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文化通义

書城自編碼: 391541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传统文化
作者: 李中华
國際書號(ISBN): 9787519271312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20-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5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NT$ 454.0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NT$ 250.0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NT$ 352.0
直观的经营:哲学视野下的动态管理
《 直观的经营:哲学视野下的动态管理 》

售價:NT$ 407.0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NT$ 214.0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編輯推薦:
本书作者以贯通文史哲的全新视角解读中国文化,不仅把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放到世界文化发展和人类文明更新转型的大背景和总趋势中来考察中国文化,而且从中国文化发展的纵向(历史顺序)与横向(不同学科)交叉比较的角度,以立体式的总体考察,揭示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作者还以辩证的思考和客观冷静的态度来分析中国文化对现代生活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注意其负面影响,力求辨析中国文化中的适时性精华和失时性糟粕,并以批判与继承的立场和方法扬弃糟粕、吸取精华,更力求深入挖掘、探求中国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和普适性价值的中国智慧,使其真正成为文明社会的“生机源泉”和“精神纽带”,以成为今天社会发展的思想文化资源。
內容簡介: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根源与背景、基本要素、价值系统、基本特征、传播及对世界的影响、对外来文化的受容与排斥、现代化与未来前景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全貌,又凸显了中国文化的诸多亮点。
關於作者:
李中华,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博士生导师,由其领衔修订的《中国哲学史》成为北大和诸多大学的必修教科书。著有《冯友兰评传》、《谶纬与神秘文化》、《中国人学思想史》(主编)、《冯友兰学术文化随笔》(主编)、《魏晋玄学史》(合著)、《中国儒学史》(汤一介、李中华主编)。《中国儒学史》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十二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
目錄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起源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源头:多种文化源头的汇合 / 003
二、国家的形成及其发展阶段:作为国家的“中国” / 013
三、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 / 018
四、中华民族的构成与融合:多民族融合的民族共同体 / 023
五、中国的语言与文字:民族智慧的载体 / 028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
一、宗教:人间性的多神宗教 / 043
二、哲学:重人生智慧 / 053
三、文学:现实与浪漫 / 062
四、政治:内圣外王与阳儒阴法 / 072
五、宗族家庭与宗法社会 / 082
第三章 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
一、人生价值观:重道德、重群体 / 095
二、自然价值观:天人合一 / 102
三、道德价值观:仁义礼智信 / 111
四、知识价值观:反省内求、重直觉 / 149
五、经济价值观:德本财末、重农抑商 / 158
六、审美价值观:美善统一、情景相即 / 169
第四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统一性:多元统一、文化认同 / 184
二、连续性:未曾发生断裂 / 191
三、非宗教性:道德理性化 / 199
四、泛道德性:德治、礼治、人治 / 205
五、内倾性:人性自足 / 214
六、中庸和平:道德约束 / 223
七、乡土情谊:凝聚力 / 233
第五章 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一、中国文化在东亚的传播及影响 / 246
二、中国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及影响 / 256
三、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 263
四、中国文化在俄国的传播及影响 / 279
第六章 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受容与排拒
一、夷夏之辨的民族心理意识 / 291
二、儒佛之争的文化立场 / 302
三、明清禁教与西学的早期输入 / 313
四、晚清的传统与西化之争 / 325
五、东西文化论战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341
第七章 中国文化的现代反思
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化热”的起因与特点 / 361
二、对“中体西用”与“西体中用”的再思考 / 375
三、对“中国本位文化”与“全盘西化”的历史考察 / 385
四、中国文化与当代新儒家 / 396
五、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 / 401
六、中国文化与传统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 405
第八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现代意义
一、“文明以止”的人文精神 / 411
二、“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 / 419
三、“和而不同”的共生哲学 / 429
四、“趋时适变”的生存智慧 / 438
五、“生生日新”的维新理念 / 449
六、“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 / 459
后记 / 47
內容試閱
中国文化的传统与新生
中国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她产生至现在的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岁月里,虽然经历了人类文明的多次蜕变,但始终保持着自己完整的面貌,独特的风采,充满了内在的顽强生命力。
人类文明的演进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并不是一条直线;同样,中国文化在她延续发展的几千年里,也曾遭受过多次挑战。一是汉末佛教的东传;二是近代西学的输入;三是“五四”前后东西文化的猛烈撞击;四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四次巨大的历史变迁,都在不同程度上引起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自我反省,试图在人类发展的关键时期,寻找自身生存的动因,以使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这种自我反省显示了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适应能力,显示了中国文化自身的智慧和聪明。
公元一世纪印度佛教的东传,曾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但由于当时的中国封建社会正处于鼎盛时期,外来文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封建社会自身所具有的调整能力,雍容吸纳,故异质文化的相互冲突未能造成对中国社会本身的冲击,它最多是在精神层面引起不同反响,从而造成对原有文化信仰的歧异。但不久也就趋于同一。经过五六百年的时间,佛教文化才融入中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近世的西学东渐,却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展开的。由于西方文化含有近代的内容,同时又是伴随着武力冲进中国大门的,而此时中国封建社会正值衰落时期,因此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西方文化的输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震撼,远非汉末佛教文化输入之可比。它对于当时羸弱的中国,比佛教的输入更具有挑战性。它的影响及对中国社会的冲击,使中国封建社会自身所具有的调整能力完全失去了主动性,致使“五四”前后,中西文化的论争异常激烈,并越出了以往精神层面的界限。随同中国社会的新旧交替,中国文化迎接了一次火与血的考验。
