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唐代文学篇(张一南国文课系列收官之作,文学黄金时代的风骨与兴象。走进更真实、更精彩的《长安三万里》诗人群像画卷看唐诗如何崛起成一座巅峰,诗人如何成为这段历史的主角)

書城自編碼: 391378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传统文化
作者: 张一南 著 浦睿文化 出品
國際書號(ISBN): 9787553819112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 2023-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9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編輯推薦:
★ 走进更真实、更精彩的《长安三万里》诗人群像画卷,看唐诗如何崛起成一座巅峰,诗人如何成为这段历史的主角
盛世预演的初唐四杰温润而清冷的王维、最后的谪仙人李白、仁慈宽厚的诗圣杜甫、浪漫与现实交界的高适岑参、儒士代表韩愈、广大教化主白居易、少年诗鬼李贺……
张一南:“能作诗的人,永远是人间可遇不可求的瑰宝,诗人所在的群体,代表了人类文明的某种美与正义。”
★ 一部深入诗学肌理的文学史,跟随行家从内部看唐诗的精彩
“举头望明月”的最初版本是“举头看山月”?李白原来很爱抄前人的诗?杜甫的“沉郁顿挫”到底体现在哪里?李贺的鬼诗体现的不是老气而是少年气?……
★《长安古意》《春江花月夜》《蜀道难》《秋兴八首》……名篇佳作逐句解析,领略唐诗的独特之处
★ 以唐诗为主线,穿插骈散文、曲子词、唐传奇,梳理三百余年唐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 金句叠出,胜义纷呈,带你体验真实而鲜活的唐代文人世界
写盛唐:盛唐真是太短了,没有人能在盛唐里无忧无虑地度过一生。
写李白:我们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其实李白的浪漫,是根植于整个六朝的浪漫,整个贵族社会的浪漫。浪漫的意思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而是向
內容簡介:
唐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黄金时代,尤以诗歌为最,唐诗崛起成为一座不可跨越的巅峰,并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伟大诗人,至今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文学记忆。
本书是张一南老师“北大国文课系列”收官之作,六朝文学之后步入唐代文学。从唐朝立国到南唐覆灭,跨越三百余年,作者以诗歌的发展为主线,详细梳理唐代文学史的脉络,初唐四杰、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高适、岑参、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等诗人皆在唐代文学银河中一一呈现,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解读他们的人生境遇、名篇佳句、创作风格,让我们发现许多早已熟能成诵的诗篇原来另具深意。除诗歌外,作者还对唐代的文章、曲子词、唐传奇也做了介绍,带领读者全面领略唐代文学的独特风景。
關於作者:
张一南
文化学者,目前任职于国家图书馆。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体学、中国传统文化。曾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中古文学史、大学国文、中国古典文学欣赏、诗词创作等课程。已出版《年轻人的国文课》《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六朝文学篇》《跟红楼梦学诗词》《红楼人物》《晚唐齐梁诗风研究》等。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开国的三代人:继承与重建?
1. 唐朝建立时?
2. 李世民和骂他的人们?
3. 从龙朔到四杰:一代人的缺席与诗学的重新崛起?
4. 初唐四杰:诗学的重生?
5. 四杰的文学变革?
第二章? 初唐后期文学:女性的选择 ?
1. 上官婉儿的时代?
2. 新晋少年郎:沈宋和刘希夷?
3. 宫体诗的结晶:文章四友?
4. 江南的歌者:张若虚与贺知章?
5. 复古的先声:子昂始高蹈?
6. 初唐的殿军:张说和张九龄 ?
第三章? 开元文学:兴象与风骨?
1. 盛唐这个时代?
2. “诗夫子”王昌龄?
3. 孟浩然的无米之炊?
4. 王维的温润与清冷?
5. 河岳英灵群像?
第四章? 盛唐奇观:李杜高岑?
1. 李白:最后的谪仙人?
2. 高适、岑参:浪漫与现实的交界?
3. 杜甫:永远的诗圣?
