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編輯推薦: |
让孩子学自立是育儿的头等大事
1.国际主流教育理念以及国家现行教育政策,都在鼓励孩子学自立。
2.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会朝着自立的方向发展。
3.无论多么爱孩子,家长都不能代替孩子自立。孩子只能靠自己。
了解蒙氏教育,让您和孩子互相成就
1.孩子可以获得生存能力。蒙氏教育的全部思想都以孩子为出发点,并以孩子的发展原理为基础。因此,孩子的自然欲望能得到满足,可以在成长的黄金期没有负担地发展身心。
2.家长在育儿中再次成长。在育儿的过程中,家长会遇到很多需要忍耐的情况,也会拥有很多直面自己的机会,从而发现自己不擅长的事和自身的弱点。与孩子相处时要尊重他们。如果家长平时就能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不仅是和孩子,和朋友、同事的相处也会变得更加舒适。
国际蒙台梭利协会认证,写给当代父母的育儿防崩溃指南
蒙台梭利教师明衣对日本教育感到失望,转而研究蒙氏教育,终于找到了让孩子学会自立、受到尊重的育儿法。爱孩子,信任孩子,引领孩子。您培养的不是小孩子,而是未来的大人。舍不得用孩子,才是害了他。
育儿的本质就是帮助孩子实现自立和自律
即使没有人要求“你该会
|
內容簡介: |
教育家蒙台梭利女士曾说,自我成长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为了能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生存下去,会朝着自立的方向发展。
育儿,不单单是养孩子,更重要的是把孩子视为一个平等的个体,为孩子的自我发展提供帮助。被家长这样对待,孩子能获得“做到了”的满足感、成就感、自主选择能力、责任感、永不言弃的韧性、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事的专注力……每天都被当成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孩子能培养“我值得被这样对待”的自尊心;一直被积极看待,孩子能获得自我认同感。
孩子自立故事的主角不是家长,不是其他人,而是他自己。
本书结合正统的蒙氏教育理念,为家长朋友们指明了孩子需要的成长路径,并对症解决育儿过程中的各类难题,期待您轻松省心地培养出自立自律的优秀孩子。
|
關於作者: |
明衣
国际蒙台梭利协会认证教师。
两个孩子的母亲。
幼儿园教师、保育员、小学教师。
她发现,在以家长为主导的环境中,孩子的个性很容易被抹杀。受到这种冲击后,她对日本教育现状产生了强烈的疑问。
自从接触了蒙氏教育,她长期怀有的疑问慢慢被解答了。于是,投身于蒙氏教育。
她以“蒙台梭利教师明衣”为名,活跃于各网络平台。在Instagram上,她获得了7万粉丝。在Voicy上,她创办的蒙台梭利育儿广播已超150万次播放。她还回答了超过1500条育儿咨询,深受家长们的认可和喜爱。
现在,她主要以分享蒙台梭利育儿知识、组织研讨会的方式,致力于实现让孩子受到尊重。
|
目錄:
|
第1章 在孩子0~6岁阶段,家长的信任很重要
得到家长的信任,孩子成长更轻松
对家长来说,孩子是怎样的存在
育儿是一项不允许失败的工作吗
孩子不用任何人教就能发展自我
蒙氏教育有哪些神奇效果
你知道蒙氏教育吗
推荐蒙氏教育的两大理由
孩子想要不插手、不多嘴的家长
育儿的本质:帮助孩子实现自立和自律
自我成长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
孩子成长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0~6岁是实现“自我=个体”的重要时期
婴幼儿时期分为无意识时期和有意识时期
0~3岁:被看不见的力量驱动
3~6岁:带着目的有意识地做事
孩子拥有的两种自我成长能力
哇!实现自立的特殊能力
婴幼儿时期,吸收力真强大
0~3岁和3~6岁的吸收方式不同
获得能力的绝佳机会——敏感期
敏感期的种类和时间段
如何将蒙氏教育引入家庭育儿
蒙氏教育可以立刻在家庭实施
第2章 焦急与急躁!育儿中的常见烦恼和应对办法
没有不行的家长
——焦急与急躁也没关系
发火≠失败
不用每天都做到100分
不积极行动,喊也喊不动
——在说话方式和环境营造上下功夫
孩子也有自己的事情
知道和做到是两码事
如何教导孩子自主思考并采取行动
要求得不到满足就磨人
——巧妙应对“不要不要期”的孩子
从妈妈身上分离自我的变革期
