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希腊罗马名人传+居里夫人自传(共2册)

書城自編碼: 392129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历史/地理人物
作者: [古希腊]普鲁塔克 著 [英]F.J.古尔德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02077518
出版社: 应急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4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掌故家的心事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家、金钱和孩子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52
《 苏东坡传:我只是个有趣的凡人 》
+

NT$ 388
《 杜甫传 》
+

NT$ 203
《 到唐朝寻找王维 》
+

NT$ 449
《 李白传(插图纪念版) 》
+

NT$ 250
《 人类群星闪耀时(2022) 》
編輯推薦:
《希腊罗马名人传》是一部缩写著作,其原著是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卷帙浩繁,洋洋洒洒百万余字。英国作家、教师古尔德对其进行了精简缩写,于是有了今天的希腊罗马名人二传,古尔德在缩写过程中,将希腊人与罗马人的故事分开,独立成册,按历史顺序编排,令作品更加容易被理解。其传递的精神内核:尊老、诚实、勇气、忠贞、仁慈、正义等优秀品质,被*化放大,对培养今天的青少年道德观、思考习惯大有裨益。是十分值得阅读收藏的一部书。
《居里夫人自传》由居里夫人亲笔撰写,她坦率真诚地记述了自己生平的重大事件,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女性的自传;
? 居里夫人是爱因斯坦非常推崇的女科学家,这部自传堪称励志传奇,再现了居里夫妇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所表现出的高尚、无私、坚毅的品质;
? 《居里夫人自传》在全世界已畅销百年,居里夫妇对科学、对真理的追求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內容簡介:
《希腊罗马名人传》由《希腊名人传》《罗马名人传》两本书组成,内文以导读、前言、普鲁塔克小传开篇,由《斯巴达勇士莱克古斯》《雅典的智者梭伦》《征服者亚历山大》等42章名人小传组成,共计18万字。相对于普鲁塔克原著的宏大规模,作家古尔德在先贤文字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大胆合理的缩减优化,缩写后的两本书,修正了原书的一些阅读缺陷,而规模则只有原著的十分之一,更易于阅读。该书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充满了积极的德育教化能量,虽已年代久远,但精神力量闪闪发光,是人类文学作品中的瑰宝。
《居里夫人自传》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为居里夫人自传,居里夫人真实地记述了她作为一个普通女孩坎坷的求学经历,战争带来的灾难,她在追求科学道路上的顽强坚持,及她对伴侣、孩子、家庭生活的爱。她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对美国之行记忆犹新,在战争中她采用镭射气治病救人。
第二部分是皮埃尔传,是居里夫人为丈夫所写。居里夫人用真诚而坦率的语言,通过对两人共同追求的科学事业的记叙、两人的书信来往的回忆,及他人对皮埃尔居里的评价等,展现了皮埃尔·居里对科学的崇高追求和无私高尚的人格魅力。
關於作者:
普鲁塔克(Plutarchus,约公元46年—120年)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以著作《希腊罗马名人传》《道德论集》闻名后世。普鲁塔克出生在希腊一个富庶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成年后四处游历,到罗马讲学,研究罗马的历史,结识了很多名人。其一生历经罗马帝国三位帝王统治,深受图拉真和哈德良赏识,被图拉真曾授予执政官的职位,被哈德良又提拔为希腊财政督察。晚年时出任希腊圣地-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终身祭司。
J.古尔德,英国人,作家、世俗人文主义者,曾在美国和印度周游演讲,提倡非神学性质的道德教育。著有《儿童教谕集》,以及对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进行精编缩写,使之更利于青少年阅读。


译者简介

霍彦京
高校教师。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优秀教师,承担各类教学及课题研究任务,主要作品有《唐诗艺译理论研究》,译作《八月之光》《航海日记》《希腊罗马名人传》等。
玛丽·居里(1867-1934年),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Po)和镭(Ra)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居里夫人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将实验成果应用到医学上治病救人。
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3月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目錄
代序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自序 我的信念 居里夫人
*章 居里夫人自传
1. 我的家庭
2. 婚后生活
3. 在战争中
4. 美国之行
第二章 皮埃尔·居里传
1. 居里家族
2. 青年时期的梦想
3. *初的研究
4. 生活与品德
5. 镭的发现
6. 缺乏关怀下的奋斗
7. 民族的悲痛
居里夫人生平大事年表
內容試閱
我的信念

