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饮食文化散记(一):肚大能容

書城自編碼: 391431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传统文化
作者: 逯耀东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862167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线装

售價:NT$ 32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孤星之旅:苏东坡传
《 孤星之旅:苏东坡传 》

售價:NT$ 704.0
平成时代
《 平成时代 》

售價:NT$ 253.0
威士忌工艺学
《 威士忌工艺学 》

售價:NT$ 1654.0
 HR+三支柱——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升级与实践创新(新版)
《 HR+三支柱——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升级与实践创新(新版) 》

售價:NT$ 380.0
体育运动中的筋膜松解术 第2版
《 体育运动中的筋膜松解术 第2版 》

售價:NT$ 666.0
中国文明简史
《 中国文明简史 》

售價:NT$ 598.0
现代本草精编
《 现代本草精编 》

售價:NT$ 5096.0
万里江湖憔悴身:陈与义南奔避乱诗研究
《 万里江湖憔悴身:陈与义南奔避乱诗研究 》

售價:NT$ 51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36
《 中国饮食文化散记(二):寒夜客来 》
+

NT$ 189
《 唐诗应该这样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
+

NT$ 220
《 中国的冠婚葬祭(世说中国书系) 》
+

NT$ 293
《 印象中国·历史活化石·灯彩 》
+

NT$ 408
《 山石韩叠山技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丛书) 》
+

NT$ 173
《 三字经(普及版)(国学经典规范读本) 》
編輯推薦:
本书卖点
1.历史学家兼美食家逯耀东漫谈饮食文化的经典之作。
2.介绍美食在文献中的记载情况与现实中自身的体验,在浩瀚文化中溯源传统饮食,在大街小巷中寻觅古早滋味。
3.涉猎的饮食与文化丰富,从《随园食单》到红楼饮食,从茄鲞、老蚌怀珠到樱桃鲥鱼、“佛跳墙”,从《也论牛肉面》到《还论牛肉面》……有典故,有趣闻,有滋味,有情味。
4.根据内文,特别绘制精美插画,四色印数;裸背线装,装帧精美。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逯耀东曾是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但其对中国饮食文化研究亦深,曾在大学开设“中国饮食史”“中国饮食与文化”“中国饮食与文学”等课程,自谦是“饮食文化工作者”。逯先生将严谨的史学考察、生动的文学笔调与丰富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创作了一系列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文章,于2001年由台湾三民书局首次集结出版,取名《肚大能容》。其后于2007年、2018年两度修订再版,一直以来,深受各界好评。此次出版,以三民书局2018年版为基础进行修订,将全书分为“馋人说馋”“味分南北”“记忆是把尺”三辑,并配以优美的插图,其中第三辑是2001后作者陆续发表的九篇作品。在此,诚邀广大读者朋友,再次
內容簡介:
《肚大能容》是一部随笔集,汇集了台湾历史学家、美食家逯耀东先生创作的有关中国传统饮食文章若干篇。作者结合历史文化考察和自身探索美食的经历,在描写这些佳肴的制作和味道的同时,注重追寻美食背后的文化和美食的形成与流变,将油盐柴米酱醋茶提升到文化的层面,将饮食、生活、文学、文化、历史融合,借学养之力,追求大羹玄酒最深醇的至味。不只停留在”吃“的层面,更是在探索中国人的“吃”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
關於作者:
逯耀东(1933—2006),生于江苏丰县,历史学家、作家、美食家。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其研究与教学集中于魏晋南北朝史、中国传统与现代史学、中国饮食文化史。
目錄
第一辑? 馋人说馋
豆汁爆肚羊头肉 2
去来德兴馆 15
海派菜与海派文化 38
多谢石家 56
烟雨江南 71
钱宾四先生与苏州 79
灯火樊楼 98
饮茶及饮下午茶 123
馋人说馋 138
凉拌海参与《随园食单》 144
红楼饮食不是梦 150

第二辑? 味分南北
茄 鲞 154
释 鲞 157
茄子入馔 160
老蚌怀珠 163
樱桃鲥鱼 166
南酒与烧鸭 169
味分南北 172
二分明月旧扬州 175
富春园里菜根香 179
我住长江头 182
也论牛肉面 186
再论牛肉面 190
还论牛肉面 193
何处难忘酒 196
“佛跳墙”正本 199
太史蛇羹 203
一封未递的信 207
两肩担一口 211
灶 脚 213
厝 边 216
饮食与文学 219

