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作为中国当代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余华的小说笔调冷峻,对暴力与死亡的主题有着深刻的思考。他以先锋派小说创作出道,通过《活着》走向世界。他的小说不断地展现出对人性的思考,对命运的叩问,对生存和存在的探索,敲击着每个读者的心灵,而这正是今天我们读余华的意义所在。
|
關於作者: |
万书言,江西南昌人,文学博士,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教学及中国文化传播。曾在《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南日本研究》《中国少年报》等书报刊物发表论文和文章多篇,参与编写《文人笔下的北京》、《文人传统与新文学作家》、“新中国70年文学丛书”等,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主编介绍
刘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马工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首席专家。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与一等奖。
李春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传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研究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多个。
|
目錄:
|
第一章? “我的灵感在海盐”
举家搬迁至海盐
在医院长大的童年
第二章? 从牙医到作家
最初的阅读
第一份工作——拔牙
接触川端康成
第三章? 先锋余华的多副面孔
观念的颠覆
语言与结构的反叛
零度情感叙事
第四章? 《在细雨中呼喊》中的成长叙事
孤望中的呼喊
谁的《在细雨中呼喊》?
第五章? 《活着》的哲学
死亡背后的温情
《活着》的存在之思
第六章? 《许三观卖血记》的“卖血”三观
父爱之歌
历史的寓言
重复的诗学
第七章?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
何谓“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小说中的人性书写
第八章? “乐迷”余华的音乐叙事
与音乐结缘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
內容試閱:
|
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余华的小说笔调冷峻,对暴力与死亡的主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在先锋派作家中独树一帜。他追求的先锋不仅仅是形式的先锋,更是精神的先锋。他是先锋精神的探寻者。其小说不仅极具世界性,更具有跨时代意义。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余华不仅在“先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少数几位在国内外文学界都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家之一,备受中西方学者青睐。他的作品不但多次被选入国内的中学课本中,而且被翻译成英文、法文、日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等多个语种在国外出版,成为外国读者了解中国社会的一个窗口。其作品《活着》曾分别在1998年和2002年获得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和第三届世界华文“冰心文奖”。2004年3月,他又凭借《在细雨中呼喊》这部小说荣获了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他多次荣获国内外文学奖项,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对于“先锋文学”,人们一直以来有一个误解,认为“先锋文学”最主要的特色是对文学文本形式的创新与改造。但在余华看来,“先锋”的意义并不只是形式的创新,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超前性,是对未来人们的精神走向的一种探寻,要使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阅读这部作品的价值。对于精神的先锋,余华曾在一次访谈中谈道:“先锋是一种精神的活动,它不是一种形式的追求,因为先锋在每个时代都会出现。”“先锋不是时髦,有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很时髦的作家,但时髦是可以摹仿的,而先锋是不可以摹仿的,也是摹仿不到的。”不仅如此,在对先锋作家的判定上,余华认为:“对先锋作家的评定,我觉得还应该有个要求,他的作品不仅是在那个时代给人带来某种新奇的力量,同时对整个以后的时代,他还要有一种持久的力量。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先锋作家。
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余华的小说笔调冷峻,对暴力与死亡等主题有着深刻的思考,这也是余华作品有别于马原、洪峰、残雪等其他先锋作家的作品之处。例如,在《现实一种》中,通过对山峰、山岗等亲人之间互相残杀的描写与叙述,余华不仅向读者展现了人性恶以及人与人之间残酷的一面,更让人们认清人原始的利己本性。《在细雨中呼喊》对主人公孙光林的成长经历的剖析,使人们不但能感受到暴力的多面性,更能感受到人性的压抑以及人精神上的孤独,所以这部小说可以看作是儿童的精神成长史。而在《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中,余华则通过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弱者“我”在镇上被欺压、受欺负的事情,让人们看到人的兽性以及人性的泯灭。
还有《古典爱情》《河边的错误》《一九八六年》等小说也是如此,这些作品不仅深化了对人的认识和对复杂内心世界的描写,更体现了余华对于死亡、暴力与人性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它们不但让我们明白了死亡是世界的另一种真实,而且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背后的人的情绪和人性的复杂。余华对于人类主观精神世界的挖掘不是一种形式上的先锋,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独创与先锋。正是对暴力与死亡的思考、精神上的探索,使余华能够在先锋派作家中独树一帜,这也是我们今天阅读余华及其作品的意义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