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心物一如--物理主义视域中的心--身问题

書城自編碼: 391908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王晓阳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79448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66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及管理技术   李建明
《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及管理技术 李建明 》

售價:NT$ 312.0
官场现形记(全2册,足本60回未删版,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讲透古代官场奥秘,全面批判封建官僚制度)
《 官场现形记(全2册,足本60回未删版,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讲透古代官场奥秘,全面批判封建官僚制度) 》

售價:NT$ 458.0
下天山:亚洲腹地之旅
《 下天山:亚洲腹地之旅 》

售價:NT$ 530.0
企鹅英国史(套装八册)
《 企鹅英国史(套装八册) 》

售價:NT$ 4191.0
时空大数据的"形状":几何和拓扑的视角
《 时空大数据的"形状":几何和拓扑的视角 》

售價:NT$ 614.0
交锋二十年 (日本奇迹系列,美国与日本贸易摩擦)
《 交锋二十年 (日本奇迹系列,美国与日本贸易摩擦) 》

售價:NT$ 411.0
公民们:法国大革命编年史
《 公民们:法国大革命编年史 》

售價:NT$ 978.0
金雀花帝国(中世纪史名著译丛)
《 金雀花帝国(中世纪史名著译丛) 》

售價:NT$ 44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49
《 中西哲学与马克思哲学对话(赵敦华著作集) 》
+

NT$ 554
《 否定的辩证法 》
+

NT$ 330
《 施特劳斯与回归古典:施特劳斯逝世五十周年祭 》
+

NT$ 442
《 出土文献与早期政治哲学(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

NT$ 420
《 海德格尔导论(修订版)(未来哲学丛书) 》
+

NT$ 549
《 历史与信仰:潘能伯格思想研究引论 》
內容簡介:
心—身问题(mind-bodyproblem)一直都是心灵哲学中的核心议题,也是近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基础难题之一。简言之,心—身问题探讨的是心灵与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或者用更一般的话来说,探讨的是意识状态/心理状态与脑神经状态/物理状态之间的关系。本书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2008—2023)的相关研究论文。尽管这些论文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当前心灵哲学以及认知科学领域最常见的一种立场——物理主义/唯物主义——出发,围绕心—身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考察,针对其中涉及的主要困难,给出了具体应对方案。在此基础之上,对当前处理心—身问题的常见理论方案进行了全面评估,综合比较了各种常见方案的具体优劣,尝试构造了一种能够有效应对心—身问题的非还原物理主义(non-reductivephysicalism)新方案,并且论证了新方案不仅能有效避开目前常见方案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而且能进一步加深我们关于心-身问题及其相关论题的理解,因而代表了一种更加具有理论优势的新进路。
關於作者:
王晓阳,男,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哲学系访问学者(2009),意大利特伦托大学(University of Trento)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系客座教授(2014),美国耶鲁大学哲学系客座研究员(2023)。2019年入选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心灵哲学、形而上学、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哲学、人工智能哲学。代表作品有:《意识研究》(专著)、《非主观的心灵》(论文)、《物理主义不等于物理学主义》(论文)。
目錄
目录
序(叶峰)
第一编意识与心灵
论意识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及哲学思考
当代意识研究中的主要困难及其可能出路
意识之谜
非主观的心灵
第二编物理与心理
从私人语言论证到物理主义纲领:维特根斯坦与维也纳
学派
论现象概念
——解析当前物理主义与反物理主义争论的一个
焦点
如何应对“知识论证”?
——一种温和物理主义观点
如何解释“解释鸿沟”?
——一种最小物理主义方案
后天物理主义与解释鸿沟
——劳尔(Brian Loar)版现象概念策略的拓展分析
无律则一元论再思考
——关于心—身殊型同一论与心—身随附型的一个
新看法
心理因果性、排他性论证与非还原物理主义
心—身问题与物理主义
物理主义不等于物理学主义
——表述物理主义的一个新方案
附录:对《物理主义不等于物理学主义》一文的部分商榷的
答复
为什么还是物理主义?
第三编他心与世界
为他心辩护
——处理他心问题的复合方案
对《斐多》篇中灵魂不朽论证的批判性分析
自然界没有奇迹吗?
——自然主义与奇迹的兼容论
后记
內容試閱

