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第七朵玫瑰:伊凡·哥尔诗选

書城自編碼: 391946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外国诗歌
作者: 伊凡.哥尔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052444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3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售價:NT$ 3460.0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94
《 深沉的玫瑰(博尔赫斯全集) 》
+

NT$ 347
《 温柔的确定性(与诺贝尔奖得主辛波斯卡齐名,波兰传奇女诗人中译诗集国内首次出版) 》
+

NT$ 265
《 生如夏花 》
+

NT$ 828
《 作家榜经典:神曲 》
+

NT$ 360
《 万物静默如谜 》
+

NT$ 245
《 纯粹·到清晨我们就会老去 》
編輯推薦:
在一战和二战之间,在德语和法语之间,在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之间,伊凡·哥尔创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想象世界:从玫瑰与火焰到迷宫与魔圈,从梦幻谣曲到安魂曲,从巴黎到柏林再到纽约,他的精神高高翱翔在大地之上,在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主义诗歌中留下了深深的轨迹。
內容簡介:
国内唯一较为完整收录法国诗人伊凡·哥尔诗歌作品的权威译本;《第七朵玫瑰》由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董继平先生精心翻译编选。全书分为“第七朵玫瑰”“10000个黎明”“拉克万腊哀歌”“来自土星的果实”“梦幻野草”五编,基本上反映了诗人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不同题材和风格,并折射其微妙的情感变化,以及诗人在面对世界时的不安全感的拷问。虽然目前伊凡·哥尔在中国的知名度不若他的朋友们如琼·佩斯、安德烈·布勒东、亨利·米肖等人的大,但他对现代诗歌的贡献在于其丰沛的想象力与充满探索色彩的情感表达,他的诗作值得一读再读,在时间的流逝中无意识地成为经典。
關於作者:
伊凡·哥尔(1891—1950),法国现代主义诗人,主要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生活与创作,著有《爱情诗》《马来情歌》《拉克万腊哀歌》《来自土星的果实》《10000个黎明》《梦幻野草》等十多部诗集,作品富于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特色。
译者:董继平,诗人、翻译家,译著有诗集《帕斯诗选》《勃莱诗选》《默温诗选》《特兰斯特罗默诗选》,自然随笔集《秋色》《自然札记》《鸟的故事》《猎熊记》,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和传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三卷本)等数十种。
目錄
目录:
第一编 第七朵玫瑰

002   蜡 烛
003   悲哀的鱼住在
004   秋 颂
005   献给利娅娜的夜颂
006   蓝色的诗
008   十字架上的受难
009   宣叙调安魂曲
010   新俳句
012   枫树上的那只鸟歌唱它
014   飞翔的梦幻谣曲
016   猫
017   第七朵玫瑰
018   夜的产品
019   晚 云
020   地 铁
021   你不可抓获
022   睡吧,生病的孩子
023   每个黎明你都变了
024   回来吧!
025   我苍老于渴望
026   我们将永远孤独
027   我应该是这棵桦树
028   未知的主人
029   你的躯体
030   潜向深海的女人
031   我是黑色痕迹
032   内心折磨
033   未被征服者之歌
035   不可获得的绿意
036   墙
037   雨在碘的面具上面
038   月桂之血渗透我的脉管
039   煤的面庞
041   三角牛
042   我漫游一个夜的影子
043   夜晚从你的心中
044   恐 惧
045   死者的化学
046   夜晚是我们粗糙的外壳
047   死亡的动植物
第二编 10000个黎明
050   秋 颂
053   公 牛
057   在每一只黑鸟中
058   不要呼唤死亡
059   你的睡眠
060   一棵树梦见你
061   在我的骨笼中
062   为什么夏天应该归来
063   永世离去
064   根据《传道书》
065   血玫瑰
066   你在白昼永不会看见我
067   复 活
068   夜晚是我们的衣服
069   你思想的航程
070   真理的新元素
071   给可怜的我的哀歌
074   死亡的碾磨
076   秘密工作
077   奈 拉
078   呼救信号
079   我听见年轻藤蔓在生长
080   如同黎明时的茴芹
081   我只不过希望成为
082   在记忆的井边
083   我把你箭囊中的箭
084   神庙一片白色
085   10000个黎明,我的天使,10000个黎明