4. 几位复古文人?
第五章? 大历文学:百代之中?
1. 大历这个时代?
2. 刘长卿和韦应物?
3. 多姿多彩的十才子?
第六章? 元和文学:不可抗拒的分化?
1. 元和这个时代?
2. 几个辈分高的诗人?
3. 孟郊、王建、张籍的乐府以及其他诗?
4. 韩愈和卢仝的怪怪奇奇?
5. 元白刘柳:元和诗风的其他面相?
6. 姚贾体:山水清音的终章?
7. 李贺:少年人的奇幻梦境?
第七章? 晚唐文学:夕阳无限好?
1. 晚唐早期的小流派?
2. 温庭筠和李商隐?
3. 晚唐三体?
4. 唐代的俗文学?
內容試閱
序言
仍旧需要说在前头的
这本书,照例是由我在北大的讲义修订而成的,是这个系列的第四本,也是最后一本。
我以后不是不写了,而是要写别的系列了。以后我也要改做一些我更想做的工作了。这四本书,算是我这几年北大授课经历的一个总结和纪念吧。
这本书仍然写着北大的名字,并不是我还想消费北大的光荣,而是这确实是一个事实,这是我在北大工作时写的稿子。我发现,我并不真的适合教书,也并不真的喜欢教书。这里面有一些美丽的误会。
熟悉我的读者,我知道你看到这句话会充满了疑惑,因为直到不久之前,我也没想明白是怎么回事。
我曾经被大家的热情冲昏了头脑。课堂爆满的上座率和阵阵笑声、树洞里“选不到课”的抱怨、评教网的追捧和“女神”的称呼、书稿的加印还有讲座的邀约,这一切都令我陶醉。
我没有想过,这些并不意味着我符合北大对教师的要求。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只照顾和自己一样的人,而应该照顾到资质差、基础差的学生。“两极分化”的教学是不可取的。我没有想过,在北大也有很多和我不一样的人,特别是还有很多留学生。这都是我在选择这份工作的时候没有想到的。
我选择回到北大,是认为在这里可以帮助和我一样的人。但现在我认识到,这里的人不一定都跟我一样,而跟我一样的人不一定都来到了北大。我想帮助的人不一定能听到我在北大讲的课,但是有可能读到我写的书。
经过草率的思考,我选择继续照顾和我一样的 人。回忆我求学的过程,进入北大后受到的教益固然让我脱胎换骨,但我决定以中国古代文学为我终身奋斗的事业,却始于我的中学时代。
那时候,即使在很小的书店里,也是可以买到一些很认真的书的。有一天我买了一本《源氏物语》和一本曹道衡先生的《汉魏六朝辞赋与骈文精品》。当我翻开曹先生那本书时,我惊讶于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东西,我似乎当时就已经决定,要为这样的美好和伟大,付出我微不足道的一生。那一刻,好像有神圣的光照在我卑微的身躯上。
我不断地回忆起那一刻,那一刻才是一切的起点。
所以,我现在要为更多的我,创造那神圣的一刻。
说了这么多,不是要说谁是错的,我是对的,而是要 说——我这本书要讲一些比较难的东西了!北大有学生听不懂的东西,至少有留学生听不懂的东 西。
所以,我仍然要开启我的课前劝退环 节。
能读到这个系列第四本的读者,按说应该不会被劝退了。你们是我未曾谋面的知己,我愿意讨你们的欢心,说些让你们觉得新鲜又入耳的东西。
但是,我并不准备讨好所有的读者,并没有让很多人都读我的书的野心。我如果总是担心读者看不懂我的书,难免会对不起我心目中真正的目标读者。
我的课不仅是在北大爆满的课,也是在北大有人听不懂的课。我并不是在讲尽人皆知的共识,而是在借着经典,讲我自己在反复阅读中的收获和体会。这里面有非常新的研究成果,更有我个人非常独特的东西。希望喜欢这种风格的读者都能看到我的书,
也希望并不期待这种风格的读者不要浪费时 间。
这是一本讲文学史的书,所以难免看起来像一种总结。可以说,这也是我至今为止对唐代文学认识的总结,但这远非我这一生对唐代文学认识的总结,因为我这辈子还没有过完。我以后一定还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感悟。事实上,当我把六朝文学的书稿
