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博物馆里的传世珠宝:珍藏版](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8/9787122444080.jpg)
《
博物馆里的传世珠宝:珍藏版
》
售價:NT$
1010.0
![山东馆藏文物精品大系--青铜器卷](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9/9787030795410.jpg)
《
山东馆藏文物精品大系--青铜器卷
》
售價:NT$
15198.0
![墨色事业:从英国内战到美国内战的报纸史(万镜·历史)](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6/9787572028427.jpg)
《
墨色事业:从英国内战到美国内战的报纸史(万镜·历史)
》
售價:NT$
347.0
![Arduino项目开发100例(典藏版)](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8/9787302672142.jpg)
《
Arduino项目开发100例(典藏版)
》
售價:NT$
709.0
![清史讲义](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7/9787520738965.jpg)
《
清史讲义
》
售價:NT$
449.0
![教育的目的:“可见的学习”对话录](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8/9787519138677.jpg)
《
教育的目的:“可见的学习”对话录
》
售價:NT$
454.0
![财经大V鹤老师代表作品(全3册):财富从哪来+突破+鹤老师说经济:揭开财富自由的底层逻辑](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9/9787115652034.jpg)
《
财经大V鹤老师代表作品(全3册):财富从哪来+突破+鹤老师说经济:揭开财富自由的底层逻辑
》
售價:NT$
1019.0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与英译6:《郑武夫人规孺子》诸篇](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8/9787302672333.jpg)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研究与英译6:《郑武夫人规孺子》诸篇
》
售價:NT$
959.0
|
內容簡介: |
本书围绕中国革命进程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进程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主题做了探讨。从革命奠基、道路开辟、创造拓展几个方面总体性地回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的生成逻辑。
|
關於作者: |
陈祥勤,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马丽雅,法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庆立,法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
陈兰馨,法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目錄:
|
丛书总序(潘世伟)
序言
第一篇 中国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奠基
第一章 革命:现代化进程中绕不过去的议程
一、现代化与革命的概念
二、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与革命
第二章 天命何往: 近现代中国的现代化尝试
一、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语境
二、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中国现代化的议题
三、革命: 现代化转型的另一种路径
第三章 另辟新途: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共产主义运动
一、共产主义革命的政治主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革命的组织和动员
三、中华苏维埃的尝试
第四章 正道沧桑: 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奠基
一、革命道路的自主探索
二、延安的历史使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二篇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制度奠基
第五章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奠基
一、理论方法论奠基
二、领导力量的先进性锻造
三、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塑造
第六章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制度奠基
一、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制度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必然性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
第七章 “第二次结合”与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深化
一、“第二次结合”命题的提出
二、从“工业化”到“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构想
三、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主要思想
四、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了国家和人民的发展
第三篇 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开辟
第八章 和平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时代主题
一、和平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主题的基本判断
二、现代社会发展难题的破解:社会主义运动的核心议程
三、破解发展难题,致力世界和平,仍是当今世界的基本主题
第九章 改革开放: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造性开辟
一、中国改革开放对苏联模式和欧美模式的双重革命
二、从革命对抗到借鉴改造: 中国改革开放对传统“两制关系”的超越
三、发展问题而非过渡问题构成改革开放时期“两制关系”的核心问题
第十章 道路传承: 中国式现代化对新中国的历史继承
一、改革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的继承和超越
三、从新时代的高度看待中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
第十一章 制度创建: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的制度文明新形态
一、社会主义基本国家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政治奠基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体制基础
三、当代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治理基础
第四篇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造性拓展
第十二章 新时代中国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变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化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历史方位
第十三章 “后半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必然性
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原则遵循
三、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主要思路
第十四章 在党的百年奋斗基础上继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民族伟大复兴
二、党的领导与独立自主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百年探索的世界历史意义
后记
|
內容試閱:
|
丛书总序
潘世伟(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根本转变。《共产党宣言》正是这一根本转变的标志。自那时起的175年里,一代又一代的接续者不断努力,沿着马克思、恩格斯奠基者的足迹,使社会主义从一种思想观念发展为阶级斗争、政党组织、社会革命、国家政权和文明形态。如果从更为深邃的意义上思考,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运动呈现为三种形态。
基于资本主义生长点的原典形态。社会主义思潮诞生于欧洲,其从空想到科学的蜕变也完成于欧洲,这并非偶然。这一地区得益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在整个世界的发展中脱颖而出,一跃而成为最为先进的地区。欧洲那些主要的国家,凭着工业革命的先行优势,造就了全新的强大生产力。就其内部而言,一个新的统治阶级,即资产阶级傲然崛起。通过不同样式的资产阶级革命,相继在欧洲一系列国家获得了政权,与此同时构造了与之相匹配的社会架构、市场经济架构、政治架构、文化架构,以及现代民族国家架构。所有这些变革最终关闭了欧洲中世纪略显灰暗的大门,显示出早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绚烂光影。就其外部而言,这些现代化先行一步的欧洲国家,借助持续的殖民扩张,以军事战争、宗教传播、文化侵略等综合性手段,揭开了此后绵延百年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化序幕。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欧洲的资本主义是内部发展与外部发展相互交织、互为条件的双重奏鸣: 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推动和主导了外部扩张;外部扩张,反过来又极大地支撑和加固了内部的发展。欧洲资本主义如此多彩炫目的发展成就,遮蔽了当时大多数人的视野。悄然间,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思想正在孕育中破土而出。正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以及主张自己利益的工人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阶级基础;文化和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繁荣,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社会条件;《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颁发了出生证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同时代的社会主义经典作家,充分肯定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的一切成就,并且毫不吝啬地给予前所未有的祝贺。然而,超越大多数人的地方在于,他们又无情地发布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讣告,坚定地认为看起来方兴未艾的资本主义制度将迎来自己的绝唱。这些社会主义的先驱者大无畏地指出,虽然资本主义创造了令人赞叹的生产力和物质财富,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一切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而这些弊端,靠资本主义本身的力量只能缓解,无法根除。可以肯定的是,资本主义绝对不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形态,它在历史中产生,也将被历史所否定。这些社会主义的先驱者坚定地认为,改变资本主义命运的力量来自处在被统治的工人阶级及其他社会力量,通过政治斗争和社会革命,资产阶级将失去统治地位,被压迫的阶级将成为统治阶级。对工人阶级来说,与其屈从于资产阶级的压迫,伴随资本主义的衰落,不如奋而投身革命,以打碎旧的世界。这些社会主义的先驱者充满信心地认为,人类应当有比资本主义更加合理的美好社会状态,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制度就是社会主义,以及在社会主义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更高级的共产主义。尽管未来美好社会的细节尚不能描绘出来,但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未来实践中一定会创造出来。更重要的是,这些社会主义的先驱者在批判资本主义、论证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提炼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形成了以唯物史观为核心内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人们能更加准确地认识世界,把握人类历史运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