生活对于任何人来说都非易事,我们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紧要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一件事情是有天赋才能的,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只能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结了茧子。这使我极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在近五十年中,我致力于科学研究,而研究基本上是对真理的探讨。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回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中,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地,像在梦幻之中一般,艰辛地在简陋的书房里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儿发现了镭。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一直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喧嚣。
我深信在科学领域,我们是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决定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上的利益时,我们都认为这是违反我们纯粹研究观念的。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在一件忘我事业的进展中,受到了强烈的吸引,使他们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地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没有视这种权益为理所当然的,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法国自由的代价。
我并不是一个生来就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的人,哪怕只是受了一言半语的苛责,便会过分懊恼,他们会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我从丈夫的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我年纪愈渐老了,也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诵诗和眺望星辰,我也有一点兴趣。
我一直沉醉在世界的优美当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展示给我更新的前景。
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备高尚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也是一个小孩,他好像沉醉于神话故事中那样,沉醉在大自然的景色当中。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了。

斯巴达勇士莱克古斯

山上的要塞深陷重围,驻守要塞的首领苏斯提议投降,众人一致同意。苏斯在墙头对敌人喊道:“想让我们归顺就得答应一个条件。我们好几天没喝到一口水了,只要让我队伍里的所有人到你们营旁的泉边喝水,我们的领地就归你们!”
对方答应了。苏斯先把士兵召集在一起,询问谁能忍住不去喝水,但是没人能抵挡饮水的诱惑。于是,他们大步走出要塞,迫不及待地喝起水来。唯有苏斯不肯喝水,虽然他的喉咙干得冒烟,但他只是把水洒在滚烫的脸上。然后,他命令士兵返回,同时对敌人说:“土地还是我们的,跟你们没关系。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喝了你的水。我的嘴唇一滴水都没有沾。”
当然,在现在来看,这是偷奸耍滑的手段;但是古希腊人和其他民族都认为这样的诡计无可厚非,尤其是为国家的利益而诈降。你们也能看得出来,苏斯不希望自己的人民落入异邦人手中。
苏斯是斯巴达人。斯巴达是希腊南部的一片多石多山的土地,沿岸的峭壁耸立在蔚蓝的地中海深处。主城斯巴达周围没有修建城墙,市民的勇敢无畏是它坚实的防御措施。苏斯是个想到要把斯巴达海滨小镇的人抓捕为奴的人。奴隶被称为希洛,在围攻城池或海战中被俘的其他人也被称为希洛。你可以从衣服上辨认出街上的奴隶,他们头戴狗皮帽,身穿羊皮外套,此外没有任何其他衣服。据说他们每天都会裸露脊背,受主人鞭打,以便保持谦逊的品格。有时,斯巴达人会给奴隶喝烈酒,然后把酩酊大醉的奴隶带到年轻人面前,让他们看看酒鬼是多么鄙陋怯懦。可是,如果没有奴隶的帮助,斯巴达人的生活就会变得一塌糊涂,因为厨师、农夫、搬运工和仆人都是奴隶出身。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奴隶虽然不能被买卖,但只要向主人交纳足够的粮、油、酒,就可以保留地里剩下的收成。