孩子一心渴望自立
和“不要不要期”的孩子相处的要点
想做但做不到的壁垒能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怎么做都不行,束手无策时怎么办
别和孩子对立,要多多支持
明明自己能做到,却撒娇说“帮我做”
——依赖他人是实现自立的必要条件
孩子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成长
如何应对撒娇的孩子
区分“撒娇”和“娇惯”
屡教不改
——告诉孩子不能做的事的诀窍
只用言语提醒,往往不奏效
告诉孩子不能做的事以及应该怎么做
不由得想插手、多嘴
——优先培养孩子的自信
拿出把事情交给孩子做的勇气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不难
左等右等,孩子都不肯自己做怎么办
专栏:孩子一直问“为什么”
——兴趣、关心、疑问是学习的萌芽
第3章 如何提升孩子的日常生活能力
吃饭时离开座位、丢东西
——如何愉快地教孩子用餐礼仪
吃饭的体验比吃饭本身更重要
为孩子营造能安心吃饭的环境
抗拒刷牙
——在消除抗拒心理、养成刷牙习惯上下功夫
被迫刷牙是一件痛苦的事
不想自己穿衣服
——先找到原因,再帮助孩子
孩子为什么不想自己穿衣服
想自己做时是获得成就感的最佳机会
不收拾玩过的玩具
——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整理能力
让孩子学会整理的有效方式
养成整理习惯很重要
专栏:蒙氏教育如何选择玩具和绘本
重视真实
选择标准
玩具和绘本的收纳窍门
不能遵守约定
——如何和孩子成功约定
为什么孩子不能遵守约定
逐步积累遵守约定的经验
不训斥,不惩罚
无法保持专注
——其实孩子很专注,只是家长没有注意到
孩子从出生起就开始专注
专注力不是家长强迫得来的
关注孩子生活中专注的样子
专注力是通过每天的积累获得的
专栏:孩子该如何和动画片相处
设定看动画片的限制
尽量不要让孩子一个人看
不看的时候关掉
巧妙利用动画片
第4章 在与人交往和语言使用上令人担心的事
遇到讨厌的事就打人、咬人
——让孩子用语言传达感情
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
告诉孩子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
放下急躁和不安
孩子对爸爸妈妈动手时怎么办
不愿把东西借给别人
——不借给别人东西就是坏孩子吗
婴幼儿时期,不愿把东西借给别人也没关系
重要的是先满足自己
培养孩子的拒绝能力
家长如何把沟通方法教给孩子
告诉孩子公共场所的规则
不要在意周围的目光
不能坦率地道歉
——让孩子主动道歉的诀窍
婴幼儿时期,内心感受的原体验很重要
0~3岁由欲望驱使着行动
让孩子注意对方表情和心情的四个要点
把道歉的时机交给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家长道歉的姿态
为孩子怕生而烦恼
——不尽快改正,孩子会变得不善交际吗
有的孩子是自来熟,有的孩子则需要时间
孩子没烦恼,烦恼的是家长
摘掉有色眼镜,不带偏见地看孩子
说“这孩子怕生”,孩子真的会变得怕生
说话粗鲁,令人担心
——告诉孩子怎样正确使用语言
出生头三年是习得语言的重要时期
0~6岁吸收什么样的语言很重要
告诉孩子理想的表达方式
不希望孩子使用的语言,家长也不要用
专栏:应该送孩子上兴趣班吗
上兴趣班不急躁,不随波逐流
0~3岁,按孩子的节奏来,不要着急
重视孩子想做的事情
第5章 育儿就是帮助孩子实现自立和自律
个体成长必需的三个“间”和余裕
孩子成长必需的东西
掌握给内心创造余裕的方法
痛苦的时候给内心“充电”
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不用和别人一样
不自觉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
大家不一样
家长也可以做自己
和孩子一起活在“现在”
意识到的时候,就是开始改变的时候
让孩子看到家长充满活力地生活的样子
面对孩子时,让内心适应“现在”
无条件信任孩子,能推动他走向自立
孩子得到信任会涌现力量
无条件信任孩子——“你没问题”
即使事情很小,也要先认可孩子要做的事
后记:对孩子说“今天也谢谢你”
|
內容試閱:
|
身为家长的你,是否有这样的烦恼呢:从育儿那天开始,虽然很想帮助孩子成长,却不知道该怎样参与其中,也不知道该怎样和孩子交流。
育儿,向来被人们当作一件平常事,其实它非常深奥,是孩子成长的助力。
