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我们为什么需要诗歌——吴重生诗歌艺术评析

書城自編碼: 391182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中國當代小說
作者: 王少杰 潘丽云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225181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4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汉匈战争全史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售價:NT$ 255.0
不止江湖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94
《 蛙(2020修订升级版) 》
+

NT$ 277
《 苍老的浮云 》
+

NT$ 428
《 俗世奇人(全四册,赠笔记本)冯骥才“俗世奇人系列”全部作品72篇,入选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 》
+

NT$ 204
《 务虚笔记(史铁生著/半自传式作品) 》
+

NT$ 235
《 洗澡(杨绛著) 》
+

NT$ 301
《 在细雨中呼喊(2023新版) 》
編輯推薦:
从思想和文化层面,对吴重生诗歌艺术进行了多视角、多维度的深入评析,并对诗人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程所形成的独特诗风进行了解读。
內容簡介:
评论集《我们为什么需要诗歌——吴重生诗歌艺术评析》分为六辑:《大家寄语》《心灵之笛》《致信太阳》《捕星赏月》《围观太阳》《燃烧乡情》。全书收录了80多篇包括谢冕、吴思敬、吉狄马加、邱华栋、施战军、邓凯、张清华、霍俊明等著名作家、诗人、诗歌评论家对吴重生近些年发表的数百首新诗的评论文章。这些已经公开发表的文章,从思想和文化层面,对吴重生诗歌艺术进行了多视角、多维度的深入评析,并对诗人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程所形成的独特诗风进行了解读。
關於作者:
王少杰,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权保委主任。供职于浙江省新闻出版系统。
潘丽云,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金华市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带头人。
目錄
目录

001/?序

第一辑?大家寄语

003/?用心中的光温暖彼此??谢?冕
006/?致信太阳的诗人??吴思敬
009/?他对诗的热爱源于他的心灵??吉狄马加
011/?面对现实、超越现实??张抗抗
013/?《捕星录》体现了“媒体人文学”的重要价值??邱华栋
015/?重生身上有特别可贵的传统文人品质??施战军
017/?迎接春天,从相信一扇门开始??邓?凯
020/?以“意趣”对位日常生活感受??张清华
023/?尘世生活的诗意解读??云?德
026/?铜草花下的富矿??刘笑伟
029/?让诗歌提高精神能见度??霍俊明
031/?让阳光照彻心扉??周大新
033/?看云的日子??彭?程

第二辑?心灵之笛

039/?温暖有光成就一生诗意??华?静
043/?人能有几重生命??袁亚平
047/?诗心成就人生的光芒??杨登明
050/?向死而生,即为重生??张海龙
053/?如诗重生??吴建明
056/?释放诗歌的教育想象??胡美如
060/?吴重生:记者型诗人的大格局??桂兴华
063/?一首新时代的黄河交响曲??刘?斌
066/?一首别具一格的河流颂歌??刘?斌
071/?树枝一摇,鸟就飞起??梁晓明
075/?旅途中那一轮诗的太阳??王晓明
077/?一路行走一路歌??郭宗忠

第三辑?致信太阳

083/?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杨志学
085/?一本可以让你安静下来的书??杨钦飚
087/?诗中有画,画中藏诗??赵?潺
089/?安静而纯粹的日常歌者??谢宝光
092/?带着诗歌的光芒返乡??罗鹿鸣
097/?所有的树都会结出月亮??若?凡
103/?诗意是最深刻的深刻??涂国文
108/?太阳照在田野上??陈?越

