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NT$
55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NT$
275.0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新中国科学治沙从这里开始 一部科学防沙、治沙、用沙的探索史 一部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史 一部改造荒漠、建设美丽家园的光荣史 辽宁省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旨在讲好中国故事,弘扬辽宁彰武治沙精神的报告文学。图书以真挚的情感、翔实的资料,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辽宁彰武县沙漠生态改造的艰难历程,形象刻画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代代彰武人在治沙中表现出的矢志不移、永不退缩、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治沙精神,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体现了辽宁智慧对人类治沙史的贡献。
全书以“以树挡沙、以草固沙、以水含沙、以光锁沙、以工用沙”五种治沙用沙手段为切入点,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既展现了群像,也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主要人物,使读者能获得最大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让生态文明理念形象化地深入人心。作品是中国故事、中国精神的艺术表达,是一部生态建设的宏大史诗。
|
關於作者: |
林雪,中国诗歌学会第三、第四届常务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优秀专家。出版有作品集《大地葵花》《蓝色钟情》《在诗歌那边》《深水下的火焰》《半岛》等。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等奖项。
冯博,本名冯勃,哲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世纪中国的理性选择》《精神山水》等专著。
王晶晶,辽宁彰武人。著有《水之湄》《光芒正在酝酿》《北纬42°的蓝》。作品曾获辽宁文学奖。
|
目錄:
|
|第一章|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科学治沙的“绿色答卷” / 003
沙海之痛 / 005
“ 彰武模式” / 008
|第二章| 一片沙海变林海
前奏:崭新的苗圃 / 021
新中国科学治沙从这里开始 / 024
填补灌木固沙史上的空白 / 030
第一片樟子松引种固沙林 / 037
撕下“沙荒”的标签 / 043
屹立不倒的樟子松 / 053
叫“彰武”的树 / 061
一棒接一棒跑下去 / 067
|第三章| 与久别的草原重逢
走在去往草原的路上 / 079
风沙线上的缩影 / 085
欲以“小草”写“大文章” / 092
打响第一战 / 098
通往草原的天路 / 104
如愿抵达 / 108
用“相遇之醉”描述一片草原 / 112
|第四章| 柳河的黄金时代
记忆中的河 / 127
北方小黄河有救了 / 131
土地是这样流转的 / 136
打造塞北江南 / 144
稻花香里说丰年 / 150
|第五章| 蓝色光伏海
“海”的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 / 161
跟随太阳走向幸福 / 168
好一幅“晒秋图” / 174
|第六章| 砂之都的凤凰涅槃
一粒沙的逆袭之路 / 181
细沙也能精做 / 187
发出钻石般的光芒 / 193
“沙文章”异彩纷呈 / 197
|第七章| 遍地愚公
董福财:一棵树的肖像 / 207
侯贵:有生之年,不会下山 / 223
李东魁:在8 5 0 0 亩松林深处 / 231
杨海清:40 年, 坚守 / 235
马辉:沙漠之花 / 239
人与城的生态之约 / 242
|第八章| 一张蓝图绘到底
回首所来径,大漠横翠微 / 251
绿色何以从大漠崛起 / 253
一本书,一张蓝图,一座丰碑 / 256
|附录| 彰武治沙大事记
|
內容試閱:
|
李东魁:在8500 亩松林深处
一个人,一匹马,风雨无阻,在大山深处默默穿行。这是30 年如一日出现在章古台林海的一道风景。主人公皮肤黝黑,目光坚定,脸庞上刻着深深的皱纹,让人一下子联想到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
没错,他的确是个硬汉。他的名字叫李东魁,是章古台林场阿尔乡护林点的护林员。1987 年,从部队复员的李东魁被分配到章古台
林场工作,这里地处“八百里瀚海”的科尔沁沙地南端,是“三北”防护林阻止风沙南侵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屏障。