苏斯的子孙中有一位名人,即大约公元前825年的莱克古斯,他是斯巴达人的老师和立法者,相当于犹太人的摩西[1]。莱克古斯虽已下定决心要给斯巴达人制定的法律,但他深知统治人类比统治山羊更困难,甚至比统治豺狼或狮子都难,他必须先到世界各地去学习人文和礼仪。于是,他去了西班牙和埃及,甚至有人说他的足迹远至印度。
回到斯巴达后,他成为一名立法者。他所作的件事,就是把土地分成四万份,每一小块土地产出的大麦、新酒和橄榄油要足够养活全家人。收获时节,当他经过被分成许多块的田地,看到成堆的金色玉米时,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因为他觉得每个公民都平等地享有了斯巴达的土地,不多不少刚刚好。他们不使用金银铸币,货币也仅仅是铁币而已,三十英镑的铁币可以塞满一间屋子,如果装上车,需要两头强壮的牛才能拉动。因此,想攒钱或变富并非易事。
斯巴达人的桌椅和床都是木质的,没有昂贵的靠垫和镀金装饰;房门和天花板也是木头做的,切口很粗糙,并没有经过打磨。莱克古斯不允许人们在自己家中享用美味菜肴,所有人必须到公共餐桌前共进晚餐。每桌大约坐十五个人,每人每月需要交纳一定量的面粉、葡萄酒、奶酪和无花果,以及一些用于买肉或鱼的铁币。他们喜欢的食物是一种黑色的肉汤。餐桌旁,老人和小孩坐在一起,所有人都可以畅所欲言,互相开玩笑,但不可以是下流或愚蠢的玩笑。假如玩笑是针对某个人的,那么他也应当欣然接受,因为斯巴达人认为一个人的勇敢不仅体现在战斗中,面对嘲讽时能做到从容自如,也是一种勇敢。
男孩们都剪短发,穿薄衫,光着脚走路。他们在河岸边亲手拔起芦苇,然后编织成床铺,睡觉时或结伴或编队睡在一起。到了冬天,他们就把温暖的蓟花撒在芦苇床上。孩子们赛跑、拳击或摔跤时,老人们站在一旁观看。晚饭时,他们有说有唱,但话语言简意丰的孩子受大家称赞,因为斯巴达人的语言向来以“简洁”,即短小精悍著称。
曾经有个愚蠢的家伙问斯巴达人:“谁是斯巴达出色的人?”斯巴达人答道:“不像你的那个人。”
有人问斯巴达有多少人,得到的回答是:“足以让坏人敬而远之。”
斯巴达的孩子们非常坚强,他们以默默忍受痛苦为豪。一次,有个男孩抓住了一只小狐狸,把它藏到自己的外套里。当他坐在餐桌旁时,小狐狸开始使劲咬他,但男孩一声不吭。直到同伴们看到因狐狸的抓痕流出了鲜血,他们才知道这个勇敢的孩子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女孩们也会一起参加体育运动,跑步、摔跤、投掷铁环和飞镖,因为她们想拥有强健的体魄,这样才能成为更幸福的母亲。当她们的儿子奔赴战场时,斯巴达的母亲会给儿子一张盾牌,告诉他:“要么扛着它回来,要么躺在上面回来。”意思是“你必须用你的盾勇敢作战,或者战死沙场,躺在盾牌上被抬回来,但决不能被敌人俘虏”。
斯巴达人生性焦虑,认为所有公民都应当是健壮的,以至于他们会把体弱或多病的婴儿扔到山洞里,任其自生自灭。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经常被带到黑暗的地方,这样他们就可以习惯黑暗,穿过黑暗时无所畏惧。战斗中的斯巴达人非常英勇。关于是否要为斯巴达城筑墙的问题,有人说:“人墙比砖墙更坚固。”这个答案让所有人心服口服。不过,虽然年轻人强壮好战,但他们尊老敬老,非常有礼貌。假如有虚弱的老人来到会场,他们会立刻起身让座。
一些有钱人不喜欢莱克古斯那种严苛的生活方式。有一天,他遭到一群暴徒的袭击,逃到一座寺庙避难。一个名叫阿尔坎特的年轻人参与了暴乱,他觉得能为推翻暴君统治而贡献一份力量是件好事。于是,他用棍子打了这位立法者的眼睛。莱克古斯停下脚步,让众人看到他鲜血淋漓的面孔。众人羞愧万分,捉拿了阿尔坎特,将其带到莱克古斯面前,听凭他发落那鲁莽的少年。
立法者把阿尔坎特带回家,年轻人以为自己会因所犯的错误而受到严惩。但莱克古斯只是让他当了仆人,替他拿东西,在他工作或吃饭的时候伺候他。一连好几天,斯巴达领袖都没有对阿尔坎特说一句难听的话,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怨恨之情。后,阿尔坎特回家了,他告诉朋友们莱克古斯待人宽厚,品格高尚。就这样,莱克古斯轻松地化解了这份仇恨。
一天,莱克古斯感到自己年事已高,决定离开斯巴达。他召集众人,宣布道:“朋友们,我要去伟大的阿波罗神的神庙,与他交谈,听他教诲。在我离开之前,我希望你们所有人都能保证?——?无论是国王还是平民?——?你们都将忠实地遵守我制定的所有法律,在我回来之前,你们不可修改任何内容。”
众人回答:“我们保证。”
于是,莱克古斯告别了朋友和儿子,动身前往特尔斐[2]的阿波罗神庙。神告诉他,他为斯巴达制定的法律非常有效。立法者觉得,只要他不返回祖国,公民就永远不会改变法律,所以为了自己所爱的国家,就算客死他乡也无关紧要。关于他身故的地点说法不一,有人说他死在了克里特岛。弥留之际,这位立法者叮嘱身边的人将他火葬,把骨灰撒进大海。就这样,他的遗体在海浪里翻滚,再也不会返回斯巴达。