第四辑?捕星赏月

113/?吴重生的“勤好思实融”??马国仓
116/?重生的诗很干净,天分难得??王?玮
118/?他的骨子里流淌着光明??董国政
126/?《捕星录》中的北大与修辞??秦立彦
133/?在行走中烹煮星星的人??邰?筐
136/?境界源于心胸和情怀??龙小龙
141/?“用新闻写诗”的捕星者??张国云
144/?星光柔和的诗歌行走??师立新
150/?捕星者说??陈智博
153/?在一千英尺高空飞翔并俯视这个世界??邹伟平
164/?于无色处见繁花??汤集安
166/?也是羽化,也是重生??阿?华
170/?太阳河放歌与掬水望月??徐必常
191/?行走的每一步都是一首诗??牟雪莹
195/?优雅而深情的歌者??李木马
198/?根植江南乡土彰显时代内涵的深情歌唱??黄成松
205/?沿着大运河的流向,我来到北方??李郁葱
209/?一寸山河一寸诗??杨钦飚
212/?仰望云天的生命姿态??何兰生
215/?俯仰天地捕星云??潘江涛

第五辑?围观太阳

221/?围观“太阳”者说??孙昌建
225/?在与太阳对视中不坠青云之志??王?毓
229/?自始的围观者??张?华
232/?以太阳般的能量照亮诗意的天空??高?菲
235/?献给北京城的时代礼赞??张?华
240/?给孩子一个“诗歌太阳”??陈向红
243/?抵达生活,抵达诗意??张?开
246/?一部用诗歌书写的“山海经”??王秉良
249/?每一首诗都是一次重生??张海龙
251/?《太阳被人围观》之后??刘?君
255/?美的意象??潘丽云
259/?从平安到北京??王少杰

第六辑?燃烧乡情

265/?在漆黑的夜里辨认故乡的方向??沈?苇
269/?独出机杼,气象浑然??杨志学
272/?融情于景的《江南二章》??贺承然
275/?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杨钦飚
279/?向着春天的颂歌与诺言??刘?斌
282/?倾情书写春天的意象??刘笑伟
284/?游子怀乡?维天则同??黄康睿
286/?大写的上山?打开的天书??付党生
288/?一个怀抱天书行走天下的诗人??卢?山
290/?上城:你的岁月诗化成了今日风情??韩?锋
300/?行住坐卧皆落笔,身心动静为诗歌??老?井
306/?故乡星与云?最抚凡人心??王向阳
310/?且邀他日看海平??蓉?儿
313/?亦师亦友亦重生??魏锦明
316/?一夜烛光照青春??何金海
321/?我的同学吴重生??谢?健
324/?天下谁人不识君??朱耀照
327/?和着时代的欢歌??吕纯儿
330/?重生其人?彧彧其文??李?丽

