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主要关注互联网平台未成年人保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内容充实、语言精准,通过量化指标分析现有互联网平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现状、特征和不足,对互联网平台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京师传播文丛中的一本,是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本书通过对四个类型共81个互联网平台的用户协议、隐私条款进行文本分析,全面探究我国目前互联网平台是否全面落实未成年人保护的法规和政策要求,不同类型的互联网平台在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是否存在差异。通过量化指标分析现有互联网平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现状、特征与不足,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關於作者: |
方增泉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 : 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新闻与传媒、党的建设、教师教育政策。
祁雪晶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 : 媒介素养、教育新闻与传媒。
元 英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教育传播、网络素养、教师教育政策。
|
目錄:
|
互联网平台未成年人保护发展报告(2022)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三、研究结果
四、加强互联网平台未成年人保护的政策建议
附 录
附录 1 网络游戏平台未成年人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附录 2 热直播下的冷思考:互联网直播平台未成年人保护现状与问题及对策建议(2021)
附录 3 挑战与共生:社交平台未成年人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2021)
附录 4 在线医疗健康平台未成年人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2021)
附录 5 音视频平台未成年人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2021)
|
內容試閱:
|
序言:
把握数字革命基础上的传播变革是一项亟待破解的时代命题
喻国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智能化革命是一场划时代的跨越,是从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的深刻转型,正在带来传播领域的巨大变化。面对数字革命所带来的一系列现象级的改变,如何从总体性上把握技术驱动下社会传播领域的变化趋势、深层逻辑及演化机制,已成为实现传播实践有序发展和不断升级的必答题。
一、数字革命的全面渗透正在引发传播领域的一场革命
社会的智能化是一场革命,事实上,数字革命技术的全面渗透导致的关键变化是对传播网络所链接的全部关系的总体性重构。不同于对某些传播环节及某个传播要素所进行的“小修小补”的改良性技术,数字革命技术的全面渗透将创造一个无限量的巨大信息网络,并将从前无法纳入其中的更加多维的关系连接纳入人的实践体系的可操控范围中,也即从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全面走向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系统连接,创造智能终端之间的超级链接体系。
显然,当一系列新的关系要素实现了对于人类实践的“入场”,便会使社会传播成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并在多重、多维的复杂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实现“换道行驶”。媒介的迭代与技术的升维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是持续地为传统社会中相对无权者“赋能”“赋权”。数字技术改变了传媒行业因机械复制技术所形成的“一对多”“点对面”式的信息垄断格局,瓦解了传统社会信息不对称的大众传播秩序。“人人都是传播者”极大地推动了丰富多彩、纵横交错的不同连接方式的交流与传播的实现,实现了更多的传播模式的涌现:“物”成为新的公共信息“承载者”,社会热点的表达凸显出“后真相”、非理性等特点,关系认同、情感共振成为社会沟通与社会共识建立的关键,而平台级媒体及作为其运行内在引擎的智能算法则成为信息传播的关键性中介。
可见,未来的数字化治理必须超越仅着眼于传播领域中某个要素、某些环节的改变,而就事论事地制定某类传播主体发展路径或治理对策的传统视角的局限,应依据复杂性理论的范式、因循生态学理论、演化博弈理论以及社会网络学习理论等路径,针对我国传播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构建起一整套符合未来传播实践的传播生态治理的系统模型,从多元行为的关系连接与交互维度上去把握传播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化过程,并基于此引导新时代社会信息传播系统实现健康有序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数字革命技术促成传播生态的全面重构
上述对于传播环境根本性变革的分析告诉我们,在数字革命技术的强大作用下,媒介产业的变革方向和媒介融合的发展路径已经成为现阶段传播领域的重中之重。总的来看,迄今为止主流媒介的传播实践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传播者中心”的立场。然而,新时代传播领域的基本现实是:在“个人”为社会运作基本单位的微粒化社会中,多层成分、多元主体已经成为构造传播场域的基本力量,受传者已经不再是我们所熟悉的“大众”,而是基于“圈层化”存在的一个个有血有肉、有个性、有情绪、有特定“趣缘”彼此支持下的人;“摆事实讲道理”式的大众传播逻辑在这里遇到了关系连接与圈层“茧房”的强大阻击,传播的触达、认知与认同机制发生了重大改变。媒介融合进程中如何实现新传播环境下的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目标,达到主流资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境界,必须有一个生态级意义上的“羽化成蝶”的深刻改变。
首先,从传播内容的供给侧来考察,短视频和直播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社会性传播的门槛降到如此之低,让每一位用户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而5G对于视频的加持则强化和扩大了这种“泛众化传播”的社会影响的宽度与深度。并且,数字革命时代的无人机普及,各种环境中摄像头、传感器无所不在,都进一步超越了传统媒体的时空局限与感官局限进行丰富多彩、立体多维的信息采集,而其中的某些具有社会价值的信息则可能经智能系统自动加工后直接发送给多元用户。概言之,数字技术带来的“泛众化”的传播供给侧,致使多元传播弥漫在人们的各类日常生活的场景中。
其次,就传播形式的丰富和扩张而言,数字革命时代的传播因其传播形式的“全息化”、多样态,信息传播已“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影响力“在场”。而传播技术的应用会以用户场景为聚焦点而不断创新信息的组织形式、传播模式和内容形态。就传播载体“全程”“全息”“全员”“全效”而言,随着以短视频为代表的视觉传播成为社会传播的主流形态,内容传播者因应当下移动化、碎片化和社交化的传播场景,以主题人物、热点事件和温情故事等为主要题材,通过碎片化的视觉表达和情感共振、关系认同的传播模式广泛应用,使得内容生产与传播形式转型为一系列直击人心的混合情感传播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