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走进明朝:从严峻冷酷到自由放任(壹卷论世衡史系列,方志远教授最新力作,领略明朝社会风云变幻与深刻启示)](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8/9787220132087.jpg)
《
走进明朝:从严峻冷酷到自由放任(壹卷论世衡史系列,方志远教授最新力作,领略明朝社会风云变幻与深刻启示)
》
售價:NT$
418.0
![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一座绝无仅有的世界绘画艺术博物馆!一部经久不衰的艺术鉴赏类经典图书!)](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6/9787572619021.jpg)
《
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一座绝无仅有的世界绘画艺术博物馆!一部经久不衰的艺术鉴赏类经典图书!)
》
售價:NT$
1520.0
![林徽因全集 建筑 美术卷](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9/9787020189793.jpg)
《
林徽因全集 建筑 美术卷
》
售價:NT$
1010.0
![哈!看得见的化学(全4册)](http://103.6.6.69/upload/mall/productImages/y25/2/9787521770667.jpg)
《
哈!看得见的化学(全4册)
》
售價:NT$
326.0
![倾听疯狂的声音:被误解的精神分裂症](http://103.6.6.69/upload/mall/productImages/y25/2/9787221184733.jpg)
《
倾听疯狂的声音:被误解的精神分裂症
》
售價:NT$
254.0
![植物会思考吗?(揭晓你从未知道的植物智能,带你走入丰饶而另类的植物世界!)](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6/9787571033354.jpg)
《
植物会思考吗?(揭晓你从未知道的植物智能,带你走入丰饶而另类的植物世界!)
》
售價:NT$
286.0
![社会蓝皮书:202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7/9787522848686.jpg)
《
社会蓝皮书:202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
售價:NT$
653.0
![重回荒野 野生世界不可预知的未来](http://103.6.6.66/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9/9787020190355.jpg)
《
重回荒野 野生世界不可预知的未来
》
售價:NT$
265.0
|
編輯推薦: |
★ 荣获亚马逊网站2019年度最佳科学书籍
★ 荣获美国考古研究所霍尔顿图书大奖
★ 入选《自然》杂志2019年度十大好书
★ 《柯克斯书评》2019年度最佳非文学书籍
★ 上市初即登上美亚排行榜分类第一名
※ “这本书满足你对考古的一切想象!”考古不只有“向下挖宝”,还能用“上帝视角”!
在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太空考古学,作为一名太空考古学家,她主要利用卫星图像来探测埃及考古遗址。“从卫星上看到万年人类历史”,了解考古学新视野的入门课,利用未来科技,看到传统考古学家从未踏入的真实历史!
※ 考古学新领域领军学者,用外行人轻易读懂的语言讲述前沿科学:本书作者萨拉·帕卡克是一名美国获奖无数的太空考古学家兼人类学者,在这本书中,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教你如何透过卫星影像图的微小细节发现一座深埋地下的文明遗址“亲历”一名埃及古王国女孩跌宕起伏的一生,并用她近三十年的考古经验,带你从分析影像、团队组织到实地挖掘,游历世界各地,共同参与太空考古学上的重大进展。
※ 透过尖端卫星影像,探索传统考古学找不到的人类遗迹:人类如何在太空中发现和研究古代文明千年古墓、古埃
|
內容簡介: |
“人类已经在地球上存在超过10万年,正是由于我们的可塑性、创造力和智慧,人类才能不断繁衍至今并被称为‘人类’。”
我们此处所讲的太空考古学,并非对宇宙间的物质进行“考古”,而是一门透过使用航空或航天数据分析卫星影象,来寻找地球上的古代人类特征或遗址的科学。
本书作者,一位超酷的太空考古学家,从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度将人类大历史和未来技术相结合,从大众对太空考古学家这个职业的好奇出发,更迭1944 AD-1944 BCE的历史时期,在对未来充满坚定希望的前提下提出我们应该如何从现在做起。作为一名考古学家,她在12个国家和4大洲的遥感项目中工作,使用多光谱和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分析确定了数千个潜在的考古遗址。
这些包括以前不为人知的定居点、道路、堡垒、宫殿、坟墓,甚至潜在的金字塔。她目前主要负责众包工作,绘制秘鲁和印度的古代文明地图。
在这本书中,作者描述了该领域的演变、重大发现和未来潜力。在解密间谍摄影技术后,她在埃及神秘城市塔尼斯的新地图上分享了她在这一领域的发现,揭示了为什么空间考古学不仅令人兴奋,而且对为后代保存世界古代宝藏至关重要。这个故事将读者带回到过去,穿越国界,回到远古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展现了勇气和智慧。
|
關於作者: |
萨拉·帕卡克(Sarah Parcak),美国著名空间考古学家,埃及学专家,美国亚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人类学系终身教授、全球观测实验室的创始主任;国家地理学会考古研究员、古文物学会研究员和TED高级研究员。帕卡克曾因其优秀的考古工作赢得了许多奖项和荣誉,包括2020年古根海姆奖学金,2018年探险家俱乐部洛厄尔·托马斯奖章,2017年全球青年领袖,2016年TED奖,2016年史密森美国创造力奖、国家地理考古奖学金等。
著作《我从太空考古》一书获得美国著名广播节目《科学星期五》2019年最佳科学书籍、柯克斯书评2019年最佳非虚构书籍、《自然》杂志2019年十大图书等多项殊荣。
|
目錄:
|
