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內容簡介: |
本书内容涵盖了地热能基础知识、我国地热能分布与开发利用史,21 世纪以来地热能发展情况及趋势,总结了发展的经验和问题所在,对我国地热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书中内容兼顾了知识性与专业性,既详细介绍了地热能的定义、分类、常用术语和资源分布情况,也充分展现了地热技术的突破、典型案例分析以及前瞻性研究;兼顾了地热能利用的发展历史与发展动态,按照地热资源分类详细介绍了地热发电、中深层地热供暖、浅层地热能的发展历史和目前的发展现状。此次,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推广中心组织编写本书,希望通过梳理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取得的主要成果,总结发展中存在的经验,分析发展中存在
的问题,展望地热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在主要成果方面,主要介绍了中深层地热能供暖、浅层地热能、地热发电、其他地热直接利用的发展现状、示范典型和技术创新,以及温泉洗浴、干热岩前瞻研究和装备制造等发展现状;在总结发展经验方面,主要介绍了促进地热产业发展的平台建立、发展的顶层设计以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在分析发展中存在问题方面,主要分析了地热技术瓶颈仍需突破、管理权限仍需理顺,部分“新技术”仍待观察,等等。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让读者深入地了解我国地热产业的发展动态和发展形势,掌握行业信息,
学习典型案例,凝聚广泛共识,助力地热产业高质量、规模化发展。
|
關於作者: |
本书由国家地热能中心组编,中国地质科学院水环研究所研究员王贵玲、中国矿业联合会地热开发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于湲、中国地调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李宁波、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田廷山、西藏地勘局地热地质大队总工程师胡先才、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总工程师刘久荣、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学院院长许天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庞中和等专家、新星公司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馆、南京天加热能公司等单位共同组成编委会。
|
目錄:
|
第一章 地热资源与地热能概述001
11? 世界地热资源分布002
111? 浅层地热能分布002
112? 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分布004
113? 干热岩地热资源分布007
12? 中国地热资源分布 016
121? 浅层地热能分布 017
122? 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分布 019
123? 干热岩地热资源分布 025
13? 地热能应用场景 027
131? 温泉洗浴康养 027
132? 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 032
133? 中深层地热能供暖 041
134? 其他地热能直接利用 051
135? 地热发电 059
第二章 中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史 083
21? 历史悠久的温泉利用史 085
211? 古代温泉利用 085
2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学者的科学探索 094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 20 世纪末的发展 098
221? 地热事业的发展起步 099
222? 地热发电的发展历程 113
223? 中深层地热直接利用的发展历程 148
224? 浅层地热能利用的发展历程 161
第三章 21 世纪中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 177
31? 温泉洗浴康养 178
311? 结合地区发展建设,形成特色品牌 179
312? 发掘可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181
313? 发挥理疗价值,向多元化利用转化 184
32? 浅层地热能供暖和制冷 185
321? 浅层地热能发展现状 185
322? 浅层地热能开发市场环境现状 194
33? 中深层地热能供暖 201
331? 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发展现状 202
332? 中深层地热能供暖技术 203
333? 河北省雄县人才家园中深层地热供暖项目 209
34? 其他地热能直接利用 215
341? 山东商河花卉养殖现代农业科技地热供热示范
项目 215
342? 山西省太原市地热水辅助锅炉给水项目 223
35? 干热岩开发前瞻研究 229
351? 干热岩地热资源概况 229
352? 干热岩开发发展历程 231
353? 干热岩开发前瞻技术与挑战 233
36? 地热发电技术与展望 242
361? 我国 21 世纪地热发电情况 243
362? 技术突破 247
363? 不同发电系统应用情况 255
364? 典型案例 265
37? 装备制造 272
371? 直接利用装备 272
372? 发电装备 293
第四章 新时代新征程地热能的未来 309
41? 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新时代 310
411? 地热能开发利用专项规划 310
412? 地热能开发利用重点政策 316
413? 地热产业发展模式布局 322
414? 地热企业典型 324
415? 地热国际合作 333
416? 地热科学普及 339
42? 地热能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 345
421? 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研发需求 345
422? 地热产业发展技术瓶颈仍未突破 347