交付给编辑后,我再讲的六朝文学史,又和书稿有了很大不同。
学生建议我,可以再出个补丁包。以后我一定会不断出补丁包的,这样大家也会一直有书看了。
所以,请不要对我这本书里说的一切过于认真,这里面会有很多错误,也有很多是我眼下这一霎的主观感受。当我交付书稿的那一刻,我的很多想法肯定又会改变了。请再等我的新书 吧。
总之,请不必以我之前的书稿为准,也不必以我这次的书稿为准。这些书稿,都不过是在记录我的成 长。
也请不必把我笔下的唐代当成真正的唐代,那只是我这一瞬间对唐代的认知和想象,是我的一个梦境,我梦里的大唐。
我讲的不见得都对,但我当然不是胡讲。我在顶尖的平台研习古代文学,算来已有二十多年了。我不引用别人的研究,不代表我不熟悉。我说的一些大白话,看起来是“废话”,却是别人说不出来的,因为这背后有学术的思维在支撑。我知道我的很多说
法跟别人不同,如果不是跟别人不同,我还不会说出来 呢。
我偶尔会吸收我的老师们和朋辈们非常精到的说法,限于体例,没办法像学术论文那样出注,我也无意于像学术论文那样展开讨论。我可以保证,我不会引用别人的原话,也不会照搬我自己没有消化的思想。我只会吸纳我特别同意的观点,并且按自己
的理解讲出来,我不敢保证我讲的就是他们的本意,也没有收集所有观点的癖好。
我是一个过于自负的人,我太急切地想要讲我自己想讲的,并不会花时间借别人的成果来抬高自己。我只是不可能绕开别人的正确说法,我借鉴别人的说法也不会太多。如果这本书里有一二可取之处,一定是来自我的阅读和听闻;如果这本书里有任何谬误,一定是我一个人的责任。
这本书来自我的中古文学史讲稿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已出版为《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六朝文学篇》。本书中所谓的“中古文学”,是“汉魏六朝隋唐五代文学”的简称,称之为“中古文学”就是为了方便,请不必太过纠 结。
我担任的这门课程,范围是“从曹操到李煜”。这个范围的划分,没有太多的深意,是北大交给我的授课任务。事实上,“中古文学”前面直接继承了东汉文学,后面直接开启了北宋文学,与前后并不是断然割裂的。上一本书讲的是“中古文学”的前半段,也就是唐以前的部分,这一本书专门讲唐代的部分。
不过,既然这段时间被划分为了一个阶段,我还是会把这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讲。尽管为了出版的方便,前后两截没有出在一起,但我还是决定在讲唐代的时候,时时回顾六朝。这也是
必要的,因为唐代文学有太多来自六朝的东西。
中古文学史是出了名的“讲不完”的课。这门课的风格,向来是前松后紧,六朝讲得比初唐清楚细致,初唐讲得比盛中晚唐清楚细致。其实,老师这么讲,也是有点故意的。因为六朝的研究基本是清楚的,初唐的研究也相对清楚,盛中晚唐还有很多没研究清楚的问题。而讲六朝和初唐,又可以把盛中晚唐最重要的东西都带到。我这本书也是,初唐讲得比较细,盛唐尽量讲我目前已经了解的东西,顺便把中晚唐最重要的东西带到。晚唐是我做博士论文的领域,我也可以讲得比较细,但是中唐,我只能知道多少说多少。留一些空白,等我以后慢慢研究,慢慢写书。
在这本书里,我可能会用到更多的术语。我在写作这部书稿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自己感觉,比起六朝诗,唐诗是大家更熟悉的,也是我更熟悉的。然而我现在发现,唐诗确实比六朝诗难多了,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