在近代风云变幻的世界大潮中,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而作为反映这种社会变化的中国文化,则处在更为艰难的历史环境中,试图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形势。从“五四”至新中国诞生的三十年间,中国文化经历了自身发展历史中最艰难的岁月。她步履维艰地承受着各种失败所归咎给她的历史罪责,甚至遭受“全盘西化”这一历史幽灵所强加给她的“打倒孔家店”“扔进茅厕”“废除汉字”一类的种种羞辱。然而,这一切似乎都从反面更加激励了中国文化自身的调整与更新。同时,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也开始认识到:无论爹娘怎样丑陋,毕竟还是自己的爹娘。抛弃爹娘,就等于抛弃了自己。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抛弃,而在于改造。因为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生活样式和心理积淀,并非想抛弃就抛弃得了的。那种“自虐”式的文化立场和一切不如人的想法以及“全盘西化”思想,即是想抛弃祖传的家业,重蹈文化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历史覆辙。的确,要想抛弃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就如同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是不可能的。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历代创造的文化总和。它代表或反映了创造者的心灵和智慧。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文化有如明珠和彩虹,她楚楚动人,何丑陋之有?当然,这样说也并非为自己的文化护短。因为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毫无例外地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人文等环境中生成并发育的,因此它们必然带有生成发育过程中各种特定条件的历史局限和历史烙印,因而也就不可能是至善至美的。中国文化自然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她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浸润下生成并发育起来的,她的最大缺点和不足是与封建社会的历史特征相联系的。因此,那种以为中国文化一切都好,现代的一切都是“古已有之”,从而拒绝接受外来先进文化的关门主义、复古主义,也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巨大障碍。
实际上,迄今为止,中国文化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遇到的最大挑战,还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一系列巨变。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世界上出现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起,仅半个世纪的时间,人类便实现了用机器代替一部分人脑功能的奇迹;生物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通过人工重组基因的方法引导生命体的遗传方向,这将预示着人类自身生命的高级嬗变;试管婴儿的出现则突破了人类传统的生育功能及由此带来的传统道德观念的失范;新能源技术及空间技术的发展,预示着人类向宇宙深处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地球文明向宇宙文明的演进。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科技发展,纳米技术、基因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等,诸如此类的所谓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及产业革命,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广阔空间,这才是真正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些发展是人类文明的必经阶段,而且,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仅仅限于自然界,它的发展总是和文化深层的现代化,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心理、道德法律等人文领域的文化发展相结合、相联系的。在这些方面,传统文化中不适应现代化的部分就需要调整、改造、提高,以融进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因此,中国文化所面临的任务,不是向后看,去留恋昔日的乡土田园诗情;而是要向前看,去认识和解决现代化所带来的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不能解决这个民族在前进的道路上所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那么这个文化也只能成为博物馆中的古董或陈列品,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
中国封建社会解体至今刚走过一个世纪,而欧洲的封建社会解体如果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也就是说,中国所经历的近、现代历史进程比西方发达国家要晚得多。因此,它的文化的近、现代程度也就自然比西方文化的近、现代程度弱得多。这就如同经济技术的发展一样,文化的现代化总需要有一个过程。慢了不行,急了也不行。慢了就会贻误时机,急了就会多走弯路。文化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是孪生兄弟,它们往往是在一个水平上同步进行的。因此,任何超前或滞后的想法都会给文化的发展带来某种病痛。而文化发展中的急躁和痴呆,都是基于超前或滞后的文化心态,也都是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本身缺乏全面的了解。认为我们的文化这也不好,那也不行,就是不识中国文化为何物。反之,读了几本中国书,就以为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全貌,认为自己的文化一切都好,甚至拒绝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和先进思想,这即是患了文化的痴呆症。
我们主张对中国文化做全面的了解,对她的优点、缺点,短处、长处,过去、现在,形式、内容,等等,都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和评价,这样就不至于在文化讨论中人云亦云或哗众取宠。因此,无论是倡导中国文化的复兴,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建设;还是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或是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培养和教育下一代人的民族文化意识;等等,都与全面了解中国文化有密切关系。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涉及面极广,材料也极其丰富。自“五四”以来,讨论中国文化的文章、专著亦有汗牛充栋之势。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文化热潮复起,文化讨论的文章如雨后春笋,文章之多,亦可数以百万计。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文化讨论虽趋于平静,但由于亚洲经济的崛起、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特别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结构、文化心理、人际关系、价值取向、道德风俗、人文导向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变化,人们又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所扮演的角色。这是在八十年代“文化热”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再一次新的认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新的文化热潮必将兴起。
为此,我们为读者献上《中国文化通义》这部小书,以企盼中国建成小康社会并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也期待中国文化接受现代化的洗礼,早日在神州大地上复兴。
李中华
二○一九年十二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