雅典的智者梭伦

雅典的集市喧嚣而嘈杂。
“他真的疯了吗?”有人问。
“是啊,你自己瞧他现在那样子。他戴着帽子,跳到传令石上!可怜的梭伦,脑子坏掉了!听,他开始说话了。”
雅典市民聚集在传令石周围听梭伦讲话。在雅典,只有生病的人才有戴帽子的习俗,梭伦奇怪的外表很容易让人们相信他疯了。他背诵了一首自己写的诗,内容是:
大家听我说!
我从萨拉米斯来
告诉你们究竟错在哪里。
梭伦出生于公元前638年,死于约公元前558年。
萨拉米斯是一座位于雅典西部的海岛,岛上群山耸立。该岛被麦加拉人用武力夺取并占领。梭伦的言行令雅典人的精神极为振奋,市民们推选他为夺回岛屿的部队指挥官。梭伦想出一个计谋:他命令一些年轻人穿上宽松的长袍,扮作女人的样子;他还告诉萨拉米斯的麦加拉士兵,现在正是他们劫掠雅典贵妇的好时机!麦加拉人不知是计,急忙上船,然后在雅典海岸登陆,正巧看到一群妇女在跳喜庆的舞蹈,便大叫一声向前冲去。不料,那些所谓的贵妇却拔出剑来,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后,麦加拉人全部被杀,梭伦随即占领了萨拉米斯。在古代战争史上,你会看到许多类似的骗术故事;恐怕,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也会非常赞同这样的选择,毫不犹豫地欺骗敌人。
另一例诡诈事件却没有让雅典人那么心情舒畅。这座城市一直纠结什么才是治理国家的方式,由此形成了对立的两个派别,并且还发生了冲突。一派在冲突中失利,逃到女神雅典娜的神庙避难。根据当时的习俗,只要有女神的看护,任何人都不能碰他们。另一派走到门口,说:“出来吧,做个诚实的人,走到长官面前,让他们裁定你们是否有罪。”
“不!你会杀了我们。”
“不会的,有雅典娜的保护,我们不会动你一指头;给你们一根长绳,足够从这里拉到法院,只要你们拉着绳子,就是女神在庇护。”
于是,那些在殿里避难的人就把绳子拴在雅典娜的祭坛上,拉着绳子走向长官的所在地。然而,也许是意外,也许是有人做了手脚?——?绳子突然断了。对方立刻向他们举起屠刀。雅典人认为这是极其邪恶的谋杀行为。后来,梭伦成为该城的统治者和立法者,所有参与这一行动的人都遭到了流放。
许多市民希望梭伦继承王位。他们认为梭伦明智而公正,会成为睿智正直的国王。梭伦却不愿这么做,他很乐意倾尽全力治理雅典,却不为王冠的荣耀或宫殿的辉煌所动。他看到雅典处于分化状态,首先是山区的农民,他们贫穷而勤劳,却总是欠债主的钱;其次是沿海居民,他们既不富裕也不贫穷;第三是平原的贵胄,他们拥有肥美的田地和果园,而且权力在手。穷人期望梭伦能帮助他们消除所有债务,希望他能收回贵族的土地,分给普通民众,就像在斯巴达那样。梭伦的确取消了他们的债务,并且宣布免除所有的债务,这样农民才能开始全新的生活。此后,他甚至不允许把任何债务人关进监狱。在此之前,按惯例,凡欠债者皆为恶人。梭伦听说雅典人因惧怕欠债下狱而纷纷逃往异地,他便打发人把他们领回来,并且释放了所有欠债入狱的人。可以想象,困苦穷乏之人无不满心喜乐,都在等他来分地。但是梭伦没有这么做,他觉得这只会使整个国家陷入不安。于是,一些曾经夸奖他的人开始诽谤他,但大部分市民仍然非常尊重他,因为他们明白梭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百姓。此外,梭伦还废除了许多法律。在他统治雅典之前,有一个叫德拉古的立法者极为严苛,有人从花园里偷几棵药草都会被他处死,所以有人说他的律法不是用笔墨写的,而是用鲜血写的。我大致列举一些梭伦的法令。
