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編輯推薦: |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献礼图书,本书立足社会发展现实,循着党家村商人“下河南”的足迹,通过实地调研获取大量一手资料,着重探讨商业与村落发展之间的关系,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现实指导意义。全书结构合理、行文流畅、可读性强,在一些历史问题上见解独到,呈献给读者的不仅是一座中国古村落的商业兴衰史,更是一部中国农民的明清商业生活史,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了新的案例和视角。
|
內容簡介: |
党家村是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党家村人聚居、生息、生产、生活的主要载体,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值得重视并深入研究,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党家村社会形态的演进又迈入了新的阶段。对于生活在其间的每一位村民来说,过去的商业经验虽已是历史,但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又焕发出新的生机。以史为鉴,观照古今。本书以经济史学视角,把党家村商业历史变迁的全过程放在中国社会演进的大背景下来考察,试图透过新发掘的历史资料,揭示过去被忽视的商业经验和文化精髓,为当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历史借鉴,从而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
關於作者: |
黄德海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等。
刘国菊 北京化工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明清商业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等。
|
目錄:
|
第一章 元末明初——党家村的建立及初步发展 / 1
第一节 党家村创建的历史背景 / 1
第二节 党恕轩迁居韩城的动因 / 5
第三节 韩城县域经济格局的演化 / 13
第四节 党家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及困境 / 17
第五节 党家村文化的萌芽及特征 / 21
第二章 山庄子经济——党家村“向外扩张”的最初尝试 / 24
第一节 党、贾联姻与合族而居 / 24
第二节 山庄子:宗族早期扩张的组织形式 / 30
第三节 山陕商业圈交集下的党家村 / 39
第四节 党家村乡族制的形成及其商业影响 / 46
第三章 “下河南”经商——党家村致富之路的重要探索 / 55
第一节 国内“下河南”浪潮研究现状 / 55
第二节 明末清初“下河南”营商环境分析 / 60
第三节 “下河南”浪潮与区域经济发展 / 66
第四节 党德佩“下河南”的创业动机 / 74
第四章 “铜瓦店”——党家村商业兴起的第一次高潮 / 77
第一节 “铜瓦店”的形成及商业概况 / 77
第二节 党家村“恒兴桂”商号的创立 / 82
第三节 “桂”号独领风骚三百年 / 87
第四节 党家村经商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 94
第五章“银郭滩”——党家村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 98
第一节郭滩镇历史由来与商业繁盛的内因 / 98
第二节清代郭滩镇商业发展的时代因素 / 102
第三节贾翼唐商号的建立及发展 / 105
第四节商号迁址:从郭滩镇移至赊旗镇 / 106
第六章“金赊旗”——党家村商业发展的第二次高潮 / 109
第一节中州商业重镇:“金赊旗” / 109
第二节“合兴发”商号的百年兴衰 / 120
第三节“兴盛昆”商号的创立与运营 / 127
第四节“玉隆”系商号的短暂复兴 / 130
第五节赊旗山陕会馆与党家村商业 / 134
第七章韩城商铺——党家村增收的补充路径 / 147
第一节明末清初韩城的商业状况 / 148
第二节党家村在韩城的商铺及运营 / 153
第三节“恒丰当”商号的经营模式 / 154
第八章四合院——党家村的村落变迁 / 157
第一节党家村村落建设的鼎盛时期 / 157
第二节商业资本的出路:泌阳堡的修建 / 158
第三节党家村跨入商业社会的标志及原因 / 162
第九章成败兴衰——党家村商业的演变及启示 / 165
第一节党家村经商模式的演变、特征及影响 / 165
第二节党家村商业衰败的原因探讨 / 170
附录 / 180
|
內容試閱:
|
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约有 700 年历史,属国家级历 史文化名村。该村主要有党、贾两族,现有320户人家,1 400 余人。元末明初, 党家村立村就以农耕为本;明代党家村人开始发展“山庄子” 经济,作出“向外扩张”的最初尝试;清军入关后,党氏一族率先到河 南唐白河流域一带经商,后贾氏一族也加入其中,二者联手演绎了一段 持续百余年的“日进白银千两”的商业神话。赚得盆满钵满后,党、贾 两族又将商业所得金银运回原籍村落,大兴土木,建成一处拥有 300 多座 民居且村寨相连的四合院村落群(现存 123 座)。清末民初,党家村商业 经受外国资本势力入侵、贸易路线转移、经营策略失误等坎坷与磨难,最 终走向衰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改革开放大潮下,党家村又焕 发出新的商业生机,发展成为一个蜚声海内外的旅游名村,年收入逾千万 元,党家村再一次迈上小康致富之路。
党家村是我国乡土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是党家村人聚居、生息、生 产、生活的主要载体,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值得重视并深入研究。 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党家村社会形态的演 进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党家村 过去的商业模式虽已成历史,但其世代传承下来的商业经验和文化精髓仍 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值得深入挖掘和推广。
2018 年起,应党家村村委会及其家谱撰写委员会的邀请,以及在社 旗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开始对党家村及河南唐白河流域一带 的原经商市镇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走家串户式访谈调研。本次调研活动得到 了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搜集和挖掘整理的史料,包括传承数百年的党家 村各门分支的世系家谱、瓦店镇和赊旗镇等河南南阳地区百余家古街商铺 的生意史资料,等等。众多一手资料的获取,为本书的撰写奠定了扎实的 史料基础。