一方面,唐诗是来自六朝诗的,我讲唐诗,要不断用到在前面讲六朝诗的时候讲过的知识。在课堂上,这是一学期内讲完的同一门课,不再重复前面的知识理所当然。但现在分成了两本书,也许读到这一本书的读者没有读过上一本书。非常抱歉我在这本书里不能总是重复上一本书的知识,有些名词,例如“大谢体”“永明体”是什么,只能辛苦看不明白的读者上网搜一下了。
如果懒得上网搜,那就更好了,说明你跟我是一样的。没必要上网搜,你只要知道这是一个名词,比如是一种存在过的风格,就可以了。这些名词,可以给读过上一本书的读者一点亲切感,就像连续剧上一集出现过的人物在这一集又出现了一样。但没有读过上一本书的读者,可以不必在意这些名词,直接跳过去就好。
另一方面,唐诗跟我们今天的诗词写作有了更密切的关系。我们今天在诗词写作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唐诗中就已经出现;我在讲诗词写作的时候会用到的一些传统的说法,也可以很方便地用在唐诗中。这种现象,在讲六朝诗的时候是相对少的,之前我甚至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关于这些与诗词创作密切相关的术语,我也无法做太多的解释,因为这种感性的表达,很难做精确的解释。写诗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手艺,师父在带徒弟的时候,随口会说出一些简便的术语,徒弟只要跟着一起在实践,就能心领神会,不需要太多的解释,没有跟着实践的路人,如果耐心一点,也多半能悟出来是什么意思。这些术语是为实践而生的,而并非为某个事先存在的定义而生的。诗终究是没法做精确的解释的。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在这本书中,看到了眼生的词,不用疑惑“我怎么刚捡了个笔就讲到这儿了”,不用担心这是什么我讲过的、错过就不可能再弄懂的东西。也许,这个词就是它本身,没有更多的解释。我跟着我的老师读书的时候,遇到这种生新的词,也会愣一下,但我就都这么接受下来了。后来我也会使用这些词,一时也找不到更常见的词来替代。这也许并非我老师的本意,但我觉得,这种方式挺好的,我准备认真地用下去。
我相信,如果你看到一个词,觉得“不好理解”,并非这个词里含有什么精深复杂的内容,而是因为这个词的出现对你以往形成的常识是一种冒犯。在我还是北大学生的时候,我已经对这样的冒犯习以为常了。通过老师们的讲授,我知道了,还有这样的讲法,还有这样的问题,还有这样的视角。不知不觉中,我也学会了运用这样的词。
如果感觉到了冒犯,却还没有习惯冒犯,那么你可能会期待,每一个术语都有精确的定义,每一首诗都被精确地“翻译”。但是我想说,强烈地想说,诗不是那样的,诗是这样的。诗不是一个外在于我们、仅供医学解剖的怪物。我们是浸润在诗中的,诗人是可以触摸、可以理解的。伟大的诗人有着比我们精湛的技巧,但他的技巧也是我们可以使用的,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他发力的方向。如果你想和我一样,能像理解自己的朋友一样理解古代诗人,那么请不要急着送他们上解剖台。
我写了一些文体学的基本常识,附在本文的后面,但并不能解释所有的问题,可以不看。你只需要知道,“还有这样的问题”,“诗是这样讲的”,留一个印象,就足够了。
除了使用术语,我这本书在语言上的另一个极端是,会使用很多网络用语,也请读者朋友们谅解。
我使用网络用语,并非因为语言匮乏。事实上,我的“母语”是文言。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也许会出一本文言诗话,那会是我写作最舒服的文体,或许也更能满足一些读者的需要。而使用网络语言,我其实需要“转码”。