他把民众(不包括奴隶)分为四类:
类是年收入五百谷的人;这些人必须是军队中的骑兵,可以在选举中投票。
第二类是年收入三百谷的人;他们也是军队中的骑兵,也可以投票选举。
第三类是年收入一百五十谷的人;他们属于步兵,可以选举投票。
第四类是挣工资的人;如果当步兵,就能有收入,而前三类人员是没有报酬的。这类人没有投票权,但是他们可以参与大型的公开集会,当统治者就某事提议时,他们可以高呼“同意”或“不同意”。
梭伦成立了由四百人组成的委员会,负责管理雅典城。按我们今天的说法应该叫“议会”。
他规定,任何人都不可以说死人的坏话。
他规定,禁止人们在葬礼上铺张挥霍。例如,不可在丧礼上献牛为祭,陪葬的衣服不可以超过三件。
他规定,任何人没有义务赡养年迈的父亲,除非父亲教会他一技之长。梭伦认为,这样的规定可以让父亲在向儿子传授有用的技能时更加谨慎。
他规定,不得在距邻居花园五英尺内的地方种植树,以免树根长到邻居的土地里去吸收养分。
他规定,不得在离邻居蜂箱三百英尺以内的地方养蜂。
他规定,必须用链子把咬人的狗拴在粗大的木桩上。
多年来,梭伦不停地四处游历求学。他听说过许多故事,其中一则发生在遥远的大西洋中一片神奇的土地上。它的名字叫亚特兰蒂斯,那里景色迷人,宫门宏伟,人民安居乐业。梭伦就此还写过一首诗,和雅典同胞分享其中的喜悦之情。梭伦是高寿之人,当他去世时人们无比悲痛。本章节即将结束,我将讲述梭伦拜访世界上富有的吕底亚国王克罗索斯的故事。
梭伦住所很简陋,穿着也非常朴素。当他到达克罗索斯的王宫时,看到贵族们进进出出,服饰华丽,不由得以为每个人都可能是国王;而且每位贵族身后都跟着一群仆人。终于,这个雅典人走进皇宫,国王端坐在华丽的宝座之上,周围散发着珠光宝气,宫殿地板上铺着精致的地毯,珍贵的大理石柱支撑起屋顶,四周装饰有金银饰品。面对如此景象,梭伦内心并无喜悦。在他看来,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根本不值得赞美。这时,为了向梭伦炫耀财富,国王特意打开宝库,里面藏有世界上珍贵的宝贝。
“你见过比我更幸福的人吗?”
“见过。”
“是谁?”
“雅典有一个名叫泰勒斯的普通人。他和妻子、孩子住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家境贫寒,勉强糊口,但他为国家献出了生命,人民一直都很怀念他。”
“那么,还有比我更幸福的人吗?”
“有!”
“还有?请告诉我那是谁?”
“是一对已经去世的兄弟,他们活着时非常孝顺老母亲。母亲一心想去参加村里寺庙的宴会,正准备动身时,却发现她要用的牛在远方的田野犁地,赶不回来。为了不让她失望,她的儿子们像套牛一样套上马车,在村民们的欢呼声中把她拉到寺庙门口。他们欢欢喜喜地坐在了筵席上,当天晚上兄弟俩就死了。所有人都忘不了他们。国王啊,你瞧,只有了解一个人的一生,才能评价他是否幸福。”
过了些日子,波斯军队进攻吕底亚。克罗索斯被俘,波斯国王居鲁士下令将他烧死在柴火堆里。
这位可怜的国王躺在木头上,尖叫道:“梭伦!梭伦!梭伦!”
国王居鲁士命令手下先不要点火,他问克罗索斯为什么要喊“梭伦”;克罗索斯给他讲了这个故事。居鲁士想了一会儿,然后下令释放了克罗索斯,剥夺了他的王权(因为做国王并不能使他幸福),但是可以让他拥有体面的人生。