第三辑? 记忆是把尺
袁枚与明清文人食谱 224
守着书店的日子 243
记忆是把尺 253
饿与福州干拌面 257
吸烟室怀想 263
出得门来人半醉 272
糊涂有斋 279
飘零之味 285
內容試閱

肚大能容

《世说新语·排调》说:“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 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王导与周友好,常互相排遣。他们是魏晋中人,语多机锋。周说他腹中空洞无物,却能容纳包括王导在内数百人。东晋渡江朝中人物,都纳入他腹中了,真是肚大能容。肚大能容与俗语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同义。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应有兼容并蓄的雅量,否则,只是转瞬即逝的政客。
同样地,作为一个饮食文化的工作者,也是要肚大能容的。饮食文化工作者不是美食家。所谓美食家专挑珍馐美 味吃,而且不论懂或不懂,为了表现自己的舌头比人强,还得批评几句。饮食文化工作者不同,味不分南北,食不论东西,即使粗蔬粝食,照样吞咽,什么都吃,不能偏食。而且所品尝的不仅是现实的饮食,还要与人民的生活与习惯、历史的源流与社会文化的变迁衔接起来成为一体。所以饮食工作者的肚量比较大些,不仅肚大能容,而且还得有个有良 心的肚子,对于吃过的东西,牢记在心,若牛啮草,时时反刍。当然,将吃作为研究的对象,吃起来就觉得其味缺缺。不过,如能保持欣赏态度,慢慢品尝,情味自在其中。
我自幼嘴馋,及长更甚。在没有什么可食时,就读食谱 望梅止渴。有时兴起,也会比葫芦画瓢,自己下厨做几味。不过所读的食谱,非一般坊间所售,多是名家经验累积,或具有地方特色风味者。因为自己是学历史的,凡事欢喜寻根究底,于是又开始读古食谱。这些古食谱不仅记录当时的烹 饪技巧,同时也反映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因此,将食谱与自己所学联系起来,许多过去未留意的问题都渐渐浮现了,这才发现中国饮食文化是一个还未拓垦的领域。虽然现在已经 有不少有关饮食文化的著作,但一部分还停留在掌故阶段, 另一部分则是考古或文字资料的诠释,很少将开门七件事 油、盐、柴、米、酱、醋、茶的琐碎细事,与实际生活和社 会文化变迁衔接起来讨论。饮食虽小道,然自有其渊源与流 变,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
所以,十年前我从香港中文大学,再回到台湾大学历 史系教书,先后在系里开了“中国饮食史”“中国饮食与文 化”“中国饮食与文学”等课程。这是第一次将不登大雅的 问题,带进历史教学的领域,没有想到这些课程颇能引起学 生的兴趣,每次选课都在百人以上。去年最后开“中国饮食与文化”,选课的竟三百多人,普通教室容不下,在文学院 大讲堂上课,挤得满满的,更有站立在后面或坐在两旁阶梯上的,非常热闹,这是台大历史系多年没有的盛况了。过去十年,我一直想将中国饮食文化的讨论,从掌故提升到文化 的层次,事实上我已播下种子,只是现在真的离开了,也不知道将来结果如何。
我从开始对于中国饮食发生兴趣,就认为是一种外务。 但这些年的无心插柳,前后出版了《只剩下蛋炒饭》《已非旧时味》《出门访古早》。现在这本《肚大能容》是过去两三年在报纸副刊发表的读书札记及探访饮食的随笔,和过去写的饮食文章相较,已经向社会文化领域迈步,但还不成体系,希望以后继续在这个领域探索,将饮食与社会文化的变 迁结合,以历史的考察、文学的笔触,写出更有系统的饮食 文化的著作来。
书中附了《烟雨江南》《钱宾四先生与苏州》等,不是 饮食的文章,但都是在探访饮食过程中写下的,也可以对饮 食的探访提供一个背景的了解。
各地菜肴,都有炒什锦一味,就是将不同的材料,置于锅中或炒或烩成菜。这本书写的虽然都是饮食,但很驳杂,故称为散记。至于肚大能容,当然不限于饮食一隅,尤其适 合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空间。我们生活的空间,地狭人稠,人挤人。我唯恐这样挤来挤去,挤得心胸越来越狭窄,长此以往,一切都挤得缩小了,会出现《蜀山剑侠传》后来写的小人、小马、小车、小城镇来。拉杂写来,以此为序。

逯耀东
序于台北糊涂斋,二○○一年七月十二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