若想做好一件事情,则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同样,只要掌握了孩子的特性和与之相处方式的要点,育儿也会变得轻松而有趣。
我是蒙台梭利教师明衣,曾经当过保育员,现在主要以分享蒙台梭利育儿知识、组织研讨会的方式,致力于实现“让孩子受到尊重的社会”。
我有两个孩子,和大家一样,我也是一名家长。
很久以前,我就非常喜欢孩子,一直梦想成为一名保育员。
然而,我在终于成为保育员之后,发现现实和梦想完全相反。在以家长为主导的环境中,相比于个体,人们更重视集体,因而孩子的个性很容易被抹杀。受到冲击的我对日本教育现状产生了强烈的疑问。
就在这时,我有机会接触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即蒙氏教育。越了解其思想,越感觉长期怀有的疑问慢慢被解答了。
我发现未来教育需要蒙氏教育思想。于是,我辞去了曾经梦寐以求的保育员工作,正式开始学习蒙氏教育。
越了解蒙氏教育的本质思想,我就越强烈地想把它介绍给更多的和孩子打交道的人。这种想法促使我走到了今天。
在家长们向我咨询的日常育儿问题中,一些问题高频出现。本书选取了这些问题,并依据蒙氏教育思想来回答每个问题该怎样解决以及如何对待孩子。
在传播蒙台梭利育儿知识的过程中,我收到了很多反馈:“真想早点儿知道。”“自从得到了解答,育儿更轻松了!”……这样的反馈让我感激万分。
刚开始育儿时,众多家长对许多问题总是摸不着头脑。渐渐地,他们明白了一些知识,如“孩子有这样的特点”“这件事很重要,需要注意”,他们的视野就会变得开阔,内心也会变得从容。
当然,家长需要知道的是,并不是读了本书之后就会出现奇迹,这本书也不会给孩子带来立竿见影的改变。
但是读了本书之后,相较于从前,我们能更加理解孩子,并能在育儿的过程中找到宝贵的事物。
我们看待孩子的方式将发生改变,和孩子的相处方式也将发生改变。最终,孩子在我们眼里不一样了,并且真的发生了改变。
育儿就是助力孩子成长。如果本书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或者发现宝贵的事物,从而让大家获得幸福,我将不胜荣幸。
蒙台梭利教师?明衣
要求得不到满足就磨人——巧妙应对“不要不要期”的孩子从妈妈身上分离自我的变革期
孩子到了1岁半,自我意识更清晰,很多时候不按家长的期望活动。而且,只要他的要求没得到满足就会大发脾气,习惯说“不要不要”。
孩子到了2岁,便正式进入“不要不要期”,开始在各方面都和家长对着干,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作“恶魔两岁期”。
但是,孩子这个时期真的是“恶魔”吗?孩子只是单纯在说“不要不要”吗?
为了更好地理解孩子,首先家长要了解“不要不要期”是什么。
孩子诞生到这个未知世界,妈妈一直是他心中的路标。而“不要不要期”就是孩子从妈妈身上分离自我的变革期。在这迈向自立的重要节点,孩子心中迎来了巨大变革。
从出生到1岁左右,孩子不能理解自己和母亲的区别。1岁之后,孩子能自己活动,可以抬头、爬行,就逐渐意识到:“嗯?我和母亲是分开的?”这就是自我意识的萌芽。
孩子会走路后,不用依靠家长也能很好地活动,物理上和妈妈分开的时间越来越多,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于是,孩子不再认为“母亲和自己是一体的”。
3岁前,孩子一直花精力从母亲身上分离自我。“不要不要期”就是孩子自主完成分离自我的时期。
孩子一心渴望自立
“不要不要期”还被称为“第一次叛逆期”。但“叛逆期”这个说法,是从家长的视角来看的。
孩子从出生到1岁,在换衣服、出门、回家等方面,基本上是按家长的节奏很顺利地进行着。
但是,到了1岁半左右,要换衣服,孩子说“不要”;要出门,孩子说“不要”;要回家,孩子还是说“不要”……
以前不费功夫就能顺利进行的事,现在都要一一花上时间和精力,不能按家长的想法顺利开展。
不能如意的原因在于孩子表现出了“我不要”
“这不对”的想法,家长因此觉得这一时期是“叛逆期”。
其实,孩子绝对不是想反抗家长,让家长烦恼,他只是一心渴望自立。
和“不要不要期”的孩子相处的要点
在“不要不要期”,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萌生,他们的意志也萌生了,他们极度渴望按自己的意志行事。
因此,家长只要提议“去做×事”,孩子就会运用自己的意志,用尽全力说“我不要”。
那么,在这样的“不要不要期”,家长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自立呢?