这本论文集搜集了王晓阳教授2008年以来发表的有关意识、物理主义、心—身关系等研究课题的十七篇论文,其中有些是此前公开发表的论文的增补修订版。笔者与王晓阳教授相识多年,经常讨论切磋,也多次正式评议过他的观点、论证,因此受邀为他的论文集作序。
论文集中的论文按内容分成了三编。第一编属于意识研究,包括四篇论文,论文的首次发表时间从2008年跨越到2019年。这几篇论文从引介当代意识研究的一些问题以及提出王晓阳自己的初步观点开始,到最后一篇集中论述了王晓阳自己最新的对意识的物理主义观点,他称之为“非主观的心灵”。他的观点属于非还原物理主义。如果我理解不错的话,一方面他反对取消或彻底还原意识的激进物理主义,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心灵并不具有人们常识中所说的主观性和私密性,因此他认为用科学方法可以探究心灵。这是一种保守的物理主义观点,是王晓阳在物理主义框架下为澄清与维护心灵的地位所作的很有益的尝试。这次四篇论文集中再版,相信会很助于展示他在这方面的思想发展的脉络。
论文集的第二编有十篇论文,主要探讨有关物理的其他一些问题,包括物理主义的缘起,回应反物理主义论证的策略,心—物因果性,亨普尔两难问题,以及物理主义版本的功能主义等。这些研究属于澄清有关物理主义的概念、观点,以及为物理主义作一般性的辩护,内容牵涉面较广,不乏王晓阳自己提出的新颖的观点和论证。这次集结再版,集中展示了王晓阳的物理主义研究的丰富内容。在这一编的倒数第二篇论文《物理主义不等于物理学主义》中,王晓阳提出了自己对亨普尔两难问题的回答。这篇论文曾在《认知科学》2021年第5期发表的一个专栏中被选为靶子论文,国内数位学者包括笔者自己同期发表了论文,针对王晓阳关于亨普尔两难的观点、论证进行了争论。王晓阳对这些争论作了回应,这些回应目前也收录在这本论文集里。这种学术争论是国际哲学界进行学术研究的常态,可惜迄今为止在国内似乎还比较少见。希望王晓阳收录在此的论文及回应,可以让不了解情况的读者感受到正常的哲学学术争论是怎样的。
这本论文集中的第三编包括了三篇涉及其他研究课题的论文,它们展示了王晓阳研究兴趣的多样性。
王晓阳教授从攻读博士学位起就专注于物理主义与意识问题的研究,十多年来渐渐积累了一些自己提出的新颖的观点与论证,对这个研究领域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这本论文集较系统地展示了这些成果,这样集结再版,相信会很有助于推动国内对物理主义与意识问题的研究。
笔者认为,物理主义与意识问题是当代哲学中最核心的问题。历史上,科学的不断进步已经使得许多哲学问题渐渐转化为科学问题,从哲学这个学科剥离。当代认知科学的进展将极大地强化这个趋势,使得传统的语言哲学、心智哲学、认识论、行动哲学乃至科学哲学与伦理学中的许多问题,都成为需要通过假设大脑的认知体系结构来分析与澄清的认知科学问题,使得传统哲学的完全基于内省的思辨成为肤浅幼稚的研究方式。但意识问题由于其独特性有可能是个例外,有可能使得主要基于内省的研究还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为传统哲学研究保留一席之地。而有关物理主义的争议其实是在于对整个科学知识的反思与评估,因此这种争议不是属于某个特别的科学分支,而是哲学研究的课题。王晓阳近二十年来正是坚持不懈地探索这些最根本性的、最核心的哲学问题。
近年来国内哲学研究也跟其他一些研究领域一样有追逐热点的倾向。物理主义与意识问题在数年前曾经是国内分析哲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但近年来它似乎渐渐被其他一些热点课题替代。一个研究课题成为热点一般有其合理的原因,但既然做哲学,笔者相信我们还是更应该关注那些最核心的、最根本性的哲学问题。一个哲学研究课题失宠,常常是因为学者们发现对那个课题很难再说出什么新东西,然后迫于发表论文的压力,他们开始转向某个新的话题,因此产生新的热点。新的热点也许与根本性问题密切相关,但也经常不相关,或只是貌似相关。无论如何,像王晓阳这样花费近二十年时间坚持探索最根本性的哲学问题,笔者认为是非常值得赞赏的。这种坚持可能会有代价,可能会长时间提不出什么新的观点、论证,因此不能发表很多论文。但笔者相信这种坚持是值得的,而且希望国内学界能有鼓励这种坚持的学术风气。
最有效的鼓励应该就是用学术争论回应学者们对根本性问题的探讨。前面提到,王晓阳收录在这本文集中的一篇论文曾经被选为靶子论文,包括笔者自己在内的一些学者分别撰写论文参与了争论,王晓阳也分别作了回应。这样对哲学观点与论证进行争论应该是哲学研究的常态。国际上发表的哲学论文大部分都是在尝试反驳或改进其他人的观点、论证,许多像蒯因、刘易斯那样的名家的学生更是以反驳、改进自己老师的观点为己任。但这种正常的学术争论目前在国内还太少。部分原因可能是国内同行人数较少,其他学者可能都不了解你的研究,因此难以进行争论。但应该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包括对争议太敏感,混淆了争议与贬低等等。其实,既然蒯因、刘易斯那样名家的观点、论证是哲学文献中最常见的批评靶子,争议完全不必意味着贬低。缺乏争论反而可能意味着其实没有人关注这项研究成果,这对于鼓励认真的学术研究当然是非常不利的。目前国内哲学界(至少是分析哲学界)多数学者已经超越了引介、评述国外思想这种研究模式,已经开始尝试独创性研究,尝试直接参与国际学者之间的学术争论。国内学者间的争论应该很有助于推动这种变化。希望王晓阳的这本论文集的出版会引发对他的各种观点、论证的进一步争论,会有助于推动国内哲学研究上一个新台阶。
叶峰2023年1月15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