[1] 摩西,天主教称为梅瑟,伊斯兰教称为穆萨,是纪元前十三世纪的犹太人先知。

[2] 特尔斐在古代被认为是已知世界的中心,是朝圣宙斯之子太阳神阿波罗的集中地,还是膜拜其他神灵的圣土。
我的家庭

美国的朋友们让我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下来。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建议对我来说真的是难以接受,但是*后,我还是被友人们说服了,勉强地写了这个简短的生平传记。但我不可能凭借这本简略的传记写出我一生中的全部感受,也没办法对我所经历过的全部事情进行详述。
时过境迁,许多关于当时感受的记忆已经模糊,时间越久,就越发模糊不清,竟至有时还认为有些事情与自己无关,好像是别人的经历。无疑,人的一生总会受一些主要思想以及某些深刻感受的影响与支配,从而使生活能够沿着一条主线往前走。有了这一主线,就会明白当时为什么这么做而不是那么做,就可以看出当事人的性格等各方面的特点。我会把自己并不算一帆风顺的一生作一个概述,将其中的要点记叙下来。相信我的故事能够将我从工作和生活中得到的启示展示给大家。
我的祖籍是波兰,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我父母都出生在波兰的小地主家庭。在我的祖国,像我父母样拥有一份不大产业的中产阶级的人数颇多。他们成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彼此之间通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直到现在,波兰的知识分子大部分都还来自于这一阶层。我的祖父管理着一所省立中学,闲暇时也会干些农活。我的父亲热爱学习,曾在俄国圣彼得堡大学读书,毕业后回到波兰,在华沙的一所预科大学里教授物理和数学。他娶了一位与他情投意合、志趣相同的女子为妻。母亲很年轻时,就已经在华沙一所女子学校担任校长了。那时候,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极其崇高而又庄严的。
我的父母始终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们的学生遍及波兰,可谓桃李满天下。这些学生直到现在仍十分感激我的父母,并且怀念着他们。即便在今天,每当我回到波兰,遇见以前父母教过的学生,他们还总会向我倾诉对我父母的怀念。
我的父母虽然在城市里从事教育事业,但他们与农村的亲戚们来往频繁。每到放假,我都会到农村亲戚家去住上一段日子,这使我对波兰的农村有很深了解,并因此喜欢上了农村。在那里,我感到无拘无束,散淡惬意。我想这段难忘的生活经历也正是我终生喜爱田野乡村,热爱大自然的原因吧!
1867 年11 月,我出生在华沙,我是家中五个子女中*小的一个,但是我的大姐仅14 岁就不幸病逝,所以留下了我们姐妹三个和一个兄弟。我的母亲因为大女儿的不幸病逝而悲恸欲绝,并因此而患上了不治之症,她在年仅42岁的时候便撒手人寰。母亲去世时,我仅9 岁,哥哥也只有13 岁,全家人都沉浸在无以言表的悲痛之中。
亲人的突然离世,是我人生中*次遭遇的*悲惨、*痛苦的事情。在这之后,我就陷入了忧伤、悲戚之中。我的母亲品格高尚、温柔敦厚、心地善良,她不仅知识广博,心胸坦荡且严于律己,在家中很有威望,大家都信服她。她对自己的信仰非常虔诚(我的父母亲都是天主教徒),但又能够包容一切,对有关宗教的不同看法,她向来都是求同存异,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这对我们是有着很大影响的。于我个人而言,一方面是因为身为小女儿备受呵护与关爱,从而使我深爱着我的母亲,另一方面,那种崇拜之情也将我和母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母亲去世之后,父亲深感悲痛,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的工作当中,投入到对自己孩子们的教育上来,从而使自己没有多少空闲再去伤心难过。母亲过世多年后,我们仍然感到很不习惯,总是觉得家中少了灵魂和主宰。