335/?后?记
內容試閱



重生说,我比您弟弟小一岁,应该叫您姐姐吧。既如此,便恕不敬,请让我在此直呼重生其名。
我与重生素未谋面,但我们都在一个叫作“山明水秀—前吴之后”的微信群里。
本书编者王少杰、潘丽云,前者是长期供职于浙江省新闻出版系统的管理者、作家,后者是浙江省特级教师、校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都是重生成长的见证人。王少杰曾与重生的叔祖父共事于金华市委宣传部,并曾与时年十八岁的吴重生面对面交流文学;潘丽云在考上大学之前曾随父亲一起居住在平安乡政府大院,彼时重生是该乡最年轻的干部。两位编者不辞辛劳,本着要为家乡、为文学、为历史留下一个见证文本的朴素愿望,主动整理、编辑这一本厚重的
《我们为什么需要诗歌——吴重生诗歌艺术评析》,让人肃然起敬。作为“前吴后人”,我实在无法置身于“文本”之外。
我先补课认真阅读了重生的诗。对于惯读旧体诗的我来说,重生的诗真的有如一束年轻的光,惊艳了不一样的时光。情感表达可以如此酣畅淋漓,意象安排可以如此重叠连绵纷至沓来,语言作为工具可以如此率性自如地驱使。没有格律的束缚,可以随内容变化而创新形式。在重生诗的世界里没有忧愁哀伤,而是一派光明。即便千年传承的思乡母题,重生拨动的也是向往美好的那一根琴弦。我倦怠于汗牛充栋的咏月篇章,在重生诗里处处沐浴到阳光。有一刹那,我眼前幻化出夸父大步追逐太阳的身影与画面,但是重生自己说:“浙江人习惯于奔跑/他们把太阳吞入腹中……”有人读重生的诗感觉到安静下来,我读重生诗却感到激奋,甚至有新诗创作的冲动。也许,正如谢冕先生说的那样:“每一首诗里都藏着一个不一样的吴重生。”每一个读者感受到的,也是不一样的世界。但重生一直信奉并遵循的“给人光明和温暖”的诗歌创作理念,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他的诗中感受得到。
读了重生的诗,再读这本评析集。此书对重生作者层面的知人论世,文本层面的文化解读,艺术层面的分析评判,接受层面的认知感悟,林林总总,都有了多维的评论、分析和阐述。而通过对吴重生诗歌艺术的评析,也为“我们为什么需要诗歌”交出了一份答卷。
书中的表述很精彩很全面,我还想跟重生站在同一个地域,从发生学的角度做一点粗浅的探究,并表达一点感受。
重生让我感触最深并相形见绌的,是他身上洋溢着的那股子精气神儿。这股精气神儿,可以用“积极进取”“坚韧勤奋”之类的词儿来形容。重生笔头之勤快,作品之高产,不能不令人咋舌。十年不到的光景,就出版了《你是一束年轻的光》(2015年)、《捕星录》(2020年)、《太阳被人围观》(2022年)三本诗集,还不包括上百万字的散文和评论。我感佩重生敢于标举“一日一诗”的盟誓,并果行而克绍,最终结出一树月亮,照亮一方诗坛。
之所以感佩,是因为难能。有人好奇:重生对诗的执着,后面的那个驱动力,究竟在哪里?这便触及了这本书所要探索的问题:诗是什么?“重生”为什么要写诗?
诗是人类所独有的精神附属,是人类心灵向真、向善、向美的矢量所指达的,所交汇成的一种能量、一道景观、一束光明,可以让我们挣脱尘累、洞穿黑暗、嗅取花香。每一个人,不管智愚,无论童叟,或在此际、或在那厢,或踏恒河、或经刹那,总会有与诗意遭遇的种种机缘。故而人人皆可为诗人,有人的世界终归有诗,诗是永恒的。
诗是永恒的,诗的基本功能如载道、言志、叙事、抒情、表意、娱乐等,也历代相延。但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相映合,诗的功能也表现出一定的社会属性。用通俗的话说,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诗人写诗的动机因功用的不同而体现出一定的群体差异性。比如在古代倡导诗教以及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写诗可以博取功名利禄,可以往来酬唱进入高端文化圈,因此写诗成为读书人的技能与基本生存状态。古代诗文书画为一体,而诗居首位,哪一部文人别集都少不了诗。在那些个年代,“我们为什么需要诗歌”,根本就不成为问题。
数千年的诗歌传统,因制度与语言的大变革而有了新、旧的分水岭,曾经读书人普遍的一种生存状态成为少数人的一份职业,一种基本的文字技能成了“诗人”标榜的独门暗技,诗歌的问题便出现了。即便如此,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青年”还是一个时髦的群体,而“诗人”也还是受人追捧和尊崇的职业。随着社会商业文明的急剧发展,发展经济成为迫切需要,精神文明的脚步一时未跟上,诗随文学一起被边缘化。今天的诗人光凭写诗能谋生吗?不能。在诗(相对)稀缺的年代,诗是一种奢侈品,而诗人便是精神贵族。重生因此呼吁:“今天我们以诗歌的名义/相互加冕为文化贵族。”(《今天我们放飞诗歌》)这或许是变革中的社会情境给予重生的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以诗加冕而成文化贵族,这是重生的信念。这个信念在同为浦江人、同为吴溪文化后裔的我看来,并不觉得奇怪。
我们共同的故乡——浦江,虽然是个小县,但却是个神奇的地方。它坐落于浙江中部,群山环绕一个扁圆形的盆地,有大江束腰提携。周边既多千岩竞秀的奇趣,腹地不乏一马平川的快意,还有大河向东的恣肆,可谓得天独厚。浦江的山以仙华山为代表,有人赞美它集雁荡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雄于一身。在我看来,故乡的山崚嶒峥嵘、卓尔不群,皆因它南山北相——虽是南方的山,却有着北方大山的某些形貌、某种气势。山的海拔不见得有多高,但站在腹地平原看,却有“拔地而起”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感受,所以明代刘基说:“仙华杰出最怪异,望之如云浮太空。”山奇水也奇,浦阳江发源于浦西天灵岩,一气横贯整个浦江盆地,又九十度弯折北上,摆足了一副直来竖往的脾性。它屏着一口真气,浩浩荡荡,不舍昼夜,绵亘三百里,直达东海(在明代人工干预前,浦阳江是直流入海的大河),不达目的不罢休,为大山的孩子面向大海留下一条天然的通道。
