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
》
售價:NT$
340.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大处着眼:持久战与《论持久战》
》
售價:NT$
3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NT$
445.0
|
編輯推薦: |
我叫凯斯特。
我不是专家,只是一名精神病人。
我并不想死,只是一度不想活着。
当你患上心理疾病,最难的是你需要孤军奋战,而且对手就是你自己,因为疾病是你的一部分。
《我疯了,而且疯的不止我一个》描写了我“脑子有病”的感觉,展示了五花八门甚至近乎荒谬疯狂的心理问题,也详实地记录了我是如何寻求帮助以及进行自救的
|
內容簡介: |
畅销书作家凯斯特·施伦茨经历了大多数人都会经历但不愿意谈论的事情——严重的心理崩溃,而且需要专业的帮助。
作者本着必要的严肃态度,以惯常的干冷幽默风格,讲述了自己从患病到治愈的全过程:患上心理疾病是什么感受?如何寻找合适的治疗师?在精神病院都经历了什么?痛苦到底是怎么来的,应该如何自救?
作者走出心理地狱的旅程艰难而离奇、动人心魄而又极具参考价值,给所有罹患心理问题的人带来了希望和鼓励。
|
關於作者: |
凯斯特·施伦茨是一名畅销书作家,出版过《嗨,爸爸:初为人父》《老家伙,现在咋整?》《妈妈老了:当双亲变老时》等畅销书。他在大学攻读了语言学和心理学专业,后来成为德国《明星周刊》杂志编辑部的作家。施伦茨已婚,有两个成年儿子,现在疯得很正常。
|
目錄:
|
前? 言 | 为什么要写一本关于自己心理问题的书? / 001
第1章 | 当你吐露心声时,别人也会坦诚相待 / 007
第2章 | 任何人都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 013
第3章 | 患上心理疾病是什么感受? / 019
第4章 | 找到对的治疗师并不容易 / 039
第5章 | 我在“疯人院”度过的日子 / 069
第6章 | 我是如何进行自救的? / 133
第7章 | 焦虑、抑郁、强迫和惊恐发作 / 141
第8章 | 与治疗师谈话是怎样的体验? / 157
第9章 | 如何让亲人更好地帮助我们? / 169
第 10 章 | 有自杀念头应该怎么办? / 173
第 11 章 | 如何正确地对待精神类药物? / 177
第 12 章 | 痛苦到底从何而来? / 183
第 13 章 | 我是如何放松的? / 191
第 14 章 | 我为什么要给自己写信? / 209
第 15 章 | 我为什么要记录自己的感受? / 215
第 16 章 | 那些对我有帮助的人和事 / 219
|
內容試閱:
|
前言:为什么要写一本关于自己心理问题的书?
亲爱的读者:
我当然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想,或许是因为你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或许是因为你认识一个有精神问题的人,或许是因为你自己也有相关的困扰。在后两种情况下,你肯定想知道这本书是否适合你或其他人。这就是为什么我要马上告诉你看本书会获得什么——本书并不是什么经典指南,而是经验之谈。我并不是专家,而是一名深受心理问题困扰的患者。发生在我身上的许多事情,也曾发生在每一个经历过精神危机的人身上——问题、模式往往都非常相似。最重要的是,那种绝望、无助和对于这种状态将永远伴随自己的恐惧如出一辙。我在这些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如果可以,我情愿不要拥有其中大部分经验。但生活岂能事事尽如人意,即使不情不愿,有时候人生的列车也会拐个弯,驶向地狱。
我曾患有严重的心理问题——重度焦虑和抑郁症。我现在仍然有这些问题,但是,现在的我可以更自如地应对它们了。我得的病通常被称为疑病症。对很多人来说,这个病听上去好像不怎么严重,因为这个词经常被用来调侃那些因为担心自己的健康而经常去看医生的人。“哦,疑心病啊!”比如有人胸口刺痛时,就会唠唠叨叨,担心自己是不是心脏有毛病。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疑病症。我说的疑病症是一种严重的焦虑症。我指的是在脑子里盘踞的恐惧旋涡,让我几乎没法想任何事情。这种焦虑甚至剥夺了我的睡眠和生活乐趣,最后把我变成了一个抑郁的、患有强迫症的病人,不停地从一个医生跑到另一个医生那儿去看病,发展出各种各样的仪式来逃避恐惧。人前,我是一名成功的记者和一个有趣的人;人后,一场场绝望的战斗在我的大脑中肆虐。
在本书中,我将自己的经历和盘托出:恐惧是怎么开始的,如何纠缠着我,以及它对我、我的家庭和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简单来说,就是让你们看看我的脑袋里面发生了什么事。其实我的案例并没有特别之处,正如前面所说,我所经历的一切与许多精神疾病患者十分相似。我一直在拼命地寻找合适的治疗师。我接受过个体和团体治疗。我遇到过正确的治疗,也遇到过错误的治疗。我试过吃药,也试过不吃药。