本书聚焦于探索商业思想、生活方式和家族传承分析等新领域,试图 透过新的历史信息,发掘出一些过去被忽视的、“以古鉴今”的商业经验 和文化精髓。该研究主要依托“生活—商业—生活”的循环分析框架,重
新梳理党家村的商业变迁历史案例,深入探讨其商业与生活方式,商业与村落发展,商业与党、贾两族几十代人之间的历史、经济和文化联系,找寻党家村由农耕社会转向商业社会,继而迈进现代化社会的动力机制,挖
掘党、贾两族的商业活动及底层逻辑。
至此,课题组已完成全部书稿的撰写工作,共计 24 万字。本书由九个独立章节构成,每章基本内容简述如下。
第一章介绍党家村建村的历史背景。首先探讨党家村党姓始祖党恕轩迁居韩城的动因,然后结合元末明初韩城县的经济格局,剖析党家村村落形态发展的演变过程、党家村农业发展的状况、村落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党家村乡土文化的萌芽。
第二章论述了明代前期党家村商业的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具体阐述了在党家村的早期历史中,山庄子经济对保障党家村人口繁衍和整个村落延续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剖析党家村商人外出经商的动机。首先对明末清初的商业环境进行研究,然后探讨了党家村商人沿唐白河流域经商的原因,以及党家村商业对村落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至第六章分别探讨了党家村商业在瓦店镇、郭滩镇和赊旗镇的发展状况,考察了农民经商如何选择投资生产领域,揭示了党家村商业经营方式的演变与独特性。
第七章系统梳理了党家村在韩城县的商业及运营模式。指出外出经商者的进取心也会刺激留守村民生存观念的改变,这些村民从外地生意中分得不少红利,其中一部分人选择将剩余银钱放债,另一部分人则试图在家乡的商海中再捞一笔财富。
第八章叙述了党家村四合院的村落变迁。着重介绍党家村人在元、明、清时期居住和生活环境的演变过程。
第九章为结论和启示。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分析总结了党家村商业衰落的过程,并按照时间顺序挖掘党家村商业衰落的根源,以得出对新的商业及村落发展具有参考价值的启示。
总体而言,本书从经济史的视角,将党家村商业历史变迁的全过程放在中国社会演进的大背景下来考察,既有新发现的史料,又有新的商业和社会观察,创新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选题新颖。以往国内外的研究主要关注党家村的民居及村落建设,但对党家村商业变迁的研究关注较少,尤其缺乏探讨商业与村落发展关系的研究成果。本书在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商业视角切入,以党家村
商业变迁为主线,探究商业与村落发展之间的关系,力求厘清党家村商业 发展的脉络。
二是研究方法不拘一格。一方面,采用了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党家 村商业与村落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只有融合经济学、 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才能厘清其商 业变迁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突破了传统形态学的研究方法,从生活空 间入手,以实态调查的方法为基础,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普遍性考察,探究 商业对党家村人生活方式影响的演变过程。同时,课题组深入实地调研, 通过访谈、蹲点观察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三是理论创新。笔者在党家村商业研究中, 应用新方法挖掘了新史料, 深入探讨其商业与生活方式,商业与村落发展,商业与党、贾两族几十代 人之间的历史、经济和文化联系,找寻农耕社会向商业社会,继而迈进现 代化社会的动力机制,挖掘党、贾两族的商业活动及底层逻辑,得出了新 的理论观点,具体如下。
第一,发掘出独特的“下河南”社会经济现象。所谓“下河南”,就 是指到河南的商业重镇朱仙、周口、道口、赊旗等地去闯荡、谋生。赊旗 镇是党家村经商的主要地点,位于“下河南”商圈最南边,是沟通南北贸 易的枢纽。而排在首位的朱仙镇还是明清的四大商业重镇之一,与汉口、 景德镇、佛山齐名。党家村人由农入商,奔赴河南淘金也是把握住了当时 的形势。清军入关以后, “下河南”在韩城县并不稀奇,犹如后来山东人 的“闯关东”,晋西北人的“走西口”。然而这一独特的社会经济现象并 未引起学术界的充分重视,迄今学术界专家学者论及“下河南”的著作仍 凤毛麟角,显然本书是一个新的尝试。
第二,研究乡族亲缘组织在商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明代以前,党家 村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民间社会组织。明代以后,随着宗族人口的增加 以及族内亲疏关系的变化,仅仅依靠血缘关系已难以维系宗族组织的平衡 及发展。因此,党家村从传统宗族制度开始向乡族制度演变,乡族亲缘组 织在商业经营活动中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首先, 借助乡族亲缘组织, 获取资金和人力上的支持;其次,借助乡族亲缘组织,建立商业垄断;最 后,借助乡族亲缘组织,展开商业竞争。
第三,探索出解决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的策略。为了在经商中集 中精力干事业,同时保障村中长者和妇孺的正常生活,党家村经商的人们 独创了“乡情股”分利方式。“乡情股”是一种党家村人均有份的分红体 系,这种分红体系既能促进党家村商业的发展,也能照顾好留守老幼、避免土地撂荒。因而,以乡族制度为纽带,党家村村民皆被纳入商业圈中,形成了一个“促进商业发展人人有份”的良性循环。
最后, 观点独特。当前学术界关于近代农民经商历史的挖掘显得不够。除晋商外,关于陕商、徽商、粤商等研究也显不足。而且,各大商帮之间的研究是分开的, 实际上在同一时期各路商家的经营是交叉的、有交集的,
他们相互促进、互相竞争。
综上所述,本书是集数人、数年的研究和探索编撰而成的。党丕经、党康琪、党鉴泉、魏从敬、关玉国、袁海东、郭德源等地方史研究专家,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有关文献资料,还有接受本课题组访谈的党建荣、党双喜等诸位热心村民的积极参与,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希望本书所述的党家村商业生活与底层逻辑的演变经验,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黄德海 刘国菊
2022 年 10 月 1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