故乡的山水在千万年岁月的加持下,编写成一部部“天书”,页页都能触发后世子孙的思古悠情。仙华山留有华夏始祖轩辕氏的传说,“仙华”是黄帝女儿的芳名,浦阳江是母亲河。当人类文明的曙光照耀伊始,它就孕育出了上山文化,就在直角北上的那片河谷平原地带,初民卜居于此,种稻制陶,将长江下游流域的稻作文明史上溯到一万年前。
除了浦阳江和仙华山,故乡还有一道奇景叫作月泉。泉以月名,并非巧形如月弓,也无柔情寄月影,只因泉水的消长全由月亮来掌控:月圆则水满,月亏则水退。道理一如潮信。想不到,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谜面,谜底却是一个朴实的“信”字。
浦江是堪称宋明理学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受浙东学派影响的重要区域,理学大咖朱熹、宋濂,浙东学派创始人吕祖谦、陈亮等都曾在月泉讲学。浙东学派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反对空谈道德性命,崇尚勤学实干、创新有为的精神,为文为学都摒弃浮华。宋濂是明代“开国文臣之首”,曾从前吴吴莱学古文词。
前吴是浦江大姓吴氏居住的村庄。吴国灭亡后,在吴公子季札封地延陵(今江苏常州一带)的吴氏被迫迁徙,其中一支辗转三迁到了浦江。到浦江后,又经三迁,唐朝末年定居风水宝地前吴村,把流经村庄的那一段浦阳江水叫作吴溪。吴溪一族尊师重教,文风昌盛,宋元间子孙科第连绵,人才辈出,有存诚、存古、存心诸派。前吴离月泉咫尺之遥。元初,存诚堂吴埙任月泉书院山长,其弟吴渭宋亡后辞官归隐吴溪,创立了月泉吟社,邀请宋遗民诗人方凤等人主持诗歌雅集活动。宋亡后十年,在吴渭的组织下,“月泉吟社”以《春日田园杂兴》为题,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征诗比赛活动。这次活动,是浦江历史上有文字记载后的首桩文化盛事。征诗以“拟陶”的特殊方式,表达宋遗民诗人对故国田园的眷念及对蒙元统治者的抗争。征诗后来刻成《月泉吟社》诗集,收录《四库提要》,流传至今。“月泉吟社”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五个第一:第一个跨省且会员人数最多的诗社,第一次全国征诗,第一次采取科举糊名制评诗,第一次实行实物奖励,第一次以诗社名义刊印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月泉吟社自此后也声名远播,成为浦江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与窗口,而吴溪一脉对浦江文化的重要作用也由此彰显。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地理环境塑造人的体魄、性格和审美,通过人,而内化为人文地理的某些基因。自然地理与人文自理相交织,又对文学作品进行无孔不入的渗透。或者反过来说,一个人的文学作品里,总是闪烁着一定地域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五彩斑斓的光。我读《我们为什么需要诗歌——吴重生诗歌艺术评析》,知道众多评论家都是深谙这个道理的,在他们的评析中,可窥见各人探知此间奥秘。我读重生的诗,在其中破译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肌理和密码,在其中寻找和思索偶然中的必然、具象中的群体。我曾试图举一些诗集中的例子,也确实找了一些,但后来发现,一些显在的例子容易找,而一些隐在的、多重指向、复式关联的例子,我或者不必将它指明,或者无法三言两语道明,或者便道明了关联别人也不以为是,只得作罢。好在,本书的评论家们已经做了不少精彩的解析。而我自己在此过程中,已然获取了许多的快意。我忍不住要认可,作为浦阳江的儿子、吴溪的儿子,吴重生,是亲生的!
我刚说完月泉吟社征诗活动,本来是想笨拙地表示,浦江历史上诗文昌盛,流风余韵波及今日,则当地出现农民诗人群体也并不稀奇,而重生作为吴溪之后,爱写诗就更不稀奇了。但是此刻,我又想到了一点别的,一点有关诗歌传播的事,以及一种现象。我们的祖上吴渭,能将月泉吟社经营好、活动搞得大,抛开社会因素、人格影响力等一些因素,我想还跟他的经济状态有关,跟他曾经当过地方官有关,也跟他的社交有关。集经济条件、行政能力和人脉资源等诸优势为一体,他将月泉吟社做成了一个具有现象学意义的模板,可以提供给我们诸多的观察和研讨。
重生的诗也是这样,诗作发表后、结集出版后,并非就此完结,还要引起同行的关注,评论家、欣赏家的评析,研讨会、分享会、朗诵会,每一波都掀起热潮。重生拥有从乡镇、县、市、省到中央新闻出版单位全流程的工作经历。相比于“社长”“总编辑”这种职务称呼,重生更在乎“《金华日报》记者”“《浙江日报》记者”“《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这种身份标签。他常说,记者是资源的发现者和整合者。“诗人”作为重生的另一重身份,他不但从先祖吴渭那里实实在在地传承了那种“长袖当舞”的策划搞活动的基因,也从先祖吴莱那里真真切切地传承了“奇正开合、纵横变化”的诗风。这种资源整合能力和充沛的才情使他在京城的新闻出版界纵横捭阖,如有神助,也使得他的诗歌作品本身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时代特色和人间烟火味。我凝神谛思这个“吴重生诗歌现象”,深为重生所佩服。他除了用作品回答了为什么需要诗歌、怎样创作好诗歌之外,已将诗歌问题,指向了我们还需要如何推广和宣传我们的诗歌作品,以达到诗歌对于时代应该发挥的作用。
在重生诗集的扉页,我看见他的爱女吴宛谕的赠言:“浅樱伴墙生,折花需踮脚。”不禁回眸再三,欢喜得紧。
吴溪又一代芝兰,已芬芳扑鼻。

