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卡尔维诺经典:一个乐观主义者在美国

書城自編碼: 391934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外国随笔
作者: 伊塔洛·卡尔维诺 著,孙超群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44772235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1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算法图解(第2版)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科学的奇幻之旅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編輯推薦:
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他是寓言式奇幻文学大师卡尔维诺。
莫言评价“他的书值得反复的阅读,他用他的创作实践展示了小说形式的无限可能性”。
这本《一个乐观主义者在美国》,是国内首次介绍,是卡尔维诺根据自己在20世纪50年代去美国的亲身经历所写。书中附有影印的作家手稿,细细品读,其活泼随意的语调仿佛是在与友人对谈。
內容簡介:
《一个乐观主义者在美国》,是卡尔维诺20世纪50年代末的美国见闻。跟随卡尔维诺的脚步,我们会看到一个“无滤镜”的美国。卡尔维诺以外来者的好奇去观察,纵览美国的城市与乡村、社会各阶层;再用他“极精妙的大脑”思考,透视美国社会体系的运行。全书文体介于日记和书信之间,语调仿佛在与好友聊天。那个不愿谈论“我”并拒绝作自传的卡尔维诺,意外地在本书中袒露了自己。若对美国社会文化,或小说家身份之外的卡尔维诺感兴趣,不妨一读,会有不少意外发现。
關於作者: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
1923年10月15日生于古巴,1985年9月19日在滨海别墅猝然离世,而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父母都是热带植物学家,“我的家庭中只有科学研究是受尊重的。我是败类,是家里唯一从事文学的人。”
少年时光里写满书本、漫画、电影。他梦想成为戏剧家,高中毕业后却进入大学农艺系,随后从文学院毕业。
1947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通向蜘蛛巢的小径》,从此致力于开发小说叙述艺术的无限可能。
曾隐居巴黎15年,与列维—施特劳斯、罗兰·巴特、格诺等人交往密切。
1985年夏天准备哈佛讲学时患病。主刀医生表示自己未曾见过任何大脑构造像卡尔维诺的那般复杂精致。
目錄
美国初印象
图腾与车灯
充满电的城市
年轻女士的记事本
美国不再美国
骑马过纽约
融入
格林威治村民
短暂的好处
你来自何方?
苦难学校
社会学与大熔炉
非洲裔
天主教浪潮
特浓咖啡馆
波多黎各人入侵
演员工作室
电子华尔街
女子学院
在会思考的机器间
喷气式飞机和传统
女巫聚会
上帝国度中的魔鬼
自己动手做
旅馆生活
用餐安排
纽约的单身女性
彩色电视
电视和灵感
大众文化
消费经典
情色杂志的出路
精英大众
苏联假期
疲倦的麦卡锡主义
K开头的共产主义
历史和地理
欧洲与美国的辩证法
对立面
艺术和对立关系
艺术和安全感
作家的生活
幽灵作家
典型的美国家庭
消失的城市
社区的更迭
乡村知识分子
关在家里的美国
家长式作风
葬礼
酒吧
圣殿会议
在车里
停车场的颜色
车展
铁锈的王国
历史与自然
火星博物馆
风景和汽车
非形象派
离婚家庭的孩子
孩子们和“潜在说服者”
消费的圣殿
孤独的晚餐
悲惨的颜色
体制的矛盾
固定工作
流浪特权阶级
福利住房计划
遗忘的画面
穷人商店
消失的人们
广告
芝加哥
美国生活方式的首次小结
女人:幸福的和不适应的
“不同”的城市
站在亚洲的门前
太平洋
舒适的码头装卸工
教授的家
切斯曼案
纪念名胜
巴比特
毒品
月亮谷
公共关系
鼠年
另外一面
人们常说的并不见得是真的
伊甸园
老年公寓
过大的城市
可疑的行人
电椅的阴影
好莱坞
被天鹅咬
牛仔
纽约人在乡下
妻子们
拉斯韦加斯
与之前的相反
交通工具的社会主义思考
令人压抑的地区
