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建置、舆地、田赋、兵事……综述千年延庆历史
·风俗、学校、人物、艺文……展现丰富延庆文化
|
內容簡介: |
《光绪延庆州志》是现存内容最为丰富的明清延庆旧志,对延庆的历史地理、官制沿革、名山大川、村落田产、诗文碑刻等领域做了全面而细致的记载。《延庆州乡土志要略》接续《光绪延庆州志》,保存了《光绪延庆州志》纂修完成之后、清朝灭亡之前的史料。上述两种文献不仅是研究北京与延庆史地风物、建制流变的重要材料,而且对于研究以长城为中心的边镇体系,以及相关的山川道路,都有着重要的文献意义。本书的整理出版,是对“北京古籍丛书”系列的进一步扩容和发展。本次整理出版,整理者还对两书做了充分的校勘和注释,进一步提升了本项目的研究利用价值。
|
目錄:
|
光緒延慶州志
何道增序
榮恩序
胡振書序
屠秉懿序
凡例
歷修姓氏
新修姓氏
卷首
詔諭
臨幸
宸章
卷一上 輿地志
沿革表
星野
晷度
疆域
形勝
城池
公署
卷一下 輿地志
山川
關隘城堡
水利
橋梁
卷二 輿地志
里社
街市
集期
里屯
村鎮表
東路
南路
西路
北路
綽楔
風俗
卷三 賦役志
户口
軍户
田賦表
鹽課
雜税
物産
卷四 學校志
學宫
鄉學
舊永寧縣學
學額
書院
社學
義學
卷五 經政志
廟祀
卹政
郵遞
兵防
卷六 職官志
官制
歷代職官表
裁缺職官表
治績(殉節附見)
卷七 選舉志
科目表
孝廉方正
例仕表
封贈
卷八 人物志
仕績(武略附見)
忠烈
文學
孝行
義行
耆壽
隱逸
流寓
卷九 列女志
節婦
賢婦
卷十 藝文志
著述
碑碣
卷十一 古蹟志
廢城堡
廢署舍
冢墓
寺觀
卷十二 雜稽志
事略
祥異
卷末
識餘
附録
訂訛
延慶州鄉土志要略
延慶州鄉土志例言
延慶州鄉土志要略
歷史
政績録
兵事録
耆舊
人類
户口
民族
宗教
實業
地理
山
水
道路
物産
商務
參考文獻
|
內容試閱:
|
京北延慶,地處塞外。雖屬彈丸之地,却在明朝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正如明代延慶知州宋雲霄在《萬曆延慶州志·自序》中所説:「延彈丸耳,南護陵寢,北控敵穴。」 同時,延慶又是「關北首郡,神京屏藩,屹然一重鎮也」。但延慶的歷史,在明以前却多有空白,只是零星地在史書中一帶而過,很難藉由史書記載一窺她的全貌。延慶可考的歷史始於明代,這實在是地方志書的功勞。
自明代提倡編纂方志、清代大行其道以來,延慶共産生了十部舊志,即:明《成化隆慶志》、明《嘉靖隆慶志》、明《萬曆延慶州志》、明《萬曆永寧縣志》、清《順治延慶 州志》、清《康熙延慶州志》、清《乾隆延慶州志》、清《乾隆延慶衛志略》、清《光緒延 慶州志》、清《延慶州鄉土志》。此外,另有明王士翹《西關志》,記述居庸關(明代隸屬 延慶)地區在明嘉靖時的軍事、經濟及風土人情;民國《察哈爾通志·延慶卷》,由當時 的延慶政府負責組織編纂,記有抗日戰争以前的延慶情況。日僞統治延慶期間,僞縣長 程臣芳還曾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翻印《乾隆延慶州志》,較之舊本,衹新增了二十幅黑白風景照片和一幅延慶地圖而已。上述這些志書,爲延慶留下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其中,《成化隆慶志》《順治延慶州志》和《萬曆延慶州志》三部舊志今已不存,《萬曆永寧縣志》僅存殘本,《康熙延慶州志》爲康熙十六年(1677)翻刻並補充《順治延慶州志》的重版本,原本亦已不存。
總而言之,自明代以來,延慶地方官紳曾不斷修志,大約每隔七八十年就有一次修志活動。延慶保留至今的第一部方志《嘉靖隆慶志》,乃嘉靖年間知州王尚友聘請鄉紳 蘇乾在《成化隆慶志》基礎上編纂而成;而科學價值最高的一部志書,是清同治十年(1871)初創、光緒五年(1879)續修、光緒七年(1881)刊刻出版,由延慶知州何道增聘請河北名儒張惇德主撰的《光緒延慶州志》。