吴?蓓
2023年玉兰花盛开时于杭城

(作者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文学博士)

用心中的光温暖彼此
谢?冕


各位下午好!
今天外面是艳阳满天,我们是久别重逢。我们隔离的时间太久了,从冬到春,从春到夏。对我自己来说,我的自我隔离是在己亥年的除夕开始的,那一天,我主动放弃了与家人团聚。不觉就到了庚子元宵,那一天,北京有一轮非常明亮的月亮。
吴重生有诗写到《今夜,我们不需要团圆》,但是吴重生的月亮是很独特的,也是前所未有的——“今夜,月亮是一支白蜡烛的横断面/风都躲在已经发芽的树梢里/今夜,我们不需要团圆/我们用心中的光温暖彼此”。也是这一天,一位诗人朋友微信向我祝贺元宵,我回复她:“元宵有月无节,大家也多保重。”
接着,就到了今天。岂止是久别重逢,今天是劫后重逢,我们都经历了一场浩劫。庚子年的春天,北京很奇怪,一场雪下完又一场雪,而且雪下得很大。也是诗人写的《昨晚,全世界都在下雪》,他用深情的诗句,向医生李文亮致敬:“从南到北,只有漫天飞撒的白/只有燃烧不尽的眼泪/就连夜的残骸,都是白的。”诗人用这些意象——“一支白蜡烛的横断面”以及“从南到北……漫天飞撒的白”,为我们概括了一个特殊的、难忘的年月。
有的人不在了,更多的人活着,诗歌和散文活着,文学和艺术活着。吴重生两本厚书,就证明我们都活着。捕云也好,捕星也好,诗人和文学家、艺术家是用天上的云彩来装扮我们的生活,是用天上的星光来温暖我们的心灵,用诗歌和文学来温暖我们、安慰我们。
谢谢大家。

