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NT$
840.0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NT$
640.0
《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售價:NT$
245.0
《
基于鲲鹏的分布式图分析算法实战
》
售價:NT$
495.0
《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售價:NT$
1290.0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NT$
299.0
《
夏天,19岁的肖像(青鲤文库)岛田庄司两次入围日本通俗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品 ,同名电影由黄子韬主演!
》
售價:NT$
225.0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編輯推薦: |
作为化学科学的核心,分子科学是研究分子的结构、合成、转化与功能的科学,是化学科学发展的新形式与新阶段。《 分子科学前沿丛书》依托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围绕国家对化学前沿基础研究的需求,从探究分子结构到合成分子、组装分子,再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分子体系的应用,以期通过一批前沿原创著作的出版展现我国化学前瞻性基础研究重大成果。该套丛书的出版将会有力促进我国分子科学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的发展,充分体现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在科学理论和知识传播方面的国家功能。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向来重视化学 生物学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本书邀请了在该中心工作的从事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研究的优秀学者,以化学工具开发驱动的生命问题解答为主线,分专题介绍了化学 生物学的前沿领域与发展趋势,系统介绍了生物正交反应及其应用、基于化学探针的功能蛋白质组学、针对程序性细胞死亡通路的小分子探针,DNA编码化合物库、核酸修饰及其组学检测技术研究、RNA表观遗传通路的靶标发现、脑神经信号转导过程活体分析方法、核酸G-四链体结构及功能、核酸适配体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金属抗肿瘤药物化学 生物学、单分子化学 生物学、生物催化去对称
|
內容簡介: |
从20多年前化学 生物学概念首次出现以来,这一交叉学科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并成为前沿交叉学科建设的成功范例。化学 生物学的兴起与发展突破了传统学科的研究局限,形成了以科学问题为中心的多学科合作融合新模式,促进了生命科学的进步,也推动了化学自身的发展。本书系统介绍了生物正交反应及其应用、基于化学探针的功能蛋白质组学、针对程序性细胞死亡通路的小分子探针,DNA编码化合物库、核酸修饰及其组学检测技术研究、RNA表观遗传通路的靶标发现、脑神经信号转导过程活体分析方法、核酸G-四链体结构及功能、核酸适配体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金属抗肿瘤药物化学 生物学、单分子化学 生物学、生物催化去对称化反应。
|
目錄:
|
第 1章 生物正交反应及其应用
1.1 引言003
1.2 研究进展与成果006
1.2.1 生物正交连接反应的开发006
1.2.2生物正交连接反应在糖的特异性标记与分析中的应用011
1.23生物正交剪切反应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025
1.3 讨论与展望039
参考文献042
第2章 基于化学探针的功能蛋白质组学
2.1引言049
2.2研究进展与成果051
2.2.1基于化学活性中间体的亚细胞蛋白质组分析051
2.2.2基 于活性的蛋白质组分析061
2.3讨论与展望072
2.3.1时空特异性蛋白质组技术未来发展方向.072
2.3.2基于活性的蛋白质组技术未来发展方向075
2.3.3本领域拟解决的科学问题077
参考文献078
第3章 针对程序性细胞死亡通路的小分子探针
3.1 引言085
3.2研究进展与成果089
3.2.1细 胞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SA的发现与开发089
3.2.2凋亡受体 DR5的小分子激动剂开发099
3.23基于全合成和小分子探针的天然产物Ainsliadimer A的抗炎靶点IKKβ发现106
3.2.4利用天然产物 kongensin A发现调控程序性细胞坏死新机制113
3.3 讨论与展望116
参考文献117
第4章DNA编码化合物库4.1
引言123
4.2研究进展与 成果124
4.2.1DNA编码分子库合成与筛选策略及其在活性小分子筛选研究124
4.2.2特拉唑嗪(terazosin)在细胞凋亡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靶点识别148
4.23基于DNA模板化学的靶点蛋白标记(DPAL)153
4.3讨论与展望164
参考文献167
第5章核酸修饰及其组学检测技术研究
5.1引言171
5.2研究进展与成果177
5.2.1 DNA 修饰的检测技术177
5.2.2 RNA修饰的检测技术180
5.23 总结和展望185
参考文献186
第6章RNA表观遗传通路白靶标发现
6.1引言193
6.1.1 RNA化学修饰的国内外主要进展193
6.1.2 “RNA表观遗传学”概念的提出和新方向的开启197
6.1.3RNA表观遗传通路以及靶标发现的研究目标和策略197
6.2研究进展与成果198
6.2.1 m6A去甲基化酶198
6.2.2 m6 A甲基转移酶209
6.23 m6A 结合蛋白210
6.3讨论与展望213
参考文献217
第7章脑神经信号转导过程活体分析方法
7.1 引言223
7.2研究进展与成果225
7.2.1活体电分析化学 方法基础研究225
7.2.2活体 分析化学与神经信号转导研究228
7.3讨论与展望243