印第安人的村庄
劳伦斯的追随者
原子弹
得州神话
口袋里的酒
幸福问题
男性杂志
新奥尔良就像书里写的那样
脱衣舞娘工会
信任的边界
冒险生涯
后的拿破仑
新奥尔良狂欢节
强硬派诗学
火灾
地方股市
很南的南方
牵连
斗争委员会
年轻人的集会
黑人领袖
蒙哥马利的星期天
尊严学校
黑人运动
盟友
在充满敌意的土地上
南方之刺
左派人物
一座城市
美国风光
乔伊斯的女读者
关于天主教信仰的小调查
眼睛和习惯
对美国的态度
心理分析师
《接头》
垮掉的一代
乔万尼日记节选
志愿者
黑人舞会
人类种族
美国的爱人
复活节帽子
第五大道
没说出的名字
防原子弹警报
美国乌托邦
问题和利益
灾难
再谈灾难
两种道德观
欧洲
內容試閱
美国初印象
很后悔没有乘飞机来美国。原本我应该被重要的商业谈判或者高层的政治风云裹挟而来,或是淹没在纽约满大街长焦镜头下微笑摆拍的人群里:这才是接近今日美国的正确方式。可惜的是,我被说服上了一艘从法国勒阿弗尔(Le Havre)开出的跨大西洋的航船,他们说:“要不要来?这船太棒了!”就这样,在驶往目的地的航程中,我已然被另一种灰暗的印象所笼罩:缺乏生气的美国地区,到处是百无聊赖的老年夫妇,乏善可陈的福利制度和生活物资的来源匮乏。
乘船旅行大抵是有些与时代风气不符了。船上挤满了人,如同火车站那样,老年旅客们整晚玩着抽彩游戏,或者为动画片式的赛马游戏下赌注。
航行第五天的黎明,我穿好大衣来到甲板上,伸长脖子在弥漫的白色雾气中辨识纽约的轮廓。在不远处的地平线上,隐约的灯光逐渐勾勒出海岸的形状,如同一座山逐渐浮现出它的样子。一瞬间好像这种旅行方式又被证明是对的。怀抱着不同的态度抵达,旅行本身也会变得不同,虽然刚刚我确实表现得有点不耐烦。
天空放亮,被摩天大楼堆砌成的怪兽般的纽约仿佛一座被遗弃了三千年的废墟矗立在那里。不,或者说是一个有些透明的多孔的庞然大物,偶尔有几缕光线投射出来。这一切都在告诉人们:白天来临了。
各种色彩慢慢覆上人行道的大块石板,所有这些颜色都与我们记忆中美国照片的颜色不同。我迷失在这幅图景里,迷失在这千变万化的迷宫一般的光线和形状里。四处一片寂静,空无一人。突然,我发现了汽车!它们像一群闪亮的蚂蚁大军穿行在怪兽脚下,不知道已经行驶了多久,我们对此毫无察觉。
图腾与车灯
车辆在路上川流不息,我这个初到美国的欧洲人首先注意到的是这些车子都很宽很长,尺寸大得有些荒唐。但几天之后这种讶异就消失了,大概这就是美国车的通行尺寸。在车流中行驶,我的注意力又被那些奇形怪状的车尾灯吸引,仿佛每种不同的形状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从扎眼的(有着粗大的排气管,让人联想到在电影里看到的警匪追车)到调的,几乎每种都可以让人做一番符号学的探究:有的车灯是鱼鳍形,让人想到莫比·?迪克的白鲸世界;有的是箭形,让人想到荒野西部的印第安人;有的是摩天大楼的塔形,代表着美国时代的繁荣;更不乏导弹或火箭的形状,意味着征服太空和不确定的未来。
自然的,在这个颇具精神分析色彩的国度,还有很多充满其他象征意义的车灯:代表男性符号的形状非常多见,代表女性的形状也为数不少,似乎表示出对母系社会制度的和平接受。还有一些车在宽大车尾的上缘,转向灯的形状排成两道细细长长的眉毛,底下的车灯仿佛好莱坞女明星那闪亮明媚的大眼睛。
带着一种习惯了意大利小车而努力驾驭美国大车的窘迫,我试图在拥挤的停车场里找到车位。而我的目光却被那些图腾博物馆展品一般的车灯吸引了,它们各自象征的意识形态、风俗习惯和奇妙寓意几乎要使我相信汽车其实是供奉用的神坛,或者它们本身就闪耀着水晶般的神圣光泽。于是我在宗教朝圣的敬畏和反对传统的本能之间小心翼翼地倒车,终于难免错误计算距离而将某辆车的车灯撞碎一地——“开花了”。
充满电的城市
纽约的定义应该是:一座充满电流的城市。在这里几乎每走一步都会被充电,手指所及之处都有被电的可能。我从汽车上下来,抓紧把手以关好车门:手被电了。在家你不能摸门把手,不能摸楼梯扶手,不能摸各种开关——那后面都有蓄势待发的微小电击在等着你。不论是乘出租车,还是从寒冷的街道回到过暖的家中,还是仅仅穿着拖鞋从地毯上走过,似乎每个瞬间都在充电,而你就是一块蓄电池。
虽然我已经有了条件反射般的小心,但在触摸那些看上去无害的物件之前还是会有几分犹豫。从害怕被电到现在已变成需要和期待,如果没被电到我竟然还会有点失望。甚至与他人的手掌相握有时也会迸出温暖的火星。电流从物品传导到日常生活,到人际关系和感情。这是真实存在的人类之间的能量,还是因为我们内心的枯竭反而会感受到物品放射出来的能量?