读者须知
前言
第一章 时间胶囊
第二章 太空考古学
第三章 太空考古学的前景
第四章 高风险行业
第五章 挖错地方
第六章 伟大旅程
第七章 帝国的陷落
第八章 古都重现
第九章 过去的未来
第十章 挑战
第十一章 失窃的遗产
第十二章 面向大众的太空考古学
致谢
注释
注释 280
|
內容試閱:
|
【太空考古学的范畴】
得益于日新月异的科技,人类的故事——或者说我们的故事——正以极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在新的数据集的加持下,我们构造出来的新故事,可以让我们以一种更真实的方式了解我们的祖先、了解我们自己。
卫星影像等新技术带给我们的发现是令人震撼的。它们可以帮助我们重写历史。过去,在整整一个夏天的考古季中,我们只能测绘几十处古遗址,而现在,仅用短短几周的时间,我们就可以测绘几百处乃至数千处古遗址。随着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这样的考古任务,未来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完成。
假使你有志成为一名考古学者,但又担心我们这些太空考古学者会占得先机,抢先发现新的遗址,那么在这里,我要说的就是请你大可放心。发现古遗址的位置,只是考古工作的第一步。我们还要对遗址所在地进行地面实况调查,然后是持续数年之久的发掘工作,以便更好地了解遗址内的各种遗迹。说实话,我们真的是有太多的工作要做。
为让你了解太空考古领域的变化有多大以及发展有多快,我特意把前言放到本书的最后来写,以便将最新出炉的卫星技术考古发现纳入其中。在完成各章的撰写和编辑工作之后,我想在下一个重大发现公布之前,应该是可以稍稍松一口气。但帕卡克,你别做梦了!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布的一篇文章称,考古学家乔纳斯·格雷戈里奥·德索萨的团队通过卫星影像技术和地面勘测,在巴西的亚马孙盆地新发现了81处前哥伦布时代的遗址。据研究发现,该团队推测在亚马孙河流域7%的区域内,可能还存在其他1300处可追溯到公元1250年到1500年之间的遗址,而在整个亚马孙河流域,更是有超过18000处遗址。这个现在看起来已基本不适宜居住的地区,曾经是超过100万人的家园。
在巴西中北部地区、早前鲜有考古学家踏足的塔帕若斯河上游流域,该团队发现了仪式中心、大规模台形土丘、环形村落和修建有防御工事的聚落。对我来说,这些发现的非凡之处在于,考古学家以及其他一些人对这片雨林中是否存在遗址以及存在何种遗址的认识,是多么自以为是。借助卫星数据,考古团队可以在几个月内完成大片区域的搜寻工作,而若是采取实地调查的方法,同样的区域则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仅仅出现了20年的考古学分支。虽然这个世界对它的了解越来越多,但要在大众之间普及开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近,我因出国工作而申请购买一份旅行保险,对方的报价高得吓人,年费超过5万美元。当我问起原因时,他们承认说他们以为我飞上太空,然后通过卫星寻找古遗址。我简直笑死了。
在撰写该前言时,我正在下载埃及吉萨金字塔群全新的卫星影像。作为古代世界奇迹中唯一尚存的建筑物,我会不会在那里找到以前从未发现的东西呢?答案不得而知。我从过往经历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预见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的发生。新的遗址和遗迹可能会出现在你先前没有想到的地方。就吉萨金字塔群而言,新的遗址和遗迹可能会推翻长期以来业界所持的有关遗址主要地点和时期的假设。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你会读到这方面的内容。
通过卫星数据测绘遗址虽然很有趣,但真正让我穿越时空、把我带回到几千年前的却是对遗址的探索。在那个时代,人们信仰不同的神,讲着现在已经灭绝的语言,住在我们认为从未有人住过的地方。他们就是晚期智人,跟我们一样的人。
正因为如此,考古学拥有激发巨大奇迹的潜力,进而把我们所有人团结到一起。在当今这个充满冲突和动荡的世界里,这种团结的力量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在我们中间,有的人可能没有机会亲临遗址、亲身体验那种油然而生的敬畏感,但我希望我在书中分享的故事,能够给人带去这种一种情感。同时我也想说,基于我们所得到的碎片化信息,我们对古人的了解是多么自以为是,而有时候又是错得多么离谱。
关于遥感技术能否全面揭示我们生而为人的意义以及能否帮助我们避免重蹈先前伟大文明的覆辙,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论文发表。我要说的是,先前的文化中包含着非凡的智慧,是值得我们认真借鉴和学习的。这些智慧深深地影响了我,并教我从长远的视角来审视当前发生的事件。在超过30万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祖先在地球这颗行星上不断迁徙,并凭借自身的创造力、胆识和创新力,当然还有破坏力,得以生存下来,在有些时候还蓬勃发展。
书中所讲的太空考古学以及它对研究的贡献和它为我们人类叙事所提供的帮助,仅是为了表明这门科学有很多的可能性。然而,这些新故事所涉范围极广,我想你一定会感到惊讶,也一定会受到启发。自从在地球上出现以来,我们人类就不断深入地探索未知领域。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把探索重点转向火星以及其他更遥远的地方。据此,我们可以想象,再过10万年,将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太空考古学家从一颗行星飞到另一颗行星,探索我们在其他星系建立的早期聚落的遗迹。
他们探索的地方与他们相隔很多光年,但他们所问的问题与我们现在所问的问题大致相同,都是关于前人的。不过,问题的答案远没有问题本身重要。太空考古或许是我们了解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一个起点。我们的问题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而站在外太空俯瞰地球,我们还需要创造新的工具,用来帮助我们解答所有这些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