第三编 拉克万腊哀歌

088   拉克万腊哀歌
090   水波永恒的自杀
091   水上舞台
092   曼哈顿
094   河下隧道
096   桥
098   年轻的波浪
100   一片波浪分开
101   万物驶向死亡
103   拉克万腊曼哈顿
105   水的翅膀
106   运载子夜的贡多拉
107   流浪的鱼
108   铅之渡
109   滨水区
111   这些船把我们所有的沉默载往何处?
112   布鲁克林滨水区
114   铅 河
115   河流在夜间的工作
116   失落的港口
118   到达河流
120   离开吧,永恒的蛇
122   拉克万腊哀歌
124   东 河
125   最后的河
126   怜悯之河
128   你带我去吧
130   悬浮在拉克万腊上空的阳台
131   沙的塑像
132   鸣响的航标
134   沿岸的窗户
136   波浪的合拢
137   安 拉
138   秃 鹰
140   钉在十字架上的泳者

第四编 来自土星的果实

144   原子哀歌
149   魔 圈
153   莉莉丝
157   拉齐埃尔
161   桃子挽歌
164   眼睛的眼睛

第五编 梦幻野草

168   金盏花的扩张
169   猎 犬
170   盐与磷
171   迷 宫
172   老 人
173   阿拉萨姆
174   乡村路
175   栗色的手
176   内心的树
177   时 间
178   这神圣的躯体
179   火竖琴
180   痛苦的鼓风炉
181   太平间
182   煤的岁月
183   玫瑰领域
185   大 地
186   约 伯
189   南 方
190   海洋之歌
191   雪的面具
192   在樟树的田野上
193   太阳大合唱
195   致克莱尔的三首颂歌
198   致克莱尔-莉莲
204   上 升
205   致克莱尔
212   恐惧的舞蹈者
213   雨 宫
215   沙漠里的头颅
217   深海的女儿
218   灰烬小屋
219   盐 湖
220   尘埃之树

附录

222   克莱尔·哥尔诗二首
225   伊凡·哥尔生活与创作大事年表
內容試閱
译序:

一朵不该忽略的玫瑰

董继平

在20世纪前期,西欧诗坛风起云涌,而在法国和德国这两个国家,还分别出现了两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文学思潮——诞生于法国的超现实主义和诞生于德国的表现主义。从这两种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许多优秀诗人脱颖而出,成为20世纪世界诗坛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在当时法国与德国重要的现代主义诗人中,伊凡·哥尔这个名字尽管对中国读者来说相当陌生,却不该被忽视。哥尔的名声远播,并不仅仅是缘于其遗孀克莱尔在20世纪50年代初公开指责原籍罗马尼亚的奥地利诗人保罗·策兰抄袭其丈夫的作品而引起的纷争,更重要的是缘于哥尔本人的诗歌创作生涯横跨半个世纪,其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复杂性,成为颇具艺术感染力的杰作。同时,这位诗人的文化背景还具有多重性,受到过多种文化(犹太、法兰西、日耳曼和美利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这又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文化包容性,呈现出很强的生命力。为此,他曾经一度自称拥有“一颗法国心,一种德国精神,一身犹太血液和一本美国护照”。

法国与德国之间的“文学流浪者”