423? 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发展方向 349
424? 地热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仍需加大 353
425? 地热产业市场化推动有待加强 355
426? 地热产业发展关键环节 358
43? 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新征程 366
431? 产业发展布局更加精准 368
432? 科技创新驱动更加强劲 377
433? 法规建设和监督管理更加深入 379
434? 财政扶持力度更加显著 381
435? 积极社会效益更加突出 382
参考文献 385
附 录 405
附录 1? 地热能常用术语 406
1? 地热能及主要类型术语 406
2? 地热现象术语 407
3? 地热地质要素术语 408
4? 地热资源勘探开发与资源评价术语 411
5? 地热资源利用术语 413
附录 2? 中国名温泉开发史统计简表 416
附录 3? 中国温泉之乡(城、都)命名地统计表
|
內容試閱:
|
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环保、稳定性好、可循环利用、
用途广泛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稳定可
靠等特性。地热能开发利用不受季节、气候、昼夜变化
等外界因素影响,采用完全回灌、地下换热等方式开发
利用地热能取热不耗水,是一种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
清洁能源。
能源的利用史伴随着人类发展史。人类的能源利用
经历了“火与柴草”“煤炭与蒸汽机”和“石油与内燃
机”三个阶段,人类社会发展也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
会。煤炭能源的利用,带动了钢铁、铁路、军事等工业
的迅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全球工业化进程。石油的利用
不仅直接带动了汽车、航空、航海、军工业、重型机械、
化工等工业的发展,也成为全球各国的战略资源,深深
影响着全球的金融和经济。但是,煤炭和石油的利用也
引发了 CO2 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
题。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大量 CO2 是当今主要
的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温上升,气候变暖,引发了冰
盖融化和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全球各
国着手制定碳排放目标以共同应对气候变暖问题。2020
年,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随后,我国将“碳达峰、
碳中和”纳入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深化调整
产业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党的二十大将能源安全作
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强
化重大基础设施、资源、核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
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等安全;站在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高度谋划能源绿色发展,提出要加快推动能源
结构调整优化,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稳妥推进碳达
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
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
地热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热资
源丰富,近年来地热能直接开发利用量连年增长,位居
世界第一。大力开发利用地热能不仅对能源结构调整和
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也已经成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
径之一。当前,我国地热产业市场需求旺盛,市场主体
不断壮大,地热技术不断进步,政策保障不断强化,产
业链条逐步健全,为地热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
凝聚了强大的动力。
本书内容涵盖了地热能基础知识、我国地热能分布
与开发利用史,21 世纪以来地热能发展情况及趋势,总
结了发展的经验和问题所在,对我国地热产业发展进行
了展望。书中内容兼顾了知识性与专业性,既详细介绍
了地热能的定义、分类、常用术语和资源分布情况,也
充分展现了地热技术的突破、典型案例分析以及前瞻性
研究;兼顾了地热能利用的发展历史与发展动态,按照
地热资源分类详细介绍了地热发电、中深层地热供暖、
浅层地热能的发展历史和目前的发展现状。
此次,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推广中心
组织编写本书,希望通过梳理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取得
的主要成果,总结发展中存在的经验,分析发展中存在
的问题,展望地热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在主要成果方
面,主要介绍了中深层地热能供暖、浅层地热能、地热
发电、其他地热直接利用的发展现状、示范典型和技术
创新,以及温泉洗浴、干热岩前瞻研究和装备制造等发
展现状;在总结发展经验方面,主要介绍了促进地热产
业发展的平台建立、发展的顶层设计以及取得的科研成
果;在分析发展中存在问题方面,主要分析了地热技术
瓶颈仍需突破、管理权限仍需理顺,部分“新技术”仍
待观察,等等。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让读者深入地了
解我国地热产业的发展动态和发展形势,掌握行业信息,
学习典型案例,凝聚广泛共识,助力地热产业高质量、
规模化发展。
汪集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