我之所以要费力气学习使用一种我不熟悉的语体,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并不完全是为了“通俗”,更不是为了媚俗。我每一次使用网络用语,都是一次沟通古今的尝试或者思考。当我使用一个网络词汇描述一种古代诗歌或古代文化的现象,一定是因为这个现象可以对应今天的现象,而且这种对应不是一种巧合,而是反映了某种规律。
我使用网络语言,当然会有“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风险,这一点我也是考虑过的。我选择的网络用语,都是我认为有希望永远进入汉语的。我希望能够找到一套我的语言。当然,很可能我的预测是失败的,我使用的这些词,几年后的读者果然读不懂了,那就姑且算是一种时代的印记吧,可以清晰地标定,这些书是写于这个时候的。
我讲传统文化,不希望被奉为一种高高在上的“优雅”,一种青花瓷一样的摆设。我不需要被小心翼翼地伺候,但也不希望被拿去炫耀,不希望被规定不可以有什么样的杂质。比起传播了多少知识,我更愿意向我的读者展示,道不远人,传统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我是一个活人,传统像我一样鲜活。
顺便,还有一件事要请读者们原谅,就是这本书引用诗歌时候的标点问题。我使用诗词标点,只有“、”“,”“。”三种符号。
“。”表示这个地方是押韵的,不一定表示这句话说完了,诗并不需要一句话说完,但是押韵是重要的。“,”表示这个地方不押韵,但是要停顿。“、”表示这是句中的节奏停顿,主要用在词里。所以,我的标点会和大家习惯的样子略有不同。其实,我主要是不想在诗里看见“?”和“!”,特别是“!”。“!”对诗的伤害是巨大的,尤其是旧体诗。古人在写诗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用一个“!”,所有的“!”都是自以为是的现代人给的。“?”还可以,但没必要。诗词里的疑问句,一般不加标点也能看懂是疑问句;很多时候,诗词里的疑问句,语气是很轻的,用“?”同样是对诗的一种伤害;还有些时候,句子根本就不是疑问句,“?”也是自以为是的现代人给加的。为了逃离“?”和“!”,我还是使用旧式的诗词标点。过去的诗词一直是这么标点的,并不是我发明的。
我说了这么多请大家原谅的,其实就是我现在敢于写一点不好理解、不好接受的东西了。因为我知道你们是爱我的,是你们给我的胆子。
读我的这些书,不必像读课本一样,强求每一个字都读得那么明白。不太理解的词句,可以当作一个景观放在那里,随便扫一眼就好。
好了,得罪大家的话结束。作为课前的入话,我在这里对我印象中的唐代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跟之前讲六朝的入话做一个对应。
唐朝是一个最典型的唐型王朝,看上去比之前的汉朝、之后的明朝都要辉煌,所以,我用唐朝来为这个类型的王朝命名。
跟唐型王朝对应的是宋型王朝,晋朝就是宋型王朝;另外还有一个垫在唐型王朝前面的过渡型王朝,比如隋朝。不过,我们这本书只讲唐朝,所以只了解唐型王朝就可以了。
正如我之前说过的,唐型王朝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比较整齐,皇权相对强势。六朝是冷色调的,唐朝是暖色调的。
从大的时间尺度来看,唐朝是落在贵族时代的唐型王朝,比汉朝和明朝带有更为明显的贵族气息。“贵族”仍然是唐代文学的关键词。在贵族时代内部,唐朝则又是贵族时代的后半部分,贵族气息表现得要比六朝更隐晦一些。很多与贵族有关的事情,会伪装成与贵族无关的面目出现。
