶得以彻底地改造整个建筑业,靠的正是它在实用、经济和技术上的强大优势。不过,在社会革命和建筑革命两个革命赶在一起的重大时刻,热情澎湃的建筑师富有海阔天空的幻想不但是理所当然的,而且是必要的。包豪斯的大师们和他们的同路人柯布西耶也曾经有过不着边际的幻想。没有激情,哪里会有创新的朝气和战斗力。不过,包豪斯到美国后比较快地走上了现实的道路,影响了20世纪的全世界,而呼捷玛斯还没有来得及走就被扼杀了。一些苏联前卫派的建筑大师,如维斯宁兄弟,正是由于走上创新而又务实的路,后来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几位从包豪斯流亡到苏联的人士,也在创新而又务实的道路上取得了大的成就。但苏联初期的前卫建筑师们在冲破传统的樊篱,解放一代建筑师的思想,强化建筑师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方面,是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近年来有一些时髦的欧美“解构主义”建筑师,重新找回苏联以呼捷玛斯为代表的前卫建筑,拿它们做盟友,空想出没有客观合理性的建筑形式来,当然不可能有什么成绩和前途。“解构主义”者根本没有理解当年苏联前卫建筑师创作中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我想,从呼捷玛斯的教育体系和方法来看,还有很多话可说,但我先说到这里为止,希望读者们驰骋想象,再好好看看这本书。陈志华2012 年10 月1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