伊凡·哥尔(Yvan Goll)是20世纪前期法国和德国最重要的现代主义诗人之一,他本名艾萨克·朗格,1891年3月29日生于当时由德国控制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圣迪耶的一个讲法语的犹太家庭。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本来是法国领土,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后,被迫将其割让给德国——对这一事件,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在名篇《最后一课》中有淋漓尽致的描写。由于法、德两国的交替统治,该地区的许多居民都会讲法语和德语,朗格也不例外。朗格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讲法语的母亲便带着他移居到省城梅斯,进入那里的德语学校就读。1912年至1914年间,他在斯特拉斯堡大学攻读法律,其间还先后在弗赖堡和慕尼黑求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为躲避战祸而移居瑞士,在洛桑学习,同时与苏黎世用德语写作的达达主义者和苏黎世、日内瓦讲法语的和平主义者过从甚密,并写下了不少反战诗篇。在动荡的战争岁月,年轻的朗格先后采用了众多笔名发表作品,最后才固定使用“伊凡·哥尔”这一笔名,直至去世。在瑞士,哥尔先后结识了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斯蒂芬·茨威格、汉斯·阿尔普等人。1916年,他与女诗人克莱尔·斯图德尔相遇,克莱尔极富才华,曾受到当时的大诗人里尔克称赞,两人一见钟情,共坠爱河。战后,两人于1919年移居巴黎,1921年在那里结为伉俪。
哥尔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他的文学创作从一开始就极具特色,这让他在当时的先锋派文学中拥有了一席之地。他前往柏林,发现那里蓬勃兴起的表现主义非常适合他在战后的思想表达,便开始深入研究这种新的表现形式,并创作了一部讽刺剧,在柏林首演,著名艺术家格奥尔格·格罗斯专门为这部戏剧设计了舞台背景,剧作的成功让他在柏林戏剧界声名鹊起,成为影响过后来的著名剧作家尤奈斯库及荒诞派戏剧的先驱之一。回到巴黎后,他又沉浸于当时正在普遍兴起的超现实主义文艺运动,他先是拥护阿波利奈尔,然后又发表自己的《超现实主义宣言》一文,在文中公开反对当时的超现实主义领袖安德烈·布勒东的某些文学主张——他的宣言与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宣言》都在1924年10月左右发表,颇有分庭抗礼、针锋相对的意味。
其间,哥尔写下了不少关于电影、戏剧和立体主义艺术的论文;把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奥地利诗人及小说家弗朗兹·魏菲尔、斯蒂芬·茨威格和德国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等人的作品译成法文;屡屡在法语和德语刊物上发表自己的诗作;与瑞士的莱茵出版社合作,推出其他作家的新作,包括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他参加了萨缪尔·贝克特及其他人的组成翻译队伍,将乔伊斯的《芬尼根的守灵夜》中的一部分译成法文。在哥尔本人出版的作品中,一批赫赫有名的艺术大师先后为其创作插图,其中有马蒂斯、夏加尔、达利、格罗斯、唐居伊、德劳内、莱热和毕加索等人,可见其在文艺界的地位。在20世纪20年代,哥尔还创作了一些颇有思想性的长篇小说,如《罪恶之地域柏林》就公开谴责现代世界的秩序混乱。在巴黎生活期间,哥尔与阿波利奈尔、莱热、阿拉贡、儒夫、艾吕雅、布勒东、马雅可夫斯基、雅各布、马尔洛等人往来,还认识了詹姆斯·乔伊斯。
1931年,哥尔邂逅奥地利女诗人和画家葆拉·路德维希,两人过从甚密,葆拉因此成为他的第二个诗歌缪斯。在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在欧洲得势和蔓延,使得局势持续紧张,这种紧张的局势不仅出现在欧洲的政治舞台上,同时也出现在哥尔的职业生涯中——1933年初,希特勒上台后即对德国境内的思想界和文化界进行大清洗,导致一大批作品被禁,哥尔也被列入了黑名单,其作品无法继续在德国发表和出版,这就致使他不得不把自己的一些作品译成法文在法国出版。1935年,哥尔参加了在巴黎召开的第一届作家大会,抗议德国法西斯的兴起和肆虐。1936年,由于深受世界局势的困扰,哥尔开始创作一系列诗作,他在其中塑造了一个现代日常人物——“没有土地的让”,描绘了无家可归的流浪的犹太人形象。在后来的岁月里,哥尔还不断往这个系列中增加新作。哥尔去世后,一些美国诗人,包括W.S.默温、肯尼斯·雷克思罗斯、加尔威·金耐尔、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肯尼斯·帕钦和洛伊斯·波根等人,将这个系列中的一部分诗作译成英文,于1958年在美国出版。