中国的贵族,最喜欢假装自己不是贵族。在南朝的时候,贵族就已经内化了,不再是像两晋那么直眉瞪眼地比试老爸的官阶了。北朝呢,总的来说比南朝要落后一点,还是有点直眉瞪眼的劲儿。北朝人暗搓搓地羡慕南朝的傲娇,对他们其实很敬畏,但是又不服气,难免会仗着征服者的官阶,在被征服者面前耍大老粗的威风。初唐的时候,我们既可以看到南朝式的傲娇,也可以看到北朝式的不服气。越往后,唐朝人就越傲娇,贵族性也表现得越隐晦。隐晦,并不代表不存 在。唐朝的皇帝,出身比汉朝、明朝都要高。开国皇帝李渊是隋朝的高级将领,跟出身底层的刘邦、朱元璋有天壤之别。李唐皇室一开始就带着贵族气息,至少是权贵的气息,李世民的宫体诗就写得很好。唐型王朝是大乱世的终结,本来这种时候没有贵族可言,连唐型王朝的开国皇帝都是贵族,这也是只有贵族时代才会发生的事情。
唐代文学的故事,不是贵族和平民之间的故事,而是一种贵族和另一种贵族之间的故事。贵族和贵族发生矛盾的时候,是格外傲娇的,我们非得特别细心体会才行。
贵族的规范变得更复杂了,诗的规范也变得更复杂了。近体诗的规范到初唐就彻底建立起来了,诗人们就需要找点什么别的玩玩。而北朝的诗学是落后于南朝的,在南朝探索近体诗的时候,北朝像冰箱一样,保留了西晋以前的那种古体诗。北朝的贵族后来在犹疑中接受了近体诗,但是大家总觉得,有点舍不得古体诗。所以,一旦近体诗的规范建立,大家就又来玩古体诗了。唐朝人玩古体诗,也是在近体诗的时代玩,试图给古体诗也建立起一个规范来。
唐朝人写的古体诗,跟西晋以前的古体诗并不完全一样。说
是有意新变也好,说是学古人学得不像也好,总之不可能完全一样了。西晋以前的人,就是随便写写就好,怎么写怎么是。唐人在诗学高度发达的时代,当然不可能再随便写写,而只能是在充分学习了规矩的基础上,努力地乱写。
近体诗是要用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古体诗因为是自由体,所以不适合用来参加科举考试。参加科举考试,就要努力向考官证明自己的贵族性。近体诗的一切写作技巧,都是围绕着证明自己的贵族性。但是,努力证明自己的贵族性,本身是一件不太贵族的事,所以,又需要一种疏离于功名的诗体,在远离功名的场合,供诗人表现自己的贵族性。这一块,就是古体诗的市场。当然,诗人在写古体诗的时候,永远不会说“我是一个贵族”,而只会说,“像我这样的穷鬼”。
并不是每个贵族都有资格说“像我这样的穷鬼”的。跟皇帝走得太近的贵族,就自动失去这么说的资格;而还有资格这么说的贵族,暗地里就显得比前者更清高一些。陈寅恪先生把唐代贵族分成“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细抠起来,这个划分可能会遇到很多实际的问题,但这个提法无疑是发人深省的。当关陇贵族还在迷恋庾信带来的宫体诗时,山东士族却出于各种原因与古体诗结下了缘 分。到了盛唐,诗人们其实是更傲娇了,于是就连近体诗,也开始学习古体诗的写法了。诗人写近体诗,也不一定与功名有关了。
唐人生在南朝之后,这时候文体学的轴心时代已经过去了,《文心雕龙》、钟嵘《诗品》和《昭明文选》横亘在他们前面,成为他们从小就要学习的经典,等待着他们的理解和再利用。
唐朝出了一本《文镜秘府论》,还有一篇司空图写的《二十四诗品》。这两部著作不是教人写诗的,而是给教人写诗的老师看的教学参考书。《文镜秘府论》是日常的教学手册,侧重于日常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二十四诗品》是诗歌大赛时的评分标准。我说六朝的那本《诗品》的时候,都要带着“钟嵘”,就是为了区别于《二十四诗品》。当然,资质高的学生,看看教学参考书,也是有帮助的。诗学有了教学参考书,也说明诗学文化更加繁荣了。
唐朝分为初、盛、中、晚四个阶段。初盛唐解决的是统一的问题,是从大乱世继承下来的复杂阶层逐步走向融合的过程。中晚唐则出现了新的分裂,国土在分裂、阶层在分裂,文学也在分裂。因为有大融合,所以需要越来越完善的科举。因为融合之后又再分裂,所以有了与科举纠缠不清的党争。
接下来,我就来讲唐代文学的故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