我们家的孩子很早就开始学习了,我6 岁入学,在班里是年龄*小,个子*矮的。每当有人听课或是参观时,老师总是把坐在*排的我叫上讲台朗读课文。我性格内向,一听到叫我上台就会吓得不行,恨不能跑出教室躲起来。我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十分关心我们的学习,并懂得如何对我们进行指导,但是由于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一开始我们上的是私立学校,后来就不得不转到公立学校了。
当时华沙正处在俄国的统治之下,在他们的统治下*残酷的地方就是对学校和学生进行严格的控制与迫害,波兰人经营的私立学校都被警方监视,并且全部使用俄语教学。这样学生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俄语,以至于自己的母语——波兰语反而说不利索了。幸亏这些学校的老师全是波兰人,他们不想受此迫害,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们多掌握一些波兰语。这些私立学校都不被准许授予正式文凭,仅有公立学校才有这个权力。
俄国人控制着所有的公立学校,他们一味地压制波兰人的民族意识觉醒。学校里所有的课程均由俄国人用俄语讲授。由于仇视波兰民族,那些俄国教师像对待敌人似的对待学生。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老师都不愿意到这种学校去教书,因为他们忍受不了这种敌视。身处这种校园环境中,孩子们学习的知识是否有用是很让人怀疑的。尤其严重的是,这样的环境对孩子们道德品质的影响着实令人担忧。在这种监视之下,如果有谁不小心说了一句波兰话,或是用词稍不留神,就要受到严厉的处罚,不但自己倒霉,还会殃及家人。在这种严酷的环境里,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本性丧失殆尽,也无法感受到生命的乐趣。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恐怖的氛围也将青少年内心极大的爱国热情激发起来了。
在异族蹂躏与丧母之痛的双重影响下,我少年时期的日子过得郁郁寡欢,毫无生趣。不过,仍旧有着一些愉快的事情,保留在我的记忆当中。亲朋好友的欢聚令人兴奋愉快,让我们原本郁闷的生活有了慰藉与希望。除此之外,我父亲特别喜爱文学,能够熟记波兰和外国诗人们的诗歌,并且自己也能作诗赋词,他还经常将外国的优秀诗篇翻译成波兰文。他以家庭琐事为题材所写的短诗常令我们赞叹不已,佩服至极。每个周末的夜晚,我们都会围坐他的身旁,听他为我们朗诵波兰的著名诗歌和散文。这样的夜晚其乐融融,并且在不知不觉中使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愫日益增强。
自少年时起我就十分热爱诗歌,并且能够将波兰著名诗人们的大段诗篇背诵下来,在这些诗人中,我*欣赏的就是密茨凯维支、克拉西茨基和斯沃伐茨基。在我日后开始学习外国文学时,这种爱好就愈加明显了。我很早就开始学习法语、德语和俄语,并且能够阅读这些语言的外文书籍。后来,我觉得英语很有用途,便开始学习英语,不久就可以阅读英文书籍了。
我对音乐研究得很少,虽然,我母亲是个音乐家,拥有很美的嗓音,她希望我们都能跟她学点音乐,但我却因为对音乐不怎么感兴趣而没能开窍。她去世之后,没有了她的鼓励与督促,我曾经跟她学到的那仅有的一点音乐知识,也都荒废了。每当我想到这些的时候,总是免不了要懊悔。
中学时期学校*重视的数学和物理我都学得毫不费力,并且成绩很好。每当遇到问题,我便会向父亲请教。父亲热爱科学,并且在学校也进行这类课程的教学。他喜欢尽自己所能向我们解说大自然的奥秘和他对科学的研究。可惜的是,他没有自己的实验室,所以无法进行实验研究。