流亡美国纽约的岁月

20世纪30年代末,哥尔和妻子克莱尔生活在处于纳粹威胁下的巴黎,同时生活在这里的还有哥尔的红颜知己葆拉。然而出于对妻子的忠诚,还由于欧洲大陆上的硝烟味日益逼近,他在1939年8月下旬携妻离开巴黎,开始了流亡生活。同年9月6日,哥尔夫妇抵达了美国纽约市,在那里定居下来,并一直生活到1947年。
在纽约期间,哥尔夫妇住在布鲁克林高地,在那里可以俯瞰东河。根据哥尔的美国朋友、诗人肯尼斯·帕钦的遗孀马里亚姆·帕钦的回忆,哥尔当时处于格林威治村艺术社区的中心,他把家安在哥伦比亚高地134号,那里自然就成为作家们的聚集之地。看到哥尔这样一个对欧洲感情深厚的人,竟能沉浸在独特的美国生活之中,钻研美国本土文化,让朋友们都感到很振奋。在这里,哥尔写出了一系列诗篇,如《曼哈顿》《悬浮在拉克万腊上空的阳台》等,后来都被收进了诗集《拉克万腊哀歌》之中——这部诗集后来被美国诗人加尔威·金耐尔悉数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
在当时的纽约,聚集着许多流亡的法国艺术家,在这个文化圈子中,哥尔非常活跃。1943年至1946年间,他创办并编辑了文艺刊物《半球》,不仅发表了他在巴黎时的老对手安德烈·布勒东的作品,还发表了圣琼·佩斯、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肯尼斯·帕钦、亨利·米勒以及年轻的美国超现实主义诗人菲利普·拉曼蒂亚等人的作品;他还为刊物《国家》写下了《给詹姆斯·乔伊斯的哀歌》等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哥尔用英文写下了一系列很有力量的诗篇,后来以《来自土星的果实》为题出版。
在美国期间,到了夏天,哥尔夫妇就会去雅多和麦克杜威文艺营的作家疗养地度假,有时还会外出旅行。初到美国时,他们还前往古巴旅行,哥尔写下了一些涉及古巴的文章和诗作。后来,他们又前往加拿大魁北克的盖斯佩半岛,那里奇特的山岩自然风光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源泉。
在哥尔的全部诗歌作品中,含有大量的爱情诗。他生命中的两个女人——妻子克莱尔和红颜知己葆拉,都接受了他在饱受战火蹂躏的世界中对爱的充分表达。早在20世纪20年代,哥尔和妻子克莱尔就开始创作并互赠情诗——庆祝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抒情诗,并出过《爱情诗》等几部集子;在哥尔与红颜知己葆拉的通信中,他也时常附上用德语写成的情诗,后来被收集成《马来情歌》。而哥尔与克莱尔互赠的情诗,后来则被收集成了一个较大的集子——《1000个黎明》,其创作时间横跨30年,最初用法文和德文出版。集子中的《1000个黎明》这首主题诗,就是哥尔为庆祝自己与妻子克莱尔相遇30周年而专门写下的。1947年2月10日,哥尔将此诗从门下塞进克莱尔的房间,给了她一个惊喜,庆祝他们在一起的生活:“10000个黎明,我的天使,10000个黎明。”

重返法兰西:最后的岁月

还在纽约期间,哥尔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寻求医治无果后,他于1947年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巴黎。此时,他的脑海里始终萦绕着一种“梦幻野草”,因此他开始构思用德语创作这些诗。一年之内,他就向杂志投了5首,他在信中对编辑这样解释:“在离开20年之后,我带着奉献、复兴的欲望和一颗悸动的心回归了德语。超现实主义穿透了我,并沉积下了盐。仿佛‘梦幻野草’这种植物让我重获新生。我很长时间之后才回到欧洲,发现很多大门都被熏黑了,处于废墟之中……”这些诗作被发表了出来。而哥尔,无论是在医院的病床上,还是在巴黎的寓所内,抑或是在朗诵作品的旅行中,都继续写这些诗。其中一些诗描绘了他被病魔缠身而不得不面对死亡的痛苦,另一些则是写给一直守候在他身边直到他生命最后一刻的妻子克莱尔的情诗。1949年秋天,哥尔到意大利威尼斯参加国际笔会,返回途中,他在苏黎世稍作停留,在一家电台录下了自己的朗诵,他这样介绍自己的这类诗:“现在我将朗读来自我刚刚创作、尚未出版的集子《梦幻野草》的诗。”
在哥尔的一生中,他一直孜孜不倦地帮助其他诗人,非同寻常的是,在他生命的最后那几个月,他还将一位刚刚移居到巴黎的罗马尼亚年轻诗人保罗·策兰迎进了家门。两人的关系迅速融洽起来,策兰主动翻译了哥尔的一些诗作,而哥尔则要策兰成为他的文学遗嘱执行人之一。他们相遇后不久,在1949年12月13日,哥尔就住进了位于巴黎附近的讷伊的美国医院,再也没能回家。
在哥尔生命的最后几周,他可以说是以消耗生命的代价,用最后的光和热来完成被自己“梦幻野草”所激发出来的诗篇。这些诗都被他写在他所能找到的每一小片纸上——信封、处方签、报纸边沿的空白处——“用他优美的手迹的小鸟”写了下来。不同国籍的诗人,包括年轻的保罗·策兰,为了让他能坚持完成自己最后的作品而排起长队为他献血。可是,在与病魔进行了最后的顽强斗争之后,哥尔还是于1950年2月27日与世长辞。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中,与肖邦墓相对。
在《梦幻野草》的诗篇中,死神仿佛成了时常造访哥尔的熟人,爱情成为他在一个痛苦的冬天里所能找到的唯一拯救方式。他的躯体不再是他的躯体,而成了他的祖先骨头的旅馆;他的心灵被铁所劫掠;他的肾脏成为猎犬寻觅的肉;他的肉体被永恒的火焰消耗着……然而,哥尔漫游在通往死亡之路上,绊倒在通往时光海洋的阶梯上,还打扮成自己所描写的那个“没有土地的让”的模样,继续探寻。当他在尘世间的肉体即将化为尘土之际,最终是爱情在支撑着他,让他的灵魂从病床的禁锢中升起,自由地翱翔在辽阔、永恒之夜的群星中间。