参考文献245
第8章核酸G-四链体结构及功能
8.1核酸G-四链体结构251
8.2 G-四链体结构的影响因素253
8.3 G-四链体的生理功能255
8.3.1对端粒酶的抑制作用256
8.3.2对转录和翻译的影响作用257
8.3.3影响DNA的复制261
8.4 G-四链体结构的配体 设计262
8.4.1大环化合物262
8.4.2非大环类化合物263
8.4.3金属复合物267
8.5讨论与展望270
参考文献 272
第9章 核酸适配体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
9.1 引言277
9.1.1国内外核酸适配体研究的主要进展277
9.1.2主要研究内容279
9.2研究进展与成果280
9.2.1核酸适配体筛选平台280
9.2.2核酸适配体表征及其作用机理研究281
9.2.3核酸适配体的应用研究285
9.2.4 Cell-SELEX与应用289
9.2.5核酸适配体的生物医学应用297
9.3讨论与展望304
参考文献.305
第 10章 金属抗肿瘤药物化学 生物学
10.1 引言311
10.2疾病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标的发现314
10.2.1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发现314
10.2.2药物 靶标的发现研究317
10.3药物设计、合成与筛选321
10.3.1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与开发(CADD)321
10.3.2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SBDD)321
10.3.3 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LBDD)323
10.3.4多靶点金属抗肿瘤配合物325
10.4药物分子作用机理研究327
10.4.1铂类金属抗肿瘤药物的分子作用机制327
10.4.2钌类金属抗肿瘤配合物的分子作用机制330
10.5药物传输体系的设计和优化332
10.5.1药物传输体系的材料333
10.5.2药物传输和释放机制335
10.6讨论与展望338
参考文献341
第 11章单分子化学 生物学
11.1引言347
11.2 单分子研究进展简述347
11.3 单分子水平研究细胞信号转导及其化学调控350
11.3.1 单分子分析方法351
11.3.2 信号转导蛋白分子机制366
11.3.3 小分子抑制剂及药物作用机制研究378
11.4总结与展望383
参考文献385.
第 12章生物催化去对称化反应
12.1 引言391
12.2 生物催化水解反应及酰基化反应392
12.2.1醇类底物的 去对称化酰基化反应392
12.2.2酯类底物的去对称化水解反应396
12.2.3胺 类底物的去对称化水解反应400
12.2.4腈/酰胺类底物的去对称化水解反应401
12.3生物催化氧化还原反应405
12.3.1酮类底物 的生物催化还原反应405
12.3.2烯烃类底物的生物催化还原反应416
12.3.3醇类底物的生物催化氧化还原反应419
12.4 生物催化转氨化反应422
12.5总结与展望424
参考文献425
|
內容試閱:
|
从20多年前化学 生物学概念首次出现以来,这一交叉学科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并成为前沿交叉学科建设的成功范例。化学 生物学的兴起与发展突破了传统学科的研究局限,形成了以科学问题为中心的多学科合作融合新模式,促进了生命科学的进步,也推动了化学自身的发展。以新世纪之交的人类基因组绘制为代表,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和数据呈现几何式增长,也由此提出了很多新的生物学问题,为化学 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很多原本在传统领域,如化学合成、反应方法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及无机化学等的化学家,开始关注利用化学手段研究和解释这些问题,并成为了早一批专注于化学 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如今,化学 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已经从理解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到揭示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紊乱与器官功能障碍以及病毒、病原菌感染等重大疾病的发病机理。在学术界,活体成像高通量筛选、基因组与表观组测序、化学蛋白质组学、定向进化以及生物正交反应技术等在内的一系列新颖而独特的化学 生物学工具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和应用。同时,化学 生物学在药物发现、医学诊断和治疗等领域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化学 生物学的快速发展,顺应了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前沿的不断演进,在基础科学知识和研究工具的产生、疾病机制的研究以及预防与治疗方案的制定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生命过程的机制解析”与“疾病诊疗的技术创新”之间建立起一座“分子桥梁”。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向来重视化学 生物学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本书邀请了在该中心工作的从事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研究的优秀学者,以化学工具开发驱动的生命问题解答为主线,分专题介绍了化学 生物学的前沿领域与发展趋势,希望能启发本领域的科学家进一步推动科学前沿的交叉融合、促进学术研究的原创探索,继续推进甚至改变生命科学、医学的研究模式。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诸多不足,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