20年前,我在一家精神科心身诊所待了 3 个月。在那里,我和其他病友共同经历的一切是本书的核心章节。大家通常不了解那个世界,但其实我们可以从诊所学到很多东西。在这 3 个月里,我几乎经历了可能发生在一个精神病患者身上的所有事情:彻底的绝望、恐惧、愤怒、悲伤,感觉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尽头。但是,我也学会了如何走出黑暗——我堕入了人生的谷底,可是,从某个节点开始,我又开始上坡了。那会儿,我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没法儿想象,有一天自己还能回到家里和家人在一起,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写书,甚至成为《明星周刊》的主编。我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找回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如今的我,完全能够更好地应对心理危机。对此,我心怀感恩。我为自己和其他人竭尽所能地努力。我交到了不少病友,他们是我治愈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也想在本书中讲讲他们的故事。当然,我会使用化名,也会做一些改编。我不想把任何人曝光出来。治疗师和诊所的名字也都不是真的。我只想把那些最重要的事情告诉你,也就是我真实经历过的一切。我想告诉你,我们在诊所里是如何相处的,以及这给我和其他人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体验其他病人的感受、互相帮助,有时候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把自己的痛苦相对化——对我来说,这些都是十分重要而有益的经历。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病。但是,我们有一种共同的情绪,叫作痛苦。有一条界线,将你和健康世界隔离开来。精神上的痛苦有一点共同之处:在周围健康的人群中,你常常感到非常孤独,而其他人都很开心。你也想好好的,但是,你感到害怕、深陷抑郁或者担心惊恐发作。这本书会告诉你:其实,你并不孤单。很多人、很多很多人都这样。而且,这种情况是可以改善的。本书讲的就是我和其他病友是如何获得帮助的。书中阐述了“头脑不舒服”的感觉,展示了多样化的、几乎令人抓狂的心理问题,以及幽默的作用。我尽可能地让本书读起来有趣。这听上去很怪,但有时候我确实很奇怪,诊所里的其他人也很奇怪。只有在事后,我才意识到我们的一些行为方式有多么愚蠢,还有为了逃避某些感受时,人的心路历程有多么扭曲。因为出现这些压抑的、不愉快的、令人恐惧的感受都是常态。没有人想忍受这些折磨,但是如果你想恢复健康,就必须忍受。那会儿,在诊所里,我们会嘲笑自己又在“胡思乱想”了——自嘲往往对我们很有帮助。在状态不错的时候,我有时会想:“我这又在出演哪部电影呢?”所以,我可以给本书第5章起个标题“我在‘疯人院’度过的日子”,它是根据杰克?尼科尔森(Jack Nicholson)主演的悲喜剧电影《飞越疯人院》改编的。我经常有这种感觉,比如,有个叫伊娜的病友患有强迫性囤积症,她的阁楼里有许多箱子,当我帮她把其中一个箱子扔进垃圾桶的时候,我感觉就像拍电影般魔幻。她的丈夫特地把箱子带到她的面前。对伊娜来说,扔东西真的太难了。虽然她心里明知道箱子里装的全是些没有用的杂物,但她还是说箱子里可能会有她的护照、出生证明,说不定还有现金,所以她必须再打开箱子看一遍。强迫症几乎影响到了她的身体健康。不过,这次她忍住了,并且以最大的克制力扔掉了那箱东西。而且,她也没有像以前在家里那样,晚上再偷偷溜到垃圾箱里去翻箱子。尽管这对她来说太难了,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听上去有点怪,是吧?但对伊娜来说,这项活动是恢复健康的诸多步骤之一。在这种暴露疗法中,我们互相帮助。只因我们彼此了解,所以才不会觉得对方很蠢, 也不会嘲笑彼此。我们必须战胜自己的心魔,才能真正治愈自己。当然,治疗师通常也在场陪伴,但偶尔我们也会自己练习。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可以帮助患有社交焦虑症的患者,而患有洁癖强迫症的女性,则可以帮助那些无法振作起来的抑郁症患者。本书中就有不少这样的故事。
当我决定写本书的时候,妻子歌莎以及我的治疗师(没错,我还会去治疗)非常支持我,但另外一些朋友则强烈劝阻我。他们问我:“你疯了吗?你不能把如此私密的事情公之于众。你可是德国《明星周刊》 的主编,还是一位成功的作家。这么做会损害你的公众形象。千万别写。”但实际上,这种反应反而强化了我的决心。其实,他们反对的出发点是好的:就像他们说的那样,他们是想保护我不受伤害。但我认为,谣言和沉默是不对的。“心理问题”已经不像以前那样骇人听闻了。如今,在开明的圈子里,你完全可以说出自己在看心理医生这件事,并不会被贴上“疯子”的标签。尽管如此,对许多人来说,这个话题仍然是禁忌,因为有心理问题会被等同于软弱。你可以谈论自己后背疼痛或患有骨关节炎、高血压甚至更严重的身体疾病,但大多数人对于“我有心理疾病,必须接受治疗”这句话仍然羞于启齿。
我想通过本书进一步打破这种禁忌。我不在乎有些人的想法:“啧啧,看啊,凯斯特有心理问题,他还把这事儿写出来了。这个人算是‘社死’了。”这些人应该躲在阴暗的小角落。反正我要离这类人远一点!本书也不是给这些人读的。我认识很多有心理问题的人,他们很长时间都没有再谈过心理问题了。而我现在就决定把这些事儿摊开来写写。欢迎愿意一读的任何人。不过,我承认:我也是花了几年的时间才做到如此坦然。我年纪大了,不用担心以后发生的事情了,所以我的包袱也更少些。反正《明星周刊》是不会解雇我的。
正如前面所说,我的妻子很支持我,原因和治疗师所说的一样:把你自己的心理问题写下来,会让你与自己保持距离。再次坠入深渊的危险总是存在的,我知道自己现在仍然如履薄冰,我也随时都可能会再次崩溃。然而,在写作的时候,我可以审视自己,厘清其中的机制,看到自己已经成功地做到了哪些,并提醒自己不想再去的地方:我脑中住着魔鬼的区域。你们给我待在原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