哥尔的诗歌特色、成就与贡献

哥尔的文学才华横溢,作品十分丰富,留下了大量诗歌、戏剧、小说、译文和论文作品,其中最重要的当数其诗歌。
哥尔的创作,几乎都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完成的。自从1915年以来,他就成了表现主义运动的一员主将和超现实主义的倡导者,并一度与瑞士神秘主义者、马德里极端主义者、萨格勒布顶点主义者等现代主义者有着密切联系;他还为共产党编辑过一份德语文学评论杂志,这使得他的作品打上了十分鲜明而又复杂的时代烙印。
哥尔主要用法语和德语创作,但也曾用英语创作。他一生留下了十多卷诗作,具有很强烈的表现主义或超现实主义色彩。纵观哥尔的总体诗作,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创作历程是一个从表现主义向超现实主义过渡的过程,但两者又相互穿插。他的早期诗作,尤其是抒情诗,颇富特拉克尔式的表现主义抒情性,这一点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延伸到他的晚期诗作中,而这正是其诗作的独特性:把表现主义的抒情性渗入超现实主义的梦幻精神之中,使之成为一种文化边缘。他的晚期诗作越来越朦胧,那是因为探索者哥尔深入人类精神、自我、梦幻和死亡的领域中探索诗歌的金子,因此读者往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其作品。但是,哥尔心目中的超现实主义与布勒东等人所倡导的超现实主义又有所不同,早在1924年,哥尔就发表了自己的《超现实主义宣言》,与布勒东分庭抗礼,他以自己对超现实主义的理解去创造“超现实”,用新的联想、意象、隐喻去创作。他对现代诗歌的重大贡献,就在于他的作品有助于现代诗歌感觉的形成,进而成为现代诗歌大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哥尔在西方诗歌界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中国读者来说仍显陌生,因此我们阅读他的作品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他的作品,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哥尔所处的那个时代的背景,还可以欣赏到他奉献给我们的那些优美而朦胧的诗作。
我初次接触到哥尔的诗歌,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那时中国的诗歌刚刚经历了一个高潮而暂时转入低谷,能读到哥尔这种特殊的诗风,的确令人振奋,因此就不自觉地翻译了一些,后来经过了十余年时断时续的翻译,形成了一个集子,并在2003年出版,那个集子共收入了121首。20年后,我又对以前的译文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并补译了数十首诗作,形成了现在这部《第七朵玫瑰:伊凡·哥尔诗选》,本书包括了作者各时期的代表作,基本上反映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不同题材和风格;书末还附有作者的妻子、女诗人克莱尔的两首抒情诗。我相信,对于中国诗人和不写诗的诗歌爱好者来说,阅读哥尔的诗歌作品,都是一种享受,诗人们还可从中学习和借鉴。


2023年7月于重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