假期尤其令人感到开心,我们住在乡下的亲友家中,避开了警探的监视,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我们在林中奔跑喊叫,还在广阔的田地间劳作,乐得心花怒放,自在极了。有些时候,我们甚至越过俄国边境进入加里西亚山中,那儿不是俄国的领土,而是由奥地利人统治的。奥地利人要比俄国人好一些。在那里,我们可以尽情地讲波兰语,高声唱爱国歌曲,而不必担心被捕入狱。也许是从小生活在平原地区的缘故,我对山峦的*印象很好,也非常喜欢住在喀尔巴阡山的小村子里,喜欢那巍峨突兀的山峰,喜欢在山谷里和高山之间那被诗意地称为“海之眼”的湖泊旁流连忘返。但是,在我心中,对那一望无垠的平原的眷念却从未消失,那开阔的视野,那柔和的色调,永远使我的心灵感到震颤。
后来,父亲带我到更南边的波多尼亚度假,*次看到了大海是在敖德萨,后来又北上到了波罗的海。这次经历对我来说是美好的。但是,直到去了法国,我才算是真正地领略到了海洋的波涛澎湃和潮汐涌退的壮丽景象。在一生之中,每当看到大自然的新景象,我总是会像个孩子似的欢呼雀跃。
我们的学生生涯很快就结束了,那些偏向思考的课程我们都已经了然于胸,学习起来毫不费力。我的哥哥从医学院毕业之后,走上了从医的道路,后来成为华沙一家著名医院的主任医师。我和我的姐姐们原打算像父母那样去当教师,但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大姐改变了主意,决定也去学医,她在巴黎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嫁给了一位波兰内科医生德鲁斯基。他们夫妇两人前往奥属波兰喀尔巴阡山区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创办了一家大型疗养院。我的二姐在华沙嫁给了斯查莱先生,她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一直兢兢业业,波兰独立后,担任了一所中学的校长。
中学时代,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毕业时刚刚15岁。由于读书用功,身体劳累,我不得不在毕业之后到农村生活休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那之后,我又回到了华沙,回到了父亲的身边。开始我希望去一所免费中学任教,但因家境不佳,我不得已改变了自己的决定。当时父亲已经年迈,心力交瘁,需要休息,但是他的收入却很微薄。所以,我决定找一份待遇更好的工作来减轻他的压力。因此,17 岁那年,我接受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从那时起,我就离开了父亲的家,开始了一个人在外地的生活。离家时的情景我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上火车的时候,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我将被火车带到要行驶几个小时才能到达的远方,并且下了火车后,我还需要乘坐马车再走五个小时的路程。车窗外广袤的平原飞一样地向后退去,我的心却像是坠了铅一样:等待我的将会是什么呢?我前去任教的家庭男主人是一位农场主,他的大女儿和我年龄相仿,在跟我学习的过程中,渐渐成了我的伙伴。除了她,主人家还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我和他们相处得很好。每天课程结束之后,我们便一起出去散步。因为非常热爱农村生活,所以在这里我并不觉得寂寞。虽然这里的景色并不算美,但却四季各异,仍然能够使我感到欢快和满足。这个庄园先进的种植技术被公认为是这个地区的典型,对于它,我有着很浓厚的兴趣。渐渐地,我懂得了种植技术,并且一直关注着谷物种植后的生长情况。在农庄的马厩里,我还逐渐摸清了马匹的脾性。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