根据作者2020年6月7日在“我心中的星辰云海:吴重生新书分享会”上的发言记录整理,已经作者本人审定。


2006年七八月间,吴重生随浙江省作家采风团赴新疆采风,当时我刚好在乌鲁木齐,我们一见如故。我为他题写了“穿越冰达坂”几个字,勉励他要努力穿越诗歌的“冰达坂”。
七年后,重生调北京工作,我与他见面的机会就更多了。我与他曾多次一起参加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举办的诗歌活动。有时候活动结束得晚,重生就主动开车送我回昌平寓所。一路上我们聊人生,聊诗歌,话题广泛。2017年,他的女儿考上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我们之间有了一层新的缘分。
2020年6月7日,中国青年出版社在雍和书庭举办吴重生诗歌作品分享会,我应邀参加,并发表了感言。那天天气晴朗,我们以吴重生诗歌的名义相聚,朋友们久别重逢,分外高兴。其实岂止是久别重逢,简直是恍如隔世!我们都经历了一场新冠病毒带来的冲击。诗人吴重生用深情的诗句,向医护工作者致敬,为我们概括了一个特殊的、难忘的年月。
捕云也好,捕星也好,诗人和文学家、艺术家是用天上的云彩来装扮我们的生活,是用天上的星光来温暖我们的心灵,用诗歌和文学来温暖我们、安慰我们。
吴重生的诗写得好,散文也写得不错。这得益于他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厚的文学素养。我曾应邀去过吴重生的家乡浙江浦江,那是一个山清水秀、文风鼎盛的地方。这本《太阳被人围观》的诗集里有很多描写他家乡的内容。他的大境界得益于乡风的熏陶和家族的传承,他的乐观豁达和对生命的终极思考得益于他“星空下赶路人”的人生定位。他的作品之所以充满温度与生命质感,是因为他在行走中指山为证,与云同行。他本身就是一条河流,在流动中与千万条河流相遇、交融;他的诗如桂兰,似菊梅,不择地而自芳。
吴重生的诗歌整体格调是激越温暖、昂扬向上的,光明是他的诗歌底色。在诗歌文体方面,吴重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读他的诗作,既可以读到气势的恢宏,又可以读到意境的深邃,还可以读到旁征博引的乐趣和善于发现的哲思。他的诗是内敛而深刻的,每一首诗里都藏着一个不一样的吴重生。
诗的太阳之所以被人围观,是因为它的光是柔和而可爱、美丽且温暖的。借用吴重生的一句诗敬告读者诸君——“我们用心中的光温暖彼此”。

原载《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2年9月30日)。作者系著名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院名誉院长,《诗探索》杂志主编。