个人和集体的英雄主义冒险时代已经终结,在那些已达到或尚未达到的福利承诺下,努力追逐目标的美国情结正日渐萎缩。但经济进程和制造热潮,这些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工业活动仍然释放出一些冲劲。物质的世界是清醒的,被一种含蓄的理智支配着;相较之下,反而人类世界处在睡眼惺忪的状态,仿佛由行动呆板的机器人操控着。
我试图找到这种有趣分歧背后的秘密,找到那些不知是否已经转移和贮藏到物质中的人类能量,但没有成功。只有怅然地抚摸着自己那常被曼哈顿的电流袭击的指尖。
年轻女士的记事本
我很清楚美国已经不再是冒险家的国度,但是纽约人这种将所有意外的可能性都尽量扑灭的生活方式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料。生活被密密麻麻的“排程”所控制,几个星期之前就要什么都安排好,比如二十天后的会议安排,和谁共进午餐,参加谁邀请的鸡尾酒会,你邀请谁共进晚餐,你要去喝杯苏格兰威士忌的晚宴;要是打算看一场百老汇的演出,估计要提前三个月甚至四五个月才能订到包厢。
纽约的女孩子们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忙于约会。如果你想约她们,恐怕要提前一两个星期提出请求,然后你们各自看自己的记事本排程,约定日期,在本子上记下彼此的名字。
“是这样的,初我每晚跟不同的女孩出去,”乔万尼·?B.,一个生活在美国的意大利花花公子说,“有一天,我遇到一个特别喜欢的女孩,渴望很快可以再次见到她。但是她两个星期以内的晚上都排满了,我也一样。我们不得不隔十五天才有机会第二次约会,我觉得快要等死了。当终于再次见面,感觉却不像上次那么好了,因为我脑海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另外一个近才约会过的女孩。接下来几个月,每每爱上一个人,我却不得不等到已经排好的日程都进行完之后才有可能再约那个人,而这时候心动的感觉已经没有了。这让我感到绝望。”
“然后呢?”
“穆丽尔的出现终于打破了这个魔咒。我们开始稳定的约会,就是每晚都一起出去,成为固定的恋爱对象。”
“那你感觉幸福吗?”
“没怎么觉得,反而更觉得手脚都被捆住了。每天晚上都是和她出去。告诉我,这就是生活吗?”
美国不再美国
次到纽约的人或许都有个印象,感觉美国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仿佛我们这些旅行者反而更加美国化。当你发觉认识的纽约人都没有自己的汽车时几乎要感到愤慨了(因为停车难,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出租车)。欧洲人期待在 (私人公司和公共机构的)办公室里看到的那种严格高效的经理人,也只能说看到一种努力的近似,一种模仿的善意而已。这里的年轻人着装也不如我们更加美国化,也不知道我们所说的“flippers”(一种电动弹球游戏,在这里人们叫它 pin-ball-machine,也只有在时代广场固定的小俱乐部里才找得到。)更有甚者,你会觉得这里竟然是全宇宙没有被可口可乐的触角探及的地方。
其实也正是你看到的这些所构成的美国,比我们印象中的美国要更加美国化。我们口中的美国化只不过是更先进的科技生产分配水平和屹立不倒的传统水平之间的对立,其中一部分人已经达到了前者,而另一部分人却越来越难以从后者中走出来。事实上,新兴潮流和老旧事物更像是一棵大树上的两根枝条:在持续生长的过程中,整棵大树的有机体在不停累积和转化着两者之间的冲突。
骑马过纽约
我近知道了怎样才能统治纽约:骑马出行。当然初几天我并不知道。本来打算租或者买一辆车,只是为了拥有真正融入美国生活的感受;但所有人都不建议我这么做,他们说这是错误的方式,说在纽约拥有一辆车实在是个累赘——如果你能奇迹般地在家门口找到车位并停上一夜,那早上一定得早起将车子挪到马路的另外一边,因为停车时限肯定到了。真正的纽约人都是乘坐出租车的。好吧,可是这并未解决我的问题。
现在我终于明白一个外国人在纽约应该做什么了,那就是租一匹马。这种复古的出行方式才是真正接近美国的开始,你可以感受到交通工具演进中的美国历史,那就是从骏马到凯迪拉克吧。
问题是这是我人生中次跨上马背。因为马场非常远,在上西区(这是这里幸存下来的少数马场之一),为了到达中央公园,我不得不骑马穿过两个街区,经过交通拥挤的路段。坐在马鞍上,我一方面体会着对车流的统治,因为我的马在沥青路面上走得小心翼翼,所有车辆不得不跟随马儿放慢脚步,另一方面也体会着史诗感的幻灭,因为路边几个淘气的小鬼正肆无忌惮地嘲笑着我。
中央公园的地面有些泥泞,草坪上松鼠跑来跑去。在这安静柔和的气氛中,附近的摩天大楼略显突兀地竖立着。我在马鞍上颠来颠去,徒劳地努力跟上马儿小跑的节奏,陪伴我的女骑师大声冲我吼着我完全听不懂的骑术规则;而我的马却一直跟脚下的泥泞和矮处的树叶纠缠不清;头顶一架喷气式飞机掠过摩天大楼,喷出的白烟正渐渐消散。而这座总是被后来者占领的城市,从今天开始,是我的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