張惇德(1834 — 1888),又名豫塏,字濂石,號重齋,欒城縣城内東街人。清咸豐十一年(1861)拔貢生,入國子監,候補直隸州州判。同治十年(1871),時任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的李鴻章邀請張惇德襄纂《畿輔通志》。此外,他還受聘爲一些州縣主纂了地方志。如《唐縣志》十三卷、《保定府志》八十卷。張惇德將一生心血用於地方志的纂修,他一生纂修了十餘部志乘,在清末直隸省堪稱纂修方志第一人。
張惇德在編寫《延慶州志》過程中,下了一番考證功夫,對舊志中的一些附會或錯誤進行了訂正,對一些地名進行了考證。如張氏在志中撰有《嬀川考》,對嬀水河名稱變 遷作了考證;又如他對舊志所記的《孟浩然碑》予以辨正……凡此種種,貢獻頗多。故有「網羅舊聞,搜討載籍,訂訛辨疑,補闕增新」之説,全書正文十二卷,加上卷首、卷末,共成十四卷。
盡管《光緒延慶州志》體例比較合理,記述相對全面,但不可否認的是:《光緒延慶州志》在編寫和刊刻過程中仍存在大量的錯誤。據點校者統計:書中或缺、或衍、或誤、或複,約達八百處之多。本次校注,共出校勘記和注釋一千三百餘條,其中校改 六百三十餘處,校補二百一十餘處,補充三百餘字,删除衍文近四十處,這爲後人的研 究學習提供了可資利用的新版本。
現將本次校注整理《光緒延慶州志》的工作原則介紹如下:
第一,本次點校以光緒七年(1881)刻本《光緒延慶州志》爲底本,底本偶見漫漶不清之處,則以臺灣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的《(察哈爾)延慶州志》(1968年3月臺一版) 和《中國地方志集成·光緒延慶州志》證之。
第二,原書正文用小四號宋體字,原書注文、附録用五號楷體字,整理者所作校勘記和注釋用五號宋體字,以求眉目清晰。
第三,點校時爲了控制出注數量,凡是年號、干支同時出現的不予出注。只出現干支的,爲了讓讀者清楚事件的具體時間,則盡量給出注解。
第四,對人名、地名、官職等,只進行重點注解。
第五,《光緒延慶州志》中配有多幅圖片。本次整理時,將圖片單獨成册,作爲本書附録,標注了圖名、圖號,並在内文相應部分也作了標注。
第六,《光緒延慶州志》卷二《村鎮表》,甲村至乙村的距離和乙村至甲村的距離,前後有許多不一致的地方,除明顯錯誤外,一般不予糾正。
另外需要説明的是,因《光緒延慶州志》刻書時,並非出自一人之手,因此存在異體字層出的現象,又因本書初刻於清代,因此書中也出現了不少避諱字。爲方便讀者閲讀,本次整理作了一定處理,如整部《光緒延慶州志》中,「寧」字原均作「甯」,爲與「永寧」(《尚書》「其寧惟永」)的「寧」字統一,全書「甯」字均改爲「寧」。此外,「海陀山」「海沱山」「海坨山」統一爲「海陀山」,「美」與「嬍」統一爲「美」,「觔」直接寫爲「斤」,「常裏營」與「長裏營」統一爲「常裏營」,「歲」與「嵗」則統一爲「歲」,如此等等。書中的避諱字如「邱(丘)」「宏(弘)」「歷(曆)」等,則分别情況,酌予迴改。
《延慶州鄉土志要略》作爲清末新政時期北京地區唯一一部遵照部頒標準編寫的地方教材,盡管簡略,但還是有其獨到之處和史料價值的。第一,《要略》補充了光緒七年(1881)至三十三年(1907)的歷史(即補充了光緒中後期的延慶歷史),特别是間接保 留了一些義和團運動時期延慶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珍貴史料。第二,該書詳細記述了晚清最後幾位知州在任期間大力植樹之事,爲了解延慶的生態建設提供了比較詳實的文獻資料。第三,該書將延慶州分成中區、東區、西區和南區四個區域,按古蹟、祠廟、坊表、學堂等類别分别記述,並附各區村莊,後人可以從中瞭解晚清時期延慶地區的風土人情。第四,該書記述了清末新政時期,延慶地區工商業的發展變化。可以説,《延慶州 鄉土志要略》是《光緒延慶州志》的姊妹篇,加之其篇幅短小,不宜單獨出版,故而將這 兩部地方志合併出版。《延慶州鄉土志要略》之圖,亦與《光緒延慶州志》之圖合册刊行。古人云:「校書如掃塵,一面掃,一面生,故有一書每三四校,猶有脱謬。」以「掃塵」喻校書,言其難得乾净也。因此之故,本書不妥之處一定很多,懇請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
|