最初的护林点是一处地窖,“房顶”透风漏雨,“屋内”四季潮湿,没有水,也没有电。这里远隔人烟,生活用品和粮食蔬菜要到10 里地外的集市去买,尤其是冬季大雪封山时,几个月都见不到人影。异常艰苦的生活条件,吓退了同批分来的3名护林员。
同样是年轻人,同样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谁能不动摇呢?同伴离开的那个清早,李东魁匆匆洗完脸,收拾好行李,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窝头,打算吃完最后一口也离开。嚼着自家腌的咸菜,他想起离家前母亲为他打理行囊的一幕,想起小时候和父辈们赶着牛车上山栽树的情景,想起乡亲们经年累月饱受的风沙之苦……沙进人退的场面他是不会忘的,这片树林的非凡意义他是懂得的,最终,他没有迈出那一步。
“我有责任保护这片樟子松林,我要守护在大山身旁,做这片林子的忠诚卫士!”他将收拾好的行囊放回原处,走出门,和惯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开始了一个人作战的漫漫苦旅。
为确保管护区森林安全,不受任何侵害,他每天至少巡山13 小时,防火期遇到大风天气,则24 小时不眠值守。累了,就靠在树下打个盹儿;饿了,掏出干粮就凉水吃几口;闷了,就站在林子里喊几声,唱一唱记忆里那些深入骨髓的军歌。日复一日,一年当中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他都在山上巡查巡护。
巡山巡到太阳落的李东魁疲惫地从山上回来,点上蜡烛,用热水泡泡早上的剩饭,还没等动笔写一天的护林日记,令人恐惧的狼嚎声便开始在四周响起。黑漆漆的夜晚,狼的眼睛发出凶恶的绿光,不是一点或几点,而是一大片。李东魁站起身,朝向窗外高唱军歌,一遍一遍,直到狼群退去。近些年,狼渐渐少了,但顽固的蛇始终不见少:房梁、灶台、米袋子里,无处不在。尤其夜深人静时,它们更是猖狂无比,有时甚至会钻进李东魁的被子里。刚开始他愤怒地收拾了它们几回,但白天巡山一整天,哪能总有那精神头,后来他干脆不再理会,继续呼呼大睡。对李东魁来说,蛇的自由出没已司空见惯,但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讲绝对是万分惊悚,哪怕是再胆大的男子汉。有一年,李东魁的战友到山上看他,久别重逢,深情话旧,老战友说啥都要在山上陪李东魁住一宿。夜半时分,就听见“扑通”一声巨响,惊醒的战友问李东魁:“啥动静,这么瘆人?”李东魁毫不在乎地说:“没啥,睡吧。”说完翻身又睡去。战友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硬是将李东魁推醒,要一起看个究竟。没办法,李东魁就起身点上蜡烛,顺着发出声响的地方照去,没想到就在灶台的锅盖上,一黑一白两条蛇扭在一起……战友吓得老半天说不出话来。等缓过神来,他飞一般推开房门,留下一句“你过的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便头也不回地骑上自行车连夜逃离了大山,从此再也没来过。
除了与恶劣的生活条件作战,与自然生灵作战,他还要与贪欲者作战。
林场是国家的,国家的财产丝毫不能动。他挨家挨户宣传法律政策,游说村民守法守规。有些唯利是图者企图放牧、砍柴、挖沙取土、占地开荒等,并想方设法贿赂他,都被他严词拒绝。没得逞的不法分子怀恨在心,往墙上写威胁的狠话、半夜砸玻璃、水井堵沙子、偷他巡山用的马,有一次甚至把他打得头破血流,但他无怨无悔。病床上的李东魁在日记中写道:“选择大山,选择森林,也就是选择了艰难,选择了无悔。但我很欣慰,从选择那一刻起,大山、森林就化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纵使前方有千难万险,他都初心不改!
李东魁是大山的好儿子,但他却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和妻子结婚30 多年,过了10 多年的分居生活。家里的事情他什么也顾不上,全都落在妻子的肩上。他深知妻子背后的默默付出,但他却无法分担。他不能种地养家,不能拉扯女儿长大,又不能侍候病榻上的老人,甚至连女儿的婚礼都没去参加,因为,他离不开这片山林。为了守护这里,他连续十几年都没能回家过团圆年。有一年腊月二十八,妻子牵挂丈夫,决定带着孩子上山过年。娘儿俩一大早就从10 里外的家中出发,在雪地里跋涉了5 个多小时,才赶到李东魁的茅草屋。看着孤苦的丈夫,妻子不禁心酸落泪。无奈之下,妻子只好变卖房子,来到山里和他一起巡山护林。他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认可,他获得了“最美辽宁工人”“第七届辽宁省道德模范”“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2020 年,李东魁作为辽宁省林草系统唯一一名受表彰人员,赴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接受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
与马为伴、与林为伍、以山为家,他如一棵坚韧的樟子松,深深扎根在8500 亩的章古台林海深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