我的建议是,注意以下六个要点(以从公园回家的情景为例):
1.提前告知节点
如果家长突然和孩子说“回家吧”“结束了”,孩子没有心理准备,反而会哭闹。
建议家长提前告知孩子“再玩一会儿,我们就回家啦”。这样,比起突然告知,孩子能做好心理准备。
等差不多要回家了,就清楚地告诉孩子节点:“把你现在的事情做完就回家啦。”“再滑一次滑梯就回家吧。”……
2.告知接下来的乐趣
告知孩子下一个活动的乐趣,比如:“我们散步回家吧,这样就可以发现很多美好的事情啦!”“我们比赛,看谁先跑到自行车停放处吧。”“回家后,可以玩玩具啦。”……
孩子年龄较小时,不能有预见地行动。
因此,接下来做什么?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把这些告诉孩子,能够帮助他转换行动。
3.寻求协助,拜托对方
前文曾提到,家长不要单方面命令孩子,而要有意识地转变说话方式,寻求协助或者拜托对方。
无论孩子处于什么年龄段,家长都必须尊重他。尤其是在“不要不要期”,一定要尊重孩子,把他当作独立的个体。
4.理解孩子的感受
即使家长提前有意识地做到了上述内容,孩子有时还是会说“不要不要”“不回去”,或者哭闹。
这种时候,请家长先理解孩子的感受。
“很开心,不想回去吧?”“还想玩,对吧?”……把孩子说的话、讨厌的事复述出来。
有些时候家长很难推测孩子讨厌的是什么。这种时候,可以只说:“不愿意,对吧?”重要的是,要向孩子传达“我明白你的心情”。
孩子不是随意地发泄情绪,父母是他最喜欢、最信赖的人,他希望自己得到父母的理解。
但他还不能控制并用语言冷静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正因为如此,家长需要揣度并理解孩子的心情,并表示自己感同身受——“我理解你”。
5.清晰地表明原则
家长不能因为孩子有了自己的意志,就什么都满足他。
要区分可以做的事和不能做的事、允许的事和不允许的事。理解孩子想法的同时,清楚地表明原则吧——“还想玩,对吧?不过我们必须得回去了。”
6.等待
对于忙碌的家长来说,这可能是最难的事。
我非常理解家长着急的心情,但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请尽可能地等待孩子平复心情。
等一会儿,孩子就哭得没那么厉害了。这时,家长对孩子表示理解:“刚刚还想玩,对吧?”或者跟他说:“咱们回家玩××吧。”
想做但做不到的壁垒能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孩子在眼前哇哇地哭喊,家长满心想让他快别哭了,为他撒泼而感到羞愧。
我也明白这种心情。但这里需要家长尽力忍耐,继续坚持定下的原则。只要时间和地点允许,就在孩子哭泣时等待、守护他。
孩子因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哭泣,在这段时间里,他正在努力对想做的欲望和做不到的现实进行平衡。
“有想做的事,但是做不到”,孩子在这样的碰壁中,能学会区分“可以做的事和不能做的事”,也能明白事情不是总能顺心如意。碰壁时,在自己的欲望和现实的制约之间找到平衡。孩子不断积累这种经验,就能慢慢培养自制力。
自制力直接关系到前文谈到的自律。
自制力就像肌肉一样,不使用就得不到锻炼。这种力量不是成为大人就能一下子拥有的,而是在婴幼儿时期通过每天的积累获得的。
有了自制力,孩子就能在生活的各种场景中实现自我管控。“虽然还想玩,但是到洗澡时间了,把东西收拾起来。”上学之后,“写完作业再玩”……
此外,自制力还会促进孩子自主行动能力、“再试一下”的试错能力、“再来一次”的坚持能力、专心做事的专注力的生成。
家长毫不动摇地坚持原则,能帮助孩子自律。
怎么做都不行,束手无策时怎么办
即使把所有要点都做到了,事情有时也会不顺利。现实没有那么简单,有时候孩子会哇哇地大声哭闹。
我也是这样过来的,女儿处于“不要不要期”时,在商店、公园、马路中央、停车场、玄关前等地方都会哇哇地哭闹,拼命地想要传达自己的感受。
对于正面对着孩子“不要不要”的家长,我非常清楚你的心情,想必有时会想:“我才想哭呢!”
孩子号啕大哭,家长手足无措,但是不能让他哭下去,怎么办呢?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孩子多不情愿,家长都可以抱他离开。
但家长要稍微注意,跟孩子提前打个招呼。
本来孩子就“不要不要”地生气了,再突然把他抱起来,可能会进一步激怒他。
可以提前和孩子打个招呼。比如:“抱歉,没时间了,让我抱一下啊”“我要抱你了”……
别和孩子对立,要多多支持
一方面,在孩子的“不要不要期”,很多家长会如临大敌,经常感到烦恼和疲惫。另一方面,在这个时期,孩子正迅猛成长。“我想自己做,自己决定!但是,你得看着我。”这是孩子给家长的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要把孩子当成累赘,和孩子对立;而要扮演支持孩子的角色,告诉他“我会为你学习自立加油的”。
家长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孩子发展自尊心,还能给这个时期正迅猛成长的孩子提供支持。
总结
理解孩子感受的同时,清晰地表明原则。
不和孩子对立,而是成为孩子变革期的支持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