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面部填充术
》
售價:NT$
990.0
《
尼泊尔史:王权与变革
》
售價:NT$
430.0
《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售價:NT$
499.0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編輯推薦: |
* 儿童文学名刊《少年文艺》七十年淬炼与沉淀。
* 名家云集,名篇荟萃,集中呈现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成就。
*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少年文艺》好作品奖等大量重磅获奖佳作。
* 题材多样,立意深刻,拓宽孩子阅读视野,提升孩子综合素养,是孩子学习写作的典范文本。
* 十卷书,横跨七十年,几代中国人共同的童年回忆,每一代人都能从中寻觅到美好珍贵的年少时光。
* 装帧文艺典雅,用纸高级,印制精良,是送礼、收藏的艺术珍品。
|
內容簡介: |
该书为《少年文艺》经典儿童文学大系小说卷3,精心选编了《少年文艺》杂志1982-1987年间刊发的16篇短篇小说。其中包括程乃珊《那年我十四岁》,刘厚明《我和一个日本孩子的故事》,张抗抗《“阿烦”》,常新港《独船》,陈丹燕《男生寄来一封信》等名家名篇。作品题材独特新颖,内容丰富扎实,少年形象独特真实,富有生活质感,语言极具文学魅力,具有浓厚的感染力,作品集中呈现了中国当代儿童短篇小说的创作成就,具有优秀的艺术品质,是经典的文学读本。
|
關於作者: |
《少年文艺》经典儿童文学大系入选作家既有著作等身、成就斐然的知名作家,也有一直笔耕不辍的中生代作家,以及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新生力量。本卷作者有张抗抗、陈丹燕、常新港、董宏猷等。
|
目錄:
|
那年我十四岁/程乃珊 001
我和一个日本孩子的故事/刘厚明 014
烟老四/任素芳 028
“阿烦”/张抗抗 040
今夜月儿明/丁阿虎 051
独船/常新港 068
温暖的冬夜/董宏猷 082
她说她的名字叫“胜男”/范锡林 096
出门/韦 伶 108
男生寄来一封信/陈丹燕 117
借读生/张成新 126
少年的心/罗辰生 144
我们家的两大门派/赵金山 157
“旱鬼” 的葬礼/韩 蓁 169
鬼峡/左 泓 180
农家子弟/沈振明 191
|
內容試閱:
|
1953年,由宋庆龄先生亲笔题写刊名并撰写发刊词的《少年文艺》杂志在上海创刊。作为新中国第一本少年文学期刊,它在时光的隧道中探索前行,用坚定的步履实践对纯文学的执着与追求,用纯净的文字记录新中国儿童文学的崛起和成长。
创刊伊始,《少年文艺》就定下了这样的办刊基调:我们刊登的作品必须是特别给予少年儿童这一群体阅读的纯正的儿童文学作品,所以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它既是“文学的”,更是“少年儿童的”,它应该能引起孩子们亲近它、阅读它的兴趣;同时这是一本阳光、明媚、积极向上的刊物,它的风格是明亮的、正能量的,它应该带给孩子们心灵的滋养,应该给予他们心灵的陪伴和慰藉。这使得《少年文艺》从诞生之日起就远离四平八稳和沉闷枯燥,具有儿童文学特殊的质地和光泽。此后漫漫70年时光中,《少年文艺》始终坚守纯正的文学品质,坚持亲切、新鲜、多样、有趣的编辑方针,刊登了大量引领创作风潮、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精品力作,用卓越的眼光发现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儿童文学创作的主力军,构筑了一道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说,《少年文艺》不仅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拓荒者,更是当代儿童文学的重要阵地,《少年文艺》的70年,也是我国当代儿童文学事业发展繁荣的一个缩影。
70年风雨兼程,70年春华秋实。《少年文艺》一直拼搏在时代的潮头,始终保持鲜活而强劲的生命力,是一代又一代作者最初的出发地和一生最重要的舞台,是一批又一批小读者最痴迷和最暖心的心灵密友,它成为中国大地上一代又一代成人频频回首、追忆童年的窗口。为了纪念《少年文艺》创刊70周年,我们特地策划出版了“《少年文艺》经典儿童文学大系”。这套书以时间为线,以纯正的文学性为旨归,精选了《少年文艺》70年来所刊载的不同风格的小说、童话、散文、诗歌,共18册。它们分别是:小说作品选集10册(《第一枚花瓣》《时光照相机》《常春藤信使》《少年的岛屿》《遇见甜橙树》《杏花巷的猫》《和飞鸟远行》《仲夏五线谱》《树叶在歌唱》《蓝色夏令营》),童话作品选集5册(《请月亮藏好》《摇动一朵云》《楼顶上的海》《第五个季节》《鲸鱼与灯塔》),散文作品选集2册(《在风中相遇》《树洞里的光》),诗歌作品选集3册(《小心诗逃走》)。
我们在选编这套书时,曾多次召集选稿会,听取各方意见,认真审读作品,尽最大努力将每一篇有艺术价值和文学史意义的作品奉献给读者,并希冀这些作品能够呈现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成长轨迹和发展面貌,以便给当代儿童文学工作者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研究的资料。但因种种原因,难免会有遗珠之憾,请广大读者、作者谅解。我们殷切地希望大家提出批评意见,以便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