致信太阳的诗人
——我读《你是一束年轻的光》
吴思敬


吴重生的诗集《你是一束年轻的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以来,得到了读者的关注和好评。特别是在作者的家乡浙江,可以说是掀起了一阵写诗、读诗、评诗的热潮。我通读了整本诗集,为他澎湃的诗情所感染。
吴重生是一位资深的新闻工作者,有不少优秀的新闻作品问世。不过,写诗需要有另一种笔墨。如果说新闻是走路,那么诗就是跳舞。走路有明确的目的,有明确的指向性,新闻的针对性就非常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缺一不可。诗在求真这一点上和新闻是一致的,诗说到底就是掏自诗人心窝的一句真话。不过新闻强调的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而诗歌则更强调表现主观世界的真实。何况,诗光强调“真”还不够,诗还应当是美的化身。从审美的角度说,诗是跳舞,跳舞不是要跳到哪里去,其自身就构成审美对象。而对诗歌之美的理解,也不应仅仅停留在美丽的字句上,而是要看其有没有独特的发现。
我想从诗作《我以树茬的名义致信太阳》说起。我认为这首诗是吴重生的代表作,因为这首诗里融入了他的生命,他的独特发现。诗人把半截树茬赋予了一种象征含义,把自己的生命注入其中。他把半截树已失掉的部分看成是自己的前半生,而他还要走下去,所以诗中说:“我积攒了这么久的岁月,被你生生折去,这半茬树桩,叫我如何系住流光”,这里寄寓了何等深刻的人生感慨!著名诗人牛汉1972年在咸宁“五七”干校写过一首诗《半棵树》,据诗人说是看到冯雪峰消瘦的形象受触发而写的。令人震撼的是它的结尾:“人们说/雷电还要来劈它/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雷电从远远的天边就盯住了它。”这不只是宿命的宣告,更是带血的预言。当然,吴重生没有重复牛汉,调动自己的独特的人生感受,展开联想:“假如你让我变身桅杆,从这京城河畔,直抵宽阔的海洋,让我的后半生与风云相伴,如影随形,惊涛骇浪,才不枉你生生折去的岁月”。这里表现的是他对于已逝岁月的怀念和他对未来岁月的希冀。诗的末尾说:“今天就让我以树茬的名义致信太阳,给我一些火,我要将梦想点燃。”虽然前半生有蹉跎、有损失,但诗人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渴望太阳的点燃。点燃什么呢?点燃梦想,点燃生命,让平凡的生活经过诗人心灵的过滤发出诗的光泽,让自己通过勤奋的劳动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这是一首很感人的诗,其强烈的生命意识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像《我以树茬的名义致信太阳》这样的好诗,吴重生的诗集中还有不少。比如有一首《切割时光的树叶》,此诗写的是树叶。而树叶曾是无数诗人吟咏过的题材。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以说把树叶写绝了,你还怎么往下写?而吴重生偏能独出心裁,他不是从描写树叶的形态入手,而是从想象的层面展开:“这世界/真正能够切割时光的是树叶/每时每刻/切割时间和空间/
把梦想切割成锯齿/把黑夜切割成鱼鳞/剩下的时光/将被来年的树叶切割”。多么巧妙,他把树叶想象成一种切割时间的刀具,一下子触发读者想到生命正是在时间的切割中被损耗的,从而促人警醒,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再如他写的《那一排椅子》,没有简单地去描摹这排椅子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给什么人坐的,而是展开想象的翅膀:“当我们老去/椅子们也随我们老去/只有风和云朵不会老/它们天天从背山面湖的地方经过/它们代表我/问候这些正在老去的椅子”。这首诗写的是椅子,同时也寄托了很深的人生感悟。日本学者松浦友久说过:“诗歌抒情最主要根源来自回顾人生历程时升华起的时间意识。”吴重生的作品就体现了这种时间意识。
最后,我还想就吴重生提出的“一日一诗”的主张说几句话。作为具有记者身份的诗人,吴重生提出“一日一诗”,用勤奋写作的方式追踪现实,表达对现实的关注,这是无可非议的。古人也有过类似“一日一诗”的提法,那指的是初学阶段。清代诗论家李沂写过一部《秋星阁诗话》,其中提到“初学须日课一首,或间日课一首,勤作则心专径熟,渐开门路”。这表明要学诗,必要的笨功夫还得下,拙力用足,巧力出焉。真正的诗歌,都是得力于诗人经验与情感的长期积累,得力于诗人在潜意识中的酝酿,而诗情的勃发往往就是潜意识中酝酿的成果涌上显意识领域的那一刻,此时出现的一些奇思妙想,如同电光石火般照亮诗人的思路,一首富有独创性的诗作开始成形。这种诗的发现,不仅是突发的,而且是短暂的,根本不是有规律的,每天能准时到来的。因此,经过了初学阶段,就应适当地放慢节奏,更多地在涵养心灵,观察生活,体验人生上下功夫。
吴重生是一位以树茬名义致信太阳的诗人。他每天写的诗几乎都是从尘世寄往太阳的书信,他的每一个文字都是太阳的孪生兄弟,发着光,透着温暖。祝愿他的光和温暖能够一直传递下去。

原载《